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在卵巢性病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卵巢性病,总结其CT表现和特征。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单侧病变27例,双侧8例,计卵巢病变43个。其中卵巢单纯性囊肿12例,表现为壁菲薄,腔内密度均匀,近似水样;腺瘤13例,呈薄壁的单房或多房囊肿,壁光滑,大部分厚薄欠均匀,2例有壁结节,腔内CT值约8-18HU;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表现为壁薄,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典型者腔内有片状近似液平面影。畸胎瘤4例,表现为壁薄,腔内有脂肪成份,部分有钙化;脓肿3例,表现为多房性,壁较厚,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腺癌1例,表现为多房实性,有不规则壁结节。术前CT诊断正确31例,准确率88.5%。结论CT能很好显示卵巢性病的特征,对各种性病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卵巢 囊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CT在女性盆腔性病诊断的应用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0例盆腔性病的成像资料,使用方法包括VR、MIP、SSD等多种成像技术。结果病例图像显示良好,其中显示单纯性囊肿12例、内分隔36例、壁结节23例、脂-液平面2例、内钙化3例。结论CT检查具准确性和特异性。较常见的包括卵巢功能性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成熟性畸胎瘤和上皮性性肿瘤,对于术前评价诊断及良恶性分析具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盆腔 卵巢 囊性病变 CT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输尿管占位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7例输尿管占位性病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尿管癌中管壁增厚4例,腔内充盈缺损2例,腔外肿块2例,合并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及周围结构浸润2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腔内充盈缺损2例,腔外软组织肿块1例,输尿管息肉均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结论MSCT对于输尿管占位性病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输尿管癌 子宫内膜异位症 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乳腺恶性病的诊断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收治的260例运用超声诊断乳腺恶性病的病例,与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相对照。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变大小以及不同年龄患者的乳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超声对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炎性乳癌、黏渡性癌、乳腺导管乳头状肉瘤、髓样癌、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正确率分别为85.71%、96.67%、95.00%、96.00%、97.50%、96.00%、100.00%,原位癌(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最大径<1cm与≥1cm的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之间的差异(75.00%、95.18%)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对不同年龄组恶性病的正确率为91.43%~94.2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对原位癌和直径<1cm的恶性肿瘤的容易误诊、漏诊。在其他方面准确率较高。

  • 标签: 乳腺恶性肿瘤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脏非肿瘤性局灶性病的超声诊断。方法根据患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当出现典型的FNH超声表现,即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动脉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轮辐状分布的肿瘤血管,动脉期呈高增强,肝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仍然呈高增强或等增强时,应高度提示FNH的诊断。

  • 标签: 肝脏非肿瘤性局灶性病变 超声 诊断
  • 简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较非糖尿病患者患病率更高、进展速度更快、病变更严重。PAD的内科治疗一方面强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另一方面是针对间歇性跛行症状的药物治疗,其中己酮可可碱、西洛他唑、沙格雷酯、前列腺素E能改善行走距离,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治疗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留置导管,显示病变部位、用导丝先捣碎血栓,然后将溶栓导管置入血栓内,首次剂量溶栓后均保留导管,送回病房,采用微量泵维持溶栓24小时(总剂量控制在剂量尿激酶200~250万单位),同时给予适量肝素静脉滴注(一般先给予负荷剂量2000~5000IU,然后按250IU/Kg剂量每12小时皮下注射一次,调节注射剂量,使注射后6~8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达到治疗水平),每2小时查凝血指标,保持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正常的1~1.5倍,防止出血。结果30例(39条下肢)下肢动脉病变,具有不同程度血栓形成,溶栓成功26例,部分溶开4例,1条胫前动脉溶栓失败,植入支架12例,均为股动脉狭窄,球扩张30例,支架植入、球扩张术后狭窄段狭窄小于30%。

  • 标签: DSA 下肢动脉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病剥除术的安全性,优越性。方法对59例卵巢良性病行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病剥除术,与同期条件相当的60例卵巢良性病剖腹手术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剖腹组为72分钟。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腔镜组平均失血量,术后住院日与剖腹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卵巢良性病剥除术安全,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 标签: 腹腔镜 卵巢良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中药在声带良性病术后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351例声带良性病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1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中药,对照组不用。从患者的喉部主要症状,如声音嘶哑,咽痛不适,咽部异物感等,专科检查电子喉镜下声带情况,结合全身情况进行辩证施治。结果治疗组喉部症状恢复良好,治愈率95.01%,对照组治愈率7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声带良性病术后辨证施治,运用中医中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声音恢复情况。

