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的安全性。方法对比观察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5%辣椒酊、生理盐水局部应用、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1周对家兔眼的刺激性。结果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单次及多次给药对兔眼均无明显影响,双眼角膜透明,无混浊,虹膜纹理清晰,结膜无充血、水肿、分泌物。结论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 标签: 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硫酸新霉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旋光法测定硫酸新霉素的含量,同时考察附加剂、温度、pH值、放置时间以及光线等因素对旋光度的影响。结果硫酸新霉素在1~10mg/ml浓度范围内,旋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γ=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n=9),RSD为0.50%,日内RSD为0.33%,日间RSD为1.20%。结论采用旋光法测定硫酸新霉素注射液中硫酸新霉素的含量,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医院制剂的快速分析。

  • 标签: 硫酸新霉素 注射液 旋光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方法以EclipseXDB-C18为色谱柱;以甲醇-0.34%磷酸二氢钾溶液(60:40)为流动相,以240m为检测波长,流速为1.0mi/min,柱温为20℃。结果地塞米松磷酸钠在0.4-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5%。结论该质量标准的研究有效控制了硫酸新霉素滴眼液的质量,方法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

  • 标签: 复方硫酸新霉索滴眼液 地塞米松磷酸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复方酮康唑乳膏中酮康唑、丙酸氯倍他索和硫酸新霉素的含量。方法:用HPLC法测定酮康唑和丙酸氯倍他索含量,色谱条件如下:Kromasil100-5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内含0.15%三乙胺)=68∶32;流速1.0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39nm;进样量20μl。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实验菌株,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中管碟法中的二剂量法测定硫酸新霉素的效价。结果:酮康唑在25~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2%,RSD为1.33%(n=6)。丙酸氯倍他索在0.625~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60%,RSD为1.44%(n=6)。硫酸新霉素的回归非常显著(P〈0.01),偏离平行不显著(P〉0.05),可靠性测验结果成立,可信限率(FL%)良好,效价符合要求。结论:两种测定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对复方酮康唑乳膏质量控制标准的提高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复方酮康唑乳膏 酮康唑 丙酸氯倍他索 硫酸新霉素 色谱法 高效液相
  • 简介:摘要三叉神经心脏反射(trigemino-cardiac reflex, TCR)是指在涉及第五对脑神经三叉神经的手术操作中,当心率和血压突然低于基线值20%的临床现象。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常会因为三叉神经附近的手术操作和其他机械刺激而导致TCR,表现为突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停搏。此例患者为一名52岁女性,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听神经瘤切除术。肿瘤切除后,关颅前使用硫酸新霉素溶液冲洗时患者突然出现心动过缓,继而出现心脏停搏,术者停止操作后患者恢复心脏搏动,整个过程为15 s左右。通过此病例讨论术中TCR的相关因素,加深对TCR的进一步认识与思考。

  • 标签: 听神经瘤 硫酸新霉素溶液 心脏停搏
  • 简介:新霉素对热较敏感,现有提取工艺主要采用蒸发脱氨和浓缩,提取率仅达75%,残余的新霉素以废水方式排放,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本研究通过工艺改进经732树脂动态吸附与洗脱,新霉素的交换量为142.9mg·ml^-1树脂,洗脱收率高于96%,同时减少了工艺水的用量。用LSA-700树脂脱色效果优异711树脂,新霉素回收率达92.1%,色素OD值为0.38。最后通过200Da分子量的纳滤膜组件处理可有效去除物料中的NH4OH,新霉素的收率高于99.4%,副产物氨水可回收利用。优化后的新霉素提取率达88.2%,高于工厂现有水平,说明本工艺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新霉素的提取。

  • 标签: 新霉素 发酵液 提取 脱色 纳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霉素对小鼠听功能及耳蜗毛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16只在出生后第8天开始连续10 d皮下注射硫酸新霉素,对照组(10只)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停药后1、4、8、12 w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每次ABR检测后,新霉素组随机取3只小鼠,对照组随机取2只小鼠,处死后,取耳蜗进行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耳蜗Corti器及毛细形态学变化。结果新霉素可造成小鼠耳蜗毛细胞严重损伤,且小鼠ARB阈值显著增高,不可恢复;新霉素对耳蜗Corti器毛细胞的损伤顶圈最轻,中圈次之,底圈最重,且随着时间推移Corti器形态结构破坏逐渐加重且不可自我修复。结论硫酸新霉素造成小鼠Corit器毛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 标签: 小鼠 新霉素 诱发电位,听觉 耳蜗 细胞,听觉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ELSD法测定新霉素的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流动相0.2mol?L-1三氟乙酸溶液-甲醇(982);色谱柱ODS-HYPERSIL(5μ)125mm×4.6mm,Kromasil-100-5C18150mm×4.6mm;流速0.4ml?min-1;雾化管温度30℃;漂移管温度70℃;压力0.4MPa;进样量20μL。结论新霉胺在0.02~0.1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1.513x+7.629,r=0.9996(n=6)。HPLC-ELSD法法能够快速、准确测定新霉素的有关物质。

