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汤治疗阴虚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阴虚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汤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痊愈18例(75.0%),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痊愈16例(66.6%),总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汤治疗阴虚胃炎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阴虚 胃炎 益胃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症见胃脘部灼热疼痛,胀满不适,吞酸嘈杂,恶心欲吐,得凉食则舒,长期反复发作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通过长期临床观察,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胃脘痛(肝郁热)病例获满意疗效。

  • 标签: 胃脘痛 肝胃郁热型 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安散治疗肝郁热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60例肝郁热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安散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2月后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胃镜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安散治疗肝郁热食管反流病,结果显示其治疗可改善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

  • 标签: 胃安散 肝胃郁热型 胃食管反流病
  • 简介:摘要黏液分的早期胃癌具有内镜下易漏诊、病理诊断难、鉴别困难等特点。随着对肿瘤认识的加深,临床上逐渐发现了一些未能分类的早期胃癌。本文报道了1例较为特殊的近端早期分化腺癌,肿瘤长在正常黏膜表面,模拟小凹上皮分化,并伴随模拟底腺分化,最终经3家省级医院病理科讨论后考虑为未能分类的早期胃癌。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胃癌 黏液分型 胃型
  • 简介:目的:探讨柴芍和汤治疗肝不和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不和胃痛患者随机均分成A组与B组各60例。A组常规给予西药雷尼替丁(Ranitidine)治疗胃病,B组给予柴芍和汤加减治疗,30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7%,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和汤治疗肝不和胃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柴芍和胃汤 肝胃不和 胃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片治疗阴虚胃炎84例临床效果观察。方法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从收治的胃炎患者中收取168例阴虚胃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基础之上加用益片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痊愈人数为68例,占80.95%,而对照组治疗痊愈的人数有55例,仅占65.48%;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益胃片 胃阴虚型 胃炎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清汤联合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入院后实施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甲硝唑片,以此为基准,观察组患者使用清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为100.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牙周炎患者,使用清热汤联合甲硝唑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更佳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胃热型牙周炎 清胃汤 甲硝唑 效果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舒肝和汤治疗肝不和胃脘痛疗效观察。方法:在我院的胃脘痛患者中,选择12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采样时间为2022年6月-2022年12月。中心随机系统分组,对照组6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酸铝口服液;实验组60例,对实验组的患者在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酸铝口服液的基础上,增加舒肝和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能力、胃肠功能变化以及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治疗后,IgA为(2.82±0.91)g/L,IgM为(1.79±0.76)g/L,IgG为(9.97±1.59)g/L,CD4+为(42.59±5.13)%,CD8+为(23.17±1.49)%。GAS为(81.37±6.17)pg/ml,SS为(299.79±20.15)pg/ml,MTL为(51.59±6.32)pg/ml,VIP为(22.43±2.87)pg/ml。实验组中表示总体有效的患者有91.67%。结论:实验组的IgA、IgM、IgG、CD4+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CD8+高于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舒肝和胃汤 肝胃不和型 胃脘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肝不和胃脘痛患者通过应用中医药自拟安汤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安汤进行治疗。结果:施治后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中医症候积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14%,对照组为85.71%,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MLT水平为观察组较高,GAS水平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肝不和胃脘痛患者采用自拟安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并可调节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

  • 标签: 胃脘痛 肝胃不和 中医 胃安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通过分析息肉患者中医证特点及分布规律,为息肉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息肉患者10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息肉患者106例,患者以60岁以上最为常见(62例),其次是40岁至60岁患者(43例),40岁以下(1例)患者少见;男性29例、女性77例,男女比约1:2.6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息肉患者中辨证为痰凝湿阻证29例(27.4%),气血两虚证26例(24.5%),湿热郁结证24例(22.6%),脾胃虚寒证23例(21.7%),瘀血组络证4例(3.8%)。结论:息肉以老年患者发病率高;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四川盆地息肉患者以痰凝湿阻证最常见,其次是气血两虚证、湿热郁结证、脾胃虚寒证,瘀血组络证患者最少。

  • 标签: 胃息肉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肝和饮治疗肝郁热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用清肝和饮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确诊肝郁热食管反流病患者61例。(结果)总有效率90.2%。(结论)中药清肝和饮治疗肝郁热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解郁清汤结合奥美拉唑治疗用于肝郁热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效果开展深入分析。方法:选择了我院  2021年1月~2022年1月的肝郁热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随机两组。研究组(n=100例)给予解郁清汤结合奥美拉唑治疗;参照组(n=100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解郁清胃汤 奥美拉唑治疗 治疗有效率 常规治疗 肝胃郁热型 胃食管反流病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肝郁热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解郁清汤结合奥美拉唑方案进行干预,研究分析此种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门诊一年内(即2021.03-2022.03)治疗的肝郁热食管反流病患者(样本数量为6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单纯使用奥美拉唑,30例)与观察组(解郁清汤结合奥美拉唑,30例),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单纯使用奥美拉唑),观察组(解郁清汤结合奥美拉唑)患者经过治疗后各方面(烧心、反酸、胃脘灼热以及腹胀)症状积分均更低(P

  • 标签: 解郁清胃汤 奥美拉唑 肝胃郁热型 胃食管反流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清热汤治疗胃溃疡肝郁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患者资料,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参照组采用西药疗法,实验组采用中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7%,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的复发率为6.67%,参照组复发率为28%;12个月后,实验组复发率为10%,参照组复发率为48%。实验组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清热汤对治疗肝郁热胃溃疡有很好的疗效,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和胃清热汤 胃溃疡肝胃郁热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疑似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底腺胃癌,回顾分析其临床、内镜、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底腺胃癌的诊断水平以及减少误诊、漏诊。

  • 标签: 胃底腺型胃癌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汤治疗肝阴虚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4例,用肝汤治疗,1剂/d,3个月为1个疗程,每周复诊1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显效28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45%;胃镜活检显效16例,好转9例,稳定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27%。结论肝汤治疗肝阴虚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胃阴虚 肝胃汤 萎缩性胃炎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自拟滋汤在阴亏虚胃溃疡的中医临床治疗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7月期间咸丰县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阴亏虚胃溃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分组,研究组50人,对照组50人,研究组应用常规治疗加上自拟滋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概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0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率均为0%。上述数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拟滋汤治疗方案,在阴亏虚胃溃疡临床当中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患者胃部及其他身体功能有良好的调养改善作用,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能够发挥更高的疗效水平,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自拟滋胃汤 胃阴亏虚型 胃溃疡 中医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