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耐药机理。方法 : 利用 excel表格对我院 2010~2014年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中各种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用药密度、检测菌分离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期间,我院综合重症监护室 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用药密度分别为32.7、 30.12、 29.52、 28.55、 27.15,呈逐年下降趋势。 各年度检测率变化较小,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随用药密度的减少变化不大。结论: 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应慎重,注意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耐药机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耐药机理。方法 : 利用 excel表格对我院 2010~2014年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中各种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用药密度、检测菌分离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期间,我院综合重症监护室 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用药密度分别为32.7、 30.12、 29.52、 28.55、 27.15,呈逐年下降趋势。 各年度检测率变化较小,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随用药密度的减少变化不大。结论: 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应慎重,注意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耐药机理
  • 简介:摘要青霉烯类耐药细菌(CRO)包括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是国内外当前最具威胁的多重耐药细菌。当前,我国CRO的感染形势非常严峻,本文对CRO流行现状、趋势以及CRE的青霉烯酶流行特征进行概述。

  • 标签: 肠杆菌科 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 流行 监测 型别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我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3600株。应用PCR法对其耐药基因IMP、NDM、KPC、VIM、OXA的耐药性检测,同时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型别。结果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检出16株,检出率0.44%,细菌对妥布霉素的耐药性为25.67,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3.87,对其他常用的抗菌类药物均呈现出较高耐药性。16株细菌中KPC阳性8株,占50%,IMP阳性8株,占50%,VIM阳性4株,约占25%,OXA阳性1株,约占6.25%。结论产青霉烯酶在细菌分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KPC、IMP是主要的基因型,因此,加强对产青霉烯酶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耐碳青霉烯 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原因,近年来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同时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将对其目前的流行病学、耐药原因以及耐药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克雷伯菌,肺炎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医院实验室分离出 92株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并总结其药敏测试结果。结果:通过鉴定发现 92株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有 32株肺炎克雷伯菌, 30株大肠埃希菌, 18株克雷伯菌, 12株阴沟肠杆菌。药敏测试发现, 92株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哌拉西林、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最低。结论: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存在多重耐药的特点,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检查和药敏试验,从而选择高敏抗生素治疗。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困难所在,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大量研究表明CRKP的耐药机制是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最主要机制有以下几种产青霉烯酶、β内酰胺酶或AmpC酶联合孔膜蛋白缺失或低表达、主动外排机制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等多因素联合的耐药机制。而产青霉烯酶是最主要的机制。本文针对CRKP的病死率、感染相关因素、耐药机制进行综述,为CRKP耐药机制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 标签: 碳青霉烯酶 耐药机制 克雷伯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耐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收集的18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开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评定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数。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数可以达到121株,占比64.71%,其中以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同时耐药为主。改良Hodge试验的阳性菌株检出率达到52株,阳性率为42.9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较为复杂,为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可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此减少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微生物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方法收集21株耐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21株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7%、42.9%和78.6%,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达92.9%~100%。21株中检出OXA-23基因阳性17株(80.9%),OXA-51基因阳性15株(71.4N),OXA-58基因阳性2株(9.5%)。12株(57.1%)含OXA-23+OXA-51基因,1株(4.8%)含OXA-23+0XA-51+OXA~58基因。上述菌株中均未检出OXA-24、IMP和VIM耐药基因。结论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青霉烯酶基因型OXA-23和OXA-51携带率高,且以OXA-23+OXA-512种基因型同时存在为主。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基因
  • 简介:摘要血流感染(BSI)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BSI患者中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病死率较高,这不仅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也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综述近年来CRKP BSI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流感染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血流感染(BSI)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BSI患者中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病死率较高,这不仅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也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综述近年来CRKP BSI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流感染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2012—2013年广东中山市中医院分离出的耐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美国BD公司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和药敏系统鉴定仪对所分离的72株CRAB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株CRAB分离自痰液(46株,63.9%)、伤口分泌物(19株,26.4%)、中段尿(5株,6.9%)和血液(2株,2.8%);药敏试验显示,CRAB对多黏菌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低于7.3%。结论加强CRAB的耐药监测,应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止CRAB的流行。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特性以及菌株的分布情况,为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副作用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2月于医院临床共分离出147株CRE,我院鉴定仪器采用珠海迪尔DL-96Ⅱ细菌测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结果一年间临床分离出来的147株CRE中,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75株,占51.02%)、大肠埃希菌(36株,占24.49%)、产酸克雷伯菌(24株,占16.33%)和聚团肠杆菌(12株,占7.64%),标本分布包括重症监护室、呼吸与危重症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科、消化内科,其中60.5%的标本分布于重症监护室、呼吸与危重症科;CRE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肺泡灌洗液、胆汁和穿刺液,分别占62.58%、19.73%、7.48%、6.12%和2.04%。结论我院的普通病房首次检查出CRE,这是继重症监护病房之外的一个特殊发现,故临床医师在选用抗菌药物一定要严格依据药敏结果,同时采取有力防护措施,预防耐药菌的大肆传播。

