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差异近年来已引起认知心理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和神经语言学家的广泛兴趣.本文从神经语言学角度出发,以Levelt的语言产生模型为框架,对词语加工哪一水平上的损伤会导致动词和名词分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 标签: 脑功能 动词 名词 认知心理学家 心理语言学家 神经语言学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觉醒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将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电刺激组,每组51例。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为主;电刺激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FES),选择性地刺激惠侧上肢肌肉。30天后比较两组的昏迷转清醒率、苏醒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为82.4%(42/51),高于电刺激组的56.9%(29/51,P〈0.01),针刺组苏醒时间较电刺激组明显缩短(P〈0.01),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针刺干预能够加快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觉醒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功能性电刺激。

  • 标签: 颅脑创伤 脑觉醒 针刺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连续脑电图监测对重症脑出血功能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脑出血功能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连续脑电图监测,依据连续脑电图监测评分标准进行分级,将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与连续脑电图监测评分分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重症脑出血功能损伤患者经过连续脑电图监测,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显示异常,轻度异常有9例,均存活;中度异常有61例,死亡率18.03%,(11/61);重度异常有18例,死亡率44.44%(8/18);极重度异常有12例,死亡率91.67%(11/12)。结论重症脑出血功能损伤患者应用连续脑电图监测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给临床提供更准确、更客观的评价参考,以及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连续脑电图监测 重症脑出血 脑功能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血流调节依赖于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生理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保障代谢供需的匹配,保护大脑免受缺血或充血损伤。其调节机制包括心输出量调节、脑血管自动调节、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神经调节以及神经血管耦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动脉压、血流、代谢的紊乱。这些参数的紊乱,导致了其血流调节功能损伤,而紊乱的血流调节功能加重了脑损伤。监测血流调节功能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重要环节。血流调节功能可实现床旁连续动态监测。在临床工作中,优化代谢及电活动,优化心输出量、保证血流充足性,通过血流自动调节寻找合适的灌注压,优化二氧化碳分压提供最优血管储备等治疗是急性颅脑损伤保护不容忽视的核心原则。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脑血管自动调节 二氧化碳反应性 神经调节 神经血管耦联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涉及量词的范畴及其促动因素的三篇文章进行评析。前两篇文章为同一作者所写,第一篇文章从具体的量词“副”出发,旨在探究“副”范畴中心的确定及其近距扩展和远距扩展,主要论述了范畴的过程,第二篇文章旨在对量词做一个概括的研究,对促动原因阐述较完善,第三篇关于隐喻词语的研究分类较细致。本文旨在对三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做简单的分析,试图深入了解范畴在汉语当中的应用,如果原文能更多的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必要时加入其他语言或者民族方言的例子进行探讨则会更佳。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涉及量词的范畴及其促动因素的三篇文章进行评析。前两篇文章为同一作者所写,第一篇文章从具体的量词“副”出发,旨在探究“副”范畴中心的确定及其近距扩展和远距扩展,主要论述了范畴的过程,第二篇文章旨在对量词做一个概括的研究,对促动原因阐述较完善,第三篇关于隐喻词语的研究分类较细致。本文旨在对三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做简单的分析,试图深入了解范畴在汉语当中的应用,如果原文能更多的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必要时加入其他语言或者民族方言的例子进行探讨则会更佳。

  • 标签:
  • 简介: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研究对翻译的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词汇进行再范畴的过程。本文从基本层次范畴理论角度出发,探讨汉语基本范畴词汇翻译的不同范畴间的转换,以及同级、越级的处理问题,从而为翻译实践活动中词汇转换提供更具操作性的翻译策略,旨在为汉语范畴词汇的翻译再范畴提供新视角,深化对翻译本体的认识。

  • 标签: 基本层次范畴 汉语基本范畴词汇 翻译 再范畴化
  • 简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导致严重脑血管功能损伤后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一旦出现MODS,患者病死率高达60%~70%[1].近年来,随着MODS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各种炎症介质致病作用逐渐被临床医师认识,连续性血液净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预防重症功能损伤MODS发生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重症脑功能损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 CVVH 预防 发病机制
  • 简介:本文提出探讨口腔功能功能的关系的思路,结合我们在临床开展的口腔功能包括咀嚼、感觉、味觉等与功能的关系研究,对口腔功能功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功能的研究方法如功能核磁共振(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PET)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口腔功能功能密切相关,口腔的咀嚼运动,味觉与感觉在的特定功能区可发生血流的影像及代谢的改变.口腔功能功能研究应成为功能研究计划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口腔功能 脑功能 功能核磁共振 正电子发射断层
  • 简介:在诉讼活动中,盖然性是一个体现证明过程基本规律、为证明推理提供解释框架的特殊范畴。盖然性判断不仅涉及证明标准问题,而且贯穿于诉讼证明过程的诸多环节。作为诉讼认识或然性程度的量度指标,盖然性范畴具有多方面功能,尤其是在构建证明度体系以及促进案件事实司法认定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基于诉讼认识的特殊性,这一功能存在着限度。

  • 标签: 诉讼证明 盖然性 证明度 概率证据
  • 简介:白质颅内分布范围不同,病变后导致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脑室周围白质病变多呈帽状、细线状或月晕状。较小的帽状或点状可无症状,进展较慢;深部白质病变多呈点状、片状或大片融合状。其病变后进展迅速,可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情感波动异常、步态不稳、小便失禁等多方面临床表现,为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和家庭问题。

  • 标签: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灶性 高血压 高血糖症 血脂异常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已普遍运用于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认知损伤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网络连接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在该综述中,作者试图总结最近的RS-fMRI研究,讨论早期帕金森病功能连接特征的局限性和潜在意义,以跟踪和预测未来的PD进展。了解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神经相关因素和潜在的诱发因素对指导新的临床试验和制定预防策略非常重要。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生物标志物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损伤 静息状态网络
  • 简介:范畴是语言学界,乃至哲学界和心理学界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范畴理论的不断更新也对语言研究的范式产生了诸多影响。国外的范畴理论较多,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让更多语言研究者了解各种范畴理论,并为汉语研究服务,这是本文翻译的初衷。总的说来,范畴研究经历了传统观点、传统观点批判、梯度结构批判和范畴理论等4个阶段。随着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以事件为基础的新范畴阶段已经出现。文章逐一介绍了不同的范畴理论的核心观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批判,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范畴化 传统观点 原型 梯度结构批判 理论之理论 事件
  • 简介:学术界以往对用意的分类有诸多不足,以至于不能充分解释实际的交际现象.从命题的视角,把用意分为命题性用意和非命题性用意,二者的区分在于是否关注和能够确定示意手段中的命题内容.这两种用意根据语境所起作用又分别可以分为字面用意和语境用意.用意这一分类的最大理论意义在于能够解决Searle间接言语行为定义中存在的致命缺陷.

  • 标签: 用意 范畴化 理论意义
  • 简介:  1.引言  范畴是人类思维、感知、言行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从Aristotle以词语问题为核心的范畴学说,到近代Wittgenstein对语义范畴"家族相似性"的揭示,再到当代Labov和Rosch"原型范畴"的提出,范畴理论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5].  ……

  • 标签: 再认识 化过程 范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