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将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的活性基团和蜕皮激素模拟物RH-5849和RH-5992的活性基团进行拼接,合成了十二个全新的2-叔丁基-1-芳基-4-芳基氨基类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有一定的昆虫生长调节活性,通过QSAR分析,找出了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定量方程,并进行了统计学和化学的检验,也为今后继续优化该系列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昆虫生长调节剂 定量结构 活性关系 多重回归 取代氨基脲 芳基芳酰基
  • 简介:3月29日,第九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议评审通过31个新农药产品并予以公示。其中,河北兴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95%甲氨基嘧磺隆原药和3%甲氨基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将在我国首次获得登记,毒性均为低毒。制剂登记用于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茎叶喷雾,有效成分用药量为80~120毫升/亩。

  • 标签: 甲酰氨基 嘧磺隆 评审委员会 一年生杂草 农药产品 农药登记
  • 简介:摘要口服降血糖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近90%的糖尿病患者均有可能要接受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新型口服降血糖药不断问世,给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了解与掌握各类口服降血糖的性能、作用机制及使用原则,尤其是它们有哪些毒副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降血糖药物 磺酰脲 临床应用
  • 简介:类除草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除草剂。其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展极快,出现了针对不同作物田的多个品种。目前该类除草剂已应用于多种作物地,有些产品已成为一些作物田的除草剂当家品种,而且新的品种还在不断地商品化。

  • 标签: 磺酰脲类除草剂 发展前景 品种 作物 商品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磺类降糖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11~2021.11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磺类降糖药治疗,对患者一般资料和患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制定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结果:120例患者中,共出现不良反应2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包括代谢和营养障碍、神经系统损害、精神紊乱、胃肠系统损害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以及肝损伤等。结论:磺类降糖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应加以重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磺酰脲类降糖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对2-氨基-5-芳基-1,3,4-噁二唑的合成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到了一种基于HBr-H2O2体系的绿色合成新方法,并以此为中间体,合成了18个未见报道的苯甲类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的分析鉴定。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mg/L浓度下该系列目标化合物均未表现出显著的杀虫活性。

  • 标签: HBr—H2O2溴代体系 绿色合成 苯甲酰脲 昆虫生长调节剂
  • 简介:5-对羟基苯乙内是制备羟氨苄青霉素和头孢氨苄等β-内酰胺类新型抗生素的重要原料[1],国内外报道其制备方法较多,主要有:(1)对羟基苯甲醛与氰化钠经一系列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2];(2)乙醛酸与尿素、苯酚等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目标物[3]。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 标签: 药用中间体 5-对羟基苯乙内酰脲 乙醛酸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 (PC)对氨基 (SEM)致小鼠免疫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 50只 SPF级成年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 5组:溶剂对照组、 SEM染毒组、 SEM染毒 +低、中、高剂量 PC保护组。溶剂对照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上午 SEM染毒组和低、中、高剂量 PC保护组小鼠均灌胃同剂量( 56.25 mg/kg.bw) SEM溶液;下午低、中、高剂量 PC保护组小鼠分别按 25、 50、 100mg/kg.bw剂量灌胃 PC溶液,每天 1次,实验时间均为连续 8周。末次染毒 24h后,麻醉取血后处死小鼠,分离小鼠胸腺、脾脏计算其脏器系数,测定各组小鼠的吞噬率、吞噬指数、 PFC、 SI和 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 SEM染毒组比较,中、高剂量 PC保护组小鼠胸腺、脾脏脏器系数均有升高( P<0.05);经不同剂量 PC分别保护后小鼠的吞噬率、吞噬指数、 PFC、 SI和 NK细胞活性均较 SEM染毒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随 PC剂量的增加呈剂量 -效应关系,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原花青素对氨基染毒小鼠致免疫功能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效果,其中以高剂量原花青素致其免疫损伤的修复效果更明显。

  • 标签: 原花青素 氨基脲 小鼠 免疫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丙氨氨基转移酶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3日到2016年12月31日总共接受儿童丙氨氨基转移酶检测的21615名儿童中随机抽取丙氨氨基转移酶结果异常儿童2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异常组,同样方法从中选择检测结果正常的240例儿童设定为对照组进行本次研究。对两组儿童空腹抽血检测丙氨氨基转移酶含量,结合肝炎相关病毒学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观察对比两组儿童近期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睡眠时间、饮食习惯、有无肝炎家族史等相关指标。结果异常组儿童中有19例近期存在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等情况,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药物敏感程度较高,因此对肝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丙氨氨基转移酶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异常组儿童中健康状况、睡眠时间、饮食习惯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差异,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丙氨氨基转移酶异常主要与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睡眠时间以及饮食习惯等指标密切相关,对于儿童用药三天后尽可能加做ALT的筛查检测,避免盲目过度用药导致肝功能损伤加重。

