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分析胃癌细胞中circ_0009910表达,初步探讨其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qRT-PCR检测胃癌细胞系BGC823、SGC7901、AGS、MGC803、MKN45中的circ_0009910表达水平,在BGC823、AGS细胞中采用circ_0009910 siRNA转染敲降circ_0009910,验证转染效果;在circ_0009910敲降的BGC823、AGS细胞中,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平板法检测集落形成、Transwell检测迁移和侵袭、western-blotting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GC823、SGC7901、AGS、MGC803、MKN45中的circ_0009910相对表达水平为(7.238±0.895)、(5.023±0.786)、(4.184±0.356)、(8.561±1.026)、(3.478±0.301),较正常胃癌显著升高(P<0.01),siRNA转染敲降circ_0009910后,BGC823、AGS细胞活力、集落形成数目、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N-cadherin、Snail蛋白的相对表达降低,而E-cadherin表达增加。结论circ_0009910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及EMT。

  • 标签: 胃肿瘤 细胞 细胞增殖 环状RN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对人胃癌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8月,将人胃癌MGC-803、SGC-7901或AGS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接种于96孔板中,随机分为6组(n=6):对照组(C组)、50 μmol/L氢吗啡酮组(H1组)、100 μmol/L氢吗啡酮组(H2组)、200 μmol/L氢吗啡酮组(H3组)、400 μmol/L氢吗啡酮组(H4组)、800 μmol/L氢吗啡酮组(H5组)。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别于孵育24、48、72 h时测定细胞活力,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细胞存活率。结果与C组比较,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孵育时间的延长,氢吗啡酮明显抑制MGC-803、SGC-7901和AGS 3种胃癌细胞的增殖(P<0.05);H4组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孵育72 h时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45±0.01、0.98±0.08、2.13±0.16,均小于C组(0.78±0.02、1.36±0.01、2.51±0.23,F=13.129、15.761、17.458,P<0.05)。孵育72 h时显示,随着氢吗啡酮浓度的增加,胃癌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的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H4组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57.43±4.76)%、(71.92±6.76)%、(85.73±1.65)%,明显低于C组的100%(F=8.854、7.872、12.531,P<0.05);根据72 h生存率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氢吗啡酮对MGC-803、SGC-7901或AGS细胞的IC50分别为439.38、517.41、644.49 μmol/L。结论盐酸氢吗啡酮可以抑制胃癌MGC-803、SGC-7901或AGS细胞的生长增殖。

  • 标签: 氢吗啡酮 胃癌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外泌体源miR-223对胃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巨噬细胞及其外泌体分别与胃癌细胞共培养(未加为对照组),检测miR-223表达量并观察其对胃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是否通过外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巨噬细胞转染miR-223拮抗剂,分离外泌体与胃癌细胞共培养,transwell、划痕实验观察其对胃癌细胞转移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及转移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巨噬细胞及其外泌体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后,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253.2±6.3(对照组)、451.8±12.8、453.4±14.4,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98.4±5.1(对照组)、276.5±10.3、257.3±8.5,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miR-223(1.00±0.00、8.83±0.91、9.57±1.03)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阻断巨噬细胞miR-223表达后,其来源外泌体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明显降低(215.6±9.2、402.5±11.6、253.7±10.4,均P<0.01;91.5±8.2、263.4±9.3、105.8±9.3,均P<0.01)。胃癌细胞与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共培养后PTEN mRNA表达下降(1.00±0.00比0.26±0.03),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AKT通路激活,细胞骨架重塑。阻断miR-223传递后这一激活作用减弱。结论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靶向PTEN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

