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激痛点(TrP)针灸是一种使用毫针刺激激痛点的针灸疗法,它的形成是基于现代医学对激痛点的理解结合传统针灸而演变而成。在过去的20年中,激痛点针灸相关的概念和针灸技术不断地发展;采用刺激激痛点治疗疾病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激痛点针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以外其他疾病的趋势也日渐显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了激痛点针灸和传统针灸的异同:针刺穴位,针具使用和针刺方法,以及治疗适应症。在临床上,传统针灸包括多种治疗方式和操作手法,已被广泛使用于多种病症。在科研方面,传统针灸的疗效也在各种实验中得到验证。激痛点针灸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是对传统针灸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经络的概念和阿是穴的衍生。激痛点的位置,分布规律和疼痛模式类似于那些传统的穴位;针具的选择,针刺的深度,以及操作手法是传统针灸的一部分。因此激痛点针灸是传统针灸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激痛点 针灸 激痛点针灸 疼痛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 简介:目的:验证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术后肠麻痹患者分为3组,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及支持治疗的同时,A组(35例)立即接受针刺治疗,穴取内关、足三里、上巨虚;B组(36例)接受西医常规方法治疗,如灌肠、口服吗丁啉或莫沙比利等;C组(36例)接受西医常规方法治疗5天无效后,加针刺治疗,取穴同A组。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为97.1%(34/35),优于B组的58.3%(21/36)与C组的80.6%(29/36)(均P<0.05);A组治愈患者的治疗天数明显短于B组、C组(均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治疗术后肠麻痹,早期针刺效果更好。

  • 标签: 术后肠麻痹 针刺疗法 针刺效应
  • 简介:目的:对比火针与药物治疗棘上韧带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6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火针组(80例)采用火针治疗,取阿是穴(选取疼痛部位椎体棘突为中心点);西药组(80例)采用药物治疗.口服萘丁关酮胶囊。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4周判定疗效。结果: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6.3%,西药组为6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棘上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 标签: 火针 棘上韧带 劳损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飞经走气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飞经走气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2例,两组均穴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外关,分别运用飞经走气针刺手法和常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以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为观察指标评价两组疗效。结果:飞经走气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1.3%(26/32),飞经走气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积分、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ADL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均P〈0.05),以上指标飞经走气组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优于常规针刺,能更好地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肩周炎 针刺手法 飞经走气法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五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纳入"五神穴"治疗观察,完成全程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统计。取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道、神门即"五神穴"。针刺操作方法:神道、神门直刺,神庭、本神、四神聪平刺,针刺深度10-15mm,均施用平补平泻手法。神道不留针,余穴留针25min。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PSQI评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PSQI评分均差10.02±1.75、入睡时间均差(0.7±0.5)h、睡眠时间均差(2.1±1.5)h、催眠药用量均差(10.3±2.5)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五神穴"治疗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入睡时间缩短,实际睡眠时间延长,催眠药用量减少。用穴少,针刺浅,刺激小,疗效好,易于患者接受。

  • 标签: 失眠 针刺 治神 针刺疗法
  • 简介:目的:比较针刺素髎为主及口服去病片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西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

  • 标签: 为主治疗 即时疗效 原发性痛经
  • 简介:目的:比较针灸配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5例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观察组25例)和药物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口服阿仑磷酸钠的基础上取脾俞、肾俞、命门、神阙等穴,采用针刺和温灸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阿仑磷酸钠。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I临床症状积分和骨密度(BMD)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O.001);观察组腰椎和股骨BM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BMD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观察组不良反应的程度及出现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和降低。结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优于单纯口服阿仑磷酸钠。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男性 针灸疗法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偏瘫的最佳疗法。方法:将本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3天加用针刺,取内关、水沟、曲池、合谷、三阴交、极泉、委中等穴,并合用头针,治疗30天(1次/日),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采用针刺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4%,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偏瘫有协同作用,疗效更好。

  • 标签: 针刺疗法 偏瘫 手术后期间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结合穴位贴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的疗效。方法: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贴组(31例)与电针组(30例),穴贴组在项背、肩胛骨脊柱旁两侧采用刺络拔罐结合阿是穴穴位贴敷治疗,电针组在夹脊、风池、肩井、肩髃、外关、后溪、大椎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总体症状体征积分与总体疗效方面的优劣。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改善(穴贴组:9.96±2.02vs15.87±1.84,P〈0.05;电针组:10.02±1.76vs13.59±1.52,P〈0.05),穴贴组积分改善较电针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穴贴组为5.91±1.95,电针组为3.53±1.68,P〈0.05),穴贴组总有效率为93.6%(29/31),亦优于电针组的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结合穴位敷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有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刺络拔罐 穴位敷贴 青年患者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对男、女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leptin(瘦素)和NPY(神经肽Y)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纳入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共80例,男性37例,女性43例。两组均选取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丰隆、曲池、天枢、中脘、水分、气海、关元穴,采用低频电针治疗,留针30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MI(体质量指数)、F%(体脂百分率)及血清leptin和NPY含量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男性组患者体重下降(9.24±2.55)kg,BMI下降4.19±2.30,F%下降3.98±2.13,血清leptin下降(0.66±0.23)ng/mL,血清NPY下降(18.56±2.89)pg/mL,女性组分别下降(6.77±2.31,2.65±0.93,4.98±2.30,3.49±1.09,11.21±1.97),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1),男性组患者体质量、BMI、血清NPY含量较女性组均降低明显(均P〈0.01),女性组患者F%、血清leptin含量较男性组均降低明显(均P〈0.01)。结论:低频电针对男、女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质量、BMI、F%及血清leptin、NPY含量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且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在降低体质量、BMI和血清NPY方面,男性优于女性,而在降低F%、血清leptin方面,女性优于男性。

