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苏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工作以新增劳动培训为重点,部分地区试行“订单培训”,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扩大了转移和输出的规模,提高了输出层次,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转移培训 定向培养 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
  • 简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有农业人口333.7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82%,目前全州仍有贫困农民80.65万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农民工培训的力度得到加强,转移就业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劳动转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全州外出务工农民达47.6万人,比上年新增8.5万人,增长18%,其中国外转移9人,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劳动技能培训 有序转移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外出务工农民 农民工培训
  • 简介:摘要“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其根源在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劳动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开始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的出现,农村劳动跨区域进城务工行为日趋显著。在此背景下,对农村剩余劳动进行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早日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 简介:开展农村劳动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校成立27年来,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农村、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在“服务新农村,培养新农民”的办学精神指导下,于2004年积极参与并主动承担起了全市农村劳动转移培训任务,3年累计培训转移农村劳动6000余人,这项工作的开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增收 就业能力 培训经验 农民教育
  • 简介:摘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依托专业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条件和设施设备,积极开展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及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为重点的各类短期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员工的业务技能,确保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较好地体现了县域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中的示范辐射作用。

  • 标签: 县域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校企合作
  • 简介:农村富余劳动培训对增加劳动者收入、增强其转移能力等方面有很大作用。劳动转移培训模式的差异影响培训的方式和效果。本文通过比较五种主要农村劳动转移培训模式:订单培洲模式、优势互补培洲模式、“立交桥”教育培训模式、项目培训模式和区域资源整合培训模式。分析其优势及适用情况,找出不同模式间的联系和差异,为政府、培训方在培训模式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上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 标签: 教育培训模式 农村富余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 区域资源整合 劳动力培训 转移能力
  • 简介:近年来,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广大的从业农民工中,技能偏低、素质偏低、收入偏低的“三低”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成了进城务工农民的代名词。在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实施过程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偏低、求职就业难、就业稳定性不高成为摆脱“三农”困境的一个瓶颈。据最新的统计,全国有4.8亿农村劳动,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4.2亿,占农村劳动总数的88%,也就是说,近九成的农村劳动文化素质偏低。目前,在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达1.2亿人,参加过就业培训的仅占不到30%。而在已经培训的农民工中,技能性培训的比例又远远低于岗位适应性培训,从业农民工的技能状况堪忧。另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是农民工从业数较多的产业,农民工达到职工总数的50%以上。我们的忧虑是,如此庞大的产业职工队伍中,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培训网络 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培训
  • 简介: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向城市转移,但同时也面临就业难、技能缺乏等问题。农村劳动培训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农村劳动培训还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劳动培训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技能培训和服务。

  • 标签: 农村 劳动力 培训 现状 改进
  • 简介:摘要:职业教育是帮助农村劳动迅速提升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解决就业,实现平稳收入的根本方法。在梳理中国农村劳动职业教育培训相关工程的内容举措基础上,分析新时代农村劳动职业教育培训存在挑战,对于推进农村劳动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时代 农村劳动力 职业教育 培训
  • 简介: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实践形式。特别是以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实施的“阳光工程”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全国性有计划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实践。这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的现状,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标签: 阳光工程 农村劳动力 转移培训 农村职成学校
  • 简介:平谷区是北京市远郊区县之一,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50%。为进一步构建平谷区“二三一”产业格局,把人口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平谷区农广校自2004年开始,将农村富余劳动转移培训作为农民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截止到2005年6月,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5818人,其中引导性培训4390人,职业技能培训1428人,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也得到了市区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 标签: 区域特点 平谷区 北京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社会效益 职业技能培训
  • 简介: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约为40%。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超过30%以后将进人高速发展期,国家的人口、财富、活动等将比过去加速向城市和城镇地域集中,农村劳动也将在空间上加速向城市转移,在产业结构中加速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个高速发展过程,城镇化水平超过了70%,进入到平稳发展期,在相关的教育与培训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经验;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教育培训 经验借鉴 城镇化水平 国外 发达国家
  • 简介: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是改革我国社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也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的战略问题。在此过程中,对农民工的转移培训是一个重要环节。参照国外的同类经验、结合国情,我国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应当突破体制和观念障碍,协调劳动和教育部门的关系,理顺流入地和输出地的分工,拓宽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接轨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并开展绩效评价,从而提高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实践模式 培训模式 公共政府
  • 简介:摘要:就业扶贫已经成为西部地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农村劳动素质提升培训是就业扶贫的主要措施,数字化管理是劳动培训档案管理的必要手段。本文针对当前劳动培训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差距,分析研判劳动培训档案数字化管理和实现方式。

  • 标签: 劳动力培训档案 数字化管理
  • 简介: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剩余”与农村劳动“转移”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剩余”的数量和农村劳动“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转移”的农村劳动未必是“剩余”,“剩余”的农村劳动未必就“转移”的结论。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转移的途径。

  • 标签: 农村劳动力“剩余” 农村劳动力“转移” 错位
  • 简介: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农村劳动转移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各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只有及时化解在开展农村劳动转移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 标签: 中等职业学校 农村劳动力 转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