  • 标签: 巨噬细胞 胃癌 外泌体 miR-223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沉默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6(PRMT6)基因对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SE-1和人胃癌细胞株(AGS、SGC-7901、MGC-803)中PRMT6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胃癌细胞株MGC-803分为沉默对照组(NC)、PRMT6沉默组(si-PRMT6)、过表达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组(pcDNA-p65)、si-PRMT6+pcDNA-p65组及PRMT6沉默同时过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si-PRMT6+pcDNA-MMP9)。Western blotting检测PRMT6、NF-κB/p65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率。结果qRT-PCR结果显示,PRMT6 mRNA在GSE-1、AGS、SGC-7901、MGC-803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41±0.114、2.141±0.132、2.716±0.231、2.825±0.30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82,P<0.001),与GSE-1细胞相比,PRMT6 mRNA表达水平在AGS、SGC-7901、MGC-803细胞中明显升高(均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RMT6蛋白在GSE-1、AGS、SGC-7901、MGC-803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90±0.101、2.847±0.331、2.925±0.419、3.278±0.46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83,P<0.001),与GSE-1细胞相比,PRMT6蛋白表达水平在AGS、SGC-7901、MGC-803细胞中明显升高(P=0.008;P=0.002;P=0.003)。MGC-803细胞沉默PRMT6 48 h后,NC组和si-PRMT6组中的PRMT6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21±0.110、0.303±0.045;PRMT6蛋白表达水平为分别为1.032±0.105、0.289±0.043;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917±0.089、0.660±0.069;细胞迁移率为(89.122±5.109)%、(30.831±4.463)%;p-p65/p65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分别为0.947±0.143、0.285±0.023;si-PRMT6组PRMT6 mRNA表达水平、PRMT6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性、细胞迁移率、p-p65/p65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均显著低于NC组(t=9.006,P<0.001;t=11.338,P<0.001;t=3.954,P=0.017;t=14.881,P<0.001;t=7.919,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NC组、si-PRMT6组、pcDNA-p65组与si-PRMT6+pcDNA-p65组中MMP9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202±0.138、0.318±0.018、2.849±0.217与1.595±0.19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410,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si-PRMT6组MMP9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NC组(P<0.001),而si-PRMT6+pcDNA-p65组MMP9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pcDNA-p65组(P=0.002)。MGC-803细胞转染si-PRMT6同时转染pcDNA-p65或pcDNA-MMP9 48 h后,NC组、si-PRMT6组、si-PRMT6+pcDNA-p65及si-PRMT6+pcDNA-MMP9组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923±0.054、0.608±0.024、0.818±0.035与0.807±0.029,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43,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si-PRMT6+pcDNA-p65组与si-PRMT6+pcDNA-MMP9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si-PRMT6组(均P<0.001);4组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85.195±3.176)%、(28.419±1.845)%、(60.490±7.231)%与(53.653±6.76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72,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si-PRMT6+pcDNA-p65组与si-PRMT6+pcDNA-MMP9组细胞迁移率显著高于si-PRMT6组(P=0.002;P=0.003)。结论PRMT6沉默可抑制NF-κB/MMP9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胃肿瘤 NF-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6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PT联合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选取MGC823、SGC7901胃癌细胞株培养传代。两细胞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PT组、5-Fu组、L-OHP组、5-Fu+CPT组、L-OHP+CPT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CPT组给予CPT 1 000 μg/ml 2倍稀释直至0.004 μg/ml;5-Fu组给予5-Fu 2.5×106 ng/ml 10倍稀释直至2.5×10-4 ng/ml;L-OHP组给予L-OHP 1 000 μg/ml 2倍稀释直至0.002 μg/ml;5-Fu+CPT组给予5-Fu阶梯浓度2.5×106 ng/ml 10倍稀释直至2.5×10-8 ng/ml,并联合CPT 300 ng/ml给药;L-OHP+CPT组给予L-OHP阶梯浓度1 000 μg/ml 2倍稀释直至0.24 μg/ml,并联合CPT 300 ng/ml给药。检测细胞在药物作用后的抑制效果。分析药物的半抑制浓度(IC50)和联合用药的药物协同作用。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5-Fu+CPT组较5-Fu组抑制率显著提高,在MGC823、SGC7901细胞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9)。L-OHP+CPT组较L-OHP组的抑制率也显著提高,在MGC823、SGC7901细胞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40)。5-Fu+CPT组、L-OHP+CPT组较5-Fu组、L-OHP单药组IC50值显著降低,在MGC823细胞系、SGC7901细胞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5-Fu与L-OHP分别与CPT联合作用于MGC823细胞系、SGC7901细胞系的存活分数低于70%采用Weeb系数计算的预估效应。结论5-Fu、L-OHP与CPT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胃癌MGC823、SGC7901细胞系的抑制效果。5-Fu、L-OHP与CPT可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

