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腺苷磷酸核糖聚合-1(PARP-1)的表达水平、活化程度在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TBI患者,于创伤后24 h内取外周静脉血,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嗜中性粒细胞,反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 mRNA表达,高通量比色测定法检测细胞PARP-1活性。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的表达水平、活化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法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定各组间差异,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最小P值法研究变量的最佳界值。结果急性TBI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 mRNA水平在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和特重损伤组分别为0.27±0.16、0.40±0.22和0.45±0.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46,P<0.05),各组PARP-1活性分别为30.7±12.5、48.2±10.7和55.6±13.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586,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PARP-1活性和mRNA水平均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呈明显负相关(r=-0.658、-0.732,P<0.05),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显示,PARP-1高活性(比值比:2.590,P<0.05)是TBI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在重度以上损伤患者中。结论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的活化及表达程度有助于预测临床TBI患者预后和转归。

  • 标签: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创伤性脑损伤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近年来精准靶向治疗使部分患者获益,但总体预后仍不理想。以BRCA1/2为代表的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相关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伴随着磷酸腺苷核糖聚合(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中的广泛应用及确切疗效,PARP抑制剂也逐渐应用于结直肠癌。文章就目前PARP抑制剂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PARP抑制剂 同源重组修复缺陷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腺苷磷酸核糖聚合(PARP)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高表达的核酶,在DNA损伤修复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PARP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几种小分子 PARP抑制剂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多种肿瘤的维持治疗。PARP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PARP促作用和PARP捕获作用,导致DNA单链断裂的持续存在,在DNA复制的过程中,转变为双链断裂。研究证明,PARP抑制剂不仅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而且与放射治疗联合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本文将阐述PARP抑制剂联合放疗的潜在理论基础,总结近年来PARP抑制剂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梳理该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PARP抑制剂 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卵巢癌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腺苷磷酸核糖聚合抑制剂(PARPi)的出现打破了卵巢癌治疗的困境。随着PARPi的广泛应用,耐药问题开始出现。充分了解PARPi的耐药机制有望成为逆转PARPi耐药的重要途径。PARPi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卵巢癌可扩大PARPi的获益人群。文章对PARPi耐药机制及PARPi联合用药进行综述。

  • 标签: 卵巢肿瘤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抗药性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腺苷磷酸核糖聚合(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5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对照组、3-AB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基质金属蛋白(MMP-9)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对照组及3-AB组的海马CA1区TNF-a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均P<0.01);与脑缺血对照组比较,3-AB组海马CA1区TNF-a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PARP抑制剂3-AB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炎性因子TNF-a和MMP-9的表达水平,提示其有减轻炎症反应及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3-氨基苯甲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a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奥拉帕利(olaparib)、卢卡帕利(rucaparib)及尼拉帕利(niraparib)均为腺苷磷酸核糖聚合抑制剂(PARPi),是一类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抗癌药物。PARPi通过靶向抑制细胞核内的腺苷磷酸核糖聚合(PARP),从而特异性杀死同源重组修复通路(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pathway)缺陷的癌细胞。在我国,卢卡帕利已完成临床试验,奥拉帕利及尼拉帕利则于2019年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用于对铂类药物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中国目前仍缺乏对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经验。这3种药物均已在美国、欧洲、中国香港地区上市,并已完成临床试验研究阶段。笔者拟就目前PARPi在卵巢癌治疗过程中的适用人群、疗效及安全性等研究现状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PARPi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卵巢肿瘤 突变 奥拉帕利 卢卡帕利 尼拉帕利 维持治疗
  • 作者: 秦耐宇 许敏雪 吴洁 郑文杰 赛文莉 潘玲玲 江枫 肖明兵 鲍柏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南通 226001 南通大学医学院,南通 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通 22600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科技处,南通 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通 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科技处,南通 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南通 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南通 226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腺苷磷酸核糖聚合-1(PARP-1)抑制剂氟唑帕利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以常规培养液培养的PANC1细胞为对照组,以含有氟唑帕利培养液培养的PANC1细胞为氟唑帕利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氟唑帕利作用不同时间后对PANC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计算氟唑帕利对PANC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氟唑帕利对PANC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PANC1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氟唑帕利浓度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氟唑帕利组PANC1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氟唑帕利对培养24 h的PANC1细胞的IC50为0.03 mmol/L。培养24 h后,IC50氟唑帕利组PANC1细胞凋亡率为(32.19±2.48)%,对照组凋亡率为(21.99±6.30)%,氟唑帕利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唑帕利组G2/M期细胞比例为(16.28±0.62)%,对照组为(11.64±0.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50氟唑帕利组PANC1细胞迁移率在培养12、24 h时分别为(2.59±1.46)%、(19.76±7.84)%,对照组分别为(27.08±2.17)%、(45.92±3.61)%;氟唑帕利组穿膜细胞数为(348±19)个/10倍视野,对照组为(587±14)个/10倍视野,氟唑帕利组PANC1细胞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氟唑帕利在体外可以抑制PANC1的增殖和迁移,促进PANC1凋亡,可能成为治疗胰腺癌的有效药物。

