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0月,涉及的研究对象共计92例,将其采用研究对照的形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的碳酸氢盐透析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树脂血液灌流器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前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家族、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等炎症因子所介导的生理性炎症反应参与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过程,炎症因子异常表达引发病理性炎症反应,可导致排卵障碍及不孕,主要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本文围绕炎症因子对卵泡发育的生理作用以及在不同疾病中影响卵子发育的可能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炎症 细胞因子类 卵泡 生长 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的观察组对象是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象是同时间段内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观察组根据梗死体积和斑块性质进行进一步分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介素-7、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相对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梗死体积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提示大梗死患者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中梗死组,中梗死组小于小梗死组,有显著差异;经比较不同斑块性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稳定斑块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患者和无斑块患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通过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反映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以及早诊断、及早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急性脑梗死 梗死体积 斑块性质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肿活血利水方对创伤性骨折术后临床症状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创伤性骨折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临床症状肿胀、瘀斑、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术后用消肿活血利水方干预治疗,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创伤性骨折术后 消肿活血利水方 临床症状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及相关炎症因子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间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胸痛患者236例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32例,对照组(非冠心病的患者)104例。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骨保护素、可溶性受体激活的核因子κB(monoclonal antibody to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RANK)配体、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C反应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浓度。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骨保护素、IL-6、C反应蛋白、IGF-1、MCP-1、MMP-9浓度分别为(1.85±0.49) μg/L、(65.93±5.18) ng/L、(15.74±2.52) mg/L、(725.19±13.36) μg/L、(302.16±15.92) μg/L、(58.31±7.94) 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42±0.44) μg/L、(47.56±3.51) ng/L、(1.91±0.67) mg/L、(228.61±12.05) μg/L、(246.39±10.28) μg/L、(37.09±4.76)μg/L,可溶性RANK配体(332.69±14.91)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380.85±19.5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39、21.065、29.721、27.637、18.911、16.463、17.085,P均<0.05)。血清骨保护素、IL-6、C反应蛋白、IGF-1浓度在不同病变支数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三支病变组(2.05±0.51) μg/L、(80.96±25.70) ng/L、(19.79±2.03) mg/L、(849.07±18.95) μg/L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1.83±0.45) μg/L、(62.74±20.61) ng/L、(13.82±1.75) mg/L、(714.84±19.06) μg/L和单支病变组(1.61±0.42) μg/L、(53.09±18.37) ng/L、(9.67±1.40) mg/L、(507.51±17.83) μg/L,双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骨保护素、IGF-1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骨保护素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7,在最佳临界点1.54 μg/L时,诊断的敏感度为84.09%(111/132),特异度为73.48%(97/132);血清IGF-1的AUC为0.883,在最佳临界点395.78 μg/L时,诊断的敏感度为71.21%(94/132),特异性为96.21%(127/132)。结论血清骨保护素及相关炎性因子IGF-1是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冠心病的发生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骨保护素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可溶性RANK配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应用天麻素治疗对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一共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原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和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天麻素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氧化应激水平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应用天麻素治疗有利于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善,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天麻素 癫痫 偏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脉隆联合比索洛尔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治疗的64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平行对照法分组,对照组(32例)实施单一的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32例)接受心脉隆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两组心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BNP、hsCRP、LVEDV、LVEF和LVESV方面,治疗前,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均明显(P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脉隆 比索洛尔 心功能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容易复发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由遗传、代谢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有关抑郁症的炎症因子假说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大量临床实验研究显示抑郁症与中枢和外周血中促炎症因子的增加有关,外周血中炎症因子可通过特异性转运蛋白跨过血脑屏障的方式在脑中扩散,激活或参与脑部炎症反应,最终影响了脑部情绪调节区域的神经元活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引发抑郁症状。本文总结归纳了炎症因子与抑郁症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为进一步开展抑郁症预防控制、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抑郁症 炎症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疗效,并对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4例SAP,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肾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有效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清炎症因子 连续性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SCZ)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CZ患者79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肠道菌群、血清炎症因子和糖代谢指标,然后分析肠道菌群与炎症因子和HOMA-IR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拟杆菌属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以及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Z患者TNF-α、IL-1β、IL-6和HOMA-IR与肠道双歧杆菌含量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拟杆菌属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首发未用药SCZ患者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含量降低、拟杆菌属含量增加,且与炎症因子和HOMA-IR均存在明显相关性,可能导致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并诱导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生。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肠道菌群 炎症因子 胰岛素抵抗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SCZ)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CZ患者79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肠道菌群、血清炎症因子和糖代谢指标,然后分析肠道菌群与炎症因子和HOMA-IR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拟杆菌属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以及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Z患者TNF-α、IL-1β、IL-6和HOMA-IR与肠道双歧杆菌含量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拟杆菌属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首发未用药SCZ患者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含量降低、拟杆菌属含量增加,且与炎症因子和HOMA-IR均存在明显相关性,可能导致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并诱导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生。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肠道菌群 炎症因子 胰岛素抵抗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2020.1~2021.6期间,从我院选出1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当做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等划分为两组,每组纳入患儿50例,对照组纳入的患儿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纳入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麻更高,P

  • 标签: 阿奇霉素 氨溴索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血清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5月期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6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非布司他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五味消毒饮加减,两组疗程均7d,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疗效:观察组整体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五味消毒饮 非布司他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抑郁状态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治疗,磁刺激强度为80%的静息运动阈值,频率为5 Hz,rTMS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评分(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抑郁状态,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标本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和HAMD评分以及TNF-α、IL-2、IL-6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和HAMD评分分别为7.07±1.97(分)和9.39±2.61(分),TNF-α、IL-2、IL-6分别为(84.82±11.35)pg/mL、(4.16±1.32)ng/L、(5.75±1.46)ng/L,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艾司西酞普兰 脑卒中 脑卒中后抑郁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在腰椎间盘退变病人中通过进行炎症水平变化分析,比较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本次腰椎间盘退变病人患者,均于2018-2021年入院,本次选取量本数量较大,腰椎间盘退变病人患者数量为220例,随后分析炎症因子等相关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炎症因子的分析,试验组患者中其中白细胞介素-6值为24.90±3.56,超敏C反应蛋白为12.45±2.01,IL-18为43.09±3.24,整体情况较优。经比较,t=8.406、9.468、11.436,P均<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退变病人其整体炎症因子水平相对较高,通过进行相关测量能够有助于进行病情诊断,效果较好。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炎症因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使用气雾型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方式对血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4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62例,气雾型布地奈德)和观察组(62例,气雾型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钠),对比分析治疗后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其中C反应蛋白(7.18±1.20)mg/L、肿瘤坏死因子-α(.48±0.22)ng/ml、白细胞介素-6(63.24±2.18)pg/ml;观察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3.28±0.30)L、呼气峰值流速(5.73±1.10)L/s、肺活量(3.83±0.11)L,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采用气雾型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方式能有效控制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气雾型布地奈德 孟鲁司特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辛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共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设定其中36例为研究组并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辛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其余36例作为参照组仅接受贝那普利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辛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不仅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的房颤问题,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 贝那普利 辛托伐他汀 治疗效果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饮食的改变,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炎症性肠病作为一种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目前临床上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和病理组织活检等来判定。现阶段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测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关注,大多数已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因此正确认识血清生物标志物对于炎症性肠病的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活动性判断等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炎症性肠病的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性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血清生物标志物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硫酸镁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观察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硫酸镁,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变化及血清IL-6、TNF-α、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肺功能指数明显改善,血清IL-6、TNF-α、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硫酸镁 毛细支气管炎 肺功能 炎症因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