  • 标签: 声带良性病变 辩证施治 电子喉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13例单侧鼻腔鼻窦占位性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该类病变的临床诊断及其误诊情况,为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通过对213例单侧鼻腔鼻窦占位性病患者的诊断及误诊资料作临床分析,对被误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作回顾性研究。结果213例患者中,鼻息肉65例,鼻窦囊肿66例,真菌性鼻窦炎20例,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28例,鼻腔异物3例;左侧鼻腔鼻窦116例,右侧鼻腔鼻窦97例。误诊情况213例中,将恶性肿瘤误诊为鼻息肉12例,误诊率5.63%;鼻腔异物误诊为鼻窦炎2例,误诊率0.94%;内翻性乳头状瘤误诊为鼻息肉6例,误诊率8.45%;真菌性鼻窦炎误诊为化脓性鼻窦炎5例,误诊率2.35%;鼻窦囊肿误诊为鼻窦炎8例,误诊率3.75%。结论详询病史,仔细专科检查,包括鼻内镜、鼻窦三维CT、鼻窦三维MRI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等对判断该类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至关重要,有助于早期诊治,并减少误诊误治。

  • 标签: 鼻腔 鼻窦 占位性病变 误诊 鼻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Y)检查技术在小肠肿瘤性病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良恶性肿瘤,所收集病例术前均先行螺旋CT常规平扫,其后行MDCT增强扫描和多种重建显示技术检查,检查前口服足量对比剂。结果17例小肠肿瘤均得到良好显示,其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10例。结论MD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结合多种重建显示技术,对小肠良恶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恶性肿瘤分期方面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MDCT 小肠肿瘤 对比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指导价值。方法观察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对隆起性病进行初步诊断,再行超声内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病理确诊的124例,对色素胃镜诊断和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7.4%),明显高于FICE技术胃镜(79.6%)。其中对平滑肌瘤、间质瘤、壁外脏器或病变压迫的诊断最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P<0.01)结论EUS能准确判断表面光滑型胃隆起性病的起源,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性质,对明确该类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肺部感染与非感染性病的CT表现,分析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10年12月182例肺部疾病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患者中,肺部感染性病121例(66.5%),非感染性病61例(33.5%),两组CT表现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肺部感染与非感染性病的病理形态相似,但CT表现具有相对的区别,可辅助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肺部感染 非感染性病变 CT表现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MSCTV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五年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阴塞性病患者42例,MSCTV检查及后处理使用SiemensSomatomSensation16多层螺旋CT机。采用间接法,分二期扫描,扫描方向为头足向。MSCTV图像进行诊断分析。计算下肢静脉阴塞性病MSCTV的诊断符合率。结论下肢静脉MSCTV检查分间接法和直接法。相对直接法而言,间接法无静脉穿刺后引发静脉炎和血栓的危险,并且较少有直接法中对比剂边流造成的假象。间接法CTA还可与CT肺动脉造影联合应用,患者只需接受一次对比剂的注射便可完成CT肺动脉造影和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的检查,同时评价肺动脉及下肢深静脉系统。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下肢MSCTV 下肢静脉阻塞
  • 简介:摘要由于形态学成像评价和诊断的局限性,功能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的诊断中变得日益重要,因弥散加权像(DWI)能反映组织细胞,细胞膜的完整性、细胞外的灌注情况、流体的粘度等。故DWI逐渐被应用到肝脏的各种占位性病的检查和评价中,并且它不对患者有任何侵袭性的损伤,无电离辐射,不需注射造影剂,从而使其可以使用在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检查中。现代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对疾病的诊断不再局限于形态学层面上,而是向功能、代谢、灌注水平发展。但肿瘤的类型有不同的组织形态,细胞间隙有着明显的差异,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也不同本,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ADC值的改变,本文着重阐述DWI在肝脏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在判断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及周围平均弥散系数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诊断 弥散加权成像 肝脏局灶性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鉴别肺部肿块性病的良恶性一直是临床影像诊断的难点。近年来,影像诊断已经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和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其在肺部肿块性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上的应用也有了较大发展。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肺部肿块性病诊断的功能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圈套扎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胃镜发现的有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的患者进行超声胃镜检查,观察病变大小、形态、位置(在管壁的层次)、边缘及回声强度,对起源于粘膜层的肿物治疗前均行病理检查,对固有肌层的肿物尽量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行针吸活检,然后行皮圈套扎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套扎成功,3-5天内病人有轻度疼痛,2周后复查胃镜见肿物脱落,套扎处浅溃疡形成,4周后复查胃镜仅见局部凹陷,愈合良好。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皮圈套扎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

  • 标签: 上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胃镜 超声胃镜 套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钼靶X线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乳腺科手术治疗患者159例,统计分析钼靶X线检查及病理结果。结果钼靶X线表现单纯肿块94例(59.1%),单独钙化22例(13.8%),结构紊乱19例(11.9%)。肿块伴钙化24例(15.1%)。结论钼靶X线是乳腺良恶性病有效的检查和筛查手段。

  • 标签: 钼靶X线 乳腺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