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大鼠照射(WTI)后早期血浆代谢特征的变化,为寻找非均匀局部照射辐射损伤生物标志物以及揭示辐射损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和WTI照射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考察大鼠WTI后第2、3、5天血浆代谢物水平的动态变化,筛选出辐射损伤特征差异代谢物,并对其涉及的代谢通路进行探讨。结果主成分分析(PCA)显示健康对照组和WTI照射组的代谢差异随照后时间的延长愈加明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WTI后3~5 d,丙氨酸、棕榈酸、硬脂酸、乳酸、葡萄糖等代谢物在血浆中显著性上升(F=13.51、5.20、9.87、10.59、7.05,P<0.05),蛋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富马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磷酸、赖氨酸等显著性下降(F=15.68、5.63、3.78、12.83、2.88、8.93、4.68、6.43,P<0.05)。结论WTI照射可引起血浆代谢轮廓改变,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三羧酸(TCA)循环、脂类代谢等代谢途径。

  • 标签: 电离辐射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辐射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脊髓照射(CSI)调强放疗(IMRT)与常规放疗(CRT)导致的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CSI治疗的48例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学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3~56(14.7±5.6)岁。按照所采用的放疗技术将患者分为CSI-IMRT组(16例)和CSI-CRT组(32例)。根据不良反应通用术语标准4.0版,比较2组患者在放疗期间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的情况。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SI-IMRT组和CSI-CRT组患者在性别、病理学类型、肿瘤位置、脊髓受侵、是否手术、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5.730,均P>0.05)。CSI-IMRT组和CSI-CRT组患者开始出现骨髓抑制的时间[5~26(10.8±6.8) d对5~29(10.3±6.2) d]和骨髓抑制程度最严重的时间[9~34(20.1±6.0) d对7~36(16.0±8.0) 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1、-1.653,均P>0.05)。CSI-IMRT组和CSI-CRT组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7.5%(14/16)对78.1%(25/32)、56.2%(9/16)对31.2%(10/32)、56.2%(9/16)对53.1%(17/32),χ2=0.615、2.788、0.042,均P>0.05];发生严重骨髓抑制(Ⅲ~Ⅳ级)患者在WBC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0%(4/16)对21.9%(7/32)、12.5%(2/16)对3.1%(1/32)、6.2%(1/16)对9.4%(3/32),χ2=0.059、1.600、0.136,均P>0.05]。结论CSI-IMRT与CSI-CRT导致的骨髓抑制和严重骨髓抑制(Ⅲ级以上)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CSI-IMRT具有剂量学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 全脑全脊髓照射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背景与目的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行预防性照射对控制脑转移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2例小细胞肺癌,42例患者在完成肺部综合治疗后行预防性照射(prophylacticcranialirradiation,PCI),对照组40例患者未行PCI,比较这两组脑转移发生率的差异,观察患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行PCI组患者脑转移阳性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43.2%,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使用预防性脑照射可降低脑转移率及提高总生存率。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预防性全脑照射
  • 简介:摘要随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提高,使脑转移率增加这一临床难题日益突出。预防性照射(PCI)已被证实能够降低NSCLC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提高其生存率,但其在NSCLC治疗中的意义仍存在较大争议。文章对NSCLC患者接受PCI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全脑预防性照射 不良反应 无病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电离辐射对幼鼠海马齿状回(DG)区和CA1区树突棘形态及结构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为研究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详尽直接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给予21 d龄SD大鼠单次剂量10 Gy照射,观察照射后1、3个月大鼠认知功能改变,海马DG区和CA1区中树突棘密度及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电离辐射对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的影响。结果SD幼鼠在照射后3个月发生明显的学习和记忆力损伤。海马DG区树突棘密度显著降低,照射后1、3个月分别降低了39.06%、29.27%(t=14.96、12.35,P<0.05)。海马CA1区底树突的树突棘密度在照射后1个月降低了33.40%(t=10.39,P<0.05),而在照射后3个月其树突棘密度无明显变化;而CA1区顶树突的树突棘密度在照射后1、3个月均无明显变化。此外,海马DG区和CA1区树突棘形态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突触后PSD95在照后1和3个月分别降低了24.6%和50.5%(t=2.97、9.27,P<0.05)。结论电离辐射后幼鼠海马不同脑区树突棘密度及形态学变化提示PSD95可能通过影响树突棘的结构形态降低突触可塑性,从而参与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电离辐射 海马 树突棘 突触可塑性 突触后致密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中枢放疗所致骨髓抑制患者中,应用八珍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例肿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予以艾曲泊帕乙胺片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组予以八珍汤加减+用艾曲泊帕乙胺片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中枢放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中,采用八珍汤加减治疗,疗效好,还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 标签: 八珍汤加减 全中枢放疗 骨髓抑制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病理类型,早期易发生脑转移。预防性照射(PCI)可以降低SCLC患者脑转移的风险,但PCI导致脑结构及功能损伤发生率较高,其临床症状不典型。现有治疗方法虽然能缓解部分临床症状,但无法有效逆转脑损伤过程,导致患者的生存获益下降。深入了解PCI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探索预防及治疗的有效策略,对改善SCLC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预防性全脑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科治疗仪微波照射配合磺胺类治疗Ⅱ期压疮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住院期间并发Ⅱ期压疮患者共77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治疗时间段为2019年9月~2021年3月,依据区组随机化法原则分组后,予以对照组(n=39)磺胺类药物治疗,观察组(n=38)科治疗仪微波照射配合磺胺类药物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预后。结果:(1)治疗效果:治疗前患者创面疼痛评分对比无组间差异性,P>0.05;治疗期间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时间、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2周后观察组创面疼痛评分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预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创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科治疗仪微波照射配合磺胺类治疗Ⅱ期压疮临床效果显著,可在积极促进患者压疮创面愈合同时,降低创面感染风险。

