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羊膜移植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 2016年 2月 -2018年 3月期间应用羊膜移植术诊治的 32例( 32眼)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其中 9只眼为病毒性角膜溃疡, 2只眼为细菌性角膜溃疡, 7只眼为免疫性角膜溃疡, 9只眼为粥样角膜溃疡, 5只眼为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所有患者皆实施羊膜移植术,术后持续对症用药治疗。定期对眼压和视力进行复查,对术后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包括角膜基质水肿、羊膜眼表愈合、角膜新生血管等。结果 一次性治愈 31只眼,手术成功率为 96.88%。 4-7个月随访后, 31例 31眼完全吸收羊膜,角膜溃疡愈合。 32眼术后视力部分提高或者维持原视力。讨论 羊膜移植术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有效途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羊膜移植术 难治性角膜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与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郑州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原发性翼状胬肉58例(61眼)随机分为两组:自体结膜移植组30例(31眼)和生物羊膜移植组28例(30眼)。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及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结果自体结膜移植组复发率为6.5%(2/31),低于生物羊膜移值组的复发率17.7%(5/30),两组复发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6,P=0.012)。自体结膜移植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3.12±1.05)天,短于生物羊膜移植组的(4.67±0.98)天,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5, P=0.003)。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更低,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更快。

  • 标签: 翼状胬肉,原发性 移植术,结膜,自体 移植术,羊膜,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羊膜和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临床效果,以期为眼表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 60例在我院 眼科角膜组进行治疗的眼表损伤患者,治疗时间在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之间,随机均分为 30例接受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的对照组和 30例接受羊膜和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实验组,对比两组角膜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眼表上皮的恢复时间以及视力的恢复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治疗结束后,根据统计数据,实验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理想,

  • 标签: 羊膜和角膜干细胞移植 眼表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眼表碱烧伤患者实施生物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血清治疗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30 例(60 眼 ) 眼表碱烧伤患者的数据,随机分配为两组,将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移植组(P

  • 标签: 眼表碱烧伤 生物羊膜移植 自体血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角结膜热灼伤及化学性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以济源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眼热灼伤及化学性伤者53例(56眼)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6例(28眼),进行生物羊膜移植术;对照组27例(28眼),进行传统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研究组的手术耗时为(17.6±6.7)分钟,术后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为(21.3±7.8)天,均低于对照组的(32.3±7.5)分钟及(32.6±10.4)天(t=7.735,4.599,P=0.000,0.000)。研究组术后视力(logMAR)为0.36±0.23,与对照组0.42±0.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06,P=1.000)。研究组出现手术并发症者3例(10.71%)为睑球粘连;对照组出现手术并发症者6例(21.43%),包括1例羊膜下积液,1例结膜面肉芽组织,4例睑球粘连,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χ2=0.254,P=0.002)。结论生物羊膜移植术有助于角结膜热灼伤及化学性伤的恢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羊膜,生物 热灼伤,角膜 外伤,化学性,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羊膜移植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简称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纳入于2018年6—12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并按时完成随访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9例55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23例25眼和对照组26例30眼。试验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干扰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试验组于术后第3天采用干扰素滴眼液点眼,连续用药3个月,分别于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情况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术后6个月,2个组BCVA下降、稳定和提高的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术后2个组术眼均有1眼在14 d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其余术眼角膜上皮均在7 d内完全修复,2个组间不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6个月,2个组患眼均未出现翼状胬肉真性复发,2个组结膜增生1、2、3级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61,P=0.497)。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出现纤维血管组织增生者分别占12.0%(3/25)和6.7%(2/30),但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均仅处于结膜与植片交界处,未到达植片中央及角膜缘。结论与传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比较,羊膜移植联合干扰素滴眼液点眼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无升高,对健康结膜组织损伤小。

