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康复辅助任务导向对脑卒中患者手部抓握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40例对照组接受实物抓握训练,4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康复辅助任务训练,测量评估其手部功能状况,并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患者FMA评分,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建议可用康复辅助任务导向训练脑卒中患者手部抓握功能,对恢复其手部抓握功能和活动度作用更为明显,值得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手套联合川平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3组,一组为机器人手套治疗组,对本组患者实施单一的机器人手套治疗方法;一组为川平疗法治疗组,对本组患者实施单一的川平疗法治疗方法;一组为川平结合康复手套治疗组,对本组患者实施川平结合康复手套的治疗方法。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川平结合康复手套治疗组的手指功能评分、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11.10±1.13)分、(4.86±0.43)分,高于机器人手套治疗组的(7.97±1.74)分、(3.56±0.33)分及川平治疗组的(7.42±1.58)分、(3.41±0.3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川平结合康复手套治疗组的EMG界限值为(81.15±5.22)μV,高于机器人手套治疗组的(69.41±5.68)μV及川平治疗组的(69.35±5.94)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手套联合川平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提高EMG界限值,改善预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机器手套 川平法 脑卒中患者 手功能
  • 简介:概述康复人是医疗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工业机器人和医用机器人的结合。康复人作为一种自动化的康复治疗设备,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20世纪80年代是康复人研究的起步阶段,美国、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应用 下肢 医疗机器人 医用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康复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对脑卒中患者 手部抓握功能 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现随机 选取 201 6 年 1 1 月至 201 7 年 11 月 我院收治 的 患者共 80 例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40 例、实验组 40 例,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常规实物抓握训练 ,实验组在进行常规实物抓握训练的基础上增加 康复 辅助的实物抓握强化训练。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 比对, 分析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95.0% 、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77.5% ,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康复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能够对 脑卒中患者 手部抓握功能 有很好的 治疗效果 ,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康复机器手 任务导向训练 脑卒中 手部抓握
  • 简介:摘要目前,康复人的研究与开发日渐白热化,在医院、社区或家庭中的应用也越发普遍,本文就面向神经康复康复人或相关设备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 标签: 康复 机器人 脑损伤
  • 简介:一种用于解决下肢行走功能或意识丧失或弱化的下肢康复,可自由调节下肢摆动的角度范围、频率以及具有定时功能,具备过载保护。机械手轻巧灵便,不但能在家庭独立使用,还能在医院或康复中心与步行机配套使用,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接受被动训练后,能够借助手杖站立并主动行走直至完全康复

  • 标签: 下肢 康复 机械手 组合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上肢康复后对其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借助上肢康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就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PMA-UE)、Wolf运动功能(WMF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康复治疗,治疗后的PMA-UE、WMFT评分优于治疗前,另外,实验组的PMA-UE、WMFT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康复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康复机器
  • 简介:摘要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显著提高,下肢瘫痪患者对于康复治疗设备性能需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基于这种需求研究设计了一种下肢外骨骼康复人。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康复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患者穿戴外骨骼时的舒适性和平顺性。使患者能够在穿戴下肢外骨骼康复人的状态下顺利完成康复治疗过程中的训练动作。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下肢康复人。

  • 标签: 下肢康复 机器人 设计
  • 简介:上肢康复人是现代医疗设备中一种先进且便捷的辅助康复设备。它对于患有中风、偏瘫等相关疾病的患者,能够有效地协助复健医生对患者的上肢运动进行恢复,并重建神经系统。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上肢康复人训练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康复医生及患者的注册登录界面、患者的信息查询功能以及康复训练交互平台,能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和安全性的康复训练。

  • 标签: 上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 训练管理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机构少有涉足于康复人的研究,而国外的辅助康复治疗机器人设备已有很多,所运用到的机器人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也各有不同。本文主要介绍无锡市康复医院Lokehelp康复人的原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标签: Lokehelp康复机器人 原理 进展 展望
  • 简介:摘要随着瘫痪病人数量的增多,其康复训练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辅助康复训练的机器人随之出现,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率,控制了成本,减少了理疗师的体力消耗,保证了康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了主被动训练方法的实现,进而提升了康复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下肢康复人的概况,同时阐述了下肢康复人的交互控制方法,旨在推动下肢康复人的发展。

  • 标签: 下肢 康复机器人 交互控制
  • 简介:摘要:根据有关调查显示,至2030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将高达65.7%,其中80%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复治疗,这使得护理人员的负担越来越重。本研究课题通过设计出一款可折叠的医疗康复人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效率,降低了在护理工作中长期背抱患者移位而形成的扭伤等职业病,由于其小巧,因此可塞进汽车后备箱。设计的展现形式主要通过Solidworks软件画出零件图,并进行装配,之后进行仿真,得到具体数据,其原理是通过控制电机驱动抓手来模拟护理人员手臂将患者抱起的动作,并且可调节电动推杆来控制医疗康复人的高度,方便将患者移动到轮椅、床和汽车上。

  • 标签: 移位 折叠 可调节 医疗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康复人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降低脑卒中患者屈肌张力和诱发功能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导致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行功能康复人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功能各项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手功能康复机器人 功能性电刺激
  • 简介:摘要:随着医工融合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康复需求的提高,智能化上肢康复人因可为脑卒中患者提供高强度、高重复性主动康复训练,恢复上肢运动功能,实现脑神经重塑等作用,成为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热门,但目前大多数上肢康复人系统仍处于实验室研发或临床验证阶段。本文总结国内外上肢康复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比不同类型机器人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上肢康复人发展趋势,为促进其临床转化提供思路。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康复 机器人
  • 简介:摘要:我国目前约有1.9亿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需要康复服务,但我国康复医疗资源有限,康复人的研究有利于缓解紧张的供求关系。有效的康复训练是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对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有重要意义,传统康复训练主要以理疗师一对一的训练方式进行,存在康复效果不一致、缺乏定量评估和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下肢康复人结合传统康复训练方法、计算机技术和人体生物力学等,有助于缓解我国医疗资源不足的窘境,也对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下肢康复人和相关运动障碍康复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下肢运动障碍 脑卒中 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