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人毛囊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毛囊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4例除皱术后患者废弃的正常头皮组织,分离单根毛囊进行体外器官培养。以常规培养为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浓度为10 ng/ml的HGF作为实验组,显微镜下测量不同培养天数毛囊的生长长度;通过观察培养毛囊毛球部毛基质与毛乳头的形态,评价HGF对毛囊生长周期的影响。分离培养人毛囊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定;以常规培养的毛囊上皮细胞为对照组,以培养基添加10 ng/ml的HGF处理48 h后的毛囊上皮细胞为实验组,收集细胞提取RNA,转录组测序分析HGF对毛囊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对测序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各项定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毛囊生长趋于停止;毛囊体外培养7、10、14 d时,对照组毛囊生长长度(单位0.1 mm)分别为12.210±4.191、13.710±3.518、14.000±4.057,实验组HGF促进毛发生长生长长度分别为16.700±5.143、18.800±4.917、23.000±7.1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3,P<0.05;t=2.962,P<0.01;t=3.910,P<0.01);分离培养的毛囊上皮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表达上皮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49f;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毛囊上皮细胞高表达上皮细胞标志基因KRT14、KRT5、KRT6A、CDH1、SOX9、CD49f,FPKM值分别为6 012±2 141、4 072±1 369、3 896±1 991、95.06±21.48、101.30±38.52、162.00±47.83;不表达或极低表达间质细胞标志基因THY1、DPP4、CDH2 (N-cadherin)、ACTA2、PDGFRA、COL1A1、COL3A1,FPKM值分别为0.740±0.825、0.632±0.765、0.000±0.034、1.674±1.235、0.000±0.014、2.526±3.531、0.000±0.01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HGF处理后毛囊上皮细胞中改变的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相关生物学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Real-Time PCR验证显示CENPA、CDC20、UBE2C、CDK1、AURKB、NDC80分别降为对照组的0.689±0.053 (t=10.170, P<0.001)、0.676±0.121 (t=4.652, P<0.01)、0.761±0.148 (t=2.785, P<0.05)、0.599±0.153 (t=4.530, P<0.05)、0.706±0.113 (t=4.507, P<0.05)、0.579±0.092 (t=7.931, P<0.01)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GF促进毛囊体外器官培养的生长并延长其生长时间;但在细胞水平上抑制毛囊上皮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毛囊 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前血流限制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的机制仍不明确。已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或毛细血管形成的关键生长因子,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BFRT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进行归纳总结,为未来血流限制训练的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流限制训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痴呆患者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效果。方法 72例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诊治的老年痴呆患者,研究时间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将患者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为36例,对照组为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分析疗效。结果 观察组白介素1β、C反应蛋白、白介素-6较对照组低,治疗后,观察组痴呆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易智力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痴呆 鼠神经生长因子 多奈哌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紫草油促进术后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二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的120例肛裂术后患者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紫草油组、凡士林组和湿润烧伤膏组,每组各40例。于肛裂术后第1天起至创面修复,分别给予紫草油、湿润烧伤膏、凡士林外用并统计3组的创面愈合时间。3组分别于第1、7、14、21天取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组血清中TGF-β1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各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表明,紫草油组愈合时间(19.20±2.86) d优于湿润烧伤膏组(21.58±3.88) d及凡士林组(26.55±3.6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09,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术后第21天紫草油组中的TGF-β1和VEGF因子的mRNA分别为(1.934±0.030) ng/L及(2.001±0.028) ng/L,均高于凡士林组及湿润烧伤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094、937.85,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紫草油组的中的TGF-β1和VEGF的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869±0.019) ng/L及(0.879±0.017) ng/L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99、20.127,P<0.05)。结论紫草油能够促进术后肛裂创面愈合。对肛裂术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凡士林、湿润烧伤膏。

  • 标签: 肛裂 紫草油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丹参川芎嗪治疗老年肺心病的疗效以及对VEGF、CTGF水平的影响。 方法 在我校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就诊的老年肺心病患者中选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与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职业性噪声聋(ONID)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6例ONI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两耳分别隔日注射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左、右耳语频平均听阈,患者自觉耳鸣、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改善情况,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左、右耳语频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右耳语频听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8 ± 4.2) dB/HL比(34.5 ± 3.9) dB/HL、(23.2 ± 4.4) dB/HL比(35.9 ± 5.1) 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耳鸣、头晕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72.4%(21/29)、15/17比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84、5.705,P<0.05)。