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检查的胆囊患者30例。结果30例患者包括局限型28例(93.3%),节段型2例(6.7%);局限型中发生于底部24例(85.71%),发生于体部4例(14.29%);单纯的胆囊16例(53.3%),胆囊合并胆囊息肉样病变3例(10.0%),胆囊合并胆囊结石10例(33.3%),胆囊合并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1例(3.3%)。结论通过超声检查了解胆囊超声图像,有助于降低临床漏诊及误诊率,临床价值良好。

  • 标签: 胆囊腺肌症 超声检查 图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对胆囊增生的分析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胆囊增生患者的MRI表现。结果25例胆囊增生患者中,其中15例为局限型,6例为弥漫型,4例为节段型。全部病例均行常规MR平扫、MRCP以及动态增强扫描。结论MRI检查在增厚的胆囊壁内均发现罗一阿氏窦(Rokitansky—Aschofsinuses,RAS),从而说明MRI对胆囊增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胆囊疾病 腺肌增生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胆囊的患者临床超声影像学的表现及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准确性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等方面综合情况。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经过手术病理学诊断确定为胆囊的患者中,抽取25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对其检查结果及超声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以手术病理学方面的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了解其最终的临床检查之后的准确率效果情况。结果 超声结果分析时发现,弥漫性的增生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了胆囊壁的弥散性增厚,伴有内壁不光滑、不平整、存在凹凸面的现象,内腔明显缩小,其局部可见多发、散发、形态不一的小囊状的无回声区,呈现“彗星尾征”,回声伴有小而强的闪光点。合并胆结石的情况下则存在强光团,伴有声影。而节段性增生主要表现为其胆囊壁出现局部的增厚,增厚形式以三角形为主,而且逐渐向胆囊内部突出,严重情况下伴有明显“三角征”,可见多发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而底部局灶性则伴有底部局限性中低回声结,高频探头下可见内外光滑连续,伴有强回声点,出现“彗星尾征”。准确率方面,与手术金标准对比,诊断准确19例,误诊4例,漏诊2例,与金标准未呈现显著不同(P>0.05)。结论 目前临床胆囊患者在具体进行超声检查的过程中,患者不同的分型表现也存在着差异,通过相关检查有助于更好的辅助进行临床诊断,临床诊断的总体准确性相对较高,在具体诊断时,还需要采取多切面高低频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升最终的准确性。

  • 标签: 胆囊腺肌症 临床诊断 超声检查 病理检查 金标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胆囊的患者临床超声影像学的表现及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准确性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等方面综合情况。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经过手术病理学诊断确定为胆囊的患者中,抽取25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对其检查结果及超声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以手术病理学方面的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了解其最终的临床检查之后的准确率效果情况。结果 超声结果分析时发现,弥漫性的增生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了胆囊壁的弥散性增厚,伴有内壁不光滑、不平整、存在凹凸面的现象,内腔明显缩小,其局部可见多发、散发、形态不一的小囊状的无回声区,呈现“彗星尾征”,回声伴有小而强的闪光点。合并胆结石的情况下则存在强光团,伴有声影。而节段性增生主要表现为其胆囊壁出现局部的增厚,增厚形式以三角形为主,而且逐渐向胆囊内部突出,严重情况下伴有明显“三角征”,可见多发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而底部局灶性则伴有底部局限性中低回声结,高频探头下可见内外光滑连续,伴有强回声点,出现“彗星尾征”。准确率方面,与手术金标准对比,诊断准确19例,误诊4例,漏诊2例,与金标准未呈现显著不同(P>0.05)。结论 目前临床胆囊患者在具体进行超声检查的过程中,患者不同的分型表现也存在着差异,通过相关检查有助于更好的辅助进行临床诊断,临床诊断的总体准确性相对较高,在具体诊断时,还需要采取多切面高低频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升最终的准确性。

  • 标签: 胆囊腺肌症 临床诊断 超声检查 病理检查 金标准 效果
  • 简介:摘要胆囊是胆道系统常见的良性病变之一。在临床工作中,部分胆囊被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意外胆囊癌。本文回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近20年以来586例术前诊断为胆囊的病例资料,其中5例通过术中病理确诊为意外胆囊癌。对上述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回顾了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胆囊来源的意外胆囊癌的认识。

  • 标签: 胆囊 胆囊腺肌症 意外胆囊癌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胆囊增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08年6月-2012年11月间到我院诊治的58例胆囊增生患者,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实行联合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对照组29例,实行常规低频超声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高频超声检查对于罗—阿氏窦的显示率及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胆囊增生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囊腺肌增生症 高频超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胆囊增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囊增生的低频和高频超声表现,对常规低频超声与低频联合高频超声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罗一阿氏窦的显示率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低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诊断胆囊增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胆囊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超声与CT在胆囊增生诊断中的价值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8月经本院手术或病理证实为胆囊增生的患者37例,术前均进行超声及CT检查并以手术或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及CT检查对胆囊增生的诊断率。结果 37例胆囊增生患者中手术病理证实为弥漫型的9例,节段型的11例,局限型的17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弥漫型术前超声诊断率为55.56%,术前CT诊断率66.67%;节段型术前超声诊断率63.64%,术前CT诊断率72.72%;局限型术前超声诊断率70.59%,术前CT诊断率76.47%;超声检查总诊断率为64.86%,CT检查总诊断率为72.97%;胆囊增生的超声诊断率与CT诊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与CT对胆囊增生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应注意与其他胆囊疾病相鉴别。

  • 标签: 胆囊腺肌增生症 病理诊断 超声诊断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胆囊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对22例胆囊的特征声像图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结果病灶多位于胆囊底部,声像图主要分五类1.弥漫厚壁型;2.节段厚壁型;3.局限厚壁型;4.结节型;5.多囊型。结论超声对胆囊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胆囊腺肌症 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健康体检人群中胆囊的检出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体检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彩超健康体检的373例体检结果,纳入拥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胆囊患者共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B型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胆囊的发病情况。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7例(83.75%),中转开腹或开腹胆囊切除术6例(7.5%)。胆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和CT对胆囊增生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为了促进胆囊增生诊断准确率的提升,研究就超声和CT的具体应用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本院60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诊断措施,将两组患者诊断后得到的不同诊断结果进行比对。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增生患者诊断期间,超声和CT的诊断方式均可以取得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超声的诊断方式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超声 CT 胆囊腺肌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