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葡萄酸亚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主要制作方式。方法:应用到两步W/O/W的方式制作葡萄酸亚铁固体脂质纳米,然后以包埋率为其中的主要指标,而分析和对比了内外相、油水相的体积比,以及卵磷脂对SLN包埋率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在内相中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在0.2的时候外水箱与内相乳状液的体积比在5:1。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对葡萄牙酸铁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以及释放效果,其的应用能够为无机铁补充剂的生产提供到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固体脂质纳米粒 葡萄糖酸亚铁 海藻酸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中葡萄调节蛋白(GRP)78和GRP94的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90例为肺栓塞组及40例健康成年人定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根据2019年欧洲心脏学会的肺栓塞诊治指南将急性肺栓塞组分为高、中、低危组(高危组: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中危组:右心室功能不全和/或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低危组:无上述表现),比较三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血气分析、肺动脉压、肺栓塞风险评分(PESI)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水平比较,肺栓塞组高于对照组[(3.86 ± 1.82) mg/L比(0.31 ± 0.15) mg/L、(2.68 ± 0.71) μg/L比(1.64 ± 0.38) μg/L、 (1.31 ± 0.29) μg/L比(0.98 ± 0.1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及肺动脉压、PESI评分均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63 ± 1.75)mg/L比(2.29 ± 0.51)和(3.64 ± 1.02) mg/L、(3.24 ± 0.76) μg/L比(2.17 ± 0.41)和(2.64 ± 0.47) μg/L、(1.57 ± 0.33) μg/L比(1.12 ± 0.13)和(1.26 ± 0.14) μg/L、(47.75 ± 6.98) mmHg(1 mmHg = 0.133 kPa)比(26.15 ± 4.63)和(35.21 ± 5.85) mmHg、(123.5 ± 20.59)分比(85.5 ± 14.31)和(102.5 ± 13.32)分](P<0.05),中危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患者PO2水平低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3.85 ± 5.53) mmHg比(76.21 ± 4.96) mmHg和(72.71 ± 4.76) mmHg](P<0.05),中危组低于低危组(P<0.05)。三组患者血气分析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气分析PCO2水平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与PESI评分均呈正相关,r = 0.610、0.622、0.627,P均<0.01。肺栓塞组治疗后D-二聚体、GRP78、GRP9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GRP78、GRP94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有关,且其水平可以反映肺栓塞病情程度。

  • 标签: 肺栓塞 血清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中葡萄调节蛋白(GRP)78和GRP94的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90例为肺栓塞组及40例健康成年人定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根据2019年欧洲心脏学会的肺栓塞诊治指南将急性肺栓塞组分为高、中、低危组(高危组: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中危组:右心室功能不全和/或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低危组:无上述表现),比较三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血气分析、肺动脉压、肺栓塞风险评分(PESI)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水平比较,肺栓塞组高于对照组[(3.86 ± 1.82) mg/L比(0.31 ± 0.15) mg/L、(2.68 ± 0.71) μg/L比(1.64 ± 0.38) μg/L、 (1.31 ± 0.29) μg/L比(0.98 ± 0.1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及肺动脉压、PESI评分均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63 ± 1.75)mg/L比(2.29 ± 0.51)和(3.64 ± 1.02) mg/L、(3.24 ± 0.76) μg/L比(2.17 ± 0.41)和(2.64 ± 0.47) μg/L、(1.57 ± 0.33) μg/L比(1.12 ± 0.13)和(1.26 ± 0.14) μg/L、(47.75 ± 6.98) mmHg(1 mmHg = 0.133 kPa)比(26.15 ± 4.63)和(35.21 ± 5.85) mmHg、(123.5 ± 20.59)分比(85.5 ± 14.31)和(102.5 ± 13.32)分](P<0.05),中危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患者PO2水平低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3.85 ± 5.53) mmHg比(76.21 ± 4.96) mmHg和(72.71 ± 4.76) mmHg](P<0.05),中危组低于低危组(P<0.05)。三组患者血气分析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气分析PCO2水平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与PESI评分均呈正相关,r = 0.610、0.622、0.627,P均<0.01。肺栓塞组治疗后D-二聚体、GRP78、GRP9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GRP78、GRP94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有关,且其水平可以反映肺栓塞病情程度。