  • 标签: 碳青霉烯 肠杆菌科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随着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现象越来越来严重,其机制极为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耐药机理:①主动外排系统;②外膜通透性的降低,即外膜蛋白OprD2的表达降低或缺失;③金属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④AmpC酶的超水平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产生的。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共60例分离的耐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60例奶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中,痰液标本占比最高,其次为血液标本。60例奶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中,ICU科室的占比最高,其次为呼吸科。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高,达到96.67%、80.00%,其次为氨曲南,耐药率为51.67%。结论:耐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氨曲南,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大多在40%以下,因此临床用药时应尽量使用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方法2016—2019年于兴化市人民医院共收集到82株CRE。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2019年版CLSI标准判读,使用WHONET 5.6软件和Excel 201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2株CRE主要分离自痰(47.6%,39/82),主要源自神经外科(24.4%,20/82)。所分离的CRE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18.5%),其次为庆大霉素(34.6%)、妥布霉素(37.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98.0%。结论兴化市人民医院分离的CRE对除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外的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45.0%以上。兴化市人民医院所分离的CRE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CHINET所报道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种属菌株的耐药率亦存在较大差异。

  • 标签: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抗菌药物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选择本地医院临床分离并鉴定的200株肠杆菌科细菌为观察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L-B法)做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敏性试验,比较肠杆菌科细菌对不同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结果:在本次分离鉴定的20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药物的耐药性评估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度最高、对厄他培南的敏感度次之,对美罗培南的敏感度最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现阶段肠杆菌科细菌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依然存在,但该药物依然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因此未来应高度重视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做好预防,这对于提升治疗效果的意义重大。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亚胺培南 厄他培南 美罗培南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铁载体毒力基因entB对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毒力的影响。方法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到的30株CRKP菌株中筛选出CRKP-27作为实验菌株,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构建entB基因缺失株ΔentB、回补株C-ΔentB,并通过PCR验证敲除及回补是否成功。观察CRKP-27、ΔentB、C-ΔentB菌株的菌落形态并进行拉丝试验,初步了解entB对CRKP菌落形态和毒力表型的影响。绘制菌株生长曲线,测定entB对CRKP菌株生长的影响。铬天青S(CAS)检测液对菌株产铁载体能力进行定量检测。建立小鼠腹腔感染模型,观察小鼠生存率直观了解entB基因对CRKP毒力的影响。计量资料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小鼠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CR结果显示缺失株和回补株构建成功。entB基因对CRKP的菌落形态、荚膜和毒力表型无明显影响。ΔentB组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CRKP-27组(P=0.008)和C-ΔentB组(P=0.001),说明entB基因削弱了CRKP菌株的生长能力。entB组与CRKP-27组(P=0.001)和C-ΔentB组(P=0.001)相比铁载体产量明显下降,分别下降11.739 3%和11.964 2%,说明entB基因显著增加了CRKP产铁载体能力。动物实验中,与CRKP-27组(P=0.023)和C-ΔentB组(P=0.024)相比,ΔentB组小鼠生存率明显增高,说明entB基因增加了CRKP菌株的毒力。结论铁载体毒力基因entB明显减弱了菌株的生长能力,但使CRKP产铁载体能力、毒力明显增强。

  • 标签: 克雷伯菌,肺炎 碳青霉烯类耐药 铁载体 毒力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