  • 标签: 胃肿瘤 药物筛选试验,抗肿瘤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药物协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83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集的胃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胃癌和癌旁组织中miR-183表达水平;在胃癌细胞株MKN-28中采用慢病毒建立对照miRNA和miR-183过表达细胞株(miR-NC组和miR-183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Tranwell分析两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异体移植瘤模型分析两组细胞在体内的增殖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83靶基因,并分析靶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的数值的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miR-183表达水平(1.02±0.16)比较,胃癌组织中miR-183表达水平(2.74±0.24)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P<0.05)。体外和体内细胞增殖实验证实,与miR-NC组细胞(1.18±0.15)、(1 028.34±129.38) mm3比较,miR-183组细胞肿瘤体积增殖(1.82±0.23)、(1 927.34±209.38) mm3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11,P<0.05;F=2.981,P<0.05)。与miR-NC组细胞迁移数[(74.44±8.43)个]比较,miR-183组细胞迁移数量[(171.34±12.78)个]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0,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基因证实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是miR-183的靶基因。与miR-NC组细胞LRIG1蛋白表达水平(1.25±0.17)比较,miR-183组细胞LRIG1蛋白表达水平(0.48±0.17)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9,P<0.05)。结论miR-183在胃癌中呈高表达,通过调控LRIG1蛋白表达调控着胃癌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微小RNA-183 胃癌 增殖 迁移 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9(ANXA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及裸鼠皮下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14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qPCR方法检测胃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ANXA9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应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ANXA9的表达水平,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SGC-7901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细胞周期的变化。稳定转染细胞株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抑制ANXA9对皮下移植瘤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ANXA9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7.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0.7%(t=31.17, 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ANXA9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42±0.107和0.819±0.191(t=6.942, P<0.05)。ANXA9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组织分化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0和59个月(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下调ANXA9表达后,转染组细胞的OD值分别为0.285±0.025、0.386 ±0.031、0.711±0.032、1.007±0.084、1.552±0.055和0.274±0.026、0.380±0.049、0.714±0.035、1.106±0.081、1.561±0.060,与对照组的0.294±0.011、0.445±0.046、1.076±0.096、1.588±0.095、2.286±0.110相比增殖能力明显减弱,从48 h开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扰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分别为(207±12)、(225±14)个,少于对照组的(412±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ANXA9表达后,转染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62.80%和55.87%,比对照组的44.37%明显增加;转染组细胞S期所占比例分别为22.74%、21.44%,与对照组的29.19%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裸鼠皮下成瘤结果显示:在稳定干扰ANXA9后,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皮下注射第23天时两组移植瘤平均体积分别为(625±49)mm3和(303±157)mm3,两组瘤体组织质量分别为(1.60±0.11)、(0.57±0.09)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NXA9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组织分化程度和预后有关;下调ANXA9表达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裸鼠皮下成瘤的能力。

  • 标签: 胃肿瘤 细胞增殖 预后 膜联蛋白A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91-5p(miR-191-5p)对胃癌细胞迁移、克隆形成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分析了来自山西省肿瘤医院的6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C组)及其癌旁正常组织(N组)中miR-191-5p的表达水平;应用pcDNA3.1载体构建过表达miR-191-5p的重组质粒(pcDNA-mRNA-191-5p),实现miR-191-5p在胃癌细胞中的过表达,用miRNA-191-5p inhibitor实现miR-191-5p在胃癌细胞中的低表达;分别用划痕愈合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法检测细胞迁移、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Targetscan预测miR-191-5p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6(CDK6)的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荧光报告基因验证;Western印迹检测miR-191-5p对p21和CDK6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N组相比,C组中有53例(88%)胃癌组织中出现miR-191-5p的表达下调;C组miR-191-5p的表达水平为0.43±0.13,显著低于N组的0.88±0.12,P<0.001,过表达miR-191-5p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报告基因证实miR-191-5p与CDK6的3′UTR结合;Western印迹显示胃癌细胞中pcDNA-miR-191-5p下调了CDK6表达而上调了p21表达。结论miR-191-5p表达下调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表达miR-191-5p能下调CDK6并抑制胃癌细胞生长。