  • 标签: 全科治疗仪微波照射 磺胺类药物 Ⅱ期压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烤灯照射应用于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皮肤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5名,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对照组)76例、常规护理+红外线照射组(治疗组)79例,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采取相同的管理模式和手术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干燥时间,术后各时间点切口疼痛VAS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长。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干燥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作者: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摘要中枢视觉损伤(CVI)是中枢视觉通路受损,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最常见于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发达国家儿童视觉损伤最常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也日见增多。CVI患儿除视功能严重受损外,还常缺少独立生存能力,家庭、社会将为此付出巨大的抚养和教育成本。本文从了解CVI常见病因和临床特征,掌握CVI基本检查方法和意义,重视CVI早评估、早发现和早干预,加强CVI宣传普及预防工作和多学科交叉合作4个方面,强调关注CVI和给予CVI患儿更多、更为有效的关爱。(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21-325)

  • 标签: 视觉障碍 视通路 膝状体 神经通路
  • 简介:雷霆队搬到俄克拉荷马市已经快三年了,一直都在寻找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中锋,直到今年季中交易截止日前才总算让他们如愿以偿,换到了帕金斯(KendrickPerkins)。等待了将近三年,球队对帕金斯的期望自然很高,帕金斯就说:"当我下飞机时,每个人都跟我说他们很兴奋我可以来到雷霆队,那

  • 标签: 帕金 凯尔特人 球队 球员 布鲁克斯 中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照射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到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脑癌转移患者80例,利用随机信封法将入住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照射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治疗结果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疾病控制率到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三年期生存率为2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照射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组无论从疾病控制率和三年期生产率均优于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组,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脑照射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放射性反应及MK-801和NBQX对其保护作用.方法以10Gy的剂量对SD大鼠单次照射后即刻分别向其大脑皮质定向注射5mmol/L的MK-801和50mmol/L的NBQX各1μl,然后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时间点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和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大鼠照射后7d和14d时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MK-801组大鼠照射后各时间点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与照射组大鼠无明显差异(P>0.05);而NBQX组大鼠照射后1d、7d和14d时的MyT1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照射组大鼠(P<0.05).结论大鼠照射后早期大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反应性增多,并有时程性变化;NBQX对早期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放射性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电离辐射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髓鞘转录因子1 动物模型 放射损伤 NBQX
  • 作者: 林紫薇 曲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减重糖尿病代谢外科 200072
  • 简介:摘要肥胖症的主要治疗难点在于减重后的体重维持及防止反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与大脑的功能异常密不可分,而大脑在减重后的体重维持及反弹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肥胖症发生过程中体重调控的中枢机制,并比较了常用的减重方法对中枢的影响和由此导致的减重效果的差异。期望减重应从病因出发,强调个体化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不可忽视中枢的调控。

  • 标签: 减重 中枢 行为心理干预 减重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泡胶垫联合头颈肩面罩应用于中枢放疗(CS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螺旋断层中枢放疗患者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5~22岁。放疗前均行兆伏级扇形束CT(MVCT)扫描,扫描范围分别为脑部(原发灶)、胸部(第一胸椎到隆突)和腹部(第三腰椎到尾椎),所得MVCT图像与计划图像匹配,获得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记录并使用IBM 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部的三维误差分别为(-0.18±1.47)mm、(-0.56±1.49)mm、(1.70±1.76)mm;胸部的三维误差分别为(0.01±2.24)mm、(-0.13±2.01)mm、(2.49±1.99)mm;腹部的三维误差分别为(-0.05±2.41)mm、(-0.64±2.21)mm、(1.42±2.16)mm。脑部、胸部和腹部在X轴方向上的固定精度相似。在Y轴方向上,胸部的固定精度最优,脑部和腹部精度接近;在Z轴方向,脑部和腹部的精度接近,且均优于胸部。分别比较第1、6、11次放疗前各部位的摆位误差,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发泡胶垫联合头颈肩面罩固定时,脑部三维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3.67 mm、4.04 mm、4.59 mm,胸部三维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5.64 mm、5.24 mm、5.76 mm,腹部三维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5.68 mm、5.74 mm、5.88mm。结论发泡胶垫联合头颈肩面罩一体化程度较高,应用于中枢放疗时,能有效提高固定精度,且固定精度不因治疗时间推进下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使用时需设置个体化的外扩边界。

  • 标签: 发泡胶垫联合头颈肩面罩 全中枢放疗 摆位误差 稳定性 外扩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