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支那事变”(侵华战争)在发展,我们(指日本)在南中国作战的进展,使海南岛顿时惹起世人的注意,各种各样的记事都使报纸和杂志兴旺起来。旧的如后汉伏波将军马援,稍微新的如宋苏东坡流谪到该岛,这都是一说出海南岛就使人立刻意识到的事,许多人已经谈过的今且不述。除此以外,只想拾其二三有趣味之点。关于海南岛笔者没有什么特别的研究和调查,只不过是想就手头的知识照样执笔记下,毫无系统,且不能做到详尽,请见谅。

  • 标签: 马援 将军 后汉 侵华战争 杂记 海南岛
  • 简介:海南的群众对用木头、石头、泥土雕塑的人物偶像,习惯称为“公仔”,故称木偶戏为“公仔戏”。木偶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剧种,目前经常演出的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等品种。而海南岛临高县的公仔戏,人偶同演,风格独特,是我国稀有的木偶戏种,堪称木偶戏艺术的一绝。

  • 标签: 海南岛 木偶戏 古老剧种 提线木偶 风格独特 临高县
  • 简介:美机入侵海南岛,应该打,坚决打。——毛泽东海军干休所楼间空地,绿树掩映,一架荼蘼,一座小亭,每日午后,必有一些老兵聚此纵论国是,评点世界风云。适值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老兵们以亲身经历,忆及海南岛上空与美军的一番较量。20世纪60年代,美国扩大侵略越南战争。1961年5月美国

  • 标签: 上空较量 海南岛上空
  • 简介:宋朝煕宁、元丰之后的"住舶"指的是市舶贸易中船舶回航至朝廷指定的港口接受市舶机构的管理,因此南宋时期从南海回航的船舶在海南岛寄泊并非是住舶行为,与市舶贸易体系不冲突。宋朝将海南岛各港口定位为寄泊港而非贸易港,格纳税钱是一种过税而非关税。

  • 标签: 南宋 海南岛 住舶 港口功能
  • 简介:Thefolksongthatgoes"Themoreethnic,themoreinternational"isinanethnicdialectfamiliartoHainan'sLipeopleand,now,tootherChineseaswell.Thesong,whichspeaksofharmony,friendshipandgoodness,broughtaroundofapplausewhenGeneralSecretaryXiJinpingreferredtoitatthestartofthe2018BFAinHainan.

  • 标签: 名片 海南 种族
  • 简介:岭南自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就成为域外佛教的重要传播地。唐代海南已有佛寺的点状分布,宋元至明,佛寺建立逐步扩散到城乡各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众。海南民众围绕佛寺开展的祭拜活动已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在海南的世俗化演变,与宋代以来王朝政策、海洋贸易、谪官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官绅民共同合作互动的结果。宋明佛教在海岛和内陆的传播与世俗化过程表明我国古代陆海开发同步进行。

  • 标签: 古代 佛教 海南 世俗化
  • 简介:从清末张之洞提出开发海南后,历届政府的海南建省计划都因种种原因而流产,直到1949年海南特别行政区最终设立。陈济棠出长海南特别行政区期间对海南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49年的海南改设特区对后来的海南开发与建省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 标签: 陈济棠 海南特别行政区 海南建省海南开发
  • 简介:海南岛为中国海西南之门户,我国南疆独一大岛,它不但在国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经济上亦居特殊位置.海南岛的经济文化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民国时期,其丰富资源已为国人所共识,日、法等帝国主义则对之垂涎已久.国民政府有鉴于此,曾多次就海南开发拟订详细计划,以图发展海岛经济、巩固南疆国防、抵御外人觊觎,而国内外实业界人士亦曾对此做过实际努力.本文试图就民国时期中国政府及民间对发展海南经济之规划与开发,略加阐述,并就有关海南岛发展史之研究,抛砖引玉,敬请学界同仁不吝赐教.

  • 标签: 民国时期 海南岛 经济规划 中国 经济开发 历史背景
  • 简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海南岛,资源委员会拟订了《开发海南岛草案》,计划动员全国有志人士去海南岛安家落户,从事开发建设工作,以改变岛内经济文化落后状态。本件史料选自馆藏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档案全宗,其对于今天我们了解海南岛历史、建设海南特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特予选布。

  • 标签: 资源委员会 国民党政府 海南岛 民国档案 抗战胜利 知识分子
  • 简介: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和难点。从海南州近年来企业改革的情况看,虽已进行了放权让利、利改税、转机建制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全州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大部分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不容我们乐观。从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看,1995年全州共有国有企业59家,占全州企业总数的55.14%。工业总产值尽管由1994年的10000.29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11319.5万元,但企业亏损面由1994年的36.99$增加到1995年的38.82%,增加1.8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作为海南州社会主义经济的骨干,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转轨变型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不仅仅单纯是企业的问题,而是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我们必须要按照中央十二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两个转变”,大力深化企业改革,努力搞活国有企业,使之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 标签: 国有企业改革 海南州 改革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领导班子 企业管理
  • 简介: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现代化浪潮的不断翻滚,黎族的生存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对黎族文化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面对社会文化日益趋同化的倾向,黎族文化研究者目前所做的一切,不仅是在保留历史,更是在拯救并守护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保护国家的民族文化安全。

