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王鹏运为晚清词坛大家,其有乙、丙、丁、戊、己、庚、辛七稿,后选编为《半塘定稿》二卷、《半塘剩稿》一卷。按其成书情况可相应分为七稿九和《半塘定稿》、《剩稿》二个系列进行考察。半塘七稿九特别是其早期版本情况极为复杂,以其家刻本最为精审;其手稿本流布不广,文献价值和文学研究价值尤高。《半塘定稿》、《剩稿》以朱祖谋刻本最佳。

  • 标签: 王鹏运 词集 七稿九集 考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长安月人先生,擅于倚声,素有“痴”之誉。月人出版共计4部80卷4000首,今代词坛,罕有其匹矣。月人生于古都长安,长在三秦大地,兼得周秦汉唐的历史文化与黄土地的苍凉厚重之养,成就了他的文学底蕴和品质个性。月人先生恰似词坛上一位想唱就唱的“人民歌手”,对词的醉心与痴迷注定了他的吟唱不会是无人喝彩的个唱。他自觉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的使命,致力于中华传统诗词的研究、创作与传播工作。他以一颗虔诚赤子的童心而“痴”,以追攀“李杜苏辛”的豪情而“业”,不受时尚左右,不为经济动心,几十年如一日,以情所独钟的话语——传统诗词来宣泄着他对自我的体察,对现实与理想的抒写,对人性、人情和人生、社会的透视。月人能以诗词敏锐洞察时事而发新声,为祖国的强盛和繁荣讴歌,充满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月人以人民群众的美丑爱憎观为审美准则,其具有浓厚的生活醇味,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 标签: 月人 月人词 月人词集 词痴 人民歌手
  • 简介:对于元代文学,历来标举元曲(实指戏曲),但诗歌在元代并没有停滞不前。元灭金至明建国的百余年间,尤其是仁宗恢复科举、重用文人以来,诗风日盛。仁宗至文宗朝,四方俊彦,萃于京师,笙镛相宣,风雅迭唱,而其中以虞、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成就最著。"元诗称大家,必曰虞、杨、范、揭。"(都穆《南濠诗话》)四人中,又数虞为巨擘。"盖继元遗山而为文坛祭酒者,诚非

  • 标签: 虞集 元诗 元遗山 元代文学 诗歌 诗话
  • 简介:刘镇是南宋岭南地区代表性词人。其性情恬淡,谪居三山三十年,有刻本《随如百咏》,已佚。其风格清丽可诵,富贵蕴藉,兼乎周(邦彦)柳(永)辛(弃疾)陆(游)之能事,为南渡填词钜工,宋代词家之特出,为诸多著名词选所收录,故亦为岭南研究的重点对象。考订其《随如百咏》版本流传情况,现存26首,提“三点疑问”留待学界思考解答。综述其的历史评价与当代学人对其的研究,以作知人论世之助。

  • 标签: 刘镇 生平 《随如百咏》 流传
  • 简介:《花间》是"倚声填词之祖",然而在学接受史上其命运多舛,至清代的常州派有一个深刻变化,后者正是在对《花间》的学接受中拓开理论堂庑的。张惠言对《花间》之首的温庭筠作微言大义的重新阐释,以期实现的形式之本与意义之源的合一,从而开启常派学;但他将温庭筠攀比屈子抽离《花间》的解读策略,有着重大破缺。周济以"浑厚"之说观照《花间》,立其为之渊源,修补了张氏的破缺。陈廷焯则既推温、韦为词宗,又斥《花间》为祸首,将张氏的破缺演绎成了对《花间》的悖论式接受。

  • 标签: 常州词派 花间集 词学接受
  • 简介:清代蒲松龄(约公元1640~1715)所作'聊斋俚曲'包括十四篇谣曲,语言诙谐生动,充满乡土气息。其中使用了大量方言俗语词,被认为是研究近代汉语口语词特别是明清山东方言不可多得的宝贵语料。本文就《聊斋俚曲》中几则未被《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辞书所收录或虽收录而义项有缺、解释欠确的词语试加考释,以就正于方家。~①报尘土飞扬。《蓬莱宴》第三回:'把灰吹,把灰吹,一霎报了一头灰;软窈窕的玉人儿,怎么能受这样罪?'也作'暴',《增补幸云曲》十五回:'佛动心你好邋遢,茶壶放在床底

