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术后综合护理在糖尿病增殖视网膜病变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增殖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40例/组。观察组术后予以综合护理,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和新发青光眼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并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 糖尿病增殖视网膜病变手术患者术后接受综合护理不仅有利于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 标签: 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手术 术后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58例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患者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入院就诊,以简单分样法分组,划分为2组,对照组(n=29)予术后一般护理,基于此,研究组(n=29)采取预防高眼压护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①临床指标:研究组眼压恢复正常、使用降眼压药物时间与之对照组比短(P<0.05)。②眼压水平、不良反应:研究组眼压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手术后高眼压行预防护理效果可观,能够将眼压更好的控制,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术后高眼压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视网膜病变(AIR)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免疫视网膜病,以视力下降、视物暗点、视野缺损、光感受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AIR分为副肿瘤AIR(pAIR)和非肿瘤AIR(npAIR),其中pAIR又分为癌相关视网膜病变(CAR)、黑色素瘤相关视网膜病变(MAR)和双眼弥漫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BDUMP)。各AIR分类患者外周血往往存在循环视网膜抗体,并伴有视网膜电图异常,但眼底检查无显著异常(BDUMP除外)。在AIR患者血清中已鉴定出抗恢复蛋白抗体和抗α烯醇化酶抗体等多种抗视网膜抗体,但部分AIR患者血清抗视网膜抗体亦可呈阴性反应。目前AIR诊断标准及实验室检查的标准尚不统一,同时患者个体间的临床检查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因此,在做出推测诊断之前,需要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目前AIR各型的治疗方案不统一,多数临床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各种免疫调节组合治疗,包含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和使用抗代谢药物或CD20单克隆抗体。本文就AIR各分型的临床特点、血清视网膜自身抗体检测、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和研究工作者对AIR的认识,实现AIR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副肿瘤性视网膜病变 非肿瘤性视网膜病变 癌相关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视网膜病变(AIR)是一类免疫介导的视网膜病变,通常会造成视力严重丧失及视野缺损。AIR主要包括副肿瘤综合征及非副肿瘤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存在外周循环抗视网膜抗体(ARAs)。外周循环ARAs分别通过抗肿瘤反应、抗微生物反应以及视网膜受损伤后产生的自身抗原碎片诱导的免疫反应而产生,主要攻击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ARAs对于AIR的诊断、进展及治疗效果评估都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ARAs经常出现在癌症诊断之前,有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本文就ARAs的产生机制、在AIR中的病理作用及在临床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副肿瘤综合征,眼 抗视网膜抗体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 光感受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缺血指数(ISI)随其变化的相关特征。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于我院眼科就诊的122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共160只患眼,其中男62例88只患眼,女60例72只患眼,平均年龄为(47.23±3.56)岁。非增殖型DR(NPDR) 85只患眼,包括轻度22、中度46、重度17只患眼,增殖型DR(PDR)75只患眼,按不同程度进行分组。采取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系统比较不同程度DR不同及相同区域ISI的差异。结果:轻度NPDR组患眼,不同区域ISI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252,P=0.056);中度NPDR组患眼,后极部ISI显著大于全视网膜、中周部及远周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2.523, P=0.000)。重度NPDR组患眼,全视网膜、后极部、中周部ISI显著大于远周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5.567, P= 0.003);PDR组患眼,全视网膜、后极部、中周部ISI显著大于远周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6.231,P=0.000)。重度NPDR组及PDR组患眼全视网膜ISI显著大于轻度NPDR组、 中度NPDR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72.675,P=0.000);重度NPDR组及PDR组患眼后极部ISI显著大于轻度NPDR组、中度NPDR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62.768, P=0.000);重度NPDR组及PDR组患眼中周部ISI显著大于轻度NPDR组、 中度NPDR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75.723,P=0.000);PDR组患眼远周部ISI大于轻度NPDR组、 中度NPDR组、 重度NPDR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26.572,P=0.000)。结论: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后极部与中周部缺血程度较为严重,且随着DR病情加重,后极部和中周部缺血情况越严重。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血指数 相关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玻切手术治疗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在我院选取60例PDR患者,按区间随机法分组(实验组、对照组),30例/组。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两组分别行微创玻切手术、保守治疗。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对比两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视力、视网膜总循环时间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创玻切手术治疗PDR疗效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玻切手术 保守治疗 增殖性糖尿视网膜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再次玻璃体切除术(PPV)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接受PPV治疗的PDR患者(290只眼)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次数分为单次PPV组(227只眼)和再次PPV组(63只眼),并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换算为LogMAR视力),以及再次PPV组患眼发生并发症情况,定量资料采用M(Q1,Q3)表示,分析患者眼睛再次PPV的影响因素。结果单次PPV组患者的年龄为55.0(47.0,63.0)岁,再次PPV组患者的年龄为49.0(38.0,57.0)岁(P=0.027)。两组患者术前LogMAR视力分别为1.7(1.0,2.4)和2.1(1.4,2.4)(P=0.026);术后6个月,单次PPV组LogMAR视力提高至0.75(0.43,1.00)(P<0.001),再次PPV组提高至0.95(0.60,1.65)(P<0.001),单次PPV组提高差值高于再次PPV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年龄(OR=0.97,95%CI:0.95~1.00;P=0.043),术前BCVA(OR=1.82,95%CI:1.08~3.05;P=0.024)、术前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TRD)(OR=2.16,95%CI:1.06~4.37;P=0.033)、采用玻璃体硅油填充(OR=0.48,95%CI:0.25~0.92;P=0.028)是再次PPV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术前BCVA、术前合并TRD和玻璃体硅油填充是影响PDR患者再次PPV的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再次玻璃体切除术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牵引的孔源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聊城爱尔眼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30例(30眼)PDR合并牵引的孔源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标准的三通道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在高清的全视网膜镜及氙光照明系统下,完全切除玻璃体及其积血后以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灯下双手剥膜等技术将PDR膜分割分层剥除,切开或切除僵硬及挛缩的视网膜,对严重的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及眼底情况。结果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均采用了经典的分割及分层处理,14眼行部分视网膜切开或切除;2眼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均填充了硅油。术后24眼(80.00%)视力改善。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顶灯双手剥膜技术治疗合并PDR牵引的孔源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