  • 标签: 新霉素 HPLC-ELSD 有关物质
  • 简介:摘要:酸性体系中,硫酸溶液体系最常见。硫酸是弱氧化酸,沸点高(330℃),常压下可采用较高温度强化浸出过程,其设备防腐也相对容易,并且价格低廉便于运输,因此是湿法冶金中的主要溶剂之一。工业生产中,通常需要根据体系pH推算其酸度,然后根据酸度计算需要加入的中和剂、沉淀剂或皂化剂的量,控制选择性浸出、沉淀或萃取分离条件。硫酸是二元酸,存在二级离解。其一级离解很完全,二级离解常数较小,受溶液硫酸根等离子浓度影响较大,用pH计算式直接计算溶液中的H+浓度会造成较大偏差。通过pH准确推算溶液酸度是工业应用中的难点之一。根据电离理论和Pitzer活度系数计算模型,建立了2个关联pH和酸度的关系式,并通过试验测定值进行验证,得到不同离子浓度下pH与酸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工业生产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硫酸体系 溶液酸度 pH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硫酸溶液蒸发结晶工艺进行研究,研究了温度、添加剂、溶液pH值、搅拌速率等因素对硫酸溶液蒸发结晶过程中晶体粒度分布的影响;并通过SEM分析所制备的产品,确定硫酸铵蒸发结晶较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在适宜条件下制备的硫酸铵晶体颗粒纯度较高、颗粒形貌完整、不易结块、流动性好等优点。

  • 标签: 蒸发结晶 硫酸铵 晶体形貌 粒度
  • 简介:研究了采用P204从硫酸体系镍盐溶液中深度脱除锌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相比、萃取剂浓度、萃取剂皂化率对萃取结果的影响。在保证锌萃除率大于99.9%,萃余液锌浓度小于0.005g/L的前提下,提高镍的直收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相比O/A=1∶4,溶液初始pH=4.0~4.5,萃取剂浓度15%,皂化率7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三级逆流离心萃取,锌萃除率大于99.9%,萃余液含锌小于0.005g/L,镍直收率大于98.00%。

  • 标签: 硫酸体系 镍盐溶液 P204 萃取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复方氯霉素溶液,观察该制剂对难治性痤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按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药品标准制备复方氯霉素溶液,对用市售治疗座疮药物无法控制的患者62例,应用本制剂治疗前停用所有正在使用的治痤疮类药物,开始涂擦患处,每日三次,一周后观察痤疮消失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复方氯霉素溶液性质稳定,质量可靠,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对62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7%。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适于医院制剂。且疗效确切,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氯霉素溶液 痤疮 疗效
  • 简介:硫酸庆大霉素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其薄层色谱鉴别采用三氯甲烷一甲醇一浓氨溶液(1:1:1)刮混和,放置1h,分取混和溶液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操作烦琐,费时;展开后,标准品和供试品溶液的主斑点比移值Rf极小(0.036~0.13),各斑点间分离较差,斑点拖尾严重,即使展开时间长,分离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对其薄层色谱鉴别进行了如下的改进,改进后的硫酸庆大霉素薄层色谱鉴别各主斑点较清晰,比移值大,分离效果好。

  • 标签: 薄层色谱鉴别 硫酸庆大霉素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分离效果 供试品溶液 氨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pOct4-Neo转基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SC)株,为进一步研究ESC分化提供有力的保障。方法设置G418不同浓度进行小鼠ESC培养,确定ESC致死G418浓度;电穿孔法转染小鼠ESC,通过G418筛选并挑取阳性克隆,检测所得细胞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及SSEA-1的表达,通过拟胚体诱导体外分化。结果ESC的致死浓度为350μg/mL,在含400μg/mlG418的培养条件下,所得阳性细胞呈克隆样鸟巢状生长,Oct4、SSEA-1表达阳性,体外可以形成拟胚体和自发分化。结论成功对小鼠ESC进行了pOct4-Neo的转基因,为进一步的小鼠ESC体外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新霉素抗性基因 转基因
  • 简介: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新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中苯扎氯铵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mmX4.6mm,5|jun),以0.02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3.45±0.1)]-乙腈(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mn,流速1.0mL?mm-1,柱温40T:,进样体积20|xL。结果苯扎氯铵三种同系物在其各自的线性范围内(0.98~126.08、0.85~109.17、0.77~98.25mg.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苯扎氯铵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3%,RSD为1.7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同时测定新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中苯扎氯铵三种同系物的含量,为其安全性考察提供参考。

  • 标签: 苯扎氯铵 新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研究了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复杂硫酸溶液体系中的铊。讨论了伏安图的形成、测定底液和pH值的选择。结果表明:在醋酸介质(pH=4.5±0.2)中,加入适量EDTA、聚乙二醇6000和抗坏血酸的测定体系,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可直接测定铊。方法检出限为1.0×10^-8g/L,千倍浓度的8种阳离子共存或单独存在时均不干扰测定。方法用于湿法炼锌中上清、一段净化后液、二段净化后液、电积新液、电积废液中铊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6%,2.5%,3.3%,8.3%,4.9%,铊加标回收率为98.4%~102.2%。方法灵敏、简单、快速,用来测定湿法炼锌各阶段硫酸溶液中的铊,结果满意。

  • 标签: 硫酸锌 微分脉冲伏安法 标准加入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药典2015版硫酸庆大霉素C组分测试方法—蒸发光低温分流法实验条件进行摸索,旨在建立一个操作简单,质量可控,重现性好的硫酸庆大霉素C组分测定方法。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硫酸庆大霉素C组分进行测试,优化液相色谱参数条件。本实验对不同色谱分离条件流路、色谱柱、流速、电压稳定等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各组分的响应值、分离效果及分离时间等,选择最优仪器条件。结果实验表明,流动相0.2mol/LTFAMeOH(964),pH0.76;色谱柱月旭科技,LP-C18,4.6mm*250mm,5μm;流速1.2ml/min,进样体积20μl;检测器温度50℃,载气压力3.5bar,蒸发光检测器ELSD须保持电压稳定,最好连接稳压器。在该实验条件下,硫酸庆大霉素标准品溶液各组分分离度≥1.5;西索米星对照品信噪比>20;小诺霉素标准品溶液5针峰面积RSD≤2.0。结论本研究采用蒸发光低温分流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C组分,能使硫酸庆大霉素各组分得到较好分离,质量可控,重现性较好。

  • 标签: 硫酸庆大霉素 HPLC测定方法 C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