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皮肤屏障功能对外防范抗原物质、微生物、紫外线等的侵袭,对内防止营养物质、水分的丢失,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狭义的皮肤屏障功能通常指表皮的渗透屏障。广义的皮肤屏障功能包括其渗透屏障、皮肤的色素屏障、神经屏障、免疫屏障及其他与皮肤功能相关的诸多方面。本文对皮肤屏障功能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相关皮肤疾病、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常见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皮肤屏障 功能 修复 共识
  • 作者: 蔄茂强 叶理 赖庆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及护肤品研发功效评价中心,广州 510091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Northern California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及护肤品研发功效评价中心,广州 510091,广东省普宁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普宁 515300
  • 简介:摘要有学者认为,皮肤干燥是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受损的表现,但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观点。实际上,皮肤干燥是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的表现。角质层含水量主要由角质层天然保湿因子的量决定,而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则主要由角质层脂质的质和量以及结构蛋白决定。如果皮肤干燥是由表皮通透屏障功能降低所致,那么,角质层含水量应当与透皮失水率呈负相关性。但是研究表明,无论是正常人皮肤、鱼鳞病皮损或皮脂腺缺乏的小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与透皮失水率均无负相关性。相反,有研究显示,人角质层含水量与透皮失水率呈正相关性。因此,皮肤干燥似乎不是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受损的表现。

  • 标签: 角质层含水量 表皮通透屏障功能 透皮失水率 皮肤干燥
  • 简介:摘要在由烧伤等因素导致的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触觉功能的重建离不开触觉感受器默克尔细胞的功能再生。默克尔细胞主要存在于表皮基底层,与神经紧密相连形成默克尔细胞-神经复合体,在生物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默克尔细胞通过机械门控离子通道PIEZO2对机械力刺激进行精确传导,行使触觉感受器的功能。该文通过论述默克尔细胞的特征,分析该类细胞可能存在的不同亚群及其功能,同时调研了触觉相关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和触觉相关的临床疾病,揭示了默克尔细胞功能研究的重要性。

  • 标签: 皮肤 默克尔细胞 触觉 感受器 PIEZO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66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的原因进行分析,分组行双盲法,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效果。结果:诱发皮肤瘙痒的原因主要有氮质代谢产物刺激、电解质代谢障碍、过敏反应。护理的有效率观察组93.94%,高于对照组75.76%(P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产儿生后立即与父母皮肤接触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至2021年间,挪威和瑞典两所大学医院的三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参与了本次随机对照研究。纳入胎龄为28周+0至32周+6的婴儿,随机分组,于生后6 h接受亲子皮肤接触或传统温箱治疗。根据心率、呼吸频率、呼吸支持、吸入氧浓度和血氧饱和度数值对心肺功能稳定性进行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例新生儿,平均胎龄为31周+1(28周+4~32周+6),平均体重为1 534 g(555~2 440 g)。其中46例立即进行皮肤接触,45例接受传统温箱治疗。分数等级为0~6分,调整混杂因素后皮肤接触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0.52分(95% CI:0.38~0.67,P<0.001)。结论生后6 h内亲子皮肤接触有益于稳定早产儿的心肺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寡肽及生物多糖护肤品对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改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敏感性皮肤志愿者30例,男3例、女27例,年龄18~57岁,平均34岁,病程1~10年,平均5.75年。入组当天用含寡肽及生物多糖产品导入治疗1次。在治疗前、治疗7 d及28 d后进行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分析、皮肤生理指标测定、受试者自我症状体征改善评估,研究者评估,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评估产品安全性。结果VISIA数据显示,治疗后VISIA红色区绝对值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其中治疗28 d后与治疗前相比,红色区有明显改善(P<0.05)。皮肤生理测试显示,治疗后含水量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经皮失水量值与基线对比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与产品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含寡肽及生物多糖护肤品可提高敏感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经皮失水量,对皮肤屏障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皮肤 敏感性皮肤 皮肤屏障 皮肤含水量 经皮水分丢失 寡肽 生物多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主要研究多功能微波治疗手术仪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具体的运用效果。方法:利用小组对比的方法对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在皮肤疾病患者中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合理明确。首先在医院中选择60例皮肤疾病患者,而后再将这6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个组别,实验组患者采取微波手术治疗仪进行皮肤疾病的治疗,而对照组则利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皮肤疾病的治疗。结果:采用微波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其最终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将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运用于皮肤疾病患者临床治疗环节中,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 标签: 皮肤病 微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中的改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之间我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30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皮肤瘙痒缓解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改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皮肤护理对失禁性皮炎患者皮肤恢复的作用。方法:针对64名大小便失禁病人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法将病人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2),和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的研究组(n=32)。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失禁性皮炎出现率和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结果:研究组失禁性皮炎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大小便失禁 结构化皮肤护理 失禁性皮炎 皮肤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瘢痕疙瘩患者的瘢痕疙瘩与其周围正常皮肤皮肤水屏障功能的差异并初步探索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诊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瘢痕疙瘩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48岁。接诊当日采用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定30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对5例患者瘢痕疙瘩修复术后的瘢痕疙瘩皮肤及其周围正常皮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表皮厚度,取其中3例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瘢痕疙瘩皮肤及正常皮肤细胞角蛋白10、内披蛋白和聚丝蛋白的表达。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接诊当日,30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TEWL为9.0(6.9,13.4)g·m-2·h-1,正常皮肤的TEWL为8.1(6.4,18.1)g·m-2·h-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P>0.05)。瘢痕疙瘩修复术后,5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表皮厚度为(194±44)μm,明显厚于正常皮肤的(44±11)μm(t=6.88,P<0.01);且瘢痕疙瘩区域均存在角质形成细胞(KC)数量增多、正常皮肤的表皮脊结构缺乏、表皮明显增厚等现象。瘢痕疙瘩修复术后,3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细胞角蛋白10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t=8.50,P<0.01),而瘢痕疙瘩皮肤表皮的内披蛋白和聚丝蛋白表达均与正常皮肤相近(t值分别为0.07、0.96,P>0.05)。结论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疙瘩皮肤组织中存在KC增多、表皮增厚的现象,但瘢痕疙瘩区域的水屏障功能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相近,TEWL可能并不是影响瘢痕疙瘩持续发展的主要机制。