  • 标签: 肺栓塞 血清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 简介:摘要:目的:液体葡萄生产工艺及酶作用;方法:淀粉与水比例1:3,温度50℃,加入30U/gα-淀粉酶,边加入边搅拌,酶解20min后加热至沸保持5min,冷却至55℃,调pH值为4.5,再加入50U/g的糖化酶糖化3d~4d,加入淀粉量0.5%的活性炭,加热至沸保持10min,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84.1%~88.0%,即为DE值为42~48的液体葡萄。结果:研究了液化、糖化条件对液体葡萄DE值、过滤性质的影响,考察了液化酶、糖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了液体葡萄的最佳生产工艺。结论:DE值42~48液体葡萄的生产工艺,考察酶用量、液化时间、糖化时间对液体葡萄DE值、过滤性质等参数的影响,研究淀粉酶、糖化酶的相互作用,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液体葡萄糖 生产工艺 酶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贫血患者大脑静息状态下葡萄代谢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经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贫血的51例患者的脑部18F-氟脱氧葡萄(FDG)PET/C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35例,年龄21~60(41.13±9.78)岁。根据WHO和相关文献中的贫血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贫血(90 g/L~正常下限)、中度贫血(60~90 g/L)、重度贫血(30~60 g/L)3组。将56名同期行全身PET/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名、女性27名,年龄19~58(41.96±9.27)岁。采用统计参数图(SPM)8软件对贫血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PET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分别将贫血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轻度、中度、重度贫血患者间的脑PET图像进行体素对体素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各自组间的脑葡萄代谢差异分布图,同时利用xjView软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进行立体定位分析及体素值定量分析,得出各异常区域的t值。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贫血患者脑PET图像表现为区域性大脑静息葡萄代谢减低,累及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上、中、下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未见明显代谢增高脑区,总体素数为3705个(t=5.01~5.85,均P<0.05)。与轻度贫血患者比较,中度贫血患者脑代谢减低区见于双侧额下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总体素数为832个(t=5.22~5.86,均P<0.05);重度贫血患者脑代谢减低区见于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下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总体素数为1834个(t=5.42~6.05,均P<0.05)。与中度贫血患者比较,重度贫血患者脑代谢减低区见于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下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总体素数为1598个(t=5.72~6.48,均P<0.05)。结论贫血患者大脑静息状态下葡萄代谢改变以区域性葡萄代谢减低为主,代谢减低区多涉及情感、认知等相关的脑区,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脑代谢减低区的范围扩大。

  • 标签: 贫血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大脑 葡萄糖代谢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孕前检验中采取血清葡萄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血清葡萄含量异常孕妇中选取64例作为研究组,时间选为2019年1月~2020年2月,同期选择64例血清葡萄含量正常孕妇作为参照组,两组均给予血清葡萄检验,对两组不同时期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孕妇至孕中期血清葡萄过低占比37.50%,血清葡萄过高占比62.50%;研究组孕前、孕早期、孕中期血清葡萄水平与参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前检验中采取血清葡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医师可依据检测结果,对孕妇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进而保障孕妇与胎儿生命安全,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清葡萄糖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异常 孕前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用离子色谱测定唾液中葡萄浓度的方法。方法利用热变性法去除唾液中的蛋白质,以CarboPac PA20(3×30 mm)作为保护柱,CarboPac PA20(3×150 mm)作为分析柱进行离子色谱分析。以超纯水(A),250 mmol/L NaOH溶液(B),500 mmol/L NaAc(C)为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采用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结果本方法在0.04~0.12 mg/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6 7;葡萄的检出限是0.002 mg/L;重复性测量相对标准偏差(RSD)的平均值为0.75%,加标回收率平均值为103.0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结果稳定,可用于唾液中葡萄含量的测定。

