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如今,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将世界各个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对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作为多种灾害中的其中一种,短时强降雨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因此,本文对短时强降雨的天气过程以及危害分布特点都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意见措施,希望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天气过程 气象服务
  • 简介:摘要: 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强对流发生前,在地面低压倒槽形势下,地面 3小时变压低值中心会产生辐合的变压风,特别是辐合线附近的低值中心,变压风会加强辐合(边界层抬升),天气尺度系统在移近 3小时变压低值中心和辐合线时,常常会激发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或加强。通过数据分析近 5 年郴州短时强降水与三小时变压的分布特征,找出相关指标。

  • 标签: 3 小时变压,短时强降水
  • 简介: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对庐山2002—2010年夏季(7—9月)强降水(日降水量≥50mm)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天气系统分型,并对降水期间的气象要素变化、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1)庐山夏季强降水日数平均每年为2.8d,少约1d,多达5d。四类天气系统中台风占44%,西风带占32%,副热带高压边缘占16%,东风波占8%。(2)强降水过境时的要素变化,不同系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台风影响时会出现降压、降温、增湿、风向旋转、风速增大以及较山下大几倍至几十倍的降水等要素变化;西风带系统影响时,会出现气温明显下降、气压前降后升的过程;副热带高压边缘影响时,前期高温、气压无明显波动,降水以午后到傍晚雷阵雨为主,常伴有短时强降水和强雷电;东风波系统影响时,要素反应弱,降水既有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强降水,又有台风性质的大降水。(3)台风系统云图主要表现为螺旋状结构和中尺度对流云团结构,雷达回波表现为混合型降水;西风带系统则呈东北—西南带状云系和带状回波分布;副热带高压边缘在午后到傍晚有一些分散的对流云团不断生消,较少移动,雷达图上午后到傍晚有分散的对流性回波发展;东风波自东向西移动,有带状云系相配合,带来明显的强降水,利用雷达也可以监测到南北向回波带自东向西移动。

  • 标签: 庐山 强降水 天气系统 气象要素
  • 简介:利用Г分布函数对中国1951—2004年地面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进行雨日降水量概率分布拟合并定义极端降水事件,在此基础上对极端降水日数与ENSO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NSO对同期的极端降水发生频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影响作用。总体而言,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更易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冬春季和拉尼娜年的夏秋季。极端降水在对ENSO强信号的滞后响应上,其发生频率在时空上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多数地方更易在ENSO暖位相出现后的半年左右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研究表明,ENSO冷暖信号对我国极端降水事件多寡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

  • 标签: 极端强降水 Γ分布函数 ENSO Nino3.4区 海表温度(SST)
  • 简介:摘要:目前,全球环境在不断的变坏,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对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短时强降水,作为气象灾害中的其中一种,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因此,本文对短时强降雨的天气过程以及危害分布特点都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意见措施,希望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天气过程 气象服务
  • 简介:摘要:对2005~2018年14年间临汾市17个国家气象站的短时强降水典型个例进行统计,利用天气学方法对筛选出的个例根据其环流背景的不同进行分型。结果表明,临汾市较大范围短时强降水的环流特征共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冷涡后部西北气流型(27%)、高空槽型(36%)、副高控制型(14%)、高原槽型(23%);其中西北气流型易产生区域性暴雨,高空槽型易产生多种强对流,副高类型中从未出现冰雹,高空槽类产生的强对流落区主要位于临汾市的东部山区及丘陵。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环流背景 类型
  • 简介:以3小时降水量大于或等于20mm或6小时大于或等于25mm为标准确定短时强降水日,对1979—1988年10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榆林市强降水集中在7—8月,而且多发生于午后和凌晨。

  • 标签: 强降水 分析 预报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2017年6月13—14日玉树地区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上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形势,玉树地区处在南支槽前西南气流,且存在明显切变,同时北部高空槽东移南压,南北系统交汇比较明显的地区在玉树南部地区。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玉树地区处在假相当位温密集区,且其值在72~80℃之间,并存在高能舌,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为此次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

  • 标签: 玉树地区 强降雨 物理量场 成因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对渠江上游巴河、州河的雨量、渠县本地雨量与三汇、渠县城区的水位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散点图法、相关系数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与渠县洪涝相关的因子,分析其相关性大小;通过回归分析法建立雨量与水位高度变化值间的模型,达到直接用雨量来预测渠江水位的变化,从而达到通过上游的实测降水量来提前预测出渠江水位的高度,为防汛部门在做防洪决策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渠江 巴河 州河 雨量 洪涝 相关性
  • 简介:利用加密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产品对2010年8月19—22日辽宁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雨情特点、环境条件、水汽输送、能量场、中尺度云团的演变特征、雷达反射率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持续性降水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辽宁地区此次暴雨过程包括冷涡东移和低涡北上两个降水阶段,总体表现为过程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和局地爆发性强的特点.西风带长波槽稳定,副热带高压和日本海高压维持,"东低西阻"形势明显;东北冷涡、高层幅散、低层切变、低空急流及地面气旋等高低空系统耦合.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在降水区汇合,水汽条件充沛.随着锋面系统东移,暴雨区具有极强的动力抬升条件.中α尺度云团发展,对流云团的组织化特征明显,冷云砧面积决定了强降水范围.多普勒天气雷达强回波长轴方向与回波移动方向一致,"列车效应引发局地强降水,回波具有后向传播特征,回波垂直结构表明此次暴雨具有低质心的热带降水特点.

