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提高门诊用药合理性。方法:于2020年02月--2020年11月,对本院门诊纳入的680例药物治疗患者进行观察,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相关表现。结果:680例门诊药物治疗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00例,占比29.4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年龄>60岁占比高于其他年龄阶段;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高于口服给药;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循环以及消化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特点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门诊用药治疗患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确保合理、正确用药,以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门诊 药品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基本前提,有助于明确药品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不足,从而实现风险控制的针对性与系统性,保障用药安全。现阶段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所有上报渠道来源中,医疗机构仍占据主体地位,无法有效发挥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优势。近年来伴随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品监测部门的工作也在逐步完善与进步,但药品生产企业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基于相关管理问题分析,提出部分解决对策,为相关工作的优化改进提供部分思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生产企业 监测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对自己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危害。这就对了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药品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有效监测。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部分药品监管部门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探讨了提升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不良反应有效监测的措施,仅供参考。

  • 标签: 药品监管部门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人体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随着大众对医药安全的认识逐步加深,我国的药品安全理念由被动监测转向主动监管。本文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问题分析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管理 问题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探讨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分析监测数据收集、挖掘、沟通及利用中的风险因素,结合文献资料进行 论述。结果:根据风险因素,提出加强宣传培训、加强监测队伍能力建设并持续推 进报告质量、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等措施促进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结论:对不良反应 风险分析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促进不良反应监测事业发展。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作为药品安全监管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药品安全性评价及风险控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逐渐形成国、省、市、县四级监测体系,各级监测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的配置情况直接影响到全省ADR监测工作。

  • 标签: 基层药品 不良反应 问题
  • 简介:浅谈医疗机构如何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摘要:近年来,政府和公众一直关注药品不良反应(ADR)影响。为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根据以往对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收集、核实、分析、评价的过程中,发现医疗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医疗机构如何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提出一些的建议,为医疗机构今后更好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夯实基础,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提供依据,为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 标签: 关键词: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 简介:摘要:随着当今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药品行业的发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也开始备受关注。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临床药师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可以总结各种药品的作用,帮助医护人员对药品做到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在患者中的发生几率,提升药品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工作 临床药师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为研究时间区间,从我院选取共计90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以在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剂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管理措施,将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存在问题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作为组间观察指标。结果:诊断信息不详、终了信息不全以及患者自述不详等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存在问题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显著显著突出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较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较高,显著显著突出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诊断信息不详、终了信息不全以及患者自述不详为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问题的发生率,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剂科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1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方法:对11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ADR 中,男占61.06%,女占38.94%;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占91.15%;抗菌药物引起的最多,占76.99%, 其次是中成药,占10.62%;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占76.99%。结论:儿童ADR多以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导致,应明确用药指证,合理规范用药,以降低ADR发生率。

  • 标签: [] 儿童 药品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采购药品出现的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上报数据作为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将这一年内进行带量采购药品用药的患者病案作为研究目标,共采集数据14407例。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带量采购药品的种类、例数、具体名称等进行数据分析,并对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带量采购药品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共79例,占比总人数约0.55%。结论:患者均无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现象出现,并通过临床及市场的一致评价,但仍应加强临床的用药检测并确保用药的安全以及有效性。

  • 标签: 带量药品 用药安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医学建设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药品质量管理问题也暴露出来。如药品监督质量审核漏洞、药品不良反应责任纠纷问题、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各级医院药品监督不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等。为了全面提升我国药品监督管理质量,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力度,进一步改善我国药品体系,相关单位从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以及责权管理予以优化。本文针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建设的措施建议,内容如下。

  • 标签: 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现状 发展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抗肿瘤用药优化的影响和价值。方法 将我中心2018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收集的在我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诊治的146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根据随机抽样法将146例肿瘤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73例、研究组73例),分别行常规用药管理和药物安全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共出现20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40%,研究组共计6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22%,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肿瘤药 用药优化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民众审美意识有所提升,使得化妆品行业迅速发展。而消费者在使用不同品牌化妆品时,由于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皮肤过敏、色素沉着、干裂、肿胀、瘙痒等均为常见化妆品不良反应,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消费者皮肤以及器官病变。对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当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化妆品不良反应监管网络体系以及监管信息平台,为广大消费者使用化妆品保驾护航。

  • 标签: 化妆品 不良反应 监测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及预防方案进行分析,以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的24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分布的年龄和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及对患者的器官系统造成的伤害等进行分析。结果:在药品不良反应中,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要对象,涉及到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性药品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要方式。对患者的器官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结论:药品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能够产生严重的危害,所以在给予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保持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尽可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由此,对科学合理的ADR预防措施进行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报告 预防方案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西药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正确用药。方法:于2020年0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入院的200例西药抗生素药物治疗患者作为课题对象,总结分析其西药抗生素种类、不良反应表现等等。结果:200例患者当中有3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比16.50%;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最高,占比45.45%(15/33);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等,占比54.55%(18/33)。结论:临床西药抗生素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实际应用期间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观察、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西药治疗 抗生素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