  • 标签: 胃肿瘤 微小RNA191-5p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6 迁移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Wnt诱导分泌蛋白-2(WISP-2)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收集的112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WISP-2蛋白的表达。采用携带WISP-2基因和空载体的慢病毒感染胃癌细胞株MKN-28,建立WISP-2过表达细胞株(WISP-2组)和对照细胞株(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异种肿瘤移植模型分析两组细胞在体内的生长;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的凋亡水平;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WISP-2蛋白、凋亡相关蛋白与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WISP-2蛋白的表达水平(89.43±7.51)较癌旁组织中WISP-2蛋白表达水平(193.42±12.09)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9,P<0.05)。WISP-2组细胞增殖(1.21±0.14)明显低于对照组(1.7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6,P<0.05)。WISP-2组细胞在裸鼠中的肿瘤体积[(1 029.32±101.58) mm3]明显小于对照组[(1 930.60±198.44)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5)。WISP-2组细胞凋亡水平(21.45±4.91)较对照组(3.41±0.56)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9,P<0.05)。WISP-2组细胞迁移数量[(231.23±19.32)个]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98.21±10.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3,P<0.05)。WISP-2组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1.94±0.34、1.53±0.19)较对照组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0.98±0.24、0.55±0.10)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3、3.018,P<0.05)。WISP-2组细胞黏着斑激酶(FAK)蛋白表达水平(0.58±0.10)较对照组细胞FAK蛋白表达水平(1.27±0.17)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P<0.05)。结论WISP-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参与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

  • 标签: Wnt-1诱导分泌蛋白2 胃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 简介:摘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不同阶段胃癌胃癌前病变患者组织标本和胃癌细胞株中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体外功能实验观察UCA1对胃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发现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组织标本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相比,UCA1在各阶段胃癌胃癌前病变患者的组织标本和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均升高。UCA1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膜功能、膜表面糖蛋白合成、细胞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

  • 标签: 胃肿瘤 RNA 长链非编码 尿路上皮癌抗原1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ircFOXO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进行胃癌根治术的48例胃癌患者组织标本,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ircFOXO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ircFOXO3表达与胃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构建circFOXO3过表达和对照质粒(pEX-circFOXO3、pEX-NC)、敲减和对照载体(si-circFOXO3、si-NC),分别设为过表达组和对照组、敲减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CCK-8)、Transwell侵袭和转移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circFOXO3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率(29/48,60.4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6/48,33.33%)(χ2=7.069,P<0.05),且其表达与组织分化(χ2=5.976,P<0.05)、浸润深度(χ2=4.409,P<0.05)、TNM分期(χ2=5.581,P<0.05)呈正相关。CCK-8、Transwell侵袭和转移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circFOXO3后AGS细胞增殖(24 h:0.95±0.08;48 h:1.76±0.16)、侵袭[(157±11)个]和迁移能力[(186±14)个]均较对照组[24 h:0.58±0.04,t=7.165,P<0.05;48 h:0.88±0.07,t=8.728,P<0.05;侵袭为(85±7)个,t=9.565,P<0.05;迁移为(94±8)个,t=9.882,P<0.05]显著提高;敲减circFOXO3后SGC-7901细胞增殖(24 h:0.46±0.02,48 h:0.73±0.05)、侵袭[(53±4)个]和迁移[(65±5)个]能力较对照组[24 h:0.63±0.04,t=6.584,P<0.05;48 h:1.34±0.14,t=7.107,P<0.05;侵袭为(96±8)个,t=8.327,P<0.051;迁移为(114±9)个,t=8.243,P<0.05]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rcFOXO3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

