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胆管( HC )是一种罕见的胆管上皮细胞肿瘤。按照解剖部位可将胆管分为胆管胆管和远端胆管,其中胆管最常见,约占 50 %。胆管,也称为 Klatskin 肿瘤,发生在左右管汇合处。它是一种罕见的,破坏性强的,高度恶性的胆管疾病。在胆管早期,完全边缘阴性( R0 )切除比晚期更有效。在晚期,肿瘤可能接近或侵入胆管周围的主要血管结构,例如门静脉,动脉和实质。最常见的是,肿瘤侵入门静脉,极大的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根治性手术 R0 切除与保守治疗相比,它提供了更好的长期生存机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胆管的患者在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此疾病仍然是肝胆外科医师最具难度的挑战。

  • 标签:
  • 简介:摘要:胆管 (HCCA)是胆道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病理结构复杂,病变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被忽略,而且大多数患者确诊时早已发展成中、晚期 ,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临床上目前治疗 HCCA的方法较多,但是意见并不统一,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仍是治疗 HCCA最有效且根治的手段。而相对患者的病情,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等方案,目前术前减黄、肝移植等成为一个很大热点,但缺乏一级证据,尚无统一口径,以下文章就围绕目前 HCCA的外科治疗最新动态做一综述。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治疗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目前,外科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胆管的手段,但其疗效尚无法令人满意,患者预后整体不佳。近年来,胆管的临床认知、诊断及治疗策略已有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争议和焦点问题,且在临床指南中缺乏基于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统一意见。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手术的合理选择与患者预后,也是目前开展多中心研究异质性的主要来源。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希望为未来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胆道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实施术前胆道引流(PBD)已成为胆管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但PBD适应证的把握仍然未能统一。PBD主要包括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经内镜鼻胆管引流和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3种方式。对于PBD方式的选择,目前不同中心意见各异,争议主要集中于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与肿瘤种植、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成功率、耐受性和胰腺炎风险以及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作为内引流的优缺点等方面。此外,PBD与术后感染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胆管肿瘤 引流术 肝门部胆管癌 术前胆道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肠吻合在胆管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7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1例采用-空肠吻合术式的胆管患者临床资料。结果Bismuth-Corlette分型:IIIa 6例,IIIb 6例,IⅤ型19例。术中出血量50~4000 ml,平均(1146±1082) ml,平均手术时间(346±118) min,平均-空肠吻合时间(35±13)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0±11) d。其中R0切除25例(80.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8%(8/31)。总体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8%、14.6%和3.6%,随访期间发现反流性胆管炎7例,胆肠吻合口狭窄5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结论-空肠吻合简单灵活,安全易行,可有效解决大部分胆管胆肠吻合难题,扩大胆管手术适应症。

  • 标签: 胆管肿瘤 空肠肠吻合术,肝门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ismuth分型Ⅳ型胆管内镜治疗支架的选择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8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就诊并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治疗的65例Ⅳ型胆管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内镜引流方式不同分为3组: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组38例、ERBD+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sthesis, EMBE)组23例、EMBE组4例;根据胆道造影方式不同分为造影剂组(n=26)、空气造影组(n=22)及无胆道造影组(n=17)。比较术后急性胆管炎发生率、总胆红素显著下降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结果3种引流方式相比,ERBD组、ERBD+EMBE组和EMBE组的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3.7%(9/38)、52.2%(12/23)和75.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9,P=0.006)。3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5.3%(2/38)、13.0%(3/23)和5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9,P=0.021);两两比较,ERBD组和EMBE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6,P=0.004)。3种造影方式相比,造影剂组、空气造影组和无胆道造影组的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57.7%(15/26)、27.3%(6/22)和17.6%(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15);两两比较,造影剂组和无胆道造影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对于Ⅳ型胆管,胆道双塑料支架置入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可作为首选支架方案;术中造影剂的使用会增加术后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应慎用造影剂。

  • 标签: 内窥镜 支架 肝门胆管癌
  • 简介:摘要胆管(HCCA)是一种预后极差的胆道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目前对其分期的准确性较低,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的治愈选择。腹腔镜技术在HCCA治疗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其手术安全性、根治性尚有很多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腹腔镜下HCCA切除术的研究现状。