  • 标签: 翼状胬肉,原发性/手术 疗效 生物羊膜 干扰素滴眼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重度碱烧伤患者的手术室细节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眼重度碱烧伤患者(均接受新鲜羊膜移植手术)5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应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方法)和试验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感染、角膜穿孔、羊膜植皮脱落或破损以及睑球粘连等)发生率、手术成功率、护理安全评分、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安全评分分别为(92.8±1.1)分和(80.3±3.7)分,试验组护理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5.237,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1/25,1例羊膜植皮脱落或破损)和20.0%(5/25,1例感染、1例角膜穿孔、2例羊膜植皮脱落或破损、1例睑球粘连),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545,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0%(24/25)和80.0%(20/25),试验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3.217,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9±3.1)d和(14.8±2.0)d,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687,P<0.05)。结论应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重度碱烧伤患者的手术室细节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眼重度碱烧伤患者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 手术室细节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逆行切除术对翼状胬肉患者视功能及角膜散光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0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逆行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羊膜移植治疗,比较两组视功能水平及角膜散光度。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功能水平(0.78±0.56)高于对照组(0.49±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7,P<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0.75±0.43)D]高于对照组[(1.05±0.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3,P<0.01)。结论羊膜移植联合逆行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功能,降低其角膜散光度,利于改善患者视力预后情况。

  • 标签: 翼状胬肉 羊膜移植 逆行切除术 视功能 角膜散光度
  • 简介:摘要羊膜腔感染是产科常见疾病,与多种母儿疾病相关,一旦确诊需尽快终止妊娠。及时诊断和治疗羊膜腔感染有助于降低减少新生儿和产妇并发症。本文就羊膜腔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羊膜腔感染 诊断标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MSC)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炎性小体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SD大鼠,分为4组,TBI模型组、生理盐水组、AMSC移植组、假手术组,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将AMSC移植到TBI大鼠损伤周围区域,移植1周后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TBI大鼠损伤周围区域炎性小体蛋白复合物组分:NLRP1、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活性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的表达,以及下游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损伤局部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单核/巨噬细胞抗原1(ED-1)的表达,测定各组损伤局部的炎性反应强度。通过改良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mNSS),分析AMSC移植对大鼠TBI的治疗作用。对各组炎性小体组分及促炎因子表达水平的组间比较采用采用单向方差分析,移植术后各组间神经功能评分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的组间比较采用LSD的方法;NS组与AMSC移植组炎性反应强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BI模型组损伤周围区域NLRP1和NLRP3炎性小体复合物各组分及下游促炎因子表达均明显升高:NLRP1(0.98±0.06比12.50±2.00,F=53.547,P<0.05)、NLRP3(0.99±0.08比12.56±1.93,F=61.324,P<0.05)、ASC(1.00±0.07比11.07±1.95,F=52.320,P<0.05)、Caspase-1(1.01±0.09比11.59±1.89F=52.306,P<0.05)、IL-1β(1.00±0.04比6.77±1.28,F=35.365,P<0.05)、IL-18(0.98±0.06比9.64±1.74,F=44.510,P<0.05)、TNF-α(0.98±0.06比7.26±1.57,F=38.755,P<0.05)。而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MSC移植可降低炎性小体复合物各组分及下游促炎因子表达:NLRP1(12.55±1.80比8.06±1.97,F=53.547,P<0.05)、NLRP3(12.87±2.18比8.76±1.22,F=61.324,P<0.05)、ASC(12.22±2.25比5.88±1.15,F=52.320,P<0.05)、Caspase-1(12.43±2.28比6.73±1.33,F=52.306,P<0.05)、IL-1β(6.98±1.26比3.87±1.12,F=35.365,P<0.05)、IL-18(9.25±1.82比4.06±1.26,F=44.510,P<0.05)、TNF-α(8.35±1.42比4.09±1.12,F=38.755,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MSC组可降低损伤周围区域的炎性反应强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MSC移植可促进TB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结论AMSC移植对NLRP1和NLRP3炎性小体的抑制作用是其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从而促进TBI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炎性小体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羊膜带综合征(amniotic band syndrome, ABS)病例。该例孕妇于孕22周+4胎儿系统超声提示未见明显异常,孕30周时,B超发现羊水过多,胎儿水肿可能,收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入院后予控制血糖,行羊水减量术,B超动态监测羊水指数,每日胎心监护。孕32周起,孕妇出现胎动进行性减少,胎心监护渐呈正弦波样改变;孕32周+3时因胎儿窘迫行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发现脐带的胎盘插入部见片状羊膜自该处延续至胎儿左下肢近踝部皮肤,羊膜分离呈多孔状,新生儿左踝部可见明显带状缩窄环,左足水肿明显,确诊ABS。该羊膜带对胎儿左足影响较为直接,脐带的胎盘插入部附近的片状羊膜对胎儿是否存在影响尚无足够证据。该早产儿于出生24 h后因"新生儿窒息"死亡。

