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指南参考近5年国内外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相关专著及文献,并综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指南编写项目专家组全体成员的临床共识编写完成。指南从概述、诊断及设计、常用治疗策略三部分对正畸医师开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提供指导和参考。第一部分概述阐述本指南的编写说明,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从业者提出要求,并提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治疗风险。第二部分诊断及设计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适应证及选择进行界定,并说明无托槽隐形矫治病例的资料采集要求和矫治方案设计流程。第三部分介绍常用治疗策略,通过对推磨牙向远中、邻面去釉和牙齿分步移动等治疗手段的阐述,对目前临床常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策略进行归纳和总结。

  • 标签: 正畸学 正畸矫正器 正畸矫正器设计 正畸矫正器,可摘式 危险性评估 透明矫治器 指南
  • 简介:摘要: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透明弹性材料活动矫正装置,经过不断进行小范围牙移动达到牙齿矫治目的。如今,因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各种优势,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使用,帮助解决牙齿问题,改善美观性。下面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主要从原理和临床应用展开探讨。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原理 临床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方丝弓托槽在牙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1年3月期间24例(69颗患牙)牙外伤患者开展研究,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划分对照组(n=34,传统牙弓夹板固定技术)和观察组(n=35,方丝弓托槽固定技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外伤中应用方丝弓托槽,临床疗效显著,利于改善牙周情况。

  • 标签: 牙弓夹板固定 方丝弓托槽固定 牙外伤 临床疗效 牙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间接粘接技术中使用不同转移托盘转移托槽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28例,分为A、B、C三组,分别使用3D打印托盘、双层压膜塑料托盘、双层硅橡胶托盘粘接托槽。A组口内扫描获取工作模型,使用软件定位托槽,再导出数字化模型,作为该组托槽转移前的数字化模型。B组和C组在工作石膏模型上定位托槽,使用口内扫描仪扫描,获取B组和C组托槽转移前的数字化模型。A、B、C组制作相应的转移托盘,将托槽粘接至患者口内后对患者口内扫描,获取三组托槽实际粘接的数字化模型。使用Geomagic软件测量转移前后的数字化模型,获取使用不同托盘时,托槽粘接的实际位置距离预设在近远中方向、龈方向、颊舌方向上的线距误差,超过0.5 mm的托槽转移线距误差定义为严重误差。结果近远中向上B组与A组间、C组与A组间严重误差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龈向上3组组间的严重误差发生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颊舌向上3组组间的严重误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3D打印托盘转移托槽时严重误差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双层硅橡胶托盘与双层压膜塑料托盘。(2)双层硅橡胶托盘粘接托槽时严重误差的发生率最低。

  • 标签: 间接粘接 转移准确性 3D打印托盘 双层硅橡胶托盘 双层压膜塑料托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牙齿畸形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分析牙齿畸形原因、表现及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优点,通过对40例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比传统牙齿畸形矫治分析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结果 不同方式治疗后,患者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银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施加的位置能有效避免菌斑浅析,降低牙周炎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齿畸形 牙周健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家开始重视口腔的整洁美观,口腔医学技术也因此迅猛发展。目前口腔正畸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完善,由功能托槽、活动托槽、固定托槽逐渐发展出舌侧隐形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等新技术。由于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备美观、有效、舒适等优点,所以受到了医疗人员和患者的广泛认可。本文对口腔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术的临床应用、优点等开展综述,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口腔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 临床应用 口腔医学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牙齿的美观性与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固定矫治器已普遍应用于牙齿正畸治疗中,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利影响。传统固定口腔畸形的矫治由于存在正畸弓丝、带环及托槽等矫治附件,一方面因长期佩戴易破坏患者口腔生态平衡,另一方面给牙面清洁带来困难,容易滋生牙菌斑,不利于口腔卫生,甚于引发牙釉质脱矿、牙齿龋坏、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作为新一代正畸治疗技术,因具有摘戴方便、清洁卫生、美观舒适等多项优点而被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为进一步探究无托槽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过程中患者牙周健康指数变化,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