  • 标签: Klatskin肿瘤 腹腔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胆管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51~75岁。2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胆管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5例患者中,15例Bismuth Ⅰ型患者行腹腔镜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Ⅱ型患者行腹腔镜胆管切除+围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 Ⅲa型患者行腹腔镜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右半切除+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 Ⅲb型患者行腹腔镜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左半切除+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 Ⅳ型患者行腹腔镜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2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88±118)min,术中出血量为200 mL(50~2 000 mL),术中输血6例。25例患者中,2例Bismuth Ⅲa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5 min、465 min,200 mL、1 000 mL,术中输血1例;3例Bismuth Ⅲb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0 min、465 min、501 min,300 mL、400 mL、450 mL,均未予输血;3例Bismuth Ⅳ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5 min、560 min、600 min,300 mL、600 mL、800 mL,术中输血1例。(2)术后情况:2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Ⅰ级并发症4例,其中2例胆瘘(Bismuth Ⅰ型1例,Bismuth Ⅲa型1例),1例肺部感染(Bismuth Ⅳ型)和1例术后肝功能不全(Bismuth Ⅲa型),经保守治疗均好转。25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胆管腺癌23例,高级上皮瘤变2例;神经侵犯8例,淋巴结转移3例,无脉管栓患者。2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4 d(10~45 d),住院费用为9.4万元(5.3~18.7万元)。2例Bismuth Ⅲa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36 d、45 d,15.1万元、18.7万元;3例Bismuth Ⅲb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5 d、26 d、33 d,7.3万元、11.5万元、15.9万元;3例Bismuth Ⅳ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4 d、39 d、41 d,12.1万元、15.2万元、16.7万元。(3)随访情况: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25例患者中,18例无复发转移。2例Bismuth Ⅳ型患者出现腹腔广泛转移,1例Bismuth Ⅲa型患者出现Trocar孔转移。4例患者死亡。结论腹腔镜胆管根治术安全、可行,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根据Bismuth分型施行适宜手术。