  • 标签: 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异常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类除草剂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危害以及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寻找高效降解磺类除草剂的微生物,以修复受磺类除草剂污染的土壤,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 标签: 磺酰脲类除草剂 降解 微生物修复 沼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足月小于胎龄(SGA)新生儿和与之配对的足月适于胎龄儿(AGA)血氨基酸和基肉碱的差异,探讨足月SGA血代谢谱的变化,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出生的79例足月SGA为研究对象,同期在本院出生的按胎龄、性别匹配的79例健康足月AGA为对照,出生后第3天采集干血滤纸片样品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应用正交偏最小乘判别分析(OPLS-DA)寻找2组间的差异和生物标志物。结果足月SGA组出生体质量(2.5±0.2) kg,足月AGA组出生体质量(3.2±0.3) kg。通过OPLS-DA模型分析发现12种权重较大的血代谢物质及2组血代谢物比值分别为:丙基肉碱(0.34±0.13比0.42±0.15)、酪氨酸[0.24(0.18,0.27)比0.28(0.22,0.37)]、游离肉碱(0.43±0.14比0.37±0.12)、缬氨酸[0.39(0.35,0.45)比0.44(0.36,0.53)]、辛基肉碱(0.33±0.13比0.29±0.09)、肉豆蔻二烯基肉碱(0.35±0.12比0.31±0.10)、丁基肉碱(0.37±0.13比0.41±0.14)、3-羟基异戊基肉碱[0.35(0.25,0.43)比0.35(0.26,0.45)]、葵基肉碱(0.26±0.13比0.23±0.08)、异戊烯基肉碱[0.33(0.26,0.34)比0.33(0.30,0.35)]、亮氨酸[0.38(0.30,0.47)比0.40(0.33,0.48)]、甲硫氨酸(0.42±0.14比0.46±0.15),其中丙基肉碱(t=3.920)、酪氨酸(Z=3.536)和缬氨酸(Z=2.838)在足月SGA组明显降低,而游离肉碱(t=-2.863)、辛基肉碱(t=-2.266)和肉豆蔻二烯基肉碱(t=-2.194)明显升高,与足月AG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足月SGA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血液中氨基酸和基肉碱水平与足月AGA存在差异。足月SGA新生儿营养支持中需适量补充芳香族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其出生后早期通过动员中长链脂肪酸来满足机体能量代谢。

  • 标签: 氨基酸 酰基肉碱 代谢谱 小于胎龄儿 足月 婴儿,新生
  • 简介:应用氨基葡萄糖及衍生物和5-氟嘧啶-l-乙酸及5-氟嘧啶-l-丙酸反应制备了六个新的氨基糖复合物.他们的结构被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证实.并用A2780和Pc-14细胞测试了它们的抗癌活性.

  • 标签: 抗癌活性 5-氟脲嘧啶 氨基葡萄糖 糖复合物 细胞 制备
  • 简介:摘要:磺类和磺酰胺类除草剂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种类最多的一类除草剂。这一类除草剂因为具有高活性、低毒、高选择性、低剂量等优点,在农业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即使单次使用磺类除草剂的剂量极低,但由于长时间使用,土壤及周围环境中仍会大量残留,容易毒害后茬作物。因此,开展检测土壤中痕量剂量的磺类和磺酰胺类除草剂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此类除草剂中具有代表性的4种除草剂,分别为氯磺隆、苄嘧磺隆、苯磺隆以及双氟磺草胺。这4种除草剂通常被应用于田间阔叶类杂草的防治,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

  • 标签: 除草剂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磺酰胺类 磺酰脲类
  • 简介:以环己酮为原料,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N-(芳基磺氨基乙基)-1,6-己内酰胺(3),其结构均经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供试的6种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3a、3b、3d和3g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与对照药剂百菌清相当,抑制率大于90%。

  • 标签: N-(芳基磺酰氨基乙基)-1 6-己内酰胺 合成 杀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继发性磺类药物(SU)失效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继发性SU失效患者分为两组胰岛素泵(CSII)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26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达到目标血糖所需要时间和低血糖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患者的FPG、2hPG、HbA1c(P均<0.01),但CSII组较MDI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短(P<0.01),低血糖反应少(P<0.05)。结论胰岛素泵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更有效迅速地控制血糖,发生低血糖反应少,对慢性并发症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胰岛素泵 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