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部分切除对重型额顶部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重型额顶部颅脑损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其中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47例为对照组,行肌部分切除术的另外47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通过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通过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优良率分别为66%(31/47)、85.1%(40/47),即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较优(P<0.05);此外术前两组肌厚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肌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额顶部颅脑损患者通过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联合肌部分切除共同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 标签: 颞肌部分 重型额颞顶部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关节强直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下颌关节强直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术治疗现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下颌关节强直患者,评判结果,优为7例(23.33%),良好14例(46.67%),进步9例(30.0%),经术后2~3年随访,30例患者复发3例,复发率为10.0%。结论手术前必须首先确定关节内强直、关节外强直;关节内强直采用髁突切除术及下颌关节成形术治疗,关节外强直采用切断和切除颌间挛缩的瘢痕。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关节强直手术方法 关节内强直 关节外强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泪前隐入路在上颌窦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鼻内镜泪前隐入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中上颌窦息肉者有5例、上颌窦囊肿者有1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者有9例。随访6个月发现,患者的术腔上皮化,且无视物模糊、面部肿胀麻木、脑脊液鼻漏以及溢类等并发症发生,预后效果良好。结论采取鼻内镜泪前隐入路法对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施治,可获得显著疗效,并且,该术式还具有术野清晰、病变完整清除率高以及创伤小等特点,建议采纳。

  • 标签: 上颌窦良性病变 鼻内镜 并发症 泪前隐窝
  • 简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使用氟保护漆和窝沟封闭剂前后的患龋率、龋均见表1,结果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龋率、龋均和龋病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氟保护漆及沟封闭

  • 标签: 保护漆窝沟 儿童防龋 封闭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即刻种植与拔牙愈合初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牙周病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即刻种植,参照组给予延期种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修复后,研究组患者在修复完成的第二周后,其PES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各时间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修复完成的第二周,其PD值均呈现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两组相较于第二周,其修复后的18周的PD值均明显降低,其组间数据无对比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修复完成的ISQ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呈逐渐增长趋势,其组间数据无对比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患者在种植牙齿时,即刻种植与拔牙愈合初期种植均可以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与拔牙愈合初期种植与即刻种植相比,即刻种植后可以使牙齿达到更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即刻种植 拔牙窝愈合 初期种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下咽旁间隙原发性肿瘤 CT、 MRI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2月我院收治的 67例下咽旁间隙原发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 CT、 MRI影像学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67例患者中,良性肿瘤占比 71.64%,其中以涎腺源性肿瘤、神经鞘瘤最多;恶性肿瘤占比 28.36%,其中以腺样囊性癌、恶性淋巴瘤等最多。结论: CT/MRI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下咽旁间隙原发性肿瘤患者的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及病情等情况,有助于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颞下咽旁间隙原发性肿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应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采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对治疗前后不同阶段对症状改善情况及疼痛指数、关节弹响缓解情况及张口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张口度情况随戴用时间明显改善,每次复诊时均较上次复诊好转。6个月后疗效情况,显效11例(27.5%),有效24例(60.0%),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为87.5%。结论稳定型咬合板对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型咬合板 临床疗效
  • 简介:10]对关节盘移位在症状人群和无症状人群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  无症状人群TMJ中存在较多的关节盘移位,  由于关节盘移位作为关节内紊乱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在无症状人群中有较高的检出率

  • 标签: 下颌关节 关节磁共振 成像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额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术后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康复指标评分。方法:采集 2016年 12月至 2019年 2月间在本院进行开颅手术的额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将其中 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床位号进行分组,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包含 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根据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 SAS、 SDS评分和 ADL、 FM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施前两组患者的 ADL、 FMA评分无明显差异,实施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对比 SAS、 SDS评分对照组明显更差,数据呈现为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精细化护理应用于开颅术后的额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良好,应在临床重点推广。

