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补液策略在降低AHRF患儿病死率中的作用,寻找可缩短急性低氧呼吸衰竭(AHRF)患儿上机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改善预后的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PICU及NICU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连续5年收治的AHRF207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观察组PICU55例、NICU93例进行控制补液治疗。对照组PICU24例,NICU35例未实行液体控制方案。监测上机时间、血气PH值、PaO2、PaCO2、PaO2/FiO2和OI,以及是否进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及肺外脏器功能不全数、出现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情况、ICU住院天数、ICU费用、病死率。结果1.研究显示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观察组液体入量为需要量的80%,处于轻度负平衡状态(出量大于入量)。对照组前3天的液体处于正平衡状态(入量大于出量);2.控制补液组(观察组)上机后24、48及72hPaO2、PaO2/FiO2和OI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AHRF高病死率、高疾病负担的危重症。AHRF患儿保护肺通气策略外,适当控制补液,可以缩短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减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控制补液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当前一氧化氮吸入(inhaled nitric oxide,iNO)在儿童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特点,评估临床变量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本文尝试研究iNO对包括右心室(rightventricular,RV)功能不全在内的患者特点的治疗反应与临床医生对氧合改善反应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假设提高临床医生最小化高氧血症的意识与预后改善相关。设计观察队列研究。场所儿科重症监护研究协作网的8个中心。对象151例主因呼吸系统指征接受iNO治疗的患者。测量方法从病历中提取开始iNO至第28天,ICU出院或死亡三者中最早时间点的临床数据。计算脱离呼吸机天数、氧合指数和功能状态评分;提取超声心动图报告数据以评估肺动脉高压,RV功能障碍和其他心血管参数;确定临床医生对氧合改善的反应度。主要结果130例(86%)接受iNO治疗的患者在24 h内氧合得到改善。PICU病死率为29.8%,19.8%存活者出现新的合并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中,27.9%有肺动脉高压证据,23.1%有右室收缩功能障碍,22.1%有心房水平分流。中或重度RV功能障碍与较高的病死率相关。临床医生对氧合改善的反应度表现如下,71%的患者FiO2在24 h内降至0.6以下。临床医生对iNO改善氧合的及时反应度与更多的脱离呼吸机天数相关,但和减少的心脏骤停次数、病死率或新发合并症率无关。结论临床医生对氧合改善的反应度与呼吸机天数减少有关。标准化呼吸机管理算法或可在将来的试验中改善信噪比,从而能够更好地评估iNO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此外,可能需要将研究限制在更有选择的患者群体中,例如那些有RV功能障碍的患者。

  • 标签: 儿科 急性呼吸综合征 一氧化氮 肺动脉高压 右心衰竭 合并症
  • 简介:呼吸系统有两个基本功能——维持合适的动脉血PaO2和调整动脉血PaCO2,并以此维持一个稳定的酸碱状态。两者对维持正常组织新陈代谢都是必需的。呼吸衰竭能被定义为两种:

  • 标签: 呼吸衰竭 正常组织 PAO2 PACO2 动脉血 呼吸系统
  • 简介:目的对ICU病房及各科需使用呼吸机治疗的中枢呼吸衰竭和周围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和转归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的全部226例患者分为中枢呼吸衰竭和周围呼吸衰竭两组,回顾分析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后的转归。结果中枢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9.1±19.3)d,周围呼吸衰竭患者106例,机械通气时间为(5.4±10.9)d,P=0.038,前者死亡率为50%,后者死亡率为21.3%,P〈0.005。结论与周围呼吸衰竭患者相比,中枢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死亡率高。

  • 标签: 机械通气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枢呼吸衰竭和周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使用过有创呼吸机治疗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其分为中枢呼吸衰竭组(53例)及周围呼吸衰竭组(53例),其中中枢组为颅脑疾患所致呼吸衰竭,而周围组则包括胸膜病变、肺组织病变、呼吸道病变等所引发的呼吸衰竭,为方便起见,以下均简称为中枢组及周围组。对两组患者平均通气时间及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平均通气时间上,中枢组远多于周围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死亡率上,中枢组亦同样高于周围组(50.94%>23.2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中枢呼吸衰竭而言,周围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时间更短,并且其患者的生存率更高。

