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沙砾性假痛风或白垩性假痛风是一种焦磷酸钙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内纤维软骨或透明软骨及其周围滑膜、韧带、肌腱和关节囊的总称,是临床极少发生的一种罕见病例,尤其在下颌。该文就该病的临床特点、分型、影像及发病诱因、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和咀嚼肌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MRI作为其首选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了TMJ和咀嚼肌区域的软硬组织可视化,在其诊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扩散成像、T2 mapping、超短回波时间(ultrashort echo time,UTE)和零回波时间(zero echo time,ZTE)等技术进一步推动了TMD和相关肌肉超微结构变化的定量分析和功能成像,这些技术超越了目前的解剖成像能力,提供对关节盘、关节盘后组织、髁突、关节和周围咀嚼肌群更好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理解,并最终有助于其早期诊断、治疗计划、疗效评估,甚至图像引导干预。本文就MRI在TMD的最新进展及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成像 功能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定量诊断 综述
  • 简介:心理社会因素对于下颌紊乱病病人的康复迟延常被认为是重要的。本研究中,94位患有慢性下颌紊乱病的病人在进入多学科治疗方案前,进行了IMPATH:TMJ*的研究,以确定那种因素最能预测治疗结果。治疗结果以治疗前后颅下颌指数(CMI*)和症状严重指数(SSI*)明显降低来判定。随机将一半病人(n=47)的治疗结果返回到IMPATH:TMJ指标中,分离最能反映预测治疗结果的心理社会和人口统计学的指标。再对通过这些人(标准组)鉴定的指标进行显著性分析,以检测其效率。剩余的47人(交叉验证组)进行以上指标的交差证实检验。在标准组,低自我尊重,焦虑感,精神低落及睡眠活动被证实是对治疗结果预测最有用的指标,而每一项都与抑郁有关。对以上4项指标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对治疗的反应有49%的差异,差异非常显著(p<0.0001),47例中,41例(87%)预测治疗结果正确。将以上4项指标用于预测交叉验证组的47例病人,预测效果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1)。47例病人有37例(79%)用这些标准正确预测了治疗结果,对治疗反应的差异为28%。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的心理社会信息对慢性下颌紊乱病治疗结果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抑郁症状介导了慢性疼痛病人对治疗的反应。

  • 标签: 疗效 颞下颌紊乱病 预测因子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叶新皮质癫痫患者临床特征、术前评估、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叶新皮质癫痫行神经电生理、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定位,术中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描记,联合采用不同术式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的疗效观察。结果疗效按谭启富的标准分类:Ⅰ级12例,Ⅱ级11例,Ⅲ级8例,Ⅳ级5例,Ⅴ级0例。病理报告:胶质增生23例;微小血管畸形5例;灰质异位1例,无异常发现7例。无手术致残和死亡。结论联合采取不同术式,如:行海马及杏仁核部分切除,对叶新皮质癫痫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颞叶新皮质癫痫 外科治疗 病灶切除术
  • 简介:广义的额叶痴呆(FTD)亦被称为额叶退行性变(FTLD),是一组以行为和人格改变、失语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根据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学分类,额叶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DLB)的第3种痴呆类型。发病年龄为45—70岁,绝大部分患者在65岁之前发病;病程2~20年,平均约8年。1892年,德国医师ArnoldPick最先报告一例额叶痴呆患者。

  • 标签: 痴呆 额叶 颞叶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下颌关节紊乱(TMD)足指下颌关节的功能异常、不完全,或被削弱。Costen(1934,1937)第一次将其描述,是由于改变了的下颌关节解剖关系与紊乱,联合咬合垂直距离丧失、后牙支持丧失,和(或)其他错牙合所引起耳部和(或)鼓膜部的神经刺激。症状可包括头顶和枕骨部的头痛、耳呜、耳痛、听力下降以及舌痛。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关节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为避免在下颌关节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下颌关节完整的颅骨标本43副,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下颌关节与其周围重要骨性标志的距离与角度。结果:鼓鳞裂最外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2.69±2.02)mm、(27.23±2.07)mm、(17.67±1.76)mm,岩鳞裂最内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6.55±1.56)mm、(11.64±1.73)mm、(17.53±1.75)mm,蝶棘根部到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9.53±1.39)mm、(20.08±2.14)mm,关节结节最低点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7.33±2.14)mm、(30.33±2.29)mm、(32.23±1.78)mm,关节结节最低点、棘孔、茎乳孔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夹角分别是(73.72±7.24)°、(55.58±6.49)°、(50.70±7.56)°,关节结节最低点、卵圆孔、茎乳孔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夹角分别是(62.41±6.88)°、(61.19±5.61)°、(56.40±7.60)°。结论:下颌关节周边的解剖位置测量数据可以为下颌关节手术提供参考标准,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鼓鳞裂 岩鳞裂 关节结节 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关节病患者的正畸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治疗,32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病 患者 正畸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定位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2例叶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结果:左有癫痫样波者42例,右有癫痫样波者29例,双有癫痫样波者21例,临床表现与癫痫样波发放部位有关,癫痫波的传导主要有容积传导和神经传导方式。结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与脑电图癫痫样波起始部位分析有助于致痫灶的定位。

  • 标签: 颞叶癫痫 临床特点 脑电图 临床表现 诊断
  • 简介: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对耐药且适合接受手术的叶癫痫患者,与药物治疗相比,前叶切除术可增加患者预期寿命和质量校正预期寿命。相关论文发表于《精神病学文献》(2009,66(12):1554)。研究人员运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型模拟,并直接从患者和医学文献中获取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QOL)资料进行比较。

