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失眠是指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意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持续3周以上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者可诊断为失眠症,病程≥6个月为慢性失眠症(chronicinsomnia,CI)。CI往往伴有其他病症。2002年全球失眠调查显示,有43.4%的中国人在过去一年中曾经经历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平均失眠4年以上的占23.3%。

  • 标签: 慢性失眠症 综合治疗 主观体验 睡眠质量 睡眠时间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的短程行为治疗 (Brief Behavior Therapy of Insomnia, BBT-I)在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 2019年 1至 2020年 6月我院收入的 102例慢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 51例。对比组采用常规疗法,研究组实施短程行为疗法,疗程为 4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 4周后的 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 IS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 )评分均 比对比组低(P<0.05),结论: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实施短程行为治疗干预,对改善症状并提高患者日间活动质量有积极影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短程行为治疗 慢性失眠障碍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失眠对客观评估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DSM-Ⅳ诊断标准,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分的慢性失眠患者124例(原发性失眠组38例、抑郁伴失眠组86例),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定抑郁程度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认知功能。以30例健康睡眠者为对照组。结果原发性失眠组MoCA总分和视空间/执行功能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s〈0.05),抑郁伴失眠组MoCA总分和3个因子分(视空间/执行功能、语言、延迟回忆)显著低于对照组(Ps〈0.05)。MoCA总分与抑郁量表的焦虑/躯体化(r=-0.243)、自知力(r=-0.293)、睡眠障碍(r=-0.293)以及PSQI中睡眠时间(r=-0.242)、睡眠效率(r=-0.258)、睡眠紊乱(r=-0.217)因子负相关(Ps〈0.05)。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教育年限(β=-0.434,P〈0.001)、HAMD17总分(β=0.434,P=0.009)和PSQI总分(β=0.357,P=0.029)均影响MoCA值。结论慢性失眠可损害总体认知功能。

  • 标签: 失眠 认知功能 抑郁 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心得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7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综合治疗,对2组睡眠改善效果、临床疗效、治疗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慢性失眠症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满意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和借鉴价值。

  • 标签: 中医综合治疗 慢性失眠症 经验
  • 简介:摘要:方法:收治慢性失眠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PSQI)总分及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慢性失眠 针灸取穴
  • 简介:摘要2018年1—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就诊的已签约家庭医生的慢性失眠患者中,以便利抽样法抽取41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基础资料、失眠疾病认识情况及行为习惯等,采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估患者抑郁情况。调查对象以女性(74.1%,304/410)、已婚(84.9%,348/410)、退休老年人(71.9%,295/410)为主。在失眠认识方面,正确率前3位依次为"紧张、焦虑易致失眠"(92.2%,378/410)、"失眠除了睡不好,对身体没危害"(72.2%,296/410)、"打鼾说明睡得香"(70.2%,288/410),后3位依次为"夜间梦多说明睡眠差"(11.5%,47/410)、"长期吃安眠药会依赖、成瘾"(12.7%,52/410)、"失眠一定是身体有病带来的"(12.7%,52/410)。在行为习惯方面,仅22.2%(91/410)睡前1 h适量读书看报或无其他不良习惯,规律运动、午休者分别占70.2%(288/410)和34.1%(140/410)。在治疗方面,分别59.5%(244/410)、40.5%(166/410)尝试西药、中药治疗,仅7.3%(30/410)尝试心理治疗。PHQ-9评估结果显示,46.3%(190/410)患者无抑郁,19.8%(81/410)患者存在中度至重度抑郁。提示本地区失眠患者对疾病知识认识需提高,行为需改善,全科医师应进行健康教育转变患者疾病认识及行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失眠 认识 行为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安建雄 张建峰 赵倩男 张文浩 刘辉 钱晓焱 刘颖 王永 方七五 Williams John P.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北京 101408;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暨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 1000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 100191,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北京 101408;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暨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 100012,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暨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 10001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 15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失眠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药物治疗是慢性失眠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研究旨在对慢性失眠症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 标签: 慢性失眠症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生活质量
  • 简介:美国医师学会(ACP)敦促医生针对失眠患者开具以谈话治疗和睡眠习惯改变为主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作为治疗慢性失眠的第一道防线。这项建议是美国医师学会(ACP)控制慢性失眠的最新指导方案,并发表于2016年5月2日《内科学年鉴》中。认知行为疗法(CBT-I)由数个部分组成,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重新定位关于睡眠忧心忡忡的想法,转为更加积极的想法;减少睡觉前的刺激,如玩电脑和看电视;放松的技巧;以及改善又黑又冷的睡眠环境。