  • 标签: 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 开颅术 不同护理模式 康复指标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沟封闭术联合多乐氟治疗小儿龋齿远期效果,为小儿龋齿预防以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期间诊治的 70例龋齿小儿,结合治疗方法进行龋齿小儿对照组、观察组分组。对照组 35例龋齿小儿接受沟封闭术治疗,观察组 35例龋齿小儿接受沟封闭术 +多乐氟治疗。对比 2组小儿龋齿、邻面龋齿、龋均值以及封闭剂保留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龋齿、邻面龋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龋均值低于对照组,封闭剂保留效果优于对照组, P

  • 标签: 窝沟封闭术 多乐氟 小儿龋齿 远期临床 龋均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沟封闭术使用于儿童中对预防龋齿发生的干预效果。方法对2017年07月--2019年03月在本医院行口腔健康检测的62名儿童实施指标数据计算,选择密封信封方法予以儿童分组处理,各组归入31名,实验组采取沟封闭术加健康宣教预防龋齿方法,参比组采取单一健康宣教预防龋齿方法,分析随访六个月儿童龋齿统计率、随访六个月儿童家长满意统计率。结果实验组随访六个月儿童龋齿统计率和参比组评估数值相比减少(P<0.05);实验组随访六个月儿童家长满意统计率和参比组评估数值相比增加(P<0.05)。结论为儿童实行沟封闭术干预有助于预防龋齿的发生。

  • 标签: 窝沟封闭术 儿童 龋齿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前底脑膜瘤行显微手术治疗费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颅前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3D-CTA为导航,了解脑膜瘤、颅骨与周围血管的三维立体关系,科学设计手术入路与显微手术方案。结果Simpson分级Ⅰ级与Ⅱ级者行全切除者25例,行次全切除者5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10~56个月,29例患者经颅脑MRI复查均未见脑膜瘤复发,2例患者出现短暂尿崩,癫痫者4例;术前单眼失明无恢复者4例,视力好转者19例,术前单侧眼有关感术后此眼失明者1例。术后恢复工作者22例,3例患者生活可自理。结论依据颅前底脑膜瘤发生位置与扩展范围,选择3D-CTA导航,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开展显微手术,手术效果与预后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前窝底 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伴中央区棘波小儿良性癫痫(BECT)变异型临床特征。方法20例伴中央区棘波良性癫痫变异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包括视频脑电图(VEEG)结果、影像学、治疗及预后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负性肌阵挛4例、不典型失神8例、认识功能下降8例以及口咽部运动障碍6例。其中,BECT变异型分型为:Ⅰ型7例,Ⅱ型4例,混合型9例。20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均提示未见异常。20例患儿VEEG监测结果均显示睡眠期中央区局限性棘慢波大量发放。其中,16例患儿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棘慢波放电指数55%~80%,4例患儿NREM棘慢波放电指数>80%。20例患儿均给予口服抗癫痫药物或联合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13例患儿发作控制,7例患儿发作减少。复查VEEG显示所有患儿睡眠期棘慢波指数(SWI)均有下降或消失。结论Rolandic区放电最常见于BECT,临床医师应加强对BECT变异型的脑电图(EEG)变化及其规律的观察,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 标签: 伴中央颞区棘波小儿良性癫痫变异型 脑电图特点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诊断在小儿先天性梨状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接收的先天性梨状瘘患儿48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先天性梨状瘘疾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诊断。结果在48例患儿中,经病理诊断非感染期15例、感染期33例。超声诊断结果显示非感染期13例、感染期30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67%、90.91%。感染期超声检查显示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瘘管管径加粗、内见点状、斑点状回声或是无回声区,若患儿瘘管反复感染,则可形成深部脓肿并累及其甲状腺;非感染期超声显示瘘管壁薄、光滑,瘘管、周围组织分界清晰、管径细,内部回声均匀。结论在临床上,使用超声检查对小儿先天性梨状瘘疾病进行诊断的效果明显,值得予以使用。