  • 标签: 研究队伍建设 资源整合 传承和保护 多样化 开放性
  • 简介: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面。目前,海南州农村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构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 标签: 农村 土地流转 海南州
  • 简介:秦汉以来中国“天下”一统的政治体系和历史叙事中,往往只有“中国”如何看待“边荒四裔”的记录,而“四裔”如何看待“中国”则史缺无闻。本文在回顾和反思历代史志叙事单向视域潜藏的文化政治基础上,透视帝国扩张、历史书写如何型塑族类边界、历史记忆和社会实践,发掘、并置多元声音,勾勒黎汉数千年来互动交融中的策略优选、族类建构与历史叙事,揭示历史表述如何受制于族类区分与认同。

  • 标签: 黎汉认同 族群边界 族类异观 历史叙事
  • 简介:海南省三亚市羊栏镇的回辉村和回新村,是该省惟一的回族聚居区。其先民主体是宋元两代从占城入居的穆斯林,还有一部分是唐宋时期入华经商的阿拉伯穆斯林蕃客。大约在明末清初,他们陆续从岛内各处向今回新村所在地迁徙,形成回族社区。20世纪70年代之前,该地的回族祖祖辈辈以渔业生产作为谋生的主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三亚市城市化的发展,他们抓住历史机遇,摆脱了传统的单一经济生产模式,形成了一个以运输业、旅游商贸服务业、果菜批发零售业为龙头,多种经营并举的新经济发展格局。海南回族的历史来源较为特殊,为研究中国回族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典型个案。而该地回族社区的巨大变迁,对民族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 标签: 中国 三亚市 商贸服务业 运输业 新经济 发展格局
  • 简介:从国内目前的情况看,开展英文版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省市还不多,英文版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发行对于地方年鉴工作部门来说是一项创新性工作。这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标与受众定位不够明确;内容安排不尽合理;翻译质量有待提高;发行渠道需要拓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科学、合理定位英文版地方综合年鉴,并以此为依据设置年鉴内容;通过加强翻译团队力量、强化流程管理,不断提升翻译质量;适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和互联网技术,拓展发行渠道,提高宣传效率和社会效益。

  • 标签: 英文版地方综合年鉴 编纂 发行 对策
  • 简介:<正>座落在草原新镇恰卜恰的海南州毛纺厂,是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一个集体企业,在风风雨雨中它已经渡过了16个春秋,经过改革浪潮的洗礼,现已发展成为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工业的骨干企业,1988年创人均利税9240元,居全省同行业之首,被省轻纺厅、省民委授予“民族用品先进企业”,并荣膺国家轻工部,国家民委授予的“全国民族用品先进企业”的光荣称号。我们怀着欣喜的心情,慕名来到这个厂进行了实地考察。

  • 标签: 毛纺厂 海南州 明珠 针织绒 粗纺绒线 生产积极性
  • 简介:民族内部不同族群间的转化融合自古至今一直都持续着.哈黎向美孚黎的转化融合也是如此.对西方村哈黎向美孚黎转化融合的过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在内外多重力量共同作用下,这种转化融合十分迅速,成效显著,转化融合后双方关系融洽,原“哈黎”心悦诚服.这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成果,可供今日借鉴.

  • 标签: 田野调查 西方 东方市 海南省 民族融合 双方关系
  • 简介:一般认为,1952年第一次反"地方主义"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对土改政策的认识出现分歧,用当时的术语来说,即"土改右倾"。不过,在广东省海南区,成为运动整肃主要对象的陵水县4位县级领导人并没有被指为右倾。尽管陵水县1951年上半年第一期土改较为温和,但到了第二期、第三期土改,频频出现过"左"表现——在1951年下半年,虽然经济斗争状况不佳,但陵水县政治斗争之激烈,使人们很难将其与同情地主、和平土改联系在一起;到1952年上半年,陵水县的斗争又呈现了更为"左"倾,或者说更为"深入"与"放手"的趋势。因此,在1952年夏海南区的反"地方主义"运动中,陵水县领导人并未被指为"土改右倾"。陵水县的情况实际上是整个海南区的缩影。在海南区一级的反"地方主义"整队中,土改并不是重点议题,被指存在"土改右倾"表现者更是寥寥无几,而海南区正是此次反"地方主义"的重点地区。因此,对于土改政策分歧与反"地方主义"之间的关系,似有反思与商榷的余地。

  • 标签: 反地方主义 土地改革 中央与地方关系 右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