  • 标签: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挽救儿童难治严重低氧呼吸衰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接受ECMO支持的患儿,包括氧合指数(OI)、呼吸衰竭病程、ECMO介入时机与运行期间器官功能变化、住院存活率、ECMO相关并发症等。结果合计ECMO治疗30例,平均年龄19(IQR9.75, 52)月。其中静脉-动脉ECMO(VA-ECMO)21例(70%),静脉-静脉ECMO(VV-ECMO) 7例(23.3%),VV转VA-ECMO 1例(3.3%),VA转VV-ECMO 1例(3.3%)。平均ECMO支持时间161.5(IQR91,284) h。总住院存活率66.7%,其中VA-ECMO存活率59.1%(13/21),VV-ECMO存活率85.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5,P=0.243)。死亡组患儿ECMO介入时平均氧合指数(OI)43(IQR 35.3,60.8),明显高于存活组26.5(IQR 20, 45.3)(z=-2.267,P=0.022); ECMO介入时呼吸衰竭病程为129(IQR 90.25, 197)h,明显长于存活组54.5(IQR 16.25, 121.75)h(z=-2.2464,P=0.014)。结论儿童难治严重低氧呼吸衰竭,VV-ECMO存活率有高于VA-ECMO存活率趋势;ECMO介入时OI>43、呼吸衰竭诊断超过5 d的患儿可能预后不良。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静脉-动脉型体外膜肺氧合 静脉-静脉型体外膜肺氧合 难治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 住院存活率 儿童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低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 氧疗 护理 干预措施,探究干预价值 。 方法: 选取 2018.6-2019.12 在院接受治疗的低氧呼吸衰竭 的 符合条件 患者,并从中抽取 60 例,分组模式: 随机,分为 研讨组( 例数: 30 )及一般组( 例数: 30 ),护理人员为研讨组应用氧疗 护理 , 一般组利用 常规护理 , 护理效果反馈指标: 血气指标、心率及呼吸频率 。 结果: 研讨组 血气指标、心率及呼吸频率 相对理想, 一般组 改善情况不佳 (组间对比 P< 0.05) 。 结论: 在低氧呼吸衰竭患者中实施 氧疗 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

  • 标签: 低氧性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疗 护理干预 血气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动物实验表明,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NO,iNO)可减少早产动物肺部炎症发生率,提高表面活性物质功能,促进肺生长。自20世纪90年代初iNO首次被用于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以来,已逐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得到应用。虽然多项研究结果均证实iNO治疗早产儿低氧呼吸衰竭(hypoxicrespiratoryfailure,HRF)的有效,但至今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对早产儿可常规使用iNO治疗。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文献,就目前iNO治疗早产儿的作用机制、治疗的临床方案、iNO的有效及安全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一氧化氮 缺氧 呼吸衰竭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在低氧呼吸衰竭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5月 62例我院收治的低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法进行治疗 ,其中 3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作为对照组 ,31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作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功能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 PaCO2、 PaO2、 SaO2和 FEV1/FVC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6.77%,对照组为 83.87%,P<0.05。结论 低氧呼吸衰竭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呼吸功能 ,对于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

  • 标签: [ ] 低氧性 呼吸衰竭 湿化氧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开展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接受细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血气指标、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能够使其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并调节其机体状态。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呼吸衰竭 细节护理 生命体征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处理原则是在保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尽快改善和纠正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及代谢功能紊乱。

  • 标签: 呼吸衰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低氧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联合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低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护理方面采用对症处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和精细化护理。记录两组患者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和精细化护理后48 h的相关指标、治疗后的患者舒适度、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在经过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和精细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的患者无不耐受现象发生,观察组患者舒适率为87.5%(28/32),对照组为62.5%(2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0.0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低氧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和精细化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又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精细化护理 低氧性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