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积水的手术方法。方法:19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积水患者,脊髓空洞腔<5节段3段,5-8节段12例,>8节段4例,伴延髓空洞3例,手术扩大并切除小脑扁桃体,结果:19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MR复查,空洞腔明显缩小,结论:该式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积水安全,效果好。

  • 标签: CHIARI畸形 脊髓积水 枕大池扩大术 小脑扁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成人Chiari畸形Ⅰ型是最常见的颅颈交界区畸形,通常伴有的消失。以重建为目的行减压手术,延颈髓直接减压的同时恢复了颅颈交界区的正常脑脊液循环,从而使脊髓空洞好转,临床症状缓解。本研究中53例成人Chiari畸形Ⅰ型患者术前均经临床及影像学评估,基于重建理念选择性应用后颅窝减压并硬膜成形(PFDD)或PFDD+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热凝,术后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成人Chiari畸形Ⅰ型是最常见的颅颈交界区畸形,通常伴有的消失。以重建为目的行减压手术,延颈髓直接减压的同时恢复了颅颈交界区的正常脑脊液循环,从而使脊髓空洞好转,临床症状缓解。本研究中53例成人Chiari畸形Ⅰ型患者术前均经临床及影像学评估,基于重建理念选择性应用后颅窝减压并硬膜成形(PFDD)或PFDD+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热凝,术后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引流对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侧脑室外引流置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本院及东莞市人民医院自收治的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10例,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中同时采用切开引流(治疗组),术后行侧脑室及尿激酶灌洗,记录侧脑室外引流置管时间;并选择原有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寰减压及侧脑室外引流的患者为对照病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侧脑室外引流平均置管时间为(4.00±2.49)d,对照组为(7.30±2.0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拉3.270,P〈0.05)。且治疗组未出现颅内感染。结论:切开引流可缩短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人脑室治疗中侧脑室外引流平均置管时间,降低颅内感染率,提高疗效。

  • 标签: 枕大池 后颅窝血肿清除术 小脑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对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引流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20例脑室出血病例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引流,并同时应用尿激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术后死亡1例,为再出血致血肿增大致脑疝而死亡。术后存活19例,随访6个月GOS评分:优良11例,轻残4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均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脑室出血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引流,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同时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可明显减少脑积水发生。

  • 标签: 脑室出血 侧脑室引流术 腰大池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腹腔分流治疗创伤后脑积水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创伤后脑积水患者6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及观察组(34例),对照组使用脑室腹腔分流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腰腹腔分流,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腹腔分流治疗创伤后脑积水能在保证治疗有效率的前提下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治疗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治疗 创伤后脑积水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下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枕骨孔区前方及外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5年9月至2002年10月应用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孔区前、外侧肿瘤10例,其中脑膜瘤5例、复发性脊索瘤2例、舌下神经鞘瘤2例、颈静脉球瘤1例.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该入路可增加野空间,从更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有利于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