两组患者头痛、失眠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30/33)比69.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694,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并且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8.46 ± 3.13)分比 (10.55 ± 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ONID,能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水平,减轻耳鸣、头晕症状,改善不良情绪,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听觉丧失,噪声性 中耳 鼠神经生长因子 耳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与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职业性噪声聋(ONID)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6例ONI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两耳分别隔日注射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左、右耳语频平均听阈,患者自觉耳鸣、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改善情况,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左、右耳语频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右耳语频听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8 ± 4.2) dB/HL比(34.5 ± 3.9) dB/HL、(23.2 ± 4.4) dB/HL比(35.9 ± 5.1) 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耳鸣、头晕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72.4%(21/29)、15/17比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84、5.705,P<0.05)。两组患者头痛、失眠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30/33)比69.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694,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并且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8.46 ± 3.13)分比 (10.55 ± 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ONID,能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水平,减轻耳鸣、头晕症状,改善不良情绪,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听觉丧失,噪声性 中耳 鼠神经生长因子 耳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桌面游戏小组工作治疗老年痴呆的有效性。方法:时段:2018年04月至2020年09月,收集本院接治的老年痴呆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84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42)和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桌面游戏小组工作治疗的观察组(n=42),对比治疗效果、CDR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和对照组(83.33%)相比,观察组(97.62%)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CDR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R评分(19.15±2.06)、MMSE评分(21.67±3.56)、ADL评分(36.89±2.74)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实施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桌面游戏小组工作治疗方案,对老年痴呆患者具有提高日常生活功能的效果,疗效确切。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桌面游戏小组工作 老年痴呆 日常生活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脑损伤组和VEGF组。脑损伤组和VEGF组大鼠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分离皮肤,不进行颅脑损伤。VEGF组大鼠经颅内注射过表达VEGF的腺相关病毒1×1010 vg/只,对照组和脑损伤组大鼠经颅内注射对照腺相关病毒1×1010 vg/只;3组治疗4周后,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分析大鼠神经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脑组织炎性因子的水平;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凋亡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数量。计量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VEGF组大鼠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评分[(7.29±2.98)分]明显低于脑损伤组[(12.54±3.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9,P<0.05)。VEGF组大鼠逃避潜伏期[(28.18±5.44)s]明显高于脑损伤组[(43.59±7.3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5,P<0.05)。VEGF组大鼠穿台次数[(50.14±6.32)s]明显高于脑损伤组[(38.74±8.1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5,P<0.05)。VEGF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数量[(43.89±7.18)个/视野]明显高于脑损伤组[(31.44±6.39)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3,P<0.05)。VEGF组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炎性因子水平[(103.48±8.18)、(167.39±9.28)、(114.52±9.87) pg/ml]明显低于脑损伤组[(187.38±12.47)、(215.31±14.21)、(165.83±13.09)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98、3.004、2.896,P<0.05)。VEGF组大鼠脑组织TUNEL阳性率[(15.33±4.28)%]明显低于脑损伤组[(29.4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4,P<0.05)。结论过表达VEGF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神经细胞凋亡,进而保护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颅脑损伤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内炎症反应和牙槽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术等常规治疗)和NGF组(40例,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术等常规治疗的同时,每天在牙龈周围涂抹鼠NGF),另选取牙周组织正常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 T细胞、CD4+ T细胞、CD68+巨噬细胞和CD20+ B细胞数目;三维锥形束CT机检测牙槽骨密度。结果对照组牙龈组织内CD68+巨噬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20+ B细胞数目分别为(3.2±0.4、(1.6±0.2)、(0.9±0.1)和(0.4±0.1)个/高倍视野(HPF),常规治疗组分别为(29.5±4.9)、(69.3±8.2)、(28.2±3.9)和(12.6±2.2)个/HPF,均P<0.001, NGF组牙龈组织内CD68+巨噬细胞、CD3+ T细胞和CD4+ T细胞数目为(16.6±5.6)、(26.1±3.4)、(8.6±0.9)个/HPF,相对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组牙槽骨密度为(386.4±14.7)g/cm2,常规治疗组为(329.3±11.2)g/cm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GF组牙槽骨密度为(361.1±15.0)g/cm2,相对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NGF能够抑制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内巨噬细胞、T细胞和CD4+ T细胞浸润,增加牙槽骨密度。