  • 标签: 胃癌 circFOXO3 增殖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NA-372-3p(miR-372-3p)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RAB22A表达的调控,并探讨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70例胃癌确诊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372-3p的表达水平。在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中转染miR-372-3p抑制剂,并以miR-372-3p NC(空载体)作为对照;分别使用克隆形成实验、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GC-803细胞miR-372-3p和RAB22A表达的相关性。以miRNA-21(miR-21)作为阴性对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GC-803、SGC-7901细胞RAB22A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miR-372-3p相对表达量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51±0.37比0.77±0.48,t=1.98,P=0.005)。不同肿瘤长径和病理分级的胃癌组织中miR-372-3p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实验表明,低表达miR-372-3p能抑制MGC-803细胞和SGC-7901细胞克隆的形成[(211±4)个比(410±5)个,t=2.78,P=0.001;(244±8)个比(423±7)个,t=2.76,P=0.001],降低MGC-803和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MGC-803细胞48 h吸光度值0.39±0.06比0.57±0.03,t=3.18,P=0.01;MGC-803细胞72 h吸光度值0.50±0.05比0.81±0.06,t=2.78,P<0.01;SGC-7901细胞72 h吸光度值:0.50±0.09比0.79±0.09,t=2.77,P=0.01),提高MGC-803细胞早期凋亡率[(25.19±0.26)%比(20.02±0.04)%,t=4.30,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同miR-372-3p NC与RAB22A野生型基因共转染相比,miR-372-3p抑制剂与RAB22A野生型基因共转染后,MGC-803细胞荧光素酶活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4比0.53±0.06,t=3.18,P=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敲低miR-372-3p能抑制MGC-803、SGC-7901细胞RAB22A蛋白表达。结论胃癌组织miR-372-3p表达上调,miR-372-3p可能促进RAB22A的表达并调控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标。

  • 标签: 微RNAs 胃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miRNA-372-3p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氟尿嘧啶(5-FU)诱导后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GM-CSF参与胃癌细胞耐药性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5-FU作用于胃癌细胞的半致死剂量;将GM-CSF添加到5-FU处理的胃癌细胞中,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其对细胞活性和克隆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差异。结果5-FU对胃癌细胞的半致死剂量为(16±0.4)mg/L。5-FU对胃癌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M-CSF能有效减弱5-FU的抑制效果(P<0.05)。5-FU能显著诱导胃癌细胞凋亡,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而加入GM-CSF后,5-FU诱导的凋亡被抵抗,Bax/Bcl-2比值升高趋势被抑制(P<0.05)。结论GM-CSF能够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有效抑制5-FU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在增强胃癌细胞化疗耐药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胃肿瘤 细胞凋亡 抗药性 肿瘤 氟尿嘧啶
  • 简介:摘要探讨miRNA-145通过靶向人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乙醛脱氢酶(ALDH)信号途径调节胃癌细胞对化学治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肿瘤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选取60例胃癌住院患者的临床组织标本,以及人正常胃上皮细胞系GES-1和胃癌细胞系HGC27、BGC823、SGC790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NA-145和SOX9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采用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miRNA-145对胃癌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发现miRNA-145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且其过表达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miRNA-145的过表达可能通过靶向SOX9-ALDH途径调节胃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 标签: 顺铂 微RNA-145 人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乙醛脱氢酶1A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对人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胃癌MGC-803和HGC-27细胞活力的影响。将MGC-80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丙泊酚组,Hoechst 33258染色和电镜检测两组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率。随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和丙泊酚+miR-195i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miR-195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0、1、5、10、20 mg/L丙泊酚作用24 h,MGC-803细胞活力分别为(100.00±4.96)%、(94.63±3.15)%、(77.38±6.73)%、(63.82±8.42)%和(35.94±7.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48,P<0.001),与0 mg/L丙泊酚相比,5、10和20 mg/L丙泊酚作用下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均P<0.05)。同时丙泊酚作用48和72 h也可显著降低MGC-803细胞活力。HGC-27细胞中也检测到类似的结果。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73±1.81)%,丙泊酚组为(25.44±1.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15,P<0.001)。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4.60±1.36)%,丙泊酚组为(28.15±1.9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29,P<0.001)。Transwell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迁移率为(53.94±4.62)%,丙泊酚组为(21.28±3.98)%;对照组细胞侵袭率为(62.38±6.75)%,丙泊酚组为(33.81±4.92)%,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628,P<0.001;t=6.418,P<0.001)。q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丙泊酚组、丙泊酚+miR-195i组miR-19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8±0.09、1.24±0.22、0.63±0.16,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47,P=0.001);与对照组相比,丙泊酚组细胞miR-195表达显著增加(P<0.001)。与丙泊酚组相比,丙泊酚+miR-195i组细胞miR-195表达显著降低(P<0.001)。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丙泊酚组、丙泊酚+miR-195i组磷酸化Janus激酶1(p-JAK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8±0.36、0.27±0.08、0.58±0.11,3组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3±0.16、0.21±0.07、0.72±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55,P<0.001;F=2.520,P<0.001);与对照组相比,丙泊酚组细胞p-JAK1和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P=0.001);与丙泊酚组相比,丙泊酚+miR-195i组细胞p-JAK1和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03;P=0.004)。结论丙泊酚可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丙泊酚促进miR-195表达并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 标签: 胃肿瘤 二异丙酚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miR-195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胃癌细胞中环状RNA(circRNA)0047905可能调控的下游分子蛋白。方法AGS胃癌细胞株(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库)干扰circRNA0047905的表达,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蛋白质谱分析技术对AGS胃癌细胞株在干扰circRNA0047905表达前后,分为对照组和si-circRNA0047905干扰组,进行蛋白质谱分析检测,分析鉴定AGS胃癌细胞株在干扰circRNA0047905表达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借助生物信息学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功能聚类分析。结果实验研究共鉴定到3 664个蛋白,其中存在显著差异的蛋白数为173[circRNA0047905干扰组/对照组;差异倍数(FC)≥1.50或≤0.67进行相应的筛选];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功能通路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参与了细胞能量代谢、核酸代谢、细胞周期、细胞骨架等众多细胞生物学功能调控。结论干扰circRNA0047905表达后,AGS胃癌细胞可能通过p53信号通路发生了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