  • 标签: 羊膜带综合征 超声检查,产前 畸形,多发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既往研究结果表明,终末期心脏疾病患者大多存在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breathing,SDB),尤其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于此类患者在心脏移植前后SDB变化的研究较少,现简要综述如下。尽管资料有限,但或许可以从另一角度探讨心力衰竭发生SDB的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和羊膜移植术及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行改良结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给予干扰素滴眼液;对照组患者行自体结膜移植术。所有患者术前观察翼状胬肉分型及大小,记录视力、眼压及眼前节情况;术后1、2周和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视力、角膜上皮愈合情况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等情况。本文数据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例(77只眼)翼状胬肉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40例,年龄50~70岁。试验组35例(38只眼),对照组35例(39只眼)。术后12个月共54例(60只眼)数据完整,其中试验组28例(30只眼),对照组26例(30只眼)。两组各有1只眼的角膜上皮于术后7~14 d修复,其余患眼的角膜上皮均在术后7 d内完全修复。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下降(两组各2只眼)、稳定(试验组15只眼,对照组23只眼)和提高(试验组13只眼,对照组5只眼)的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4级结膜增生真性翼状胬肉复发,结膜纤维组织增生1、2、3级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结论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和羊膜移植术及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低,对健康结膜组织损伤小,可为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提供新的选择。(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68-773)

  • 标签: 翼状胬肉 结膜 移植, 自体 羊膜 移植 干扰素类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皮肤创面修复中采取人羊膜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皮肤创面患者中抽选88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人羊膜贴敷治疗,对照组44例,接受碘尔康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7.640,P=0.000;同时,实验组皮肤创面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8.847、70.571,P=0.0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皮肤创面修复中采取人羊膜治疗安全性高,能够让创面更快的愈合,创面感染的概率也相对比较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人羊膜 皮肤创面修复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对高危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4月到2020年04月在我院住院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高危妊娠患者55例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不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高危妊娠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RP、白细胞计数高;剖宫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均高,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转儿科发生率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对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及时预防和治疗,可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高危妊娠 急性绒毛膜羊膜炎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临床双肝移植移植物萎缩的现象。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8~10周龄,体质量230~250 g,术前禁食12 h。12只SD大鼠作为供体,6只作为受体。建立大鼠双肝移植模型,通过磁共振检查观测受体大鼠术后移植物体积变化。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受体大鼠左、右侧移植物体积和重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移植肝叶均为双右上叶。供肝重量和受体大鼠肝重量分别为(4.30±0.06)和(9.4±0.2)g,移植物与受体大鼠体质量、肝重量比分别为1.79%~1.88%、45.7%~46.8%。手术时间(70±4)min,冷缺血时间(30.0±1.5)min,热缺血时间(12.0±1.5)min,无肝期(20.0±2.5)min。6只受体大鼠双肝移植后1 d行磁共振检查,两侧移植物体积相同;术后15 d行磁共振检查,有3只发生单侧移植物萎缩。结论大鼠双肝移植后部分受体一侧移植物会发生萎缩。

  • 标签: 双肝移植 萎缩 体积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将护理干预在羊膜腔穿刺介入性产前诊断工作中,对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作为探究方向,分析改善措施。方法:为得到有效结果,本次截选收治的100名孕妇,所选孕妇检查时间在2018-3月~2020-4月中,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区分方式为应用于护理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并不包括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选择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为确定护理效果差异,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探究护理方式的不同,对患者带来的不同结果。结果:对比分析整理后发现,两组孕妇使用不同护理方案后,在生各项指标数据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从统计学角度上来看,具有实际对比价值。结论:在护理干预下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负面情绪,有利于羊膜腔穿刺介入产前诊断的实施,保证穿刺的穿刺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羊膜腔穿刺介入性产前诊断 作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