  • 标签: 牙周炎 巨噬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品管圈"(QCC)活动对于缓解脊柱骨科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疼痛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于我们医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6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骨科疾病患者6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都进行脊柱骨科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结合疼痛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而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品管圈”活动,然后针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能够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QCC活动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应用该模式,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减轻患者的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所产生的疼痛程度,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治疗总有效率,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行。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脊柱骨科肌肉 鼠神经生长因子 疼痛 疗效
  • 简介:摘要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 recepor, VEGFR)结合的信号转导通路是调控血管新生的关键通路,也是疾病基础研究的重点及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点。丹参提取物及主要化合物丹酚酸B在不同疾病中对VEGF/VEGFR信号通路也有双向调节作用,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可通过该通路抑制血管生成,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通过该通路促进血管生成。

  • 标签: 丹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中药 综述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慢性炎症反应与侵袭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RA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关节内增生滑膜炎和关节外血管炎,对称性关节腔积液和狭窄,血管翳形成导致关节软骨或者关节附属结构的破坏。RA病程中出现受累关节肿胀疼痛,造成关节畸形、关节僵硬和关节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残疾。近年来,关于神经生长因子(NGF)与RA免疫病理关系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有研究结果显示,RA患者的滑膜液NGF水平升高,提示NGF在免疫炎症介导的疼痛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神经生长因子前体(包括proNGF和proBDNF等)可以促进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其中proBDNF及其受体水平在RA患者血液中有显著变化。因此,可以推断proNGF和proBDNF可能成为RA治疗的新靶点。根据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简要介绍NGF与RA在免疫病理、免疫炎症反应、疼痛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NGF在RA治疗中具有的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病理 疼痛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力生长因子(MGF)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诱导剂25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3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对RAW264.7前体破骨细胞系进行诱导培养,培养7 d后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进行鉴定。取培养的破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45 ng/ml的MGF对破骨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活性的影响,即AKT、磷酸化(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和TRAP在0,4,8和12 h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RT-PCR法从分子水平测定破骨细胞TRAP在0,4,8和12 h的表达水平。用20 μmol/L PI3K/AKT磷酸化抑制剂LY294002联合45 ng/ml MGF作用于破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mTOR、p-mTOR和TRAP在0,4,8和12 h的表达水平。结果M-CSF和RANKL对RAW264.7细胞培养7 d后,能够得到大量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GF 作用于破骨细胞后,AKT和mTOR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p-AKT和p-mTOR的表达水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持续增高,分别由0 h的(2.18±0.34)pg/ml和(0.83±0.10)pg/ml增加至12 h的(3.86±0.36)pg/ml和(1.56±0.19)pg/ml(P<0.05),TRAP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显著降低,由0 h的(5.66±0.47)pg/ml降至12 h的(3.76±0.38)pg/ml(P<0.05)。RT-PCR法测定破骨细胞TRAP表达结果显示,MGF抑制破骨细胞TRAP的表达,由0 h的1.02±0.06降至12 h的0.53±0.11(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Y294002联合MGF作用于破骨细胞后,AKT和mTOR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p-AKT和p-mTOR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分别由0 h的(3.28±0.18)pg/ml和(3.29±0.22)pg/ml降至12 h的(2.06±0.34)pg/ml和(2.04±0.20)pg/ml(P<0.05),而TRAP的表达水平随MGF作用时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F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抑制破骨细胞TRAP的表达,进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LY294002抑制破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进一步验证MGF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机制。这一发现可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破骨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类 力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亚低温与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完成亚低温联合mNGF治疗的44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另抽取同期采用亚低温治疗的44例HIE患儿作为对照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观察治疗效果。记录症状改善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惊厥好转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神经行为功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血清神经因子指标[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及惊厥好转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4 d后,两组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NSE、S100B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mNGF可快速改善HIE患儿症状,帮助患儿修复神经损伤、改善炎症反应,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提升。