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6月16日,苍梧县检察院检察官与当地律师深入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园模拟庭审及法制讲座。模拟庭审以典型的学生故意伤害案为蓝本,由11名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等角色,“旁听”的学生们深有感触:遇事千万别冲动。否则可能违法甚至犯罪。

  • 标签: 苍梧县 庭审 模拟 校园 高级技工学校 故意伤害案
  • 简介: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本质要求,实现庭审实质化必须完善量刑程序.我国量刑程序存在“重定罪轻量刑”的传统法律思维、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检察机关对法院量刑裁决具有较大影响力、未充分体现刑事辩护的价值等问题.需要将定罪量刑程序予以有效区分,对于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确立完全独立的量刑程序.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拓宽量刑信息收集的渠道、用证据增强说明力,吸收被害人对量刑过程的参与、尽可能还原案件真相才能切实改变庭审虚化现象以期真正实现庭审实质化.

  • 标签: 庭审实质化 定罪量刑并重 相对独立量刑模式
  • 简介:由于电子数据证据具有不同于传统民事证据的证据属性,在民事诉讼立法赋予电子数据证据以独立法定证据地位的同时,尚需总结当前审判实践中电子数据证据运用的经验规则,及时解决电子数据证据庭审调查中出现的证据开示方式书证化倾向严重、真实性认定规范缺失、证明标准过于严苛、证明过程欠缺细化规则约束的种种不足。解决民事电子数据证据庭审调查中面临的困境,须正视电子数据证据在民事诉讼法上的独立地位,厘清与书证、视听资料的关系;明确电子数据证据真实性认定标准;构建符合电子数据证据特性的审前准备程序和庭审证据调查程序。

  • 标签: 民事电子数据证据 证据调查 证据开示
  • 简介:从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到“两高三部”颁布《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庭前会议规则作为一项代表着进步、高效、合理的刑事诉讼制度被确定下来,并在其适用过程中发挥着公平和效率的功能,保证了法庭的庭审实务性。然而,庭前会议规则出台四年以来,全国各地司法机关对其使用率极低、功效发挥不明显等特点逐渐凸显出来,甚至某些基层法院将庭前会议规则作为“花瓶法条”从未付诸实践。从我国庭前会议规则的实操状况出发,结合审判中心主义,推进庭审实质化,以期对发生问题的缘由予以分析并提出制度重构的设想。

  • 标签: 庭前会议 操作现状 庭审实质化 制度重构
  • 简介:合格的刑事裁判文书应达到向当事人释法明理和向社会展示法律执行情况的双重效果。刑事裁判文书需要依附在案件审理的基础之上,全面反映控辩主张、查明事实、证据体系以及说理依据等方面内容。在当前深入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潮流下,应当完整地将庭审实质化的改革内容在裁判文书中体现出来,从撰写裁判文书应关注的内容结构、表达要点、说理分析过程等关键元素入手,完善裁判文书的内容建构和说理过程,从而实现普通受众透过裁判文书感受到诉讼制度改革的成效。

  • 标签: 庭审实质化 新元素 适用 裁判文书
  • 简介:我国刑事庭审不够规范,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刑事庭审存在四个大的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刑事庭审形式化现象突出,不能贯彻直接言辞原则,庭审礼仪、着装、语言不够规范,庭审没有严格按照程序的规定执行。刑事庭审不规范,根源在于六个方面,进一步实现庭审规范化,应当强化庭审礼仪,落实被告人辩护权,对庭审指南进行改造,贯彻直接言辞原则,做好庭审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 标签: 庭审 问题 原因 路径
  • 简介:备受关注的快播案已经判决生效了。本文以快播案一审庭审为研究对象,全方位展示各诉讼参与方的证据表达,指出证据规则在实践中的变形问题,根源在于缺少控制、引导功能的中枢"芯片",个体运用规则时随意性较大。通过深度反思证据法实践、法律传统、可能的探索路径,提出涵化中西、兼具包容精微精神的"中国芯"假想,其组成包括本体芯、程控芯、引导芯、扩展芯。

  • 标签: 证据规则 缺“芯”困境 反思进路 中国芯
  • 简介:近年来一些冤假锴案见诸报端,暴露出我国刑事诉讼工作“以侦查为中心”“重口供轻物证”等问题。党的十八眉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破解诉讼制度的症结问题,严格侦查、起诉环节的办案标准,通过庭审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防范冤假错案发生、促进司法公正。

  • 标签: 审判 庭审 党中央 张立勇 诉讼制度改革 农工
  • 简介:同志们:按照中央、省委的司法改革要求,海南法院两年来已完成了59项改革,取得了扎实的效果。与此同时,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年底结案压力持续增大。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推进,大量矛盾纠纷进入法院寻求司法救济将会成为常态,但增编几无可能。

  • 标签: 依法治国方略 现场经验交流会 当庭宣判 法院 当庭审判 司法改革
  • 简介: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函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意味着将“十四年抗战”概念上升到国家层面。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本刊专访了原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民法经济法教研室主任、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审判二战日本战犯亲历者权德源①。鉴古知今,通过权老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一次成功的针对国际战犯改造与庭审历史案例的回顾、分析与借鉴,推动我们进一步审视当下中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国家治理理念。引发学者们深入思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中国应当如何书写大国担当。

  • 标签: 法庭审判 日本战犯 二战 军事 沈阳 专访
  • 简介:会见权是犯罪嫌疑人与辩护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会见权并非属于不可限制的绝对权利,有时出于实现侦查目的等的需要,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为了防止对会见权滥行限制,需要对会见权的限制进行规制,规制的方式有实体性规制与程序性规制两种,我国采用的是实体性规制方式,但实体性规制存在固有缺陷,无法实现对限制会见权的有效规制,我国应该采用程序性规制方式,设立限制会见权的事先审查与事后救济机制.

  • 标签: 会见权 实体规制 程序规制
  • 简介:海上无人船舶的试验航行是研发成功并投入商业营运的必经之路。船舶智能化程度与船舶配员标准的对应需要长期的验证,对无人船舶研发试验所面临的法律障碍及其应对展开研究,既能解当前无人船舶法律研究的燃眉之急,又是长久之计。对于处于研发试验阶段的无人船舶的法律地位界定、海上安全行政法规对无人船舶的适用障碍及应对、海上事故的民事责任承担以及无人船舶保险等方面分别加以分析,认为国际法和国内立法中的船舶定义都未规定船上人员这一要件,现行法律体系原则上可以适用于无人船舶,但公法上需要在船舶检验标准和规范、船舶国籍取得条件、船舶配员、安全区域与警示、应急管理等方面针对无人船舶进行立法或调整,对于研发试验阶段无人船舶海上事故的责任承担以及船舶保险等民事法律制度也应做出相应完善。

  • 标签: 无人船舶 无人船舶试验 法律障碍
  • 简介:侦查干扰行为存在于各类犯罪案件中。侦查实践中犯罪分子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利用干扰行为逃避和对抗侦查的现象屡见不鲜。侦查机关想要在侦查对抗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发掘侦查干扰行为的利用价值,探究侦查干扰行为的利用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犯罪各个阶段中侦查干扰行为的具体利用方法。使其在侦查实践中能够为侦查破案服务。

  • 标签: 侦查干扰行为 利用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