  • 标签: 离子色谱 唾液 葡萄糖 糖尿病 无创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玉米淀粉制备结晶葡萄中糖化影响因素;方法:糖化温度60℃,pH值4.5,糖化时间48h,葡萄淀粉酶用量250U/g淀粉、普鲁兰酶用量0.10ASPU/g淀粉。结果:确定玉米淀粉糖化最佳水平组合为:F3G3H3I2J3,即糖化温度60℃,pH值4.5,糖化时间48h,葡萄淀粉酶用量250U/g淀粉,普鲁兰酶用量0.10ASPU/g淀粉。结论:玉米淀粉制备结晶葡萄中,利用普鲁兰酶与葡萄淀粉酶协同作用进行糖化,可以提高糖化DE值,缩短糖化时间。

  • 标签: 玉米淀粉 结晶葡萄糖 糖化影响因素 研究
  • 简介:摘 要:对于生物来说,葡萄是一种很重要的能量物质。对于在恶劣条件下生长的家禽来说,或者是感染了疾病的家禽,其食量就会出现下降,对家禽的消化和吸收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家禽血糖下降,需要通过补充葡萄的方式,提高家禽的血糖,让家禽的免疫力能够提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长。本文将主要对葡萄在家禽疾病防治中的作用进行描述,具体说明在实际生产中如何运用葡萄让家禽恢复健康。

  • 标签: 葡萄糖 家禽疾病 防治作用 运用实践
  • 简介:摘要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葡萄,它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葡萄需要在特定的转运体的帮助下才能顺利进入细胞内参与能量代谢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结果表明葡萄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GLUTs)与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近年来葡萄转运体家族与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探讨GLUTs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家族 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腱病是临床上常引起肌肉骨骼疼痛的疾病之一。再生疗法是一种非手术再生注射技术,其中高渗葡萄是临床上较易获取的再生剂,能减轻腱病患者疼痛、改善功能,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本文从细胞因子水平和动物模型水平,对高渗葡萄在腱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腱病 再生疗法 葡萄糖
  • 简介:摘要持续葡萄监测(CGM)作为一项血糖监测新技术,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整体血糖控制,并提高长期管理水平。但新技术一般伴随着高成本,因此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评估十分必要。本文就近年来针对CGM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持续葡萄糖监测 成本效益
  • 简介:摘要血糖控制既是糖尿病管理的方式,也是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之一。自我血糖监测带来的疼痛感导致血糖检测依从性较差。随着持续葡萄监测的出现,使得血糖检测更加便捷,实现了动态化血糖监测。持续葡萄监测技术在成人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广泛,近几年儿童使用率也逐步增加。不少研究对于儿童的使用情况进行临床试验,初步肯定了持续葡萄监测在糖尿病患儿中的使用,但部分研究对于儿童的应用仍存在争议。该文就近几年在儿童糖尿病中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并进一步了解持续葡萄监测以及其联合胰岛素泵在儿科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波动 持续葡萄糖监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扫描式葡萄监测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3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扫描式葡萄监测系统动态监测血糖,经扫描获得即时血糖值。结论:该系统减少患者频繁扎指的疼痛,并能获得即时血糖,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指导。但存在监测数据不准确,建议在合理选择患者适应症的基础上使用。

