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减轻对叶脑组织的牵拉,一个入路同时切除位于颅中、颅后的颅底肿瘤,作者采用经颧弓游离额入路的手术方法.成功地对9例同时或分别位于颅中、颅后及顾的肿瘤病人施行手术治疗.其中镜全切6例,次全及大部切除3例。实践表明,经颧弓游离翎入路对同时或分别位于颅中、颅后肿瘤显露满意,且对额叶脑组织的牵拉轻微,是一较为理想的显微颅底外科的手术入路。

  • 标签: 颅中窝 颅后窝 颞下窝肿瘤 手术径路 脑肿瘤
  • 简介:摘要滑膜肉瘤是一种具有间叶和上皮双相性分化的恶性肿瘤,在细胞遗传学上存在X与18号染色体的特异性易位,滑膜肉瘤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生于部位则罕见。根据组织学形态可分为双相分化型、梭形细胞型、单相上皮型和低分化(圆形细胞)型四型,其中单相上皮型、低分化型是较为少见的亚型。本文报道1例滑膜肉瘤,经确诊后行肿瘤边缘广泛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未复发。

  • 标签:
  • 简介:位置深而隐蔽,解剖结构复杂,又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颅底骨孔进入本区域。对于原发于中颅底或由他处侵犯到该区,甚至侵入颅内的肿瘤,治疗上有许多困难。入路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周围有骨性结构阻挡,显露比较困难。我院2004年2月-2008年3月采用入路手术治疗患者共15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颞下窝入路 手术难度 护理 手术治疗 解剖结构 血管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联合进路(combined infratemporal approach,CIFA)切除颅底病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因颅底肿物行CIFA切除病变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16~71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5例患者采用CIFA Type B+D切除病变,6例采用CIFA Type A+B切除病变。术后定期复查颞骨增强MRI判断有无肿瘤复发。结果5例采用CIFA Type B+D术式的患者中3例为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为颞骨骨巨细胞瘤,肿瘤最大横截面的中位数为42 mm×46 mm(范围37 mm×18 mm~56 mm×53 mm);6例采用CIFA Type A+B术式的患者中4例为头颈部副神经节瘤,1例为颅底神经鞘瘤,1例为岩尖胆脂瘤,肿瘤最大横截面的中位数为43 mm×36 mm(范围24 mm×22 mm~63 mm×35 mm)。11例患者中9例一期手术完整切除肿瘤,2种术式中各有1例分二期切除病变(一期切除颅外部分,二期切除侵入颅内的部分)。CIFA Type B+D组中有1例重建了鼓室和听力,术后1年听力为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的5例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均在3个月内恢复到House-Brackmann分级(H-B)Ⅰ~Ⅱ级;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Ⅱ级的4例患者,术后有2例恢复为Ⅰ级,另外2例仍为Ⅱ级;1例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Ⅲ级的患者由于术中切除面神经术后面神经功能为Ⅵ级,1例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Ⅴ级的患者,术后恢复为Ⅲ级。2例术前已有耳蜗破坏,术中予以切除,其余9例均保留了耳蜗。术后随访14~58个月,均未见病变复发。结论CIFA技术可以安全、彻底切除广泛侵犯侧颅底的占位病变,术中及术后耳蜗、面神经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与恢复。灵活运用CIFA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病变的良好暴露和完整切除,还可为功能重建创造条件。

  • 标签: 颅底肿瘤 耳外科手术 联合颞下窝进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的方法及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采用8具成人头颅标本,通过神经内镜模拟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进行逐层解剖,并测量和采集相关数据或图片,对神经内镜解剖过程中的不确定结构和数据,通过显微镜模拟耳前-开放入路证实。结果8具尸头标本(16侧)的膜性鼻泪管位于上颌窦内壁的骨性鼻泪管内,开口于鼻道,其长度为(14.3±3.6)mm,直径为(5.3±1.8)mm。眶神经和眶动脉在眶裂处形成神经血管束,走行于上颌窦顶壁的眶下管内;颊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从翼外肌上、下头之间穿出,在肌与翼外肌之间向前走行并支配颊肌。结论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的关键为膜性鼻泪管的显露和保护;进行神经内镜手术时,眶神经血管束可作为识别翼腭窝内结构的标志,颊神经可作为识别窝内各肌肉的标志。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翼腭窝 颞下窝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的方法及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采用8具成人头颅标本,通过神经内镜模拟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进行逐层解剖,并测量和采集相关数据或图片,对神经内镜解剖过程中的不确定结构和数据,通过显微镜模拟耳前-开放入路证实。结果8具尸头标本(16侧)的膜性鼻泪管位于上颌窦内壁的骨性鼻泪管内,开口于鼻道,其长度为(14.3±3.6)mm,直径为(5.3±1.8)mm。眶神经和眶动脉在眶裂处形成神经血管束,走行于上颌窦顶壁的眶下管内;颊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从翼外肌上、下头之间穿出,在肌与翼外肌之间向前走行并支配颊肌。结论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的关键为膜性鼻泪管的显露和保护;进行神经内镜手术时,眶神经血管束可作为识别翼腭窝内结构的标志,颊神经可作为识别窝内各肌肉的标志。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翼腭窝 颞下窝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临床诊治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患者1例,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伴右鼻塞、脓涕,鼻腔异味感,经抗生素、鼻用激素治疗,疗效不满意,西医建议手术治疗。以李新吾教授发明的鼻炎针刺技术治疗3周,症状明显缓解,复查鼻窦CT结果与耳鼻咽喉科会诊均提示病情好转、无须手术治疗。因针刺目标为翼腭,且为盲刺,故提出此技术宜称"经毫针盲刺翼腭技术",并认为该技术较手术侵入性小、不良反应少,或可成为严重CRS患者在药物治疗后、手术治疗前可尝试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针刺 翼腭窝 病例报道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发展形成的囊肿,也可由于外伤或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颌面部好发于口底、颏、眼睑、额、鼻、眶外侧及耳下等部位,而发生于者少见。作者报道1例典型病例,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表皮样囊肿 上皮囊肿 颞下窝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于龙刚 王琳 赵丽娟 张胜男 陈敏 蔡亮 李娜 姜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东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 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鼻颅底外科 2660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东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 2660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东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 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鼻颅底外科 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变态反应科 266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颅底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的11例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1~63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异物感、颌疼痛、颌面部麻木和舌麻木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类圆形,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所有患者均采用单纯内镜手术,根据肿瘤所在的区域及其与颈内动脉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其中内镜经口-咽侧径路7例、内镜经口-翼下颌皱襞外侧径路1例、内镜经口-翼下颌皱襞内侧径路3例。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病理结果、手术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于内镜彻底切除肿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平均疼痛VAS评分3.1分,平均住院时间5.9 d。术后最终病理结果:多形性腺瘤6例、神经鞘瘤4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患者术后随访6~39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内镜切除良性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作为该区域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供选方法。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内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 简介:上期精彩回顾:那年冬天闹饥荒,死了好多人,爹也被饿死了。为了让我生存下去,娘把我送给了18里外的一户富裕人家。这里吃穿不愁,我却没有感到幸福与美好,惟有害怕与孤独。后来,那家老太太说我给她家带来了很多野鬼,就把我送回了家。家里的境况并没有因为我的送走而得到改善,送人的命运最终还是降临到我的头上……这次不知道娘要将我送到什么地方?