  • 标签: 无托槽 矫治技术 口腔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实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抽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我院接诊的56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就对照组纳入的28例采取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纳入的28例采取优质护理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组间护理指标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VAS和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正畸治疗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及牙周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86例。根据不同正畸方法分为传统托槽矫治组(40例)和自锁托槽矫治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固定矫治前,矫治后1、3、6个月牙周指数变化,以及矫治前,矫治后4、8、12周时龈沟液(GCF)量及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固定矫治前,所有患者牙龈状态均较好,牙龈边缘区未发现明显的菌斑,牙周探诊深度(PD)均<3 mm。两组患者牙周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P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矫治后,两组患者牙周指数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长,但传统托槽矫治组固定矫治后1、3、6个月时GI、PLI、SBI、PD高于自锁托槽矫治组(P<0.05)。固定矫治前,两组患者的GCF量、IL-1β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矫治后,两组患者GCF量、IL-1β和TNF-α浓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随着矫治时间延长,GCF量逐渐增多。而IL-1β和TNF-α水平前8周逐渐升高,第12周略有下降。固定矫治后,传统托槽矫治组患者矫治后4、8、12周时GCF量、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自锁托槽矫治组(P<0.05)。结论与传统托槽矫治比较,自锁托槽矫治由于自身结构特点,机械和化学刺激较轻,更有利于正畸患者口腔健康的维护,减少牙周炎症的发生。

  • 标签: 正畸 传统托槽矫治 自锁托槽矫治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自锁托槽矫治器在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诊的牙周病患者110例为对象。由计算机中心制作随机数字,将患者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均行正畸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直丝弓托槽矫治器,试验组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比较治疗效果和牙周组织指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96.36%vs85.45%),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前的GR、SBI和PLI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GR明显增高、SBI和PLI明显减小,且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器不仅疗效更好,而且能促进牙周组织修复,可大力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正畸治疗 自锁托槽矫治器 龈沟出血 菌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修复治疗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选取前牙美学修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个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搭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的美学修复的满意度效果。结果 根据调查的数据统计,观察组的美学修复满意度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修复治疗 前牙美学 牙修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和传统固定矫治治疗青少年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治疗,研究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比较两组矫治效果、矫治时间(倾斜牙扶正时间、转位牙扭正时间、矫治总时间)、牙周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6.67%),P<0.05;研究组倾斜牙扶正时间、转位牙扭正时间、矫治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矫治6个月,两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SBI)、菌斑指数(PLI)均较治疗前增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1 d、3 d、9 d,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与传统固定矫治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可提高矫治效果,缩短矫治时间,可减轻对牙周指标的影响,维护口腔健康,并可减轻矫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错颌畸形 儿童 无托槽隐形矫治 传统固定矫治 矫治效果 牙周指标 疼痛评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利用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52例外伤性牙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1月-12月因外伤性牙齿脱落入院治疗的患者,患者总数104例,依照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金属丝结扎固定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以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 外伤性牙脱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对外伤性牙齿脱位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外伤性牙齿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外伤性牙齿脱位 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 治疗效果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牙周护理干预在牙齿畸形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62例牙齿畸形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均31例。两组均给予牙周护理,参照组使用传统固定矫治器矫正牙齿,实验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正牙齿。对比两组患者半年后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矫正后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以及龈沟出血指数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种数据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这也对数据科学发展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同时也给数据科学家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科学地处理数据,强化数据驱动,是推进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同时是强化企业经营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软措施和硬道理。文章从多个视角出发,对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科学与数据驱动决策展开系统性研究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大数据 数据科学 数据驱动决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年安氏Ⅱ类2分类非拔牙病例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取15例安氏Ⅱ类2分类成人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头颅侧位片及CBCT导入Dolphin Imaging软件,用3Shape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将治疗前后相关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5例患者矫治后前牙覆、覆盖正常,前牙转矩得到有效控制,露龈微笑得到明显改善。矫治后牙性指标U1-SN角增加(11.38±6.06)°、L1-MP角增加(6.00±4.32)°、U1-L1角减小(18.44±9.58)°、覆减小(2.38±1.45) mm、覆盖增加(0.86±0.46) mm (P<0.05);骨性指标下颌平面角FH-MP增加(0.88±0.81)°(P<0.05);软组织指标颏唇沟深度Bs-H距减少(0.42±0.51) mm (P<0.05);牙槽骨指标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增加、舌侧牙槽骨厚度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NA角、SNB角、ANB角、上唇突距EP-UL、下唇突距EP-LL以及鼻唇角NLA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非拔牙病例,可有效控制前牙转矩,并将牙根控制在牙槽骨内,达到正常覆、覆盖,咬合关系及面型均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安氏Ⅱ类2分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80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取顺序编码分组法划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1例,分别实施固定矫正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口腔正畸效果、正畸影响及满意度。结果:(1)正畸效果、满意度:两组正畸治疗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正畸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显著,P<0.05。(2)正畸影响:观察组正畸治疗期间美观度、舒适度、口腔咀嚼及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均有显著口腔正畸治疗效果,但就正畸期间佩戴舒适性、美观度及口腔影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优势更为显著,需结合不同患者口腔正畸需求,合理选择矫正器类型。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口腔正畸治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