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单纯经乳头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经乳头扩张取石组(EPBP组,n=30)及经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扩张取石组(ESBD组,n=30)。比较经取石时间、X线暴露时间、一次性取石率、碎石率及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术中及术后出血率等指标。结果EPBD组和ESBD组取石时间[(8.5±2.4)min比(7.8±2.1)min, P=0.14]、X线暴露时间[(21.8±5.2)min比(19.7±6.3) min, P=0.1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一次性取完结石,无需要碎石器病例。两组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均为(6.67%,2/30)。EPBD组和ESBD组术中出血率[3.33%(1/30)比10.00%(3/30),P=0.042]、术后出血率[0比3.33%(1/30),P=0.03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其他近期并发症。结论单纯经乳头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 标签: 胆总管结石病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应用情况。方法2014.8至2015.7我院胆总管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治疗,观察组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结石取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能够优化结石取出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内镜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头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11例因胆总管结石行EPBD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球扩张后是否出现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411例行EPBD治疗的患者中,29例(7.1%)发生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患者在球扩张直径≥1.2 cm占比(P=0.001)、乳头括约肌切开占比(P=0.002)及切开长度(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开长度(OR=69.771, 95%CI: 7.544~645.296,P<0.001)是EPBD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球扩张直径≥1.2 cm(OR=0.192,95%CI:0.071~0.524,P=0.001)是EPBD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保护因素。结论乳头括约肌切开长度是EPBD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大球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减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

  • 标签: 胆总管结石病 危险因素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 十二指肠乳头出血 内镜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6例分为常规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n=48)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组(n=38),对比两组取石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组患者取石成功率(97.37%)、并发症发生率(5.26%)均优于常规EST组(72.92%)、(27.08%),χ2=23.6318、17.5618,P<0.05。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取石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扩张(SEST+EP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接受ERCP取石的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分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扩张(SEST+EPBD)组和EST组,(SEST+EPBD)组50例,EST组48例,EPBD组在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以柱状气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后以取石网篮或气囊取石;EST组按常规操作进行。两组手术后均常规置入鼻胆管引流3d,并行鼻胆管造影复查。结果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一次性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4%和93.7%(P>0.05);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8.3%%(P<0.05),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4.44%(P>0.05)。2组均无穿孔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SEST+EPBD术取石成功率和术后穿孔及胰腺炎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但术后出血的几率小于EST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与球扩张术应用于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对并发症产生的影响。 方法: 以 本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与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相比,EPBD保存了十二指肠乳头及黏膜的完整性,具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但EPBD术后容易并发胰腺炎。鉴于EPBD的利弊,国内外许多专家对如何降低EPBD的术后风险,提高EPBD的操作技术及其对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临床指征做了大量的研究,以明确EPBD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地位,并致力于规范化治疗。本文将通过总结当前EPBD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现状及展望做一综述。

  • 标签: 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行内直视大直径球扩张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对26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在内直视下行大直径球扩张治疗,加强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并发症,予以对症治疗和护理,术后定期随访。[结果]26例病人均成功完成扩张,胃镜示通过贲门顺畅自如,定期随访3个月至2年,吞咽困难缓解率100%,无一例复发。结论加强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行内直视大直径球扩张术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内镜下球囊扩张 直径球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内科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5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在内应用球扩张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内应用球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内镜下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解决球扩张对贲门失弛缓症(AL)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提高其治疗的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例AL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21例患者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做好球扩张对AL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球囊扩张贲门失弛缓心理问题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术治疗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入组观察对象100例,均为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且患者均于研究期内接受扩张术治疗,围术期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25±4.14)min,术中出血量为(29.41±5.28)ml,鼻腔通气时间为(3.31±0.41)d,住院时间为(4.49±1.01)d,鼻粘膜恢复时间为(5.51±1.48)d;疗效评估,患者中显效例数74例,有效例数25例,无效例数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9.00%(99/100);患者中出现1例鼻腔出血病例,1例术腔粘连病例,1例眶周轻微出血病例,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00%(3/100)。结论:扩张术治疗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溃疡狭窄患者应用扩张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狭窄患者88例,使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各4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扩张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5.45%,常规组有效率为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扩张治疗应用在十二指肠溃疡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上。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狭窄 治疗效果 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扩张术在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在2011年9月-2012年6月符合条件的36例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患者行内扩张术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基线资料相似患者进行对照,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4年12月,比较近远期疗效、并发症及治疗成本。结果球扩张组术后2周复查,幽门狭窄口通畅29例,7例患者经再次球扩张后幽门狭窄口通畅,平均球扩张次数1.19次;其中显效33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幽门口直径为(10.4±1.8)mm,明显大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328,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2014年12月,平均随访(30.7±2.8)个月,4例患者分别于扩张后14~30个月出现再梗阻后,复发率为11.11%,患者再次行内扩张术后症状缓解,平均球扩张次数1.89次。球扩张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6±0.4)d,短于传统手术组,平均治疗费用为(1328.7±154.2)元,低于传统手术组,治疗随访时平均体重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扩张扩张时发生胃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6%,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疗效确切,是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治疗的理想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导Savary扩张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食管贲门狭窄患者行内引导Savary扩张扩张治疗。结果98例患者中共行132次扩张。有效率98%(96/98)。治疗前狭窄管径直径(4.93±0.11)mm,扩张术后(12.73±0.05)mm,治疗后狭窄部位直径显著大于术前(t=74.529,P=0.000)。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穿孔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引导Savary扩张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狭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Savary扩张器 扩张术 食管贲门狭窄
  • 简介:摘要鼻鼻腔造孔术是在鼻监视实施经鼻泪鼻腔造孔术,为慢性泪炎的一种简捷、易行、安全手术治疗途径,该术试避免了经皮手术损伤眦血管和韧带的弊病,无面部瘢痕,手术并发症少,同时可矫正影响泪造孔引流,导致手术失败的鼻腔、鼻窦疾病或解剖异常等因素。笔者对近年来22例慢性泪炎应用鼻手术技术在鼻下完成了泪鼻腔造孔术的初步疗效。

  • 标签: 泪囊 鼻内镜 造孔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男性乳腺癌少见,男性乳腺乳头状癌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男性乳腺乳头状癌。

  • 标签: 男性 乳腺肿瘤 囊内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目的贲门失弛缓症联合扩张及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给予55例贲门失弛征患者在内下注射A型肉毒素联合球扩张治疗。结果治愈的有45例,10例患者病情有好转,住院一星期左右后出院,在5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现食管穿孔后实施了钛夹扩张术,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等症状的处理后好转出院。结论扩张及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治疗中大力的采用和推广。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内镜下球囊扩张 A型肉毒素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