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眼的眼外相关病因。方法对38例双眼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视像分析及血糖、血生化、CT、MRI等检查,请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相关科室会诊,明确病因。结果双眼的眼外相关病因以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多见,还涉及到颅内肿瘤、Graves病、重症肌无力等。结论双眼患者应注重眼外病因的探寻,强调病因诊断的重要性。

  • 标签: 双眼复视 眼外病因 病因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39例儿童双眼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主诉双眼患儿23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5例,女性94例;年龄3~18(10.2±3.68)岁。对其临床表现、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双眼患儿多伴有上睑下垂、视力下降及眼痛,常常遮挡一眼或采用代偿头位。以水平复(180/239)及持续性(174/239)多见。多数合并明显或轻度斜视(207/239),部分患儿需反复交替遮盖或遮盖一眼后发现眼位偏斜(15/239)。病因主要以非麻痹性斜视为主(138/239),22例发现危及视力或生命的疾病(9.2%)。危及视力或生命的疾病所致往往较非麻痹性斜视和颅神经麻痹性更易合并神经系统症状(χ2=6.16,12.78; P=0.012,<0.001)。治疗以手术及配戴三棱镜为主。结论双眼多由非麻痹性斜视引起。部分患儿双眼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应考虑其为危及视力或生命的疾病。

  • 标签: 视觉,双眼 眼位 儿童 运动,眼球 麻痹,神经,颅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眼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123例双眼患者的临床特征。所有患者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双眼,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9岁。其中5例临床表现为共同性斜视,余118例均表现为非共同性斜视。病因主要为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神经源性眼球运动障碍,其次为甲状腺相关疾病、重症肌无力引起的肌源性眼球运动障碍。结论双眼常见于年龄较大患者,患者常合并血管性疾病等全身疾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性,以神经源性病因为主。患者病因复杂,应积极寻找病因,避免误诊。

  • 标签: 复视 斜视 眼球运动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双眼基础知识.(一)双眼定义:外界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部),图形信息转变为电信息并沿视觉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在大脑高级视觉中枢把来自双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知印象的过程。(二)双眼分级:分同时、融合、立体视三级。同时指由双眼视网膜传给大脑的信号,不是两眼交替接受,而是同时接受。

  • 标签: 双眼单视功能 同时视 视网膜对应点 视觉信号 视觉中枢 立体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后双眼功能的恢复状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手术正位率、双眼功能以及斜视度差、立体视锐度差的差异。结果手术后患者正位率明显高于手术前[88.8%(71/80)比40.0%(32/80)],欠矫率以及过矫率明显低于手术前[7.5%(6/80)比36.2%(29/80)、3.8%(3/80)比23.8%(1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同时(Ⅰ级)率、近立体视率、融合(Ⅱ级)率、远立体视(Ⅲ级)率均高于术前[91.2%(73/80)比26.2%(21/80)、17.5%(14/80)比5.0%(4/80)、21.2%(17/80)比3.8%(3/80)、33.8%(27/80)比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斜视度差、立体视锐度差、融合功能差值均低于术前[(29.5 ± 2.8)Δ比(46.2 ± 3.1)Δ、(190.6 ± 19.4)°比(240.3 ± 18.5)°、(3.1 ± 0.8)°比(4.3 ± 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能促进患者正位率的提高,明显改善患者双眼功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外斜视,间歇性 双眼视功能 恢复状况 正位率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1岁。因双眼突出、头痛、物模糊半年就诊。主要临床特征为球后炎性假瘤及腹膜后纤维化,初诊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先后予地塞米松10 mg/d静脉输液5 d,口服泼尼松1 mg·kg-1·d-1 1个月后逐渐减量,同时联合口服环磷酰胺100 mg/d治疗后,病情曾一度维持稳定,但诊治过程中发现硬脑膜占位、骨质硬化等无法用GPA解释,经病理活检及基因检查诊断为脂质肉芽肿病(ECD),加用维罗替尼治疗(480 mg, 2次/d),目前患者病情稳定,仍在随访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ECD的认识与重视。

  • 标签: 脂质肉芽肿病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球后炎性假瘤
  • 简介:摘要:患有斜视的儿童视力会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会导致产生弱视。双眼视觉主要是指人体的双眼协调、准确以及同时工作时人体视力功能中关键的部分,如果人体的双眼视觉受到损害,会对人体的生活和学习造成相对应的困扰,当前双眼视觉成为了斜视治疗中治疗的关键。通过视觉训练能够使斜视矫正术后双眼视觉功能建立效果更加理想,维持斜视矫正手术后眼位矫正的实际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并且使患者的术后视力障碍减少,保证治疗的满意度。