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亚低温 鼠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行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安慰剂(或空白组)治疗鼓膜穿孔的疗效对比,系统评价EGF治疗创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和知网等数据库中使用EGF治疗鼓膜穿孔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搜索时间截止于2020年1月,运用RevMan5.3和STATA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项研究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共631例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或空白组)比较,EGF能显著提高鼓膜穿孔愈合率[RR=1.27,95%CI(1.17,1.37),P<0.05,I2=37%],明显缩短穿孔愈合时间[SMD=-1.70,95%CI(-1.97,-1.43),P<0.05,I2=0%],听力功能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2,95%CI(-0.1,0.53),P=0.18,I2=0%]。结论应用EGF治疗创伤性鼓膜穿孔是一种有效、方便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鼓膜穿孔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并设置为观察组;同期32名正常妊娠的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了中期的生物化学参数和PLGF水平。结果: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中期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值较正常孕妇明显处于偏低状态,且胎盘生长因子值随着孕周的不断累积而增长。结论:胎盘生长因子在妊娠高血压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新生儿预后的一个临床参考点。

  • 标签: 胎盘生长因子 妊娠期 高血压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男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开展基因检测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4年5月至2019年7月初次收治的103例EGFR突变并通过口服EGFR-TKI治疗的男性NSCLC患者。结果截止随访结束时,97例患者中,62例存活,35例死亡,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48例(49.5%),稳定27例(27.8%),疾病进展22例(22.7%),客观缓解率为49.5%,疾病控制率为77.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2.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23.0个月。93例腺癌患者的中位PFS为22.7个月,4例腺鳞癌患者的中位PFS为7.0个月,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95% CI=18.167-21.833个月和0.000-17.094个月);EGFR-TKI治疗后出现药物性皮疹不良反应的患者共21例,中位PFS为16.0个月,未出药物性皮疹的患者76例,中位PFS为23.3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95% CI=7.233~24.767和15.400~31.200);60岁以下患者的中位OS为47.9个月,60岁及以上患者的中位OS为28.6个月,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95% CI为32.559~43.858和29.323~52.63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P=0.048)及是否合并药物性皮疹不良反应(P=0.014)为影响PF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EGFR-TKI对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男性NSCLC具有显著效果;病理类型、是否合并药物性皮疹是无进展生存的重要预测因素;年龄是总生存期的重要预测因素。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治疗效果 生存分析 男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是否可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焦虑抑郁症状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8只,6~8周龄,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生理盐水组(CN组)、对照+氯胺酮组(CK组)、PTSD+生理盐水组(PN组)、PTSD+氯胺酮组(PK组)。采用不可逃避足底电击法建立PTSD模型。CK组和PK组在建模后30 min腹腔注射氯胺酮2.5 mg/kg,连续注射14 d。建模后第15天行旷场实验,第16天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第17天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mRNA水平,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以下简称树突棘)的变化。结果在旷场实验中,4组小鼠探索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N组比较,PN组在旷场实验中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减少(P<0.05),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降低(P<0.05);与PN组比较,PK组在旷场实验中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增多(P<0.05),海马组织BND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结论PTSD模型小鼠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减少有关;氯胺酮可增加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提高树突棘密度,从而缓解PTSD小鼠的焦虑抑郁样症状。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氯胺酮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鞘内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化疗致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小鼠40只,7~9周龄,体重22~24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化疗致神经病理性痛组(CINP组)、低剂量IGF-1组(I1组)和高剂量IGF-1组(I2组)。CIPN组、I1组和I2组连续5 d腹腔注射奥沙利铂5 mg/kg制备小鼠化疗致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造模后第10天痛阈测定结束后,I1组和I2组分别鞘内注射IGF-1 0.5和1.0 μg,C组和CINP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5 μl。分别于造模后第3、5、8、10、11、13和15天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造模后第15天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IGF-1、IGF-1受体(IGF-1R)、IL-17A、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IGF-1阳性细胞计数。结果与C组比较,CINP组、I1组和I2组造模后第3~15天机械缩足反应阈降低,脊髓IGF-1表达下调,IGF-1阳性细胞计数降低,IL-17A、IL-1β和TNF-α表达上调(P<0.05);与CIPN组比较,I1组造模后第15天机械缩足反应阈升高,I2组造模后第13和15天机械缩足反应阈升高,脊髓IGF-1表达上调,IGF-1阳性细胞计数升高,IL-17A、IL-1β和TNF-α表达下调(P<0.05);与I1组比较,I2组脊髓背角IGF-1阳性细胞计数升高(P<0.05)。4组脊髓IGF-1R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IGF-1可减轻化疗致小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神经痛 放化疗,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