  • 标签: 枕下远外侧入路 切除 枕大孔 肿瘤 脑膜瘤
  • 简介:摘要探讨经口咽逐级扩大入路行斜坡置钉和钢板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在7例新鲜人颅颈段标本上采用经口咽逐级扩大入路行经斜坡置钉颈固定:单纯经口咽入路、经口咽软腭切开入路、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路、经口咽下颌骨切开入路、经口咽下颌骨-舌体切开入路。在切开入路过程中观察咽后壁软组织的分布并测量其厚度,观察椎动脉走行及其至中线的距离,测量斜坡的显露范围、椎骨显露范围及斜坡置钉角度范围(下切牙或下颌骨基底中点处至斜坡显露端的连线与斜坡骨面切线的夹角)。结果咽后壁软组织厚度于斜坡咽结节以上为(3.5±0.6)mm,C1~C5椎前为(5.0±0.5)mm。双侧椎动脉至中线的距离在C1,2、C2,3、C3,4和C4,5水平分别为(19.5±1.2)mm、(14.6±2.7)mm、(14.0±2.7)mm和(13.9±2.7)mm。单纯经口咽入路:斜坡显露纵径为(8.3±3.0)mm,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斜坡下缘、C1前结节、C2椎体及C3椎体的距离分别为(104.7±4.3)mm、(99.2±6.8)mm、(81.4±4.3)mm、(75.1±4.0)mm及(68.7±6.5)mm;6例标本颈椎显露达C3椎体,1例显露至C2椎体。经口咽软腭切开入路:斜坡显露纵径为(18.5±4.8)mm,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咽结节距离分别为(107.9±6.7)mm、(104.8±6.7)mm。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路:斜坡显露纵径为(26.3±1.8)mm(斜坡全长),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的距离为(112.4±12.6)mm。经口咽下颌骨切开或下颌骨-舌体切开入路均显露斜坡全长,下颌骨基底中点处至斜坡上、下缘及咽结节的距离分别为(141.8±15.7)mm、(131.0±9.9)mm及(120.5±8.2)mm;颈椎显露最下缘可达C5,6椎间隙。单纯经口咽入路由于斜坡显露范围不够,无法完成斜坡理想置钉;经口咽软腭切开入路和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路的斜坡置钉率分别为71%(5/7例)和86%(6/7例),置钉角度为92.6°±7.7°;经口咽下颌骨或下颌骨-舌体切开入路的斜坡置钉率为100%,置钉角度为75.1°±7.7°。结论经口咽软腭切开及软硬腭切开入路基本能满足前路颈固定的斜坡置钉要求。对口裂较小或张口受限、颅底扁平、颅底凹陷所致斜坡倾斜角度较小或需下颈椎固定重建者,应采用经口咽下颌骨切开入路。

  • 标签: 颅脑损伤 内固定器 口咽 解剖学,局部
  • 简介:持续外引流(continuedlumbarcerebrospinalfluiddrainage,CLCFD)可用于神经外科多种疾病的检查、诊断及治疗,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9年6月应用CLCFD治疗41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持续脑脊液鼻漏、严重而难治的颅内感染和后颅凹开颅术后皮下积液和持续发热病人,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 神经外科 CEREBROSPINAL 临床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 LUMBAR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脑肿瘤术后病人行腰引流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科32例颅脑肿瘤术后病人行腰引流,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和记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32例病人置管时间为5~14天。1例术后发生穿刺口脑脊液漏,1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确定为继发颅内感染,1例发生引流管内血块堵塞,以上3例发生的术后并发症经及时的处理和专业护理后,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其余29例在置管术后未发生并发症,以上32例病人均顺利出院。结论做好腰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严格控制引流量及速度,预防逆行性颅内感染,掌握最佳拔管时机,有利于颅脑肿瘤术后病人的恢复。

  • 标签: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颅脑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34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均实施腰-腹腔分流。结果ADL分级,Ⅰ级4例,Ⅱ级9例,Ⅲ级12例,Ⅳ6例,Ⅴ级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腰-腹腔分流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可靠的、有效的方法,可部分替代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

  • 标签: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交通性脑积水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腰-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行腰-腹腔分流治疗的16例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该式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其中10例患者的手术效果为明显有效,4例患者为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腰-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交通性脑积水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腰引流是指通过从腰部蛛网膜下腔内置入引流管,引流脑脊液的一种方法。其适应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积血、脑脊液呈血性者,脑室内积血,各种脑脊液耳鼻漏、切口漏,颅内感染等。

  • 标签: 腰大池 引流 护理
  • 简介:笔者收集分析了148例癫痫病儿童表现为“前纵裂扩大”的CT诊断并与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对比性分析,提出了儿童前纵裂扩大的CT诊断标准,结合文献讨论了病因机制及前纵裂扩大的程度不同与癫痫病与临床治疗效果的联系。

  • 标签: 前纵裂池扩大 CT诊断 儿童 癫痫
  • 简介:日本近世后期随着以古文辞学派为代表的拟唐、拟明诗风的衰颓,平明浅近的诗风藉此气运重现抬头之势,此前一直不受江户诗坛重视的白居易诗歌因此成为诗家的模仿对象,而在幕末诗坛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山便是其中之一。他对白诗的吸收并不局限于和韵等常见形式,更是在深刻理解白诗的基础上积极摄取其创作技法,将日本本土传说故事整合于歌行体诗歌中,实现了汉诗的日本化,这其实也表明了江户后期诗坛接受白诗的成熟情况。

  • 标签: 大沼枕山 白居易诗歌 接受 新乐府 日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