  • 标签: 胰腺肿瘤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氟唑帕利 细胞系,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作为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关注的焦点。经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假说集中与多元醇通路的异常、蛋白质非糖基化产物的堆积、蛋白激酶C及氨基己糖途径有关。腺苷磷酸核糖聚合(PARP)作为统一机制中的一个关键分子,与DR发病机制及其防治密不可分,对其进行适当干预,可成为DR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过量烟酸通过磷酸腺苷核糖化等作用对HepG2细胞损伤机制研究。方法培养HepG2细胞设立对照组、烟酸低剂量、烟酸高剂量、PJ34组、烟酸低剂量加PJ34组、烟酸高剂量加PJ34组。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腺苷核糖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高剂量烟酸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磷酸腺苷核糖化增多(P<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高剂量烟酸组加入PJ34后存活率升高(P<0.05)、磷酸腺苷核糖化减少(P<0.05)、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结论低剂量的烟酸促进细胞增殖,高剂量的烟酸促进磷酸腺苷核糖化和抑制细胞增殖,抑制parp活性后后磷酸腺苷核糖化减少,细胞凋亡率随之减少,过度的磷酸腺苷核糖化伴随着细胞的凋亡。

  • 标签: 烟酸 肝细胞 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化 parp 线粒体膜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腺苷(ADP)核糖化因子鸟苷酸激酶1(ASAP1)在调节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检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SAP1以及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水平,分析60例标本中ASAP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慢病毒CRISPR/Cas9技术敲除ASAP1来构建稳定细胞系,通过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SAP1敲除组与对照组之间自噬水平的差异,各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ASAP1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276.33,癌旁组织中ASAP1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7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C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74.67,癌旁组织中LC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290.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ASAP1敲除组LC3Ⅱ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A-T32细胞:0.463±0.081,P<0.05;MDA-T85细胞:0.750±0.050,P<0.01)。结论ASAP1能够调节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自噬,这可能是ASAP1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转移调控的机制之一。

  • 标签: 二磷酸腺苷核糖化因子鸟苷酸激酶1 自噬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磷酸果糖(FDP)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很少发生过敏反应.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46岁,因头晕,胸闷憋气5年,加重2月余,以原发性高血压病(Ⅲ)高血压性心脏病,于1994年2月5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检;T37℃P76次/分,R19次/分,BP26/15kPa,神志清、精神可,双肺无异

  • 标签: 二磷酸果糖 原发性高血压病 药物过敏 高血压性 口唇麻木 降血压
  • 简介:1-6磷酸果糖.可调节糖代谢若干的活性,为恢复、改善细胞代谢的分子水平药物,主要应用于①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及心肌缺血;②心脏直视手术;③外周血管疾病;④胃肠外营养疗法;⑤多次输血患者。

  • 标签: 1-6二磷酸果糖 护理 糖代谢 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
  • 简介:聚合链式反应(PCR)技术的问世和发展是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在PCR技术中,DNA聚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DNA聚合的研究进展决定着PCR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范围,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探寻着学性能好、保真度高的PCR用DNA聚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和选修3都对PCR技术的原理和过程作了详尽的介绍,但对热稳定DNA聚合的描述极少,仅仅提及Taq.因此,有必要对PCR用DNA聚合的基本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归纳.

  • 标签: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 DNA 分子生物学 发展趋势 研究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男,66岁,因急性心肌梗死,于2000年5月29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青霉素皮试(+)史.入院后,按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常规治疗,患者病情平稳.于6月1日在其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磷酸果糖10g,静滴治疗.约20min后,患者出现打喷嚏,胸闷气短,面色潮红,躯干、双上肢出现密集粟粒样红丘疹.考虑为过敏反应,立即停用1,6-磷酸果糖,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mg,iV,氯苯那敏(扑尔敏)片8mg,po约30min后,患者呼吸平稳,皮疹减轻,1d后皮疹消失,预后良好.

  • 标签: 1 6—二磷酸果糖 过敏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