  • 标签: 肝门部胆管肿瘤 根治 开腹 Bismuth分型 住院费用 并发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胆管发病率低,外科切除仍然是可能治愈的唯一手段,但是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极差。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胆管患者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差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近年来,胆管根治性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的观点已达成共识,淋巴结清扫已是胆管外科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除了少数早期胆管患者无需淋巴结清扫,大多数需联合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但是对于是否必要扩大淋巴结清扫及扩大淋巴清扫能否获得生存益处仍存在颇多争论。本文将从胆管淋巴结清扫共识及扩大淋巴清扫之争议两个方面对胆管淋巴结清扫做一综述。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性切除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动脉切除重建在胆管根治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自2017年8月-2018年2月接诊100例胆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胆管根治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胆管根治术基础上增加动脉切除重建术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术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动脉切除重建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在胆管根治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胆管切除术的35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49~74岁,中位年龄62岁。按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等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ERAS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2±9)h、(13.9±2.8)d、(5.7±0.6)万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14)h、(15.6±4.2)d、(6.7±0.7)万元(t=-2.762,-1.389,-3.157;P<0.05)。ERAS组术后3、5 d的QoR-15评分分别为(75±16)、(128±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1)、(112±16)分(t=2.772,3.912;P<0.05)。ERAS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为3、0例,对照组相应为9、4例,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44,0.039)。结论胆管围手术期应用ERAS模式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医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胆管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预后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同期、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2016年1—12月连续收治的47例胆管患者。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62.3±9.2)岁(范围:40~79岁),体重指数(23.0±2.7)kg/m2(范围:16.6~28.6 kg/m2)。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胆管根治术组(简称机器人组,n=16)和开腹胆管根治术组(简称开腹组,n=31)。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结局终点为患者死亡,次要评估终点为肿瘤复发。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等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一致性检验等进行分析。患者总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机器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38±71)min]长于开腹组[(256±56)min,t=4.251,P=0.001],机器人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100 ml比200 ml,Z=121.50,P=0.040)、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早(3 d比4 d,Z=136.0,P=0.011)、术后住院时间短(9 d比12 d,Z=144.50,P=0.04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输血率、R0切除率,肿瘤最大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机器人组和开腹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53.3%和67.0%(χ2=1.04,P=0.307)。机器人组和开腹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0个月和25.0个月,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治疗胆管的效果不差于传统开腹手术。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切除术 机器人 机器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胆管(HCCA)围手术期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48例HCCA患者,其中25例患者围手术期行加速康复外科处理(ERAS组),23例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传统处理(传统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采用(±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前生化指标TBiL、ALT、AST、ALB无差异,术后第7天ERAS组TBiL、ALT、AST显著低于传统组,而ALB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 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显著减少(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2例(8%)低于传统组9例(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CA围手术期中实施ERAS模式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胆管肿瘤 康复 围手术期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淋巴结转移是严重影响胆管(HCCA)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因素。淋巴结清扫是胆管根治性切除术的重要内容,但关于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定义、范围及清扫数目仍存在较多争议。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研究,也有不少新观点。现有观点认为,术中常规对十二指肠韧带内、总动脉旁和胰头十二指肠后方的淋巴结(第12、8、13组)进行骨骼化清扫能够为HCCA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但术中清扫腹腔干、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等周围淋巴结是否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尚不明确;术中适当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不仅能够明显改善N0期患者的生存预后,还可提高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为疾病的分期获得足够的信息,但过度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在实际操作中不仅难以实现,还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因此,胆管术中淋巴结清扫相关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肝脏肿瘤 肝切除术 肝门部胆管癌 淋巴结清扫 根治性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切除术结合动脉重建治疗胆管1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均接受联合切除术结合动脉重建治疗的胆管患者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实施左半联合尾状叶切除4例(Ⅲb型),右半联合尾状叶切除3例(Ⅲa型),尾状叶切除2例(Ⅱ型),切除胆管及部分左内叶、右前叶及尾状叶1例(Ⅳ型);接受右动脉切除重建6例,固有动脉切除重建4例;R0切除率为80.0%,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术后胆瘘、消化道出血、动脉血栓继发胆道感染各1例(10.0%),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术后随访9~24个月,3例患者分别因肿瘤复发、动脉血栓、脓肿而死亡,术后24个月的生存率为70.0%(7/10)。结论给予胆管患者联合切除术结合动脉重建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改善肝功能,且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少、术后生存率高。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切除术 肝动脉重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对Bismuth-Corlette I/II型胆管(HCCA)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78例I/II型HCCA患者资料,其中42例患者采用PTBD治疗,设为PTBD组;36例患者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设为ENBD组。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描述,独立t检验;引流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分析;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进行Log-Rank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TBD组引流操作成功率85.7%(36/42)显著高于ENBD组63.9%(23/36),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A、TB、ALP和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PTBD组术后并发症率9.5%显著低于ENBD组27.8%(P=0.036);PTBD组5年生存率21.4%、平均生存时间(3.5±1.7)年;显著高于ENBD组5.6%(2.4±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TBD治疗I/II期型胆管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管肿瘤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预后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Bismuth-Ⅰ型胆管患者中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Bismuth-Ⅰ型胆管患者108例,按照不同术式分为开腹组和腔镜组两组,各54例。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切缘阳性率、并发症等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及肝功能等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测;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腔镜组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淋巴清扫数、切缘阳性率和2年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肝功能指标TBIL、ALT及AST术后均低于开腹组(P<0.05),Alb高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1.9%低于开腹组14.8%(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Bismuth-Ⅰ型胆管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胆管肿瘤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存活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缘阳性的近端胆管补充切除对胆管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胆管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最终入组214例患者,其中男性126例,女性88例,年龄(62.3±17.1)岁。根据近端胆管是否补充切除以及胆管切缘病理情况,将214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n=161):近端胆管初始切缘阴性即R0切缘;B组(n=21):近端胆管初始为R1切缘补充切除后阴性;C组(n=32):近端胆管初始切缘或补充切除后为R1切缘。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A组、B组、C组患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7.1%、28.6%、0,5年累积生存率为18.5%、10.7%、0。A组与B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近端胆管R1切缘(HR=3.728,95%CI:2.531~4.936)、切缘宽度>5 mm(HR=0.534,95%CI:0.224~0.857)、T3-4分期(HR=5.655,95%CI:3.174~8.203)是胆管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近端胆管切缘阳性的胆管患者补充切除胆管获得阴性切缘可明显改善生存率。近端胆管R1切缘是胆管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管肿瘤 切缘 补充切除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治疗动脉受侵胆管(HCCA)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动脉受侵HCCA患者98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HCCA根治术+叶切除+动脉切除重建术)51例和姑息组(姑息性胆管肿瘤切除术/内引流减黄手术)47例。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姑息组,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姑息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9%,与姑息组的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围术期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1月,联合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3%、66.7%、43.1%,,明显高于姑息组的17.0%、10.6%、4.3%(P<0.05)。结论联合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用于治疗动脉受侵HCCA,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切除术 血管切除 肝动脉 血管重建 肝门部胆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