  • 标签: 慢性失眠 认知行为疗法 医师学会 科学年鉴 睡眠习惯 第一道防线
  • 简介: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慢性失眠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长期严重失眠会给患者的身体、生活、人际关系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慢性失眠通常都是和一些内科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另外一些睡眠疾病同时出现的,会增加物质滥用风险。目前对于慢性失眠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苯二氮艹卓类、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有些难治性患者临床常见合并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治疗,但药物治疗存在不良反应问题,且镇静催眠药会随着使用时间推移产生耐药性,甚至导致药物依赖。认知行为治疗作为一种绿色、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逐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

  • 标签: 慢性失眠 病因 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
  • 简介:摘 要:失眠是一种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改善睡眠方面疗效被广泛认可,但是其治疗师水平、治疗费用,患者受教育程度,地域等限制,推广范围有限,本研究以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技术为蓝本,进行为其六周的睡眠健康教育课程,针对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教育和训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六周的睡眠健康教育,实验组受试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p

  • 标签: 失眠,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睡眠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慢性失眠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睡眠障碍,是频繁而持续的睡眠起始、维持、终止困难,这导致患者白天觉醒期间存在轻重不一的功能损害症状。虽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但是有人已经提出了神经生物学和心理模型,并且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研究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三大部分,帮助生物体维持自身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睡眠和免疫系统本就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慢性失眠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而免疫紊乱也可能反过来导致慢性失眠。文中论述了慢性失眠患者免疫系统变化情况以及免疫系统变化对慢性失眠患者的影响,就慢性失眠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慢性失眠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类 免疫球蛋白类 补体
  • 简介:摘要:失眠是困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常见疾病,尤其是老年慢性失眠,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研究显示,慢性失眠的发病率较高而治疗率确很低,其中老年女性慢性失眠患病率高于老年男性,这些与既往国内外关于老年慢性失眠发病率的调查相符,本文基于老年慢性失眠相关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展开论述。

  • 标签: 老年慢性失眠 相关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我们对36例慢性失眠症进行了临床调查,心理分析和多导睡眠图检查,对其中31例患者进行了MMPI测定,24例患者进行了EPQ测定。经分析我们认为:1.本组失眠症可分为三类:(1)持续性精神生理性失眠;(2)主观性失眠;(3)伴有情绪障碍的失眠。2.慢性失眠者多表现为悲观、抑郁、易怒、情绪不稳定。

  • 标签: 失眠症 多导睡眠图
  • 简介:我们对36例慢性失眠症进行了临床调查、心理分析和多导睡眠图检查。经分析我们认为:①本组失眠症可分为三类:持续性精神生理性失眠;主观性失眠;伴有情绪障碍的失眠;②慢性失眠者多表现为神经质、胆汁质、悲观、抑郁、易怒、情绪不稳定。

  • 标签: 失眠症 多导睡眼图
  • 作者: 张月兰,周永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年 第2期
  • 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0
  • 简介:目的:研究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睡眠干预,观察组采取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在睡眠质量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为(9.52±1.91)分、对照组为(14.39±2.32)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干预当中,采用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的干预方法,能够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干预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慢性失眠症;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手机“微信运动”APP计步探索慢性失眠患者运动量与失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温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失眠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烟酒史等)及“微信运动”每天运动步数。患者日均运动步数7 500步以上归为运动充足组(68例),其余归为运动不足组(122例)。患者症状的评估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量表的评估及资料的收集由2名经过培训的研究者完成。比较两组各项数据的差异,并分析患者日均运动量与各量表得分的相关性。结果运动充足组的PSQI总分低于运动不足组[(12.94±3.14)分比(14.93±2.99)分,t=4.31,P < 0.001]。PSQI分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得分均低于运动不足组(P=0.011、0.008、0.025、0.039、0.006)。运动充足组的PHQ-9、GAD-7分数均低于运动不足组(P=0.011,P=0.002)。失眠患者日均步数与PSQI总分、PHQ-9分数、GAD-7分数、PSQI的分项分数(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9、-0.16、-0.19、-0.24、-0.15、-0.18、-0.23)。结论日均运动量不足的失眠患者相较于运动充足的患者失眠与情绪症状更为严重;日均运动量与其睡眠和情绪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入睡和睡眠障碍 微信 运动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 焦虑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