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综述了2012年高倍甜味剂三氯蔗糖在全球尤其是在我国的生产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景。

  • 标签: 三氯蔗糖 应用 现状 趋势
  • 简介:腐乳是中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由于粗放式的手工生产和开放式的环境卫生条件,致使成品豆腐乳在发酵过程中含有的微生物种类十分繁多,影响腐乳的质量。风味是腐乳的重要质量指标,其风味成分非常复杂,不同腐乳的风味各异,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组成差别也很大。研究将食品辐照技术作为一种腐乳防腐保鲜的手段,应用于腐乳的生产和加工中。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对辐照腐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了辐照前后腐乳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辐照处理的腐乳酯类化合物减少,但与未辐照腐乳相比,并没有显著的辐照味产生。

  • 标签: 腐乳 辐照 挥发性风味物质
  • 简介:目的对大连地区水产企业生产加工用水进行肠球菌检测,判断其卫生状况。方法根据水质检测ISO标准(ISO7899—2∶2000)薄膜过滤法,进行肠球菌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鉴定,并根据肠球菌的高度保守的特异性tuf基因,合成了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在41份检测样品中,两种方法的肠球菌检出率均为14.6%,主要为群Ⅱ菌株。结论本地区加工用水卫生状况不理想,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预防和治理。

  • 标签: 肠球菌 大连地区 加工用水 食品安全 水产品
  • 简介:目的了解肉鸡孵化、养殖、屠宰加工和配送分销各环节的沙门菌污染状况,确定易受污染的环节和样品类别,为预防和控制由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济南市肉鸡孵化场、养殖场、屠宰场(点)和配送分销点设置16个监测点,按不同的季节和环节定期随机采集监测样本。检验方法按照《2012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执行。结果监测17种样品共1204份,13种样品检出沙门菌202株,总检出率为16.78%。除1种不可分型外,其他分属4群28种血清型,以印第安纳血清型沙门菌最多(37.13%);4个环节中,以屠宰加工环节沙门菌检出率最高(23.14%);四个季度中,以第二季度沙门菌检出率最高(21.74%);17种样品中,以屠宰环节的褪毛后整禽样本沙门菌检出率最高(42.19%)。结论济南市肉鸡相关行业的沙门菌交叉污染严重,应加强肉鸡生产链全过程的监管和监测,并针对各污染环节和工序,确定不同的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以减少沙门菌的交叉污染。

  • 标签: 沙门菌 肉鸡 生产链 监测 交叉污染 血清型
  • 简介:目的调查肉鸡屠宰场加工环节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采集肉鸡屠宰场的入厂活鸡肛拭子样本,宰杀褪毛后整禽样本、预冷后整禽样本、预冷池水、分割刀具和案板、冷冻鸡肉样本以及工人手涂抹样本,按《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方法检测沙门菌。结果2011—2012年共检测样品896份,检出沙门菌293株,检出率为32.7%;鸡胴体的检出率高于鸡活体。2011年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印第安纳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2012年优势血清型为印第安纳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宰杀后样品中印第安纳沙门菌的构成比有所下降,而鼠伤寒、肠炎等其他优势血清型的构成比相对增加。结论沙门菌广泛存在于屠宰场各环节样品中,宰杀环节易导致沙门菌的交叉污染。

  • 标签: 沙门菌 肉鸡 生产链 交叉污染 血清型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本实验以牛骨为原料,以水解度为牛骨蛋白酶解液酶解程度的指标,确定了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双酶分步水解牛骨的工艺条件:将粉碎粒度为10mm-20mm的牛骨碎片,在2kg/cm^2的高压蒸汽压下烝煮3h,降温至50℃,后调节pH6.5,后加入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双酶分步水解,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小瓜蛋白酶酶解工艺:酶解温度为50℃,pH为6.5,酶解时间为3h,E/S为4000U/g;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酶解温度为65℃,pH为8.5,酶解时间为3h,E/S为7000U/g。并对酶解液前后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比较,酶解后较酶解前多了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各氨基酸含量较酶解前明显增加,为牛骨蛋白水解液制备肉味香精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牛骨蛋白 酶解工艺 水解度 游离氨基酸
  • 简介:目的对两起副溶血性弧菌(VP)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血清学溯源,分析可疑食品和病人样品中菌株血清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GB/T4789.7—2008方法,对检出的VP做血清分型、溶血素试验;PCR扩增VP直接耐热溶血素基因(tdh)、tdh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和毒素调控基因(toxR)。结果通过增加样品中可疑菌落数量的鉴定,两起食物中毒共检出9种VP血清型,主要有O3∶K6型13株,O2∶K28型6株,O1∶K56型2株,其它各1株;两起食物中毒中分离的27株VP有17株tdh基因检测阳性,与溶血试验结果一致。结论增加可疑菌落数鉴定,有助于VP食物中毒的溯源;虽然O3∶K6血清型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但不同样品来源的VP血清型呈现多样性;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检测等同于溶血试验来鉴定VP致病性。

  • 标签: 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鉴定 溯源
  • 简介:目的了解市售国产婴幼儿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污染状况,为消费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按2011、2012年版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市场上11家国内生产的32份婴幼儿配方粉进行检测。结果32份样品检出2株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6.25%。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4.35%(1/23);婴幼儿谷物食品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11.11%(1/9)。结论柳江县市售部分婴幼儿配方粉中存在阪崎肠杆菌污染,食用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应加强监测力度,预防和控制阪崎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 标签: 婴幼儿配方粉 阪崎肠杆菌 污染监测 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