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腰置管引流术后相关并发症及其防范措施,为临床进行腰置管引流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05月至2012年5月间我科进行的180例行腰置管引流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和防范措施。结果 持续腰引流时间2-19d,平均(6.02±1.06)d。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4%,其中堵管9例(5%),感染4例(2.2%),低颅压综合症3例(1.67%),脑疝1例(0.56%),神经根刺激症状2例(1.11%),引流管意外脱出3例(1.67%),引流管折断4例(2.2%)。结论 腰置管引流促进血性脑脊液引流,加快患者病情恢复,但其并发症又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手术技巧、选择合适的腰椎间隙及置管方向,控制引流量、提高患者依从性甚至适当约束患者肢体活动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 腰大池 引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神经微创减压治疗大神经源性顽固性偏头痛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1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大神经阻滞试验确定为大神经源性,均行大神经微创减压治疗,并评定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预后等级及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严重程度、疼痛发作频率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术后随访(12.02±3.3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治愈,31例患者显效,6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效差,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0.40%(41/5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47±0.76)分降至(1.75±1.91)分,疼痛发作频率由术前(9.00±1.74)次/月降至(2.82±2.47)次/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例患者自述手术部位感觉麻木,但其中6例于术后3个月左右好转,只有1例患者自述麻木感持续。结论对于大神经源性顽固性偏头痛,大神经微创减压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顽固性偏头痛 枕大神经源性 枕神经痛 神经微创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生存质量、护理效果等。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效果、生存质量、GCS(格拉斯哥昏迷评估量表)均优。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保障护理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见性护理 腰大池引流术 生存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癌治疗以标准根治扩大根治开展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为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间,均为我院收治胰腺癌治疗70例患者,患者以抽签法作随机分组,参照组34例行标准根治,研究组36例行扩大根治。以患者切除率、并发症及疼痛状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切除率计算值、并发症发生率计算值及机体疼痛评分与参照组对比均有显著优势(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MG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527例行胸腺扩大切除的MG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42例,女285例;年龄5~77岁,平均(52.6±13.7)岁。病程12天~18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肠激惹症、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各1例。改良OssermanⅠ型272例,Ⅱa型72例,Ⅱb型78例,Ⅲ型81例,Ⅳ型24例。所有患者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总结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 Ⅲ型MG 2例、Ⅳ型MG 1例。术后肌无力危象15例,其中Osserman Ⅱb型2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气管切开7例。血浆置换70例,并发低渗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各2例。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293例(55.60%)、胸腺瘤207例(39.28%)、胸腺囊肿24例(4.55%)和胸腺萎缩3例( 0.57%)。随访378例,平均随访(85.9±58.5)月;MG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恶化患者分别为135例(35.71%)、192例(50.79%)、41例(10.85%)和10例(2.65%)。完全缓解率OssermanⅠ>Ⅱa>Ⅳ>Ⅱb>Ⅲ型,恶化率Osserman Ⅲ>Ⅳ>Ⅰ型。OssermanⅠ型外科治疗无效18例,术前病程>5~10年;恶化1例,为应用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的眼肌型MG患者,遗留胸腺左叶未切除,6年后发展为重度全身型,再次手术切除遗留的左叶胸腺,证实左叶胸腺代偿性肥大增生。恶化患者中死亡6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 Ⅲ型5例、Ⅳ型1例;死亡原因为肌无力危象3例,快速停服溴吡斯的明3个月后突发呼吸骤停猝死2例,胆碱能危象1例。结论规范的胸腺扩大切除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眼肌型MG尽早手术可有效降低其全身性转化风险。OssermanⅡb型以上MG易发生肌无力危象,围手术期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MG相关风险。重症术后远期可反复发生肌无力危象,须规律用药,并采取MG综合治疗措施。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胸腺扩大切除 综合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腰持续外引流治疗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30例行腰引流的颅脑损伤患者,包括急性重型或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颅内感染、颅内肿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脑脊液耳鼻漏患者。随机分设两组,对照组1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应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引流管滑脱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可降低颅脑损伤行腰引流治疗患者压疮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颅脑损伤 持续腰大池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实施腰持续外引流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入选的60名研究患者,入选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利用住院号分组,每组平均30人,即综合组、对照组,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最终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综合组病人各项手术指标用时更短,术后并发症出现的例数更少,对比显示P<0.05。结论: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患者行引流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标签: 综合护理 自发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减压联合腰持续引流治疗重症脑外伤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诊断为重症脑外伤的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颅内减压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腰持续引流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有效率、残疾等级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有效率增高,DRS评分降低,MBI评分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

  • 标签: 重症脑外伤 颅内减压 腰大池持续引流
  • 简介:【摘要】污水管网中的污水通过排污管道自流进入格栅渠,经过格栅去除污水中的粗大悬浮物后自流进入调节,污水经过水质、水量的调节后经泵提升进入水解酸化,大量的水解产酸菌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出水自流进入反硝化,反硝化细菌利用原水中的碳源,将生物接触氧化回流而来的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而去除总氮,反硝化出水自流进入生物接触氧化,通过向污水中鼓风曝气,好氧微生物利用自身的呼吸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水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能量,同时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从而降低COD、BOD5、氨氮等。

  • 标签: 生物接触氧化法 中水站 污水 污泥处理工艺
  • 简介:摘要:变压器油在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相关专利的申请量也逐年增长,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变压器油的专利申请量变化趋势,并介绍了国内外重要申请人排名以及相关专利的各国家分布。