  • 标签: 胃癌 蛋白质谱分析 环状RNA0047905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loc285194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4个胃癌细胞株(MGC-803、Hs746T、AGS、BSG823)及1个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均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lncRNA loc285194在胃癌和胃黏膜上皮细胞株中的表达。MGC-803细胞培养后分成3组,即lncRNA loc285194过表达组(lncRNA loc285194组)、阴性对照组(Vector组)、空白对照组(Blank组),分别经重组慢病毒转染loc255194过表达序列(LV-loc255194)、阴性对照序列(LV-NC),Blank组仅给予空白对照。RT-qPCR测定3组病毒转染效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测定p53、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及β-肌动蛋白(β-actin)的表达。3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在有意义的基础上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胃癌细胞株MGC-803、Hs746T、AGS、BSG823中lncRNA loc285194相对表达量低于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F=18.432, P<0.05)。lncRNA loc285194组lncRNA loc285194相对表达量高于Vector组(t=8.487,P<0.01),提示转染成功。细胞铺板后24、48、72、96 h,lncRNA loc285194、Vector组的吸光度(A)450 nm值分别为0.25±0.03比0.26±0.03(t=1.546,P>0.05),0.35±0.04比0.47±0.04(t=2.376,P>0.05),0.61±0.03比1.03±0.05(t=6.126,P<0.05)及0.79±0.08比1.71±0.11(t=8.813,P<0.01)。Blank组与Vector组A450 n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loc285194组细胞凋亡率高于Vector组[(28.9±2.2)%比(4.7±0.6)%,t=7.265, P<0.01]。Blank组与Vector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loc285194组p53蛋白表达量高于Vector组(3.32±0.04比1.02±0.03,t=6.464,P<0.05)。lncRNA loc285194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高于Vector组(2.82±0.04比1.01±0.03,t=5.214,P<0.05)。Blank组与Vector组p53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 loc285194可通过上调p5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loc285194 胃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铂对胃癌SGC-7901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及淋巴细胞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胃癌SGC-7901细胞用不同浓度顺铂(0、0.5、1.0、2.0和4.0 mg/L)处理,MTT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情况。将顺铂预处理前后的SGC-7901细胞与活化的淋巴细胞进行共孵育,共分为三组:A组为单独淋巴细胞;B组为未经顺铂处理的SGC-7901与淋巴细胞共孵育;C组为经顺铂处理的SGC-7901与淋巴细胞共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分组中CD4+和CD8+T细胞的凋亡情况;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法计算SGC-7901细胞的溶解率。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顺铂处理SGC-7901细胞48 h后,顺铂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效应呈浓度依赖性(F=128.35,P<0.05);SGC-7901细胞分别经0、0.5、1.0、2.0和4.0 mg/L顺铂处理后,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均上调,且超过1.0 mg/L顺铂处理又开始下降(F=477.79,P<0.05);顺铂处理SGC-7901细胞后与淋巴细胞共孵育,可增加CD4+和CD8+ T细胞的凋亡率(F=524.98、122.47,P<0.05);效应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靶SGC-7901细胞共孵育时,顺铂可介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即有ADCC效应,且顺铂可减弱该杀伤活性(t=15.961,P<0.05)。结论顺铂可能通过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PD-L1的表达,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减弱胃癌细胞的死亡。