  • 标签: 斜视 双眼视觉训练 视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眼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单眼患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训练,观察组为双眼功能训练,对比两组训练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和8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双眼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视力得到了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家长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巩固弱视 双眼视功能训练 作用
  • 简介:摘要1例32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服用盐酸莫西沙星400 mg、1次/d。服药4 d后,患者出现头晕、物模糊、等症状,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考虑与莫西沙星有关,停用该药。停药3 d后症状无改善,眼部检查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眼球外展障碍,右眼球活动正常;无面瘫及肌肉异常表现。颅部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给予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和呋喃硫胺等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停药25 d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 标签: 莫西沙星 头晕 复视
  • 简介:目的通过弱视的Ⅲ级功能异常的观察,强调在弱视的诊治中,不仅注意视力的提高,而且要重视建立双眼Ⅲ级功能。方法通过扩瞳、检影、验光确诊为弱视患者324例,用同机检查Ⅲ级功能。结果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Ⅲ级功能正常占84.62%,出现交叉抑制点15.38%。在斜视性弱视中,Ⅲ级功能正常者占20%,在屈光参差性弱视中,Ⅲ级功能正常者占56.25%。在形觉剥夺性弱视中,Ⅲ级功能正常者占11.11%。结论不同类型的弱视因其发病原因不同,Ⅲ级功能异常情况各不相同。

  • 标签: 弱视 Ⅲ级视功能 视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弱视的Ⅲ级功能异常的观察,强调在弱视的诊治中,不仅注意视力的提高,而且要重视建立双眼Ⅲ级功能。方法通过扩瞳、检影、验光确诊为弱视患者324例,用同机检查Ⅲ级功能。结果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Ⅲ级功能正常占84.62%,出现交叉抑制点15.38%。在斜视性弱视中,Ⅲ级功能正常者占20%,在屈光参差性弱视中,Ⅲ级功能正常者占56.25%。在形觉剥夺性弱视例中,Ⅲ级功能正常者占11.11%。结论不同类型的弱视因其发病原因不同,Ⅲ级功能异常情况各不相同。

  • 标签: 弱视 Ⅲ级视功能 视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双眼视觉(binocular vision)是指双眼协调、准确、均衡地同时工作,使某一物体反射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形成两个有轻微差异的物象,通过视觉通路传送至大脑,在皮质高级中枢进行分析、整合、加工,形成一个有三维空间深度感完整印象的过程。而在临床中我们会常常遇见近视眼患者因双眼功能异常而出疲劳情况。我院眼科对一典型病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一、朱戡草书创变的时代背景清中期以来,碑学大盛,理论上有阮元、包世臣等人大肆宣扬,创作上则有金农、邓石如、伊秉绶、赵之谦、何绍基等人推波助澜,至晚清,又经康有为的鼓吹,书坛遂成碑学的天下。但碑学的兴盛并不代表帖学的衰微,帖学仍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 标签: 朱复戡 艺术历程 草书 碑学 包世臣 邓石如
  • 简介:戡是20世纪集金石、书、印、诗、画诸艺于一身的艺术大家。其书法最擅长篆书和草书,并将两者进行了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草书创变之路。朱戡草书的总体艺术特色是刚健凝重,气势开张,又典雅纯正。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其艺术主张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首重金石气,次求书卷气。二是非常重视草书的理法。朱戡一生的草书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海上旧体”:主要师法吴昌硕、沈曾植。“由晚明上追二王”:此期朱戡草书大致并行呈现两种面貌,一是精研二王草书之作,二是以金石气兼融二王草书之作。前者占据了主流。此期是其以篆作草的第一探索期。“以篆作草,兼取隶章”:20世纪50—60年代,朱戡对二王草书的学习运用达到精熟自如的境界。70年代是其以篆作草的第二探索期,也是其刚健凝重、气势开张的草书风格成熟期。80年代,朱戡草书更趋刚健磅礴、古朴凝重,进入其以篆作草的第三探索期,也是其碑帖结合探索的深化期。

  • 标签: 朱复戡 草书 艺术历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来探讨分析老年的病情原因、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式对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运用三棱镜、同机及Hess屏等方式对老年人实施视像检查以及眼肌、眼位运动,影像学诊断和血生化检查加以辅助。结果40例中,神经血管源性眼肌麻痹32例(80%),外伤性麻痹和肌源性麻痹分别为2例(各占5%),全身免疫性麻痹3例(7.5%),不明原因1例(2.5%)。结论老年病情原因非常复杂,病变分布范围广泛,应当仔细询问病史,对患者实施眼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对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着很大的帮助。

  • 标签: 血管病 复视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在小儿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1月小儿间歇性外斜视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单一手术组给予单一手术治疗,双眼视觉训练组则给予手术联合术后双眼视觉训练治疗。比较两组小儿间歇性外斜视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静态立体视功能和动态立体视功能;眼位正位率。结果双眼视觉训练组小儿间歇性外斜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手术组,P<0.05;治疗前两组静态立体视功能和动态立体视功能相近,P>0.05;治疗后双眼视觉训练组静态立体视功能和动态立体视功能优于单一手术组,P<0.05。双眼视觉训练组眼位正位率高于单一手术组,P<0.05。结论手术联合术后双眼视觉训练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眼位正位率,改善静态立体视功能和动态立体视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眼视觉训练 小儿间歇性外斜视 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常用的近视矫正方式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以及屈光手术三种。框架眼镜安全廉价,可作为中低度近视且无屈光参差患者的首选,而高度近视或屈光参差近视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包括角膜塑形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软性角膜接触镜等)更易获得良好的双眼功能。在减少屈光参差对近视者双眼功能损害方面,屈光手术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76-80)

  • 标签: 近视 双眼视功能 近视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