  • 标签: 脱离,视网膜,孔源性,牵引性,视网膜病变,增生性 玻璃体切除术 剥膜,视网膜 切开,视网膜 切除,视网膜
  • 简介:摘要视网膜缺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abetic retinopathy, DR)的表现之一,临床上常以视网膜无灌注区(retinal nonperfusion, RNP)范围和面积反映视网膜缺血的严重程度。RNP的发生发展与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高表达紧密相关。研究表明,VEGF可诱导内皮细胞肥大、白细胞募集和聚集,阻塞血管腔形成RNP,而抗VEGF治疗可有效减轻或逆转这一病理过程。然而,临床研究数据分析表明,抗VEGF治疗可减轻RNP,但不能完全阻止RNP的进展;采用OCTA研究抗VEGF治疗对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ntraretinal microvascular abnormalities,IRMA)及邻近视网膜灌注情况影响结果表明,抗VEGF治疗总体上有助于改善视网膜灌注,但抗VEGF治疗对IRMA及其周围RNP的影响也呈现差异化表现:抗VEGF治疗的结果可能是RNP通过再灌注而减轻,也可能是稳定,还有可能会出现RNP扩大。进一步研究抗VEGF治疗后RNP扩大的机制对于彻底阻止甚至逆转DR的视网膜缺血和RNP有重要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4)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缺血 抗VEGF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高眼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分为A组(36例)与B组(36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心理状况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高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高眼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分为A组(36例)与B组(36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心理状况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高眼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视网膜病变情况及激光治疗的防治效果。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2月本院收治的72例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对侧眼全面眼底检查,对于存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裂孔患者予以激光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2例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对侧眼检出视网膜格子样变性23眼,占比31.94%;检出视网膜裂孔10眼,占比13.89%;检出黄斑出血5眼,占比6.94%。其中32眼实施预防激光治疗,结果显示激光斑清晰,且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表现。结论: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通常会存在一定视网膜病变现象,其中以退行性病变居多,需加强眼底检查。对于存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患者实施激光治疗,可有效预防对侧眼视网膜脱离的出现。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重要表现,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目的探讨分析眼科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次的研究对象筛选于该院2021年9—12月收治的4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其中对照组来自于2021年9—10月收治的2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来自于2021年11—12月收治的24例患者,实施眼科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视力恢复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视力水平相比,对照组(0.50±0.11),观察组(0.49±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5,P=0.071);护理后两组视力水平相比,对照组(0.62±0.12),观察组(0.78±0.10),观察组视力状况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7,P=0.01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非常满意8例、满意11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79.17%(19/24);观察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8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5.83%(23/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4,P=0.018)。结论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眼科护理干预模式较常规护理模式,患者视力恢复状况更好,护理满意度更高,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糖尿病性 视网膜病变 眼科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激光光凝术应用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中所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接诊的84例患有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设定为治疗对象,均等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组是42例。观察组对患者实施激光光凝术与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比指标:①眼功能恢复状态;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功能恢复好,与对照组形成差异对比,P

  • 标签: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术 临床疗效
  • 作者: 张茉莉 魏文斌 田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眼科,北京 1026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递法明片对全视网膜光凝(PRP)术后视网膜功能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和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纳入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108例108眼。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2个组,其中PRP+递法明组患者56例56眼,于PRP后口服递法明片;PRP组患者52例52眼,未服用递法明片。于PRP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及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国际视力表检查患眼视力;采用Humphrey视野计检查30°~60°环形视野并采用RETLscan系统记录多焦视网膜电图;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分别于PRP后6个月、12个月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眼底新生血管情况。结果PRP+递法明组末次随访时视力治疗有效率为57.14%(32/56),明显高于PRP组的32.69%(1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P<0.05)。2个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77,P<0.05;F时间=6.51,P<0.05),2个组治疗后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递法明组治疗后3、6、12个月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值均高于P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递法明组第3、4、5环的P1波振幅密度高于P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CMT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3.57,P>0.05;F时间=1.23,P>0.05)。治疗后12个月,所有患眼均未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结论口服递法明片可促进NPDR患眼PRP术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激光光凝术 术后并发症 视网膜/生理功能 花青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时的疼痛反应。方法:回顾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台州市立医院眼科门诊于2019年7─12月进行PRP治疗的DR患者55例,年龄45~72(60.7±7.9)岁,每次PRP治疗后应用数字分级法(NRS)对疼痛反应进行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年龄、性别及各激光部位与疼痛反应程度的相关。疼痛评分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的患者中,年龄和性别对患者的疼痛反应均没有影响(r=-0.58,P=0.338;r=0.06,P=0.305)。患者周边部(上、下、鼻、颞)4个象限之间的疼痛反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3);但后极部光凝疼痛评分低于周边部光凝疼痛评分(P<0.001)。结论:在DR患者行PRP术中,后极部的疼痛感轻于周边部,临床医师可优先选择无疼痛或疼痛相对较轻的部位行激光光凝术。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数字分级法 视网膜激光光凝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致盲和致低视力眼病。但目前针对ROP的总体治疗策略尚未形成系统的规范化指导意见。因此,为了规范ROP的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眼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反复讨论,提出了我国ROP治疗的规范化意见,以供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参考应用。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治疗规范 多数赞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