  • 标签: 顺铂 胃肿瘤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SGC-7901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含有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WWOX)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8月到2019年8月经手术切除的189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WWOX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过表达WWOX和对照质粒的慢病毒感染胃癌细胞SGC-7901,建立稳定细胞株,分为WWOX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黏着斑激酶(FAK)、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IP)蛋白的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胃癌组织中WWOX蛋白水平(89.33±7.12)较癌旁组织WWOX蛋白水平(190.32±13.09)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2,P<0.05)。WWOX组细胞增殖(0.91±0.39)较对照组细胞增殖(1.79±0.51)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1,P<0.05)。WWOX组细胞EdU阳性率[(39.78±5.44)%]较对照组细胞EdU阳性率[(87.51±7.01)%]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2,P<0.05)。WWOX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55.19±4.11)、(34.11±3.71)个]较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03.49±5.10)、(83.16±4.81)个]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0、2.372,P<0.05)。与对照组细胞Ki-67、FAK和MMP-2表达水平(1.21±0.15、0.83±0.11和1.28±0.20)比较,WWOX组细胞Ki-67、FAK、MMP-2和MIIP蛋白表达水平(0.69±0.12、0.31±0.09和0.71±0.15)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0、2.515,P<0.05;t=2.879,P<0.05)。结论WWOX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通过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

  • 标签: 含有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 胃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OXC10在胃癌中的作用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mRNA芯片筛选H.Pylori感染胃上皮腺癌细胞系AGS的上调基因,并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HOXC10的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Pylori感染对胃癌组织HOXC10表达的影响,并在GEO数据集中分析HOXC10与胃癌预后的关系。HOXC10小干扰RNA(siRNA)转染AGS细胞转染后,流式细胞术、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answell和成球实验评估H.Pylori对胃癌细胞凋亡、周期、增殖、侵袭、迁移和干性的影响。通过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Mantel-Cox)生存期检验进行生存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用Neuman-Keuls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H.Pylori感染AGS细胞后mRNA芯片分析表明HOXC10表达显著上调,并且在胃癌细胞和临床组织中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也进一步证明H.Pylori感染可导致HOXC10表达上调(t=12.480、3.916,P<0.01)。此外,GEO数据集(GSE19188和GSE31210)分析显示HOXC10高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siRNA沉默HOXC10表达能明显阻断H.Pylori感染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促进作用(t=8.818、15.920,P<0.01);并逆转H.Pylori感染对AGS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增强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1.550 mg/L比5.442 mg/L,t=1.342,P<0.01]。成球实验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沉默HOXC10表达能显著抑制H.Pylori诱导形成的胃癌细胞并导致S期阻滞(t=7.528,P<0.01),进而降低H.Pylori介导的胃癌细胞顺铂耐药。结论H.Pylori可通过上调HOXC10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抑制S期阻滞,导致胃癌细胞顺铂耐药。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HOXC10 胃癌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