  • 标签: 俚曲方俗 方俗词 聊斋俚曲
  • 简介:从民国女性作者、文本两个维度予以观照,民国女性具有独有的特征。如从作者地域分布和身份构成来看,地域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主要集中于江南一带,尤以江浙籍为多。但又因为民国独特的时代环境,使得词人因求学、求职、避难、随宦和革命等原因而呈现出动态的流动。作者身份构成呈现多元化,官宦女子、普通闺秀、女报人、教师(学者)兼而有之,同时又不截然分明,具有身份的交叉性特质。从文本本身来观照,这既是一种“独抒性灵”武的美学发声,又存在着雅俗并存的状况。

  • 标签: 民国 女性词 地域分布 身份构成 文本
  • 简介:《聊斋俚曲》作为清代具有较高语料价值和社会学价值的说唱文学,其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其语言特点显示了当时的口语风貌。同素异序研究是词汇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汉语词汇演变的状况。《聊斋俚曲》中使用了为数较多的同素异序,但是成对出现的相对较少,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和统计研究,进而揭示其方式、成因、演变、趋势等方面的特点,了解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轨迹。

  • 标签: 聊斋俚曲集 同素异序词 近代汉语
  • 简介:从整体上来说,《花间》虽多"绮艳"之词,然亦有一些"别调",边塞即为这丛花的一朵奇葩。对于这些边塞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花间》,明了其对边塞诗的继承及对宋边塞的影响。

  • 标签: 《花间集》 边塞词 继承
  • 简介:摘要温庭筠、韦庄两人家世显赫、才华过人,然而家道败落,又生在晚唐多事之秋,功业上建树虽不多,但在史上并称“温韦”,为唐朝及后世留下杰出独特的诗词。从温庭筠广为流传的《菩萨蛮》、《更漏子》等部分词,探寻温韦二人背后的精神世界,了解两人的艺术手法。

  • 标签: 温庭筠 韦庄 《菩萨蛮》 《更漏子》 闺怨
  • 简介:韩元吉的《焦尾序》集中反映了韩氏缘情而尚雅正兼和心的学思想。其在措辞和题材内容上有雅正的特点。由于时代变故及自身遭遇,其脱离了儿女情长的传统题材,缘情而发,反映了时代赋予他的种种无奈。试图疏解而不能,进而竭力避免思考,常常有"拟把疏狂图一醉"及"有花堪折直须折"的心理,这是他为和心而作的表现。因此,他的虽抒情却情不深,多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上,从而整体显现出雅正而又浅俗的看似矛盾而实则统一的风格特点。但个别作雅正而又有旷达之气,是较好的作。

  • 标签: 韩元吉 《焦尾集序》 雅正 浅俗 旷达
  • 简介:“雾锁寒光,草迷荒道,客行已过三秋。念雨残风骤,无意相游……”这首词牌名为《凤凰台上忆吹箫》的,你能想象是一个高二理科男生写的吗?不管你信不信,作者就是杭州学军中学高二学生周浩文。周同学说,同年级中还有5个与他一样的理科男生。他们不仅驰骋在各类理科竞赛场,还在学校成立了一个名叫“逐墨”的社,专门写古典

  • 标签: 理科 《凤凰台上忆吹箫》 词集 原创 生计 高二学生
  • 简介:詹安泰所编《李璟李煜》,用诸及其他文献细注详校而成。其体式包括前言、作、注释、校勘、附录等,对二主词做了全面整理。注释语言简洁明白,解说具有原创性和普适性。遵依校勘基本原则,以校异为主,勘校精审。附录材料从不同侧面增加背景知识,有助于读者完整理解作品。校勘方法多样,并"依律校",丰富校勘理论。对李煜的艺术特征和成就以及影响做探索,主张全面评价作家作品,凸显出编注者在学理论研究的创获。詹安泰编注的既具有文献学价值及实践应用价值,也有学批评价值,对建构完整学体系富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詹安泰 《李璟李煜词》 编注 体式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