  • 标签: 前颞叶切除术 预期寿命 癫痫手术 生活质量 医学文献 癫痫患者
  • 简介:咬合紊乱与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一直是现代口腔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课题组通过建立咬合紊乱动物模型,观察到下颌关节髁突的异常改建甚至退行性变.咬合紊乱产生的异常生物力可以影响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钙化,以及软骨骨吸收等一系列变化,是髁突退行性改变的重要机制.文章就实验性咬合紊乱对髁突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咬合紊乱 髁突 异常改建
  • 简介:下颌骨骨折在颌面骨折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下颌骨的髁突是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颌骨发生骨折时,会对下颌关节的骨组织及软组织造成直接及间接的损伤。本文就下颌骨骨折对下颌关节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选择早期、正确、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下颌骨 骨折 颞下颌关节
  • 简介: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的定义:是指累及咀嚼肌或/和下颌关节,具有一些共同症状(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的许多临床问题的总称。根据定义,我们认为TMD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疾病的诊断,而是这一群相关疾病的称呼。所以临床诊断不应使用TMD这个笼统的称呼,而是应明确哪一类或哪一种疾病,已有具体的诊断标准(另文介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治疗指征 相关疾病 临床诊断 临床问题 张口受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叶癫痫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对25例难治性叶癫痫患者采用视频脑电图、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进行术前致痫灶定位,结合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定位,均给予前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EngleⅠ级20例(80%),Ⅱ级3例(12%),Ⅲ级2例(8%)。结论联合视频脑电图、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发作期临床表现综合术前定位致痫灶,显微手术切除前叶、海马-杏仁核结合皮层热灼能安全、有效的治疗叶难治性癫痫。

  • 标签: 颞叶 癫痫 前颞叶 海马 杏仁核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人酸点燃杏仁核大鼠叶癫痫模型叶皮质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的表达情况。方法将52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癫痫模型组(共39只)和假手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3只)。癫痫模型组建立海人酸点燃杏仁核大鼠叶癫痫模型,再按构建成功的时间分为3组(构建成功1 d为急性期组、构建成功7 d为潜伏期组、构建成功30 d为慢性期组,每组各13只),在观察结束时取材。对照组在杏仁核注入生理盐水,与癫痫模型组伴随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USP25在叶皮质中的表达及与神经元(NeuN)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共定位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USP25在叶皮质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注药侧叶皮质中,癫痫模型组USP25与NeuN的共定位阳性细胞在癫痫后期增加,USP25 mRNA及蛋白水平在癫痫发作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48、7.68,均P<0.05)。与对照组(mRNA:1.00±0.36;蛋白:1.00±0.46)比较,潜伏期组(mRNA:10.80±4.82;蛋白:1.88±0.32)和慢性期组(mRNA:12.97±4.48;蛋白:1.92±0.26)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未注药侧皮质中,USP25 mRNA及蛋白水平在癫痫发作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86、6.65,均P<0.05)。结论叶皮质中USP25的表达在癫痫大鼠潜伏期后增加,提示去泛素化通路参与叶癫痫的慢性病理过程。

  • 标签: 癫痫,颞叶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 大鼠
  • 简介:目的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示踪(DTT)技术定量分析叶癫痫患者双侧颢叶内侧结构弥散参数值及局部纤维束变化特点,评价DTI技术对叶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临床诊断为叶癫痫的16例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扫描,测量双侧叶杏仁体、海马及叶皮质的部分各向异性(FA)、相对各向异性(RA)、表观弥散系数(ADC)等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应用DTT技术观察癫痫患者局部纤维束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者双侧叶内侧各结构FA、RA、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伊〉0.05)。叶癫痫患侧、对侧与正常对照者叶内侧各结构FA、RA、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C值呈叶癫痫患侧〉叶癫痫对侧〉正常对照者的变化趋势,以海马尾部变化最为显著;而FA、RA值呈叶癫痫患侧〈叶癫痫对侧〈正常对照者的变化趋势,并且杏仁体、海马体部变化较海马尾部更显著。结论DTI技术能充分了解癫痫患者叶内侧结构的弥散参数值及纤维束变化特点,有助于癫痫病灶定位的准确诊断,同时加深对叶内侧结构整体变化的了解亦有助于术前的整体评估及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颞叶癫痫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 海马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浅动脉-前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患者42例,其中搭桥受体血管为角回动脉者12例(浅动脉-角回动脉搭桥组),搭桥受体血管为前动脉者30例(浅动脉-前动脉搭桥组)。回顾性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安全性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189.16±21.23) min vs. (179.46±16.9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患者复查颅脑CT血管成像示吻合血管均通畅。浅动脉-前动脉搭桥组发生术区脑梗死2例,浅动脉-角回动脉搭桥组发生术区脑梗死1例,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个月2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浅动脉-前动脉搭桥组患者的mRS评分[(0.13±0.115)分]明显低于浅动脉-角回动脉搭桥组[(0.42±0.2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动脉-前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烟雾病 颞浅动脉-颞前动脉搭桥 颞浅动脉-角回动脉搭桥 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神经内镜锁孔Kawase入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采用神经内镜锁孔Kawase入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患者4例,现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和安全性。结果4例患者的肿瘤均完全切除,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术后左侧咬合力弱和面部麻木,经治疗和随访后无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左侧面部麻木和左侧肢体肌力下降,经治疗和随访后明显改善;余2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患者随访4~13个月,均正常生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神经内镜锁孔Kawase入路具有微创、路径短、暴露范围广、视野清晰等优点,可以安全有效地切除三叉神经鞘瘤。

  • 标签: 神经内镜 颞下锁孔Kawase入路 三叉神经鞘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