  • 标签: 变压器 油枕 专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介绍对铁路货车中梁下盖板与梁下盖板超声波探伤焊缝的操作,对其材质Q450NQR1钢进行了焊接性的分析,并总结了实际生产中采用的焊接工艺参数及采取的焊接工艺措施。

  • 标签: 货车枕梁   焊接  操作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剑突下胸腔镜(S-VATS)胸腺扩大切除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行S-VATS胸腺扩大切除患者6例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VATS胸腺扩大切除,无中转开胸,R0切除率为100%。手术时间为(175.50±67.78)min,中出血为(40.83±31.37)mL,术后引流时间为(7.17±3.55)d,术后引流总量为(1 781.67±1 293.53)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67±6.35)d,总住院时间为(19.67±5.65)d。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2.12±0.48)分。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均为1级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3/6),无3~5级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S-VATS胸腺扩大切除安全有效,手术视野良好,可同时进行双侧胸腔手术,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标签: 胸腺 外科手术 胸腔镜 剑突 手术后并发症 失血,手术 疼痛,手术后 安全
  • 作者: 罗莹 程守全 孟庆涛 韩非 黄河 鲁世保 卫华 郭连瑞 李洪 薛张纲 王天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第九六四医院麻醉科,长春 13006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6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哈尔滨 15008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10,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53,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37,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3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北京 10005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颈后路手术中置入"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对椎动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科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颈后路手术中置入"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2例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患者资料。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5岁,平均41.2岁;单侧椎动脉高跨26例,双侧高跨3例,C2,3融合致单侧枢椎椎弓根狭窄19例,双侧狭窄4例。术前及术后3 d行X线、CT血管造影(CTA)和MRI检查,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利用CTA在C2,3横突孔处测量椎动脉直径,观察"in-out-in"螺钉对椎动脉形态的影响。术后6个月行X线和CT检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9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71.2 min(213~352 min),出血量平均471.5 mL(230~830 mL)。余43例行单纯后路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1.6 min(131~226 min);出血量平均395.9 mL(170~660 mL)。无脊髓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 d复查CTA,椎动脉在C2、C3横突孔层面的直径分别为(2.92±0.55)、(3.04±0.54) mm,与术前[(2.91±0.68)、(3.11±0.50) m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在21例次中出现外下方移位。所有患者术后获7~24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见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物断裂、移位。结论颈后路中置入"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对椎动脉影响小,临床效果可靠。

  • 标签: 椎动脉 枢椎 骨排列不齐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明桥面更换桥,上拱度、桥断面、桥数量、钩螺栓的测量调查十分重要,实用计算更为重要,计算准确既可以延长桥的使用寿命,又可以提高列车的舒适度。

  • 标签: 更换桥枕 实用计算 使用寿命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腰穿刺持续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将我院8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分组,A组与B组均40例,分别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与腰穿刺持续引流治疗,对比其效果,观察项目为症状改善时间(头痛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颅内压复常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颅内感染、低颅压、穿刺部位感染)。结果:B组头痛消失、脑膜刺激征消失、颅内压复常、脑脊液转清的时间短于A组,P

  • 标签: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范围和容量脂肪抽吸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收治的单次抽吸范围超过15%总体表面积和(或)抽吸量达5 L及以上的脂肪抽吸塑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联合0.025 2%低浓度利多卡因肿胀液分次注射,手术方式为系列脂肪抽吸形体雕塑。对肿胀液注射量、抽吸总量、抽吸脂肪量、抽吸液体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共纳入313例患者,男5例,女308例,年龄(30.6±8.2)岁,体质量指数(23.9±3.5) kg/m2。其中271例行1次手术,37例行2次手术,5例行3次手术,共进行了360例次手术。中肿胀液注射量为(8 741.6±1 559.8) ml;利多卡因最大注射量为3 200 mg;抽吸总量为(6 582.4± 1 515.0) ml,其中抽吸脂肪量为(3 662.1±1 230.8) ml,抽吸液体量为(2 936.0±765.4) ml;注射量/抽吸总量比率为1.37±0.23。抽吸总量≥10.00 L者共13例次(3.61%),7.50~9.99 L者73例次(20.28%),5.00~7.49 L者259例次(71.94%),<5.00 L者15例次(4.17%)。1例患者(0.28%)因术后贫血需输入红细胞悬液纠正,其余患者均无大量失血导致的贫血,亦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10例(2.78%),主要包括区凹凸不平(5例)、局部血清肿(2例)、切口愈合不良或瘢痕增生(2例)、射频紧肤中烫伤导致轻度色素沉着(1例)。术后患者满意率为97.2%(350/360)。结论容量和(或)大范围脂肪抽吸安全而有效,患者满意度高;使用0.025 2%低浓度利多卡因肿胀液分次注入皮下脂肪行肿胀麻醉可以有效减少利多卡因中毒风险。

  • 标签: 脂肪组织 脂肪抽吸术 肿胀麻醉 大容量吸脂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通过现场组织安装,对钢浓密安装步骤、焊接方法、底板安装、体安装及浓密机安装等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和讨论,确定具体可行的安装步骤和方法,确保钢浓密安装的安全、质量和效率,希望能为钢浓密安装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钢浓密池 安装步骤 焊接方法 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