  • 标签: 野鬼 不知道 村前 对我说 乡间小路 告诉我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颧弓硬膜间入路切除颅中海绵窦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颅中海绵窦区肿瘤的病例资料,均采用经颧弓硬膜间入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三叉神经鞘瘤14例,脑膜瘤1例。术前症状改善或无明显变化13例,加重2例,术后出现新增脑神经麻痹2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全部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颧弓硬膜间入路切除颅中海绵窦区肿瘤术野显露佳,对神经、血管、脑组织的保护较好,可作为此区域神经鞘瘤的首选方案。

  • 标签: 颅窝 MECKEL腔 海绵窦 神经鞘瘤 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咽旁--颅底(PIS)肿物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需要明确病理诊断的PIS肿物患者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6~76(50±20)岁]。应用超声与CT或MRI融合导航技术引导肿物穿刺活检,评估技术可行性、病理诊断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活检操作在8例患者中均成功实施,肿物大小2.2~6.5 cm。7例患者获得确切病理诊断,诊断率为87.5% (7/8)。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1例,发生率12.5%(1/8)。结论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头颈深部肿物穿刺活检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超声检查 导航 咽旁间隙 颞下窝 颅底
  • 简介:摘要:探讨肿瘤切除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术后潜在并发症的预防,选用本科室一例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该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他进行总结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患者的关节形态。方法在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选取有TMD症状的患者15例纳入实验组,并选取无症状患者15例作为相应对照。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行双侧下颌关节CT扫描,选取适当的断层并测量其关节结节倾斜度及关节深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P<0.05。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关节结节倾斜度较对照组的大,且实验组患者的关节深度也较对照组的大。结论较大关节结节倾斜度及关节深度可能是TMD的一个发病因素。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关节结节关节窝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联合进路和颈内动脉重建用于侵犯岩骨段颈内动脉的颅底巨大肿瘤的技术要点和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因颅底肿物行联合进路并重建高位颈内动脉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27~55岁。结果5例患者中3例为头颈部副神经节瘤,1例为颈动脉瘤,1例为腺样囊性癌复发;肿物中位横截面积为60 mm×51 mm(范围:28 mm×22 mm~72 mm×58 mm)。所有病例均使用联合进路和颈内动脉重建的术式完整切除肿物。术中中位出血量为1 000 ml(范围:600~2 500 ml)。3例患者术后无暂时或长期脑血管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由于脑血管栓塞出现偏瘫。除了复发性腺样囊性癌患者术中切除面神经,其余患者面神经功能均在术后3~12个月内恢复为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术后5例患者均规律随访36个月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于侵犯高位颈内动脉且无法与动脉分离的侧颅底肿瘤,进路联合颈内动脉重建可实现肿瘤的完整切除。

  • 标签: 颅底肿瘤 耳外科手术 颞下窝进路 颈内动脉 血管外科手术
  • 简介:五、巧朴就是在钓鱼过程中继续向窝子里补打料,目的是继续引鱼和留鱼。补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非常讲究。补补好了,将会使你接下来的钓鱼活动事半功倍,补补砸了你就有可能弄巧成拙,使你本来钓得很好的窝子半途而废。

  • 标签: 钓鱼活动 做窝 事半功倍 窝料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入路蝶腭神经节注射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不良反应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100例变异性鼻炎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研究组实施超声引导入路蝶腭神经节注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积分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超声引导 经颞下窝入路蝶腭神经节注射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