  • 标签: 强降水 东北冷涡 能量锋 MCC
  • 简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对2008年5月24日海西州茫崖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部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与西风带低槽分裂东移的冷空气在茫崖交绥,在茫崖地区形成风向风速辐合,此辐合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这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为此次降水提供了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

  • 标签: 茫崖 短时强降水 成因 分析
  • 简介:应用1961—2012年山东省26站夏季降水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量指数等资料,分析了山东夏季强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夏季强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部分地区呈增多趋势,暴雨日在1989年前后发生突变;强降水日数比重呈增大趋势,半岛北部增大趋势明显,近208比重明显高于前期,且波动幅度加大,同样在1989年前后发生突变;大雨日降水强度增加,暴雨日降水强度减小,两者均在1990年代降水强度最大,半岛、东南沿海地区为强降水雨强高值区。对其成因初步分析发现,强降水时间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南北位置关系密切,台风带来的强降水是影响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强度的关键因子。

  • 标签: 山东夏季 强降水 时空演变 成因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利用栾川县1970—2020年降水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近50年栾川县强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日数地理分布特征较明显,南半川比北半川暴雨日数多,年际暴雨日数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年代暴雨日数呈波浪式变化,7-8月暴雨最多(占暴雨总日数的55.0%),同时也是短时强降水频发的月份。其次,统计分析出23-04时是短时强降水频发的时段,分析研究出栾川强降水的特征和暴雨预警的重点关注时段和区域,为暴雨预报预警、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御洪涝灾害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栾川暴雨,特征分析,暴雨预警
  •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临安区气象局提供的2010~2022年逐时观测资料,选择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林安全短时降水特征,并探讨了临近预报预警技术。结果表明:2010~2022年临安区短时强降水次数共出现1532次,平均每年出现117.8次,整体以上升趋势为主,变化倾向率为65.659次/10a,上升趋势极为显著;不同级别的短时强降水分别占年短时强降水的百分比为20≤R<30 mm/h 占58.6%,30 mm/h≤R<40 mm/h占26.2%,40 mm/h≤R<50 mm/h占9.7%,R≥50mm/h占5.5%。R≥50mm/h短时强降水后期出现频率增多,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服务中需重点关注;临安区年内短时强降水天气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9月份,这段时间的短时强降水次数为106.2次,占年内短时强降水次数的90.2%;40 mm/h≤R<50 mm/h的短时强降水仅出现在每年的6~9月份,R≥50mm/h的短时强降水在7~8月份出现频率较高;由于短时强降水天气属于强对流天气的一种,需要临安区气象部门将临近预报预警工作做好。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特征   预报预警技术 临安区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当西太洋副热带高压极强盛期,500hPa的588位势什米等高线常伸至100°E以西地区,这时川陕地区可产生连阴雨和暴雨天气。文中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原因和预报着眼点。

  • 标签: 副热带高压 强降水 天气预报 四川 陕南地区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泌阳县2013年8月1日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处在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大环境中,高空槽系统配置,由低槽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强降水天气。高空槽主要处于陕、晋相接处、陕西南至川东北一带,沁阳位于高空槽线之前。这样的高空形势场为此次天气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条件。T-lnP图对于强降水天气的分析具备一定的指示作用。多普勒产品能够有效反映此次强降水天气系统内部结构,对于强对流临近天气的预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泌阳县 强降水 环流形势 多普勒雷达
  • 简介:强降水(即:每小时RR≥30mm或6小时RR≥50mm)是强对流天气中的一种,个例少,突发性强,又受到雷达开机时次的制约,给我们作强降水预报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经常发生漏报与滞后预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利用短期预报与短时预报相结合来预报强降水是比较合理的.用强降水警戒日来确定抚州站未来

  • 标签: 降水预报 强对流天气 短时预报 气旋波 预报量 强降水过程
  • 简介:摘要:气候增暖趋势加剧引发不少极端灾害性天气,给各个地区群众的生活与经济发展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短时强降水与暴雨作为出现几率较大的气象灾害,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难以评估。本文首先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的概念与成因进行分析,并探究了短时强降雨暴雨气象服务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暴雨天气 气象服务
  • 简介:摘要 基层台站存在人员少、任务多、学历和培训有限等限制因素,灾害性天气服务给基层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就更大。尤其在汛期,强降水天气频发、多发,快速对天气形势做出判断,及时向人民群众发布气象预警、灾害性天气精细气象服务,对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制定了强降水天气精细气象服务流程,并提出了应对灾害性天气服务能力的对策,为县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 标签:  强降水天气 气象服务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2011~2020年墨江县15个区域站分钟降水量数据,对墨江县短时强降水特征及预报预警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墨江县短时强降水日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4.788d/10a,增加趋势较为显著;墨江县年内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尤以6~8月份出现频率最高。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夏季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出现频率相对较低;墨江县短时强降水在一天中的发生时段主要有三个高峰期,在短时强降水进行预报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这三个时段的情况。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特征 预报预警 墨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