  • 标签: 单纯性肥胖症 脾虚湿盛型 低频电针 性别差异 血清LEPTIN 血清NPY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30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服用格列齐特80mg/d控制血糖,口服腺苷辅酶B12片0.75mg,以改善神经系统营养;针刺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双侧胰俞穴,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疗效及空腹血糖、空腹尿糖、血脂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7.3%。针刺组空腹血糖G、空腹尿糖GLU、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加药物能较好地改善早、中期糖尿病患者脂肪代谢紊乱,具有降低和稳定血糖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神经病变 针刺疗法 胰俞穴
  • 简介:目的将在枕骨的神经痛的针灸治疗观察DaoFa的临床的治疗学的效果并且在平淡的针灸方面做比较。方法DaoFa被用于Tinzh吗??

  • 标签: 捣法针刺 治疗 枕神经痛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治疗采用针刺百会、上星、神庭、风池、神门等穴位,同时联合耳穴贴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百优解),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减轻(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下降(P〈0.01),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疗效显著,优于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针刺疗法 耳穴贴压
  • 简介:目的:观察埋线配合艾灸、放血疗法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4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埋线组取双侧肾关穴、明黄穴及足三里穴埋线,每月1次,并配合艾灸少腹部及脱发局部放血治疗;西药组口服非那雄胺,1mg/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随访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及随访3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睾酮(T)、雌二醇(E2)的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统计分析两组治疗1个月及3个月、随访3个月的T、E2、T/E2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治疗3个月及随访3个月的疗效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3个月时,埋线组血清E2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随访3个月时,埋线组T、E2及T/E2均低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埋线配合艾灸及放血疗法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T水平、降低T/E2值有关。

  • 标签: 雄激素性脱发 穴位埋线 温灸 放血 睾酮 雌二醇
  • 简介:目的:验证电针配合健腰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均予电针治疗,穴取十七椎、腰阳关、环跳、阳陵泉为主,并配合健腰操锻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个月后、治疗第7个月后评定总体症状总分值,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4个月后总体症状总分值为15.30±5.66,治疗7个月后为19.08±4.57,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7.42±2.20(均P〈0.01),治疗7个月后优于治疗4个月后(P〈0.01)。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后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瘀型效果最好,肝肾亏虚型其次。结论:电针配合健腰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显著疗效,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也越明显。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 健腰操 针灸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热敏灸疗法与针刺疗法治疗爱尔兰人椎间盘源性腰痛(寒湿痹证型)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2例病人随机分成热敏灸组(43例)和针刺组(39例),热敏灸组在腰骶部相应部位寻找热敏点,然后在热敏点施灸,使灸感传导,到灸感传导结束后治疗结束,如果不出现灸感,就在相应痛点施灸30min;针刺组取相应的华佗夹脊、背俞穴及委中进行针刺,配穴为环跳、风市、阳陵泉、秩边等,针刺后在腰部加神灯照射,留针30min。每周治疗2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热敏灸组,临床治愈19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有效率90.7%(39/43)。针刺组,临床治愈9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有效率87.2%(34/39)。两组间临床治愈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组优于针刺组。结论:热敏灸疗法治疗爱尔兰人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 标签: 椎间盘源性腰痛 针刺疗法 热敏灸疗法
  • 简介:目的: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寻找更好的方法。方法:将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A组,58例)和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联合针刺组(B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内科基础治疗,A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选用局部穴位:金津、玉液、风池、翳风、廉泉、完骨,B组给予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联合针刺治疗:风池透风府,翳风、翳明、哑门、天容、天窗、廉泉采用平补平泻,金津、玉液采用点刺放血1~2mL,同时使用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输出特定的脉冲电流(50~100Hz)对喉颈部神经肌肉进行电刺激。每日治疗2次,每次30min,治疗2周结束后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为91.4%,A组的总有效率为75.8%。B组与A组总有效率比较,χ^2=5.232,P〈0.05。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吞咽神经肌肉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 标签: 中风 吞咽障碍 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 针刺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作用。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电针穴取犊鼻、内膝眼、梁丘等,穴位注射穴取梁丘、血海、阳陵泉等;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同观察组)。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活动范围、主动屈伸、步行能力、日常动作及总积分方面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8/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2%(30/41)(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电针 水针
  • 简介:目的:比较温针灸结合康复理疗、单纯温针灸与康复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差异,及对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温针灸组、康复组,每组30例。其中针康组穴取C3—C7夹脊穴行温针灸结合牵引、磁疗等康复理疗;温针灸组予单纯温针灸治疗,康复组行单纯康复理疗。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TCD)所测定的患者VBA血流动力学参数Vp、Vd、Vm、PI值为疗效评定指标,结合临床治愈率评价各组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BA血流动力学观察指标Vp、Vd、Vm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针康组各观察指标均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显著(均P﹤0.01);针康组临床治愈率为70.0%(21/30),优于温针灸组53.4%(16/30)和康复组53.3%(16/30)(均P﹤0.01)。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和康复理疗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温针灸 康复理疗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