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intracranialpressure,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ICP增高是神经外科疾病常见的病理过程,是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工作的不断需求,监护应运而生,其重要性已在《美国严重颅脑损伤处理指南》中被肯定[1]。

  • 标签: 颅内压监护 神经外科疾病 病理过程 病情危重 临床工作 现代科技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脑卒中急性增高的重症监护的意义。对80例脑卒中急性增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密切进行生命体征、心肺功能的监测,气道、输液管理,预见性护理以及心理、营养支持等,得到了良好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颅内压增高 重症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NICP)监护存迟发性创伤性血肿(DTIH)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NICP监测技术前瞻性地对86例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ICP)进行动态监护,评价NICP监护在发现DTIH中的作用。结果86例TBI患者经CT证实有17例为DTIH,其中15例需手术治疗,发现时间为伤后6~74h,平均19.6h。监测结果显示迟发血肿侧ICP较对侧明显增高[(380±62)mmHg:(254±56)mmHg,P〈0.01],而且明显高于69例伤后24h无DTIH患者的平均ICP[(380±62mmHg:(242±65)mmHg,P〈0.01]。16例监测到ICP增高与CT检查结果吻合(94.1%)。结论NICP监护是一种简单、无创、有效的TBI监护技术.对早期诊断DTIH可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颅内血肿 无创颅内压监测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增高患者采取对症处理,抗脑水肿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40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对症处理及药物治疗,治愈20例,病残12例,死亡8例。结论快速降低,控制温度,及时止惊,兴奋呼吸,保护脑功能,提高对症治疗症状,争取机会得到缓解,尽早明确病因与增高的原因是早期的消除治疗选择。

  • 标签: 颅内压增高 对症处理 药物治疗 降低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监护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监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护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护理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影响(ICP)增高的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68例持续ICP监测患者ICP增高原因。结果ICP动态监测过程中发现ICP变化受外诸多因素影响。根据影响ICP的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准确判断影响ICP变化的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ICP增高得到准确、及时、有效的解除,能极大提高颅脑疾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压 监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监护的护理心得。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行高血压脑出血术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监测组和常规组。常规组行常规高血压脑出血术护理,并给予血压持续监测,根据血压值对引流和脱水量进行调节;监测组行监护。就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肿量和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χ2统计处理呈P<0.05。监测组患者护理后血肿量少于常规组,t统计处理呈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监护的护理可有效减少血肿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术 颅内压监护 护理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监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监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监护患者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护 治疗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监护患者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持续监护对患者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降低药物的生效时间与持续作用时间,监护患者的意识变化情况与生命体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监护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30.95%;组间监护效果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总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持续监护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增强疗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颅内压监护 重型颅脑损伤 应用
  • 简介:摘要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引起增高的各种原因导致颅腔内容积代偿失调所致。成人超过200mmH2O,即为增高。头痛、喷射状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是增高的三项典型表现。本文对110例增高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

  • 标签: 颅内压增高 护理
  • 简介:摘要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也是脑功能衰竭的一种表现,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现将我科收治急性增高患者35例,通过密切观察,积极配合医师治疗,采取游侠的护理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颅内压增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监测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脑外科(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12月来监测的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dman监护仪进行监测,并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持续监测,1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病情突变,>513kPa,通过急诊手术去除骨瓣进行减压后,均恢复良好,无1例死亡。其他13例患者在病程的2~5天增高,但低于手术要求值,通过脱水等处理后压下降。通过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划分,16例患者全部存活,其中I级6例,II级5例,III级5例,IV级和V级无。结论动态监测的变化能有效掌握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高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改善预后,对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出血中实施监护仪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接诊的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监护仪救治,同时结合其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中,大部分在监测和护理期间病情稳定,1例(4.0%)死亡,另外无1例患者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为脑出血患者实施监护仪救治及相应护理,监测期间注意做好相关流程操作,加强对波形的识别,能够提高对患者病情的监测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建议临床普及。

  • 标签: 颅内压监护仪 脑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颅脑损伤疾病治疗中选择监护和尼莫同的具体疗效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颅脑损伤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临床常规治疗,一共4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接受监护和尼莫同治疗,一共4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接受监护以及尼莫同进行治疗的研究组颅脑损伤病人的整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颅脑损伤病人提供监护,能够及时反映病人的变化情况,帮助准确判断病情并且对治疗方案进行适时的指导,尼莫同能够对病人神经细胞受损之后的钙超载进行抑制,缓解脑水肿现象,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护 尼莫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护与尼莫同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本院所收治的所有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结合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单纯颅脑监护进行治疗,联合组实施颅脑监护结合尼莫同进行治疗,分别对比两组间6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临床疗效。结果:实施颅脑监护结合尼莫同进行治疗的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实施单纯颅脑监护进行治疗的对照组,P

  • 标签: 颅内压监护 尼莫同 颅脑损伤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