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Appleby手术治疗局部进展胰腺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对本院收治的局部进展胰腺患者40例进行观察分析,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标准胰体尾切除术)与研究组(改良Appleby手术),两组各20例。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长、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Appleby手术治疗局部进展胰腺安全可靠,临床效果确切,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改良Appleby手术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 治疗效果
  • 简介:胰腺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虽只占癌症的2%~3%,却有极高的死亡率。原因在于确诊时往往已进入进展,手术切除率仅20%,预后极差,85%的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化疗、核素、物理、基因、免疫等,有效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其他综合治疗手段。近年来胰腺十细胞的发现也为将来的治疗开辟出新的道路。

  • 标签: 进展期胰腺癌 综合治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率 以手术为主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进展胰腺不可逆电穿孔(纳米刀)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相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纳米刀消融术治疗的36例局部进展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并发症进行分级,评估相关并发症严重程度。结果共有15例(41.7%)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脾梗死、房颤、门静脉血栓、胰瘘、假性动脉瘤、消化道出血、肝脓肿及重症胰腺炎,其中Ⅲ级及以上并发症患者6例(16.7%),3例(8.3%)Ⅲ级并发症患者于术后3个月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纳米刀消融后均有可能发生各类并发症。术后消化道及腹腔出血为其主要致死原因。采用合理的检查及治疗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胰腺肿瘤 纳米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进展胰腺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1至2021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82例局部进展胰腺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术(IRE)的44例患者为IRE组,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的38例患者为RFA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经腹部CT测量治疗前后的肿瘤长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检测两组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后1个月采用增强CT/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观察病灶消融区情况。结果IRE组手术时间短于RF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RFA组(P<0.05)。术后3 d及1个月,IRE组患者血清CA19-9和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RFA组(P均<0.05)。影像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病灶未见强化。IR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72%,21/44)与RFA组(57.89%,22/3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IRE对局部进展胰腺治疗显示出优越的临床疗效,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胰腺癌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纳米刀消融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分析软坚散结胶囊联合阿帕替尼对局部进展胰腺患者的临床疗效。将82例行AG化疗方案的初治患者分为对照组(阿帕替尼,48例)与观察组(软坚散结胶囊+阿帕替尼,34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局部肿瘤控制率升高,血清CA199、VEGF水平降低,肝功能异常、白细胞降低、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1、2年生存率提高(P<0.05)。软坚散结胶囊联合阿帕替尼有助于提高胰腺局部肿瘤控制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更轻,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胰腺肿瘤 进展期 阿帕替尼 化学治疗 疗效
  • 简介:胰腺是恶性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上升,但是治疗进展缓慢。目前进展胰腺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全身化疗。靶向药物中除了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疗效外,其他靶向药物尚未取得切实的疗效。

  • 标签: 靶向药物 胰腺癌 进展期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可逆电穿孔(IRE)与转化手术切除治疗局部进展胰腺(LAPC)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胆外科接受治疗的98例LAP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53例,女性45例,年龄[M(IQR)]57.5(13.5)岁(范围:20~87岁)。其中接受IRE治疗(IRE组)53例,接受转化手术切除(转化手术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总体生存(OS)和肿瘤无进展生存(PFS)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IRE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2.4)h和50(100)ml,低于转化手术组[7.0(3.3)h和400(200)ml](P值均<0.05)。IRE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9.0(3.0)d和79 154(83 738)元,亦低于转化手术组[16.0(8.5)d和109 557(37 795)元](P值均<0.05)。IR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转化手术组(18.8%比55.6%,χ2=14.270,P<0.01)。IRE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28.9个月(95%CI:23.2~34.6),1、2、3年OS率分别为91.6%、61.7%、24.6%;转化手术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27.1个月(95%CI:20.9~33.3),1、2、3年OS率分别为81.8%、53.9%、3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0,P=0.760);IRE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18.0个月(95%CI:14.7~21.3),1、2、3年PFS率分别为68.3%、29.7%、9.9%;转化手术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11.1个月(95%CI:6.1~16.2),1、2、3年PFS率分别为45.2%、21.9%、1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0,P=0.170)。结论IRE能使LAPC患者取得与转化手术切除类似的生存时间,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胰腺肿瘤 外科手术 不可逆电穿孔 进展期胰腺癌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收治的33例进展胰腺患者资料,采用改良FOLFIRINOX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有效率为70.6%,手术转化率为47%。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未发生化疗相关性死亡,安全性较高。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较未手术患者延长。

  • 标签: 进展期胰腺癌 改良 FOLFIRINOX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65岁,局部进展胰腺伴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侵犯,经6个周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伊立替康+亚叶酸钙(FOLFIRINOX)新辅助化疗后,肿瘤评估为部分缓解,但仍属于局部进展胰腺。患者行动脉优先入路、全门静脉系统切除、异体血管置换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同时运用异体血管体外成形技术。患者术后已无瘤生存28个月。FOLFIRINOX新辅助化疗方案可使部分局部进展胰腺患者疾病达到稳定状态,而异体血管体外成形技术的应用为门静脉系统全切除置换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使患者有机会达到根治性手术切除,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有限,治疗预后欠佳。手术切除是唯一可治愈胰腺的治疗方式,但只有少数早期的胰腺患者符合手术条件,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丧失手术机会。免疫治疗、肿瘤微环境等新方法、新概念的提出,为胰腺的攻关带来了曙光。

  • 标签: 胰腺癌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 简介:胰腺预后差,对传统的治疗不敏感,大多数患者一经诊断即为晚期。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紫杉醇、氟尿嘧啶类药物、吉西他滨等常用的化疗药物并没有为胰腺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因此,我们目前需要急切的探索在免疫方面治疗胰腺的新思路。当前关于胰腺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疫苗、T细胞治疗、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等。本文将近年来以上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回顾总结。

  • 标签: 胰腺癌 免疫治疗 T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胰腺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目前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手术目前仍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的方式,对于可切除胰腺,"动脉优先"入路和"胰腺全系膜切除"等手术原则提高了局部的根治性,并减少了局部肿瘤的复发率。对于交界性可切除胰腺局部进展胰腺,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考虑手术切除。虽然目前并没有针对胰腺的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但相关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一直在进行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及不可逆电穿孔作为新兴的治疗方式,在胰腺中的治疗中也逐渐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将对胰腺的综合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治疗学 进展
  • 简介:<正>近半个世纪来,在世界范围内胰腺的发病一直呈上升趋势。然而,其疗效却无明显的进展,近20年来平均手术切除率仅提高了5个百分点,目前约15%。因此,强调和重视胰腺的诊断,特别是早癌和小胰癌的诊断,对提高胰腺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胰腺癌诊断 弹性蛋白酶 早期胰腺癌 B超 逆行胰胆管造影 动态CT
  • 简介:胰腺的药物治疗至今仍是以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为主。吉西他宾(GEM)是第一个能呈现临床受益、改善患者症状、适度延长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的化疗药物,是胰腺的一线治疗药物。但GEM联合其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晚期胰腺的疗效差强人意。近年来,研制作用于肿瘤生物学途径特异性靶点的药物成为研究热点,被认为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标签: 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晚期胰腺癌 靶向 化疗药物 中位生存期 生物学途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