  • 标签: 瘢痕疙瘩 表皮 皮肤水屏障功能 角质形成细胞 经皮水分丢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面部皮炎和敏感性皮肤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中医针灸与多功能激光治疗进行联合干预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面部皮炎和敏感性皮肤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多功能激光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针灸与多功能激光治疗进行联合干预,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优于对照组;经治疗,两组患者双颊部位厚度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双颊部位密度进行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P

  • 标签: 面部皮炎 敏感性皮肤 中医针灸 多功能激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皮肤撕裂患者,在传统治疗思路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资料搜集法。结果:传统治疗思路中瘢痕疙瘩可用注射疗法、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放疗或同位素敷贴。增生性瘢痕可用激光磨削、微晶磨削、点阵激光磨削、外贴抗瘢痕制品或外涂软膏。萎缩性瘢痕可用微晶磨削、多波长脉冲治疗仪、点阵激光磨削等。创新治疗思路是压力疗法和其他非手术疗法使瘢痕外形美观,使治疗思路更加完整。

  • 标签: 皮肤撕裂 传统治疗方法 创新治疗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镜在儿童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根据各类型真菌感染的特征进行总结。方法:通过使用皮肤镜对众多皮肤真菌感染的儿童进行观察,并与直接镜检结果展开对比,分析两种方式对儿童诊断感染率的准确性,并对皮肤真菌感染皮肤镜图像特征进行内容总结。结果:皮肤镜和直接镜对手足股癣检查的准确率并无统计意义,皮肤镜诊断花斑糠疹、甲真菌病、马拉色素毛囊炎以及头癣的阳性率相比直接镜检查较低,皮肤镜阳性病例检查时阳性者为63.33%,而直接镜检查阳性病例时,阳性占比者则为84.33%,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镜可为手足体股癣、头癣提供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儿童皮肤真菌感染则无较大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皮肤镜 儿童皮肤 真菌感染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来源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永生化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初步探讨其作为细胞模型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基础研究。通过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遗传门诊眼科招募LHON患者2例和健康志愿者2名。获取受试者皮肤组织,通过感染SV40病毒构建4株永生化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为2例LHON患者细胞(LHON-1、LHON-2细胞)和2名健康志愿者细胞(NC-1、NC-2细胞)。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HON、NC细胞线粒体形态;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态(NAD+)和还原态(NADH)、三磷酸腺苷(ATP)水平;seahorse线粒体压力检测法测定细胞耗氧量;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力。LHON和NC细胞中ROS、NAD+、NADH和ATP水平,以及基础耗氧量、最大耗氧量、ATP相关耗氧量、细胞存活率之间的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NC-1、NC-2细胞比较,LHON-1、LHON-2细胞线粒体嵴数量明显减少;ROS水平升高,NAD+/NADH和ATP水平下降,且细胞耗氧量明显抑制。CCK-8检测结果显示,应激条件下LHON-1、LHON-2细胞存活能力更差。结论LHON患者来源的永生化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存在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障碍。

  • 标签: 视神经萎缩,遗传性,Leber 成纤维细胞 皮肤 线粒体 细胞存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实施中药熏蒸配合皮肤保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此次研究的实施中,选取82例在皮肤科接受治疗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前已经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确认患者符合本次研究入组标准,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最终将82例患者分配为了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需要继续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普鲁卡因、维生素C、西替利嗪等,而在观察组中,需应用中药熏蒸配合皮肤保湿联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的疗效。结果:对不同治疗方法下的疗效分析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药熏蒸配合皮肤保湿疗法联合应用于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治疗中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老年皮肤瘙痒症 中药熏蒸 皮肤保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放射治疗患者照射区域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对预防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格中的奇偶序号规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医护人员给予常规皮肤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照射区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观察围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皮肤状况,统计皮肤反应发生率、损伤程度以及发生皮肤损伤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皮肤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放射治疗 皮肤防护剂 皮肤反应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皮肤痉挛患者,在传统治疗思路基础上,设计出机理更加完善的创新治疗思路和方法。意义:对于后续的数据对比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资料搜集方法。结果:皮肤痉挛患者通常会出现神经根病变(如外周神经炎、低钙血症等症状)。创新治疗思路同时完成了四项工作:1、热敷;2、针刺;3、维生素B1摄入;4、甲钴胺片摄入。比以往传统的诊疗方法(手术或补钙)治疗机理理论上更加完善。按病机同理性推断:其他身体部位的皮肤痉挛亦可先按此法予以治疗,具体效果也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皮肤痉挛 传统治疗方法 创新治疗思路
  • 简介:摘要本文以皮肤疾病的课程整合为例,通过对部队高发皮肤疾病进行调研,总结出痤疮、足癣、疣、毛囊炎、鸡眼与胼胝、日晒伤等是部队人员高发的皮肤疾病,并将调研结果应用至空军军医大学皮肤疾病课程整合工作中。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按照"系统-器官"为中心,结合军医大学的教学任务与特色,将皮肤病学、整形外科和烧伤与皮肤外科系统整合,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重排。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课程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试卷考核,并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针对部队高发皮肤疾病的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满意度,可为军医院校的课程整合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课程整合 军医大学 皮肤疾病 部队高发皮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