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千年宝刹,万古龙潭。太行之麓,珠峰之南。名早幽州,阅沧桑之翻覆;史传中国,历今古而包含。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早就知道潭柘寺、戒台寺。在商务印书馆的《北平指南》上,见过潭柘寺的铜图,小小的一块,模模糊糊的,看了一点没有想去的意思。后来不断地听人说起这两座庙:有时候说路上不平静;有时候说路上红叶好。说红叶好的劝我秋天去;但也有人劝我夏天去。有一回骑驴上八大处,赶驴的问逛过潭柘寺没有,我说没有。他说潭柘寺风景好,那儿满是老道,他去过,离八大处七、八十里地,坐轿骑驴都成。我不大喜欢老道的装束,尤其是那满蓄着的长头发,看上去罗里罗嗦龌里龌龊的。更不想骑驴走七、八十里地,因为我知道驴子和我都受不了。真打动我的倒是“潭柘寺”这个名字。不懂不是?就是不懂的妙。

  • 标签: 潭柘寺 戒台寺 商务印书馆 红叶 八大
  • 简介:老北京有句俗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可见潭柘寺历史的久远了。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这座寺院初于西晋,建时称为“嘉福寺”;在唐朝兴旺时称为“龙泉寺”;在金熙宗皇统年间(1141—1149年)重新修建,敕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皇帝下诏改名为“广善戒坛”;在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时敕改为“嘉福寺”。

  • 标签: 潭柘寺 北京城 康熙皇帝 西晋 正统 唐朝
  • 简介:北京潭柘寺历史悠久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受到历代统治者青睐,有专家推测该寺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

  • 标签: 潭柘寺 北京地区 地理环境 佛教寺庙 统治者 历史
  • 简介:在野外剖面、钻孔岩心宏观沉积相分析及岩相类型的归纳总结基础上,根据各类岩相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及在平面上的分布,识别出障壁-泻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及其多种亚相类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垂向沉积序列。其中障壁岛-泻湖沉积相发育于本溪组—太原组中下部,三角洲沉积相对应于太原组上部—山西组,河流沉积相主要发育于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湖泊沉积相发育于双泉组。研究区总体上沉积环境有从海到陆的演化过程,古气候有从温暖潮湿到相对炎热干燥的变化,聚煤作用发生于气候温暖潮湿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在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及双泉组沉积期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区内聚煤作用停止,没有发育煤层。

  • 标签: 潭柘寺地区 北京西山 沉积环境和相 聚煤作用 石炭-二叠纪
  • 简介:摘要:传统的建筑方法过于单一,因此,城市发展的概念必须贯穿住宅区设计的整个过程,作为当前住宅区计划过程的一部分。本文阐明城市设计在住宅区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城市设计住宅区规划的关键要素。

  • 标签: 住区规划 城市设计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