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眼压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诊的250例患者,观察玻璃体切割与硅油填充术后眼压情况。结果250例患者,47例眼压,占18.8%(47/250),经统计分析,术后眼压与性别、年龄无关,与有无晶体眼、有无联合巩膜环扎有关。结论玻璃体切割与硅油填充术后,易发生眼压症状。因此,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尽早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改善预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硅油填充术 高眼压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诊治疗的10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5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54例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59%,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4.81%,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前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及三个月实验组患者眼压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可改善患者眼压情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并由于。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出现眼压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92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对比分析,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46例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干预,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舒适度。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23例(50.00%)明显低于参照组23例(50.00%),研究组的舒适度43例(93.48%)明显高于参照组34例(73.91%),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出现眼压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被迫体位时的舒适度。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高眼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眼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0眼)持续性眼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行巩膜下巩膜咬切术19例、小梁切除术11例;比较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和视力,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0例(30眼)持续性眼压青光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手术后的眼压较手术前降低,视力较手术前提高;经T检验,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差异均显著(P<0.05);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虹膜炎症反应、前房积血、眼压偏低等为主,经对症处理后均显著缓解,未见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玻璃体脱出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眼压青光眼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注重术前处理和手术技巧,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抗青光眼手术 眼压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131例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即持续性眼压)和对照组(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具有相同,然而持续性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性眼压青光眼。

  • 标签: 持续性高眼压 青光眼 抗青光眼手术 临床效果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59眼)持续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局部及全身控制眼压药物治疗,并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患者术后1周时视力及眼压情况。结果59只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时,54只眼视力提高,占比91.93%;3只眼视力不变,占比5.08%;术后1周时,51只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占比86.44%,8只眼眼压在22mmHg以上,占比13.56%,行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时,52只眼视力不变或提高,占比88.14%,49只眼眼压低于21mmHg,占比83.05%。术后,未有患者出现脉络膜爆发性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给予持续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持续高眼压状态 手术治疗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3年 1月— 2015年 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131例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 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 40 mmHg以上,即持续性眼压)和对照组( 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 40 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50.0%)明显高于对照组( 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具有相同,然而持续性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性眼压青光眼。  

  • 标签:    [ ] 持续性高眼压 青光眼 抗青光眼手术 临床效果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2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护士做好术前访视、用物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患者均能顺利配合手术。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3.5±6.4mmHg、14.2±5.6mmHg、15.2±4.8mmHg、15.2±5.2mmHg均低于术前眼压33.6±15.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持续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疗效确切的方法,术后眼压控制效果明显,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甚至丧失。术前精心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仔细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小梁切除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131例青光眼患者,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即持续性眼压)和对照组(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具有相同,然而持续性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性眼压青光眼。

  • 标签: 持续性高眼压 青光眼 抗青光眼手术 临床效果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前后,其眼压、视力与负面情绪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表字法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眼压、视力与负面情绪的评分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降低,视力均明显升高,实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没有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恢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借鉴。

  • 标签: 综合护理 颅脑损伤 呼吸道感染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前后对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6年 2月~ 2018年 6月我院收治的 62例( 124眼)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Goldnann眼压计对 62例研究对象血液透析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结果:透析治疗后, 62例患者 124只眼,经血液透析治疗后有 17只眼压下降,占 13.71%; 24只眼眼压平稳,占 19.35%; 83只眼压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占 66.94%。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眼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给予预防和监测干预能避免透析治疗对患者视功能造成的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透析前后 眼压 影响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眼压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和眼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抽选出病例数60例,将这80例开角型青光眼和眼压症患者随机的分为2组,一组患者给予曲伏前列素进行治疗,病例数40例(作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进行治疗,病例数40例(视为观察组)。对比2组开角型青光眼和眼压症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开角型青光眼和眼压症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眼压对比结果P>0.05,组内治疗前后眼压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林佐胺与曲伏前列素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眼压症患者中效果显著,比起单一用药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推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程度、眼压控制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程度、眼压控制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眼压控制率、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0%、96.7%,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升眼压控制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焦虑程度 眼压控制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行院前急救期间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发病后未拨打急救电话而直接送至医院急救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急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急救成功率分别为96.00%(48/50)、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在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效果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流量吸氧,治疗组采用经鼻流量吸氧治疗,对比两组PaO2、PaCO2、pH值、辅助通气总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率。结果治疗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辅助通气总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优势明显,可作为患者呼吸支持的重要选择。

  • 标签: 经鼻高流量吸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场强MR与CT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整年内收治的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相关对象,按照随机均匀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患者接受CT扫描诊断,改良组患者则接受场强MR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确诊情况与脑血肿量检查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确诊例数要多于常规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脑血肿量检查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而言,场强MR在确诊方面优势明显,但是CT与场强MR在脑血肿量检查方面大致相当。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CT 高场强MR 诊断 脑血肿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6月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80例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分析、低频超声联合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低频超声检出41例,诊断率为51.25%,高频超声检出68例,诊断率为85.00%,、低频超声联合检出75例,诊断率为93.75%。结论相比于低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高频超声的诊断率更高,但仍低于90.00%,、低频超声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率,效果远高于单独低频超声或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值得临床医生推广。

  • 标签: 高频超声 低频超声 联合检查 急性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