  • 标签: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 低血糖 即时血糖值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葡萄氧化酶基本特性、应用结构、作用机理等内容展开分析,通过研究做好菌种选育工作、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做好提取纯化工作、进行化学修饰处理等工艺应用要点,其目的在于积累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葡萄糖氧化酶 发酵条件 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脑梗死患者通过参茸葡萄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联合参茸葡萄注射液进行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对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脑梗死患者通过参茸葡萄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确切,不仅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还可以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参茸葡萄糖注射液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SD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葡萄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NRG-1组,每组6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NRG-1组大鼠在建模成功后,于尾静脉注射NRG-1β(100 μg/kg),每周2次,共6周;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干预结束后,予超声心动图及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测心脏功能和心肌葡萄摄取。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形态和胶原面积分数,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组织丙酮酸脱氢酶(PDH)、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以及ATP生成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葡萄转运子-4(Glut-4)、己激酶-2(HK2)、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DK4)、CS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RG-1、磷酸化酪氨酸激酶受体-4(p-ErbB4)及葡萄代谢相关蛋白(包括Glut-4、HK2、PDH、CS)表达水平。结果建模成功后,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NRG-1组大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低于假手术组(P均<0.01),两组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给予NRG-1β干预6周后,心肌梗死+NRG-1组的LVEF及LVFS较心肌梗死组高(P均<0.01)。PET检查结果显示,干预结束后,心肌梗死+NRG-1组大鼠的标准化摄取值平均值(SUVmean)低于假手术组(4.06±0.28比5.18±0.37,P<0.01),但明显高于心肌梗死组(4.06±0.28比2.86±0.49,P<0.01)。病理染色结果显示,心肌梗死+NRG-1组的左心室胶原面积分数[(7.83±1.24)%比(18.31±3.58)%,P<0.01]、心肌细胞凋亡比例[(37.98±4.26)%比(67.04±5.38)%,P<0.01]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DHE染色荧光强度低于心肌梗死组(0.057 28±0.007 06比0.076 94±0.008 46,P<0.01),提示NRG-1β干预可减少ROS生成。心肌梗死+NRG-1组心肌组织的PDH活性及CS活性较心肌梗死组高(P均<0.05),ATP生成亦更多(P<0.01)。qRT-PCR结果显示,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心肌梗死+NRG-1组大鼠心肌组织Glut-4、HK2和CS mRNA表达水平上调,而PDK4 mRNA表达水平下调(P均<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心肌梗死+NRG-1组的NRG-1和p-ErbB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心肌梗死组,同时Glut-4、HK2、PDH和CS蛋白表达水平亦较心肌梗死组上调(P均<0.01)。结论NRG-1通过激活心肌组织ErbB4受体的磷酸化表达,促进梗死后心肌组织的葡萄摄取和利用,为改善心肌梗死后能量代谢提供了干预靶点。

  • 标签: 心肌梗死 神经调节蛋白-1 葡萄糖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与原研硫酸氨基葡萄胶囊的餐后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试验设计为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制剂、三序列、三周期部分重复的交叉设计,试验药物为国产硫酸氨基葡萄胶囊伊索佳(受试制剂)和原研硫酸氨基葡萄胶囊维固力(参比制剂)。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服药3个周期,但服用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的顺序不同,分别为TRR、RTR、RRT组。受试者分别在试验第1、4、7天进餐后30 min时口服试验药物。每次服药前1天晚餐后1~2 h(基线1)、服药前60 min内(基线2)、服药后15、30、45、60、90、120、150 min和3、4、5、6、8、10、14、16 h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各4 ml,离心后取血浆冻存。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样品中氨基葡萄浓度,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包括从0时至最后一个浓度可准确测定的样品采集时间t的AUC(AUC0-t)和从0时至无限时间(∞)的AUC(AUC0-∞)]和药峰浓度(Cmax)等主要药动学参数。由于氨基葡萄为人体内源性物质,采用减去服药前基线值(基线1和基线2的平均值)的方法对测得的氨基葡萄血药浓度进行校正。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AUC0-t、AUC0-∞和Cmax的几何均数比值(GMR)及其90%置信区间(CI)落在0.800~1.250范围内为等效。结果纳入试验的健康受试者共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1±7)岁,范围18~45岁。TRR、RTR、RRT组各10例。TRR组1例于第1周期服药后脱落,余29例完成试验。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未经基线校正的AUC0-t、AUC0-∞、Cmax的GMR(90%CI)分别为0.985(0.941~1.031)、1.014(0.961~1.070)和0.937(0.827~1.062),经基线校正的AUC0-t、AUC0-∞、Cmax的GMR(90%CI)分别为0.977(0.923~1.035)、0.976(0.922~1.032)和0.932(0.817~1.063),均落在等效范围内(0.800~1.250)。试验期间3组受试者均未发生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国产与原研硫酸氨基葡萄胶囊餐后服用情况下具有生物等效性,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骨关节炎 临床试验 硫酸氨基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在糖尿病中动态葡萄监测的应用以及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经由本院治疗的患者,凭借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尖葡萄监测,观察组接受动态葡萄监测,并配合安装前宣教护理。对比监测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血糖最高值对比,为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最低值对比,为观察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中动态葡萄监测的应用能够监测患者全天的葡萄变化情况。

  • 标签: 糖尿病 动态葡萄糖监测 指尖葡萄糖监测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