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再次手术的两种外科技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9年间28例房室间隔缺损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再次手术的患儿病例。排除单心室、肺动脉环缩术后、心房异构和其他初期未处理左侧房室瓣的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成形组与置换组,统计两组患儿术前基本资料和手术资料,分析术后早期结果和随访转归情况。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和方差分析。将死亡与第3次等多次手术列为终点事件估计值,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全部检验采用双尾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8例患儿中男7例,女21例;年龄9.6岁(5.6~16.2岁),体质量28.55 kg(15.5~55.9 kg)。左侧房室瓣成形21例,左侧房室瓣置换7例。院内死亡2例,随访无死亡病例。再次手术后2例行第3次等多次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置换组94 min(79~107 min)多于成形组66 min(45~83 min),P<0.05。瓣叶裂采用成形术18例,置换术2例(28.6%),P<0.05。随访1年生存率成形组94.4%,置换组85.7%;随访5年生存率成形组88.5%,置换组85.7%。结论左侧房室瓣反流是房室间隔缺损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左侧房室瓣再次手术首选成形术,瓣膜置换作为次要选择。大多数瓣叶裂可以通过瓣膜成形修复。远期随访左侧房室瓣再次成形术后仍存在3次等多次手术风险。

  • 标签: 房室间隔缺损 左侧房室瓣反流 左侧房室瓣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心导管介入法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经胸小切口法在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失败的原因,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1月-2013年8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44例、室间隔缺损(VSD)21例,共65例。采用TTE引导心导管介入封堵术与TEE引导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结果ASD组成功39例,失败5例,其中1例ASD较小,导丝未能通过缺损送入左房,1例为筛孔状ASD,孔孔间距过大,3例因缺损过大缺乏合适尺寸封堵器而无法封堵,VSD组成功20例,失败1例,为术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终止手术。结论超声心动图(TTE与TEE)对房室间隔缺损及其毗邻结构的细致评估,有助于严格适应症,防范手术失败。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封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的超声资料及其染色体核型分析资料。结果经超声诊断的9例房室间隔缺损胎儿,有3例是21-三体,1例是18-三体,余5例未见核型异常。结论胎儿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

  • 标签: 胎儿 房室间隔缺损 染色体核型分析 超声诊断 21-三体 18-三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共同房室瓣反流预测房室间隔缺损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11~13+6周超声检查的胎儿,利用彩色多普勒四腔心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胎龄11~13+6周胎儿中筛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同时观察有无共同房室瓣反流。结果累计对43 549例11~13+6周胎儿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筛查,其中筛查出房室间隔缺损37例,分别为完全型31例,过渡型3例,部分型1例,误诊2例。中孕期超声扫描发现漏诊2例过渡型。早孕期91.89%的房室间隔缺损(34/37)胎儿观察到共同房室瓣反流,59.46%(22/37)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大于第95百分位,29.73%(11/37)鼻骨缺失,32.43%(12/37)静脉导管A波倒置,40.54%(15/37)频谱多普测得三尖瓣反流,共同房室瓣反流预测房室间隔缺损的敏感性优于其他超声指标。结论共同房室瓣反流可以作为预测早孕期房室间隔缺损的线索,有利于早孕期房室间隔缺损检出。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早孕期 房室间隔缺损 共同房室瓣反流
  • 简介:摘要49岁女性患者,胸闷、气促、头晕2年,胸部CTA提示肺动脉高压,双侧肺动脉夹层合并附壁血栓。超声心动图提示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明显扩张,右肺动脉夹层,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因重度肺动脉高压合并肺部感染,无行手术条件,现保守治疗,病情尚稳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时间内对5300名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通过多个切面对胎儿心脏进行系统扫查。结果发现胎儿房室间隔缺损者10例,均经尸检证实。结论产前超声对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 标签: 超声 胎儿 房室间隔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本次研究我们抽取了20例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手术的过程中进行护理配合,并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对。结果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指标变换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得出结论,患者采取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同时结合了护理配合,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全胸腔镜 隔缺损修补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室间隔缺损介入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科室2013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室间隔缺损介入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采用室间隔封堵术予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介入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1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其中18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中,显效7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其中13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介入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封堵术 介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计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4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患者进行Amplatzer封堵器VSD封堵治疗,观察手术疗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VSD有效、安全。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8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CAV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CAVB患儿中内科介入封堵术后2例,外科修补术后6例。内科封堵2例患儿于术后第3~5天出理心功能不全症状,1例给予地塞米松和白蛋白等药物治疗1周后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3天转外科取出封堵器半月后恢复正常,分别随访4年和7年,心功能和心电图正常。外科修补6例患儿均为迟发性CAVB,3例存在心功能不全(其中2例出现频繁阿-斯综合征发作),3例心功能正常;2例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起搏模式为右室心尖部心内膜单腔永久性起搏,随访3~5年,左室射血分数〉5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至正常范围;拒绝接受起搏器4例患儿给予甲基泼尼松龙琥珀酸钠治疗无效,存在心功能不全的l例患儿术后4个月死亡,3例定期临床随访。结论对于室间隔缺损内科介入封堵术后早发性CAVB,在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白蛋白等药物治疗同时,应考虑外科取出封堵器以防复发;外科修补术后迟发性CAVB可定期临床随访,如存在频繁阿一斯综合征发作或心功能不全应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室间隔缺损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明确诊断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心超及心电图,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40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中39例封堵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97.5%,术中和术后应用左心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观察无明显残余分流和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 简介:摘要心室间隔缺损(ventrieularseptaldefect)可单独存在,亦可作为法洛四联症或艾森曼格综合征的一部分而存在。一般所称心室间隔缺损是指单纯的心室间隔缺损,而不是伴有其他畸形的心室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又以膜部间隔周围的缺损最为常见。本病在男性略多见。

  • 标签: 心室间隔缺损 膜部间隔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