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异体输血对比观察,研究术中自体技术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我院98例复杂脊柱患者,按照术中是否异体分为试验组(采用自体输血58例)和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40例),试验组行术中血液回,对照组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异体。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凝血功能及电解质变化。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变化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自体在复杂脊柱患者手术中,能有效减少术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是一种有效地节约血源的术中输血方式。

  • 标签: 脊柱手术 异体输血 自体输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期自体储备在合并前置胎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究前置胎盘合并以及为合并胎盘植入产妇的最佳备血量。方法研究和分析本院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妇临床信息,按照此次实验标准选出96例患者纳入研究作为实验对象根据产妇在手术前是否进行备,将其分为未备组(n=32)、备300ml组(n=32)、备400ml组(n=32)。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在分娩后及产后出血量以及同种异体红细胞以及血浆的使用状况,探究孕期自体备血量适宜度。结果未备组中,产妇的异体率为17(53.13%),备300ml组异体率为9(28.13%),与备组差异显著(P<0.05);备400ml组异体率为8(25.00%),其数据与备300ml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孕期进行自体储备,能够有助于降低前置胎盘产妇的异体率,对于产妇的健康分娩以及医疗安全的提高来说有积极意义,但自体储备量选择为300ml即可,过多备不能有效降低异体率。

  • 标签: 孕期自体血储备 前置胎盘 备血量 异体血输注
  • 简介:摘要全指包括血细胞及血浆中的各种成分。将血液采入含有抗凝剂或保存液的袋内,不做任何加工,即为全。目的讨论全。方法参考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决定新鲜全一定要权衡利弊,慎之又慎,因为当日库一些病毒尚未灭活,故有潜在的危险性,当输血量大时多输成分,少或不输新鲜血。库存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和部分稳定的凝血因子,其主要功能是携氧和维持渗透性。

  • 标签: 全血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成分护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故临床应用广泛。临床护士应了解成分的有关知识,掌握成分的技术操作及护理。成分操作与护理要求与静脉的要求大体相同。但视其成分内容,输血护理要求与注意事项也有差异。

  • 标签: 成分血 输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贮存式自身输血和异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接受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02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输血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1例,其中异体为对照组,应用贮存式自身输血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感染及预后情况、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RBC、WBC、PL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输血方式后发现,观察组RBC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WBC、PLT水平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外科择期手术治疗中,与异体比较,应用贮存式自身输血术后感染率相对低,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同时不良反应率低,应用安全性相对高。

  • 标签: 外科择期手术 贮存式自身输血 输注异体血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脂肪是由献血者在采血前食入大量高蛋白脂肪食物后,经肠道分解吸收到血液后而形成。我站采取早期发现及时应用的原则,制备成洗涤红细胞或弃除全部脂浆制备成浓缩红细胞,在628例脂肪临床中无1例不良反应。1脂肪的形成及危害脂主要因索是献血者在头天晚或献血前2~4小时内摄入牛奶、油条、豆制品、蛋、肉等食物而致。正常机体内摄入的脂肪至少95%被肠系膜上皮

  • 标签: 脂肪血 临床输注 洗涤红细胞 不良反应 献血者 浓缩红细胞悬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科围手术期的患者,稀有血型患者,大出血患者提倡自体。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4月—2012年10月180例手术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情况。结果术中行自体病人、术后并发症少,取得了满意效果,且使用简便、安全、有效,可以快速给病人提供血源,迅速纠正失血性休克,为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解决血源紧张和避免因输入异型而出现血源感染和过敏反应等情况。结论只要掌握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对手术病人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价值,还可以节约血源,避免因异体而出现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同种异体输血 自体血回收 医院性交叉感染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脐研究的不断深入,脐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至今仍按成人的输入方法,其成分与成人不尽相同,虽然脐输入较成人输入反应少,但完全按照相同的方法输入,不能达到之目的,应引起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在此,笔者搜集、查阅有关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供护理人员参考。

  • 标签: 脐血 护理 输注方法 注意事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现代输血疗法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各种血液成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成分输血就是把全种各种又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的制品,具有针对性强浓度高,不良反应少,可一人献血多人受益等优点,成分输血节约了血液资源,也减少了许多不良反应,这是输血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输血是多部门(血站、输血科、临床)共同完成的治疗任务,也是一项较常用的技术操作,故应在各部门各环节加以控制,了解各种成分输血的特点,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掌握成分的注意事项非常必要,从而才能保证输血的安全合又效,现将成分输血种的注意事项及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成分输血 注意事项 护理
  • 简介:作为治疗手段,输血与制品的应用功不可没,但其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亦日显端倪.近年,克-雅病(CJD)受到极大关注.CJD又被称为"病毒性痴呆"或"皮质-纹状体-脊髓联合变性症",由Jakob于1921年首先描述,而Jakob却把功绩归于在他之前报道过类似脑病的Creutzfeldt.因本病病理中的典型变化为大脑灰质与神经元形成空泡而呈海绵状,Nevin等提出"海绵样脑病"的称谓,为人和动物所有类似病疾的通称.

  • 标签: CJD 脑脊液 症状 传播途径 输血 血制品
  • 简介:目的探索输成分替代救治出血病人的效果。方法按输血品种将出血病人分为组和输成分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全组均高于成分组(P<0.01),输血后住院痊愈的天数、输血前后化验数值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成分救治出血病人可替代取得满意疗效,还可节约资源,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出血 全血输注 成分输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悬浮红细胞量对受钙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1-2023.1本院收治的80例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患者为对象。根据24 h内输血量分为常规输血组(n=40,输血量≤18 U)和大量输血组(n=40,输血量>18 U)。比较两组血清钙离子浓度及低钙症发生率。结果  输血后1 h、24 h常规输血组血清钙离子浓度高于大量输血组(P

  • 标签: 悬浮红细胞 输注量 血钙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分不同比例对急诊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急诊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对患者红细胞和血浆比例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高(≥21)、中(21-11)、低(≤11)三个比例组,对三组患者成分输血前后血液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较输血前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输血前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值明显降低。输血后中低比例组对血液指标的影响优于高比例组。结论在急诊患者输血早期,将红细胞和血浆按中低比例(<21),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进行预防,降低对患者红细胞的量。

  • 标签: 成分血 不同输注比例 急诊患者 血液指标
  • 简介:摘要过敏反应是异体外周干细胞过程中。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之一。本例患者在异体外周干细胞时,出现了过敏反应。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异体外周干细胞 过敏反应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移植患者脐干细胞的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总结我科48例异基因移植患者回干细胞期间的护理。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正确的治疗可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8例患者脐干细胞均回输成功。结论在脐干细胞回输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心慌、恶心呕吐、剧烈头痛、血压升高、一过性血红蛋白尿、心率缓慢甚至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等临床症状,通过对异基因移植患者脐干细胞的观察和细心的护理及正确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有利于干细胞的植入,从而促进移植的成功。

  • 标签: 异基因移植 脐血干细胞 输注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人蛋白对胃肠外科急危重患者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胃肠外科急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较短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天和第7天营养状况均明显较高,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在病死率方面,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急危重患者外源性人蛋白能够有效提升其血清白蛋白水平,极大改善其肠道功能,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 标签: 外源性人血蛋白 胃肠外科 危重患者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