  • 标签: 超声诊断 先天性梨状窝瘘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牙槽窝内保留颊侧部分牙根,对牙槽颊侧骨板高度及牙槽骨愈合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只成年Beagle犬双侧下颌及第二、三、四前磨牙的远中根作为实验位点。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分为以下3组:(1)血液充盈组:拔除前磨牙远中根,血液充盈后关闭创口;(2)Bio-OssCollagen组:拔除前磨牙远中根,牙槽窝内植入Bio-OssCollagen,牙槽表面覆盖Bio-Gide,严密关闭创口;(3)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去除前磨牙远中根牙冠及牙根的舌侧部分,保留颊侧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牙槽后关闭创口。术后12周拍摄Beagle犬下颌锥形束CT(CBCT),比较颊侧骨板高度变化以及牙槽窝内的成骨情况。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颊侧骨板高度吸收量进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术后12周,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高度降低(1.63±0.67)mm,Bio-OssCollagen组颊侧骨板高度降低(0.77±0.58)mm,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高度降低(0.06±0.10)mm。Bio-OssCollagen组牙槽颊侧骨板吸收量小于血液充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5,P=0.027),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吸收量小于血液充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61,P=0.001),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吸收量小于Bio-OssCollage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60,P=0.024)。术后12周血液充盈组牙槽中间区域显示低密影,Bio-OssCollagen组牙槽高密影,形态与牙根轮廓相似,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可见较多地松质骨影像。结论牙槽窝内保留颊侧部分牙根,相比牙槽窝内植入Bio-OssCollagen,能更好地保存颊侧骨板高度。保留颊侧部分牙根具有促进牙槽窝内骨生成,加快牙槽骨愈合速度的作用。

  • 标签: 牙根 颊部 骨板 牙槽窝 胶原 BIO-OS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的预防儿童龋齿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预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160例进行口腔保健的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常规预防组(沟封闭术)与联合预防组(沟封闭术+氟保护漆),各80例。经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随访,比较两组儿童龋齿与邻面龋发生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封闭剂脱落情况。结果两组龋齿、邻面龋在随访6个月中均无1例儿童发生,而联合预防组在随访12个月、24个月中龋齿与邻面龋发病率均低于常规预防组(P<0.05)。在经12个月、24个月随访中,联合预防组保持完整率均高于常规预防组,部分脱落率均低于常规预防组,且24个月联合预防组完全脱落率低于常规预防率(P<0.05)。结论在儿童口腔保健中联合应用沟封闭术与氟保护漆能够有效预防儿童龋齿,避免封闭剂脱落,保证儿童口腔健康。

  • 标签: 儿童龋齿 窝沟封闭术 氟保护漆 邻面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改良法的应用。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缺血性视神经疾病、视神经萎缩等患者100例,随机分组,传统组缺血性视神经疾病、视神经萎缩等患者实施传统的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改良组缺血性视神经疾病、视神经萎缩等患者实施改良的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缺血性视神经疾病、视神经萎缩等疗效;患者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恐惧感。结果改良组缺血性视神经疾病、视神经萎缩等疗效、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相比较传统组更好,P<0.05。改良组恐惧感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的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疾病、视神经萎缩等效果确切,可获得理想效果。

  • 标签: 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 改良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多模态MRI对双重病理所致叶癫痫的诊断价值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纳入研究标准的对象是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和体素分析双重病理引发的叶癫痫30例,同正常参照组进行比较T1WI灰质体积、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脑血流量值之间的比较,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情况。结果在T1WI灰质体积、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值、脑血流量值都呈现出了降低病侧偏侧性的情况,p<0.05;功能像中观察到了广范的异常脑区现象。结论采取多模态MRI检查的方式,可以严密的观察到叠加异常脑区状态,提升诊断双重病理所致叶癫痫的成效。

  • 标签: 多模态MRI 双重病理 颞叶癫痫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