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拷贝数,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含量;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VM),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组(大三阳组)和HBsAg(+)HBeAg(+)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1%(298/310)和96.6%(28/29),病毒含量为1.85×108copies/ml;HBsAg(+)HBeAb(+)HBcAb(+)组(小三阳组)和HBsAg(+)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4.2%(80/181)和82.9%(31/41),病毒含量为4.8×106copies/ml。血清中HBeAg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结论荧光定量PCR在乙肝的诊断、判断传染性强弱及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HBV-DNA
  • 简介:姚开虎副研究员非常高兴邀清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附属AnnaMeyer儿童医院ChiaraAzzari教授来北京儿童医院做学术访问,在您的“侵袋性细菌感染的分子学诊断:一个有川的临床一具”的报告中谈到采用分子诊断方法评估意大利肺炎链球菌疾病负担的工作,这些经验对中国开展相关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北京儿童医院 RT-PCR方法 细菌感染 分子学诊断 检测 佛罗伦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梅毒螺旋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依据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V)DNA多聚酶I(polA)基因序列,设计MGB—Taqman探针和PCR引物,对TPPA法检测到的不同国家和人种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检测,验证该PCR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PCR产物测序证实新建的荧光PCR方法可以扩增到梅毒螺旋体polA基因区200bp长DNA片段。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检出每微升血液中10拷贝梅毒DNA。在31例TPP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中,有21例为PCR阳性。证明其中10例TPPA法阳性为非现行感染,可能不具有传染性。统计分析表明该荧光PCR方法与TPPA方法对不同国家和种族人群检测结果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新建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排除TPPA法阳性梅毒患者中非现行感染的旅行者,是适用于不同地区和种族的旅行者进行梅毒检测的新方法。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DNA多聚酶I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MGB—Taqman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对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探讨分析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高危型HPV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8例宫颈病变患者患者,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与第2代杂交捕获法(HC-Ⅱ)的检测结果对比。结果HPV在宫颈癌患者阳性表达率达90%以上,与HC-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检测宫颈病变与HC-Ⅱ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74.7%与7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检测HSIL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症、湿疣(P<0.01),除LSIL外,其他病变中的PCR检出率均略高于HC-Ⅱ。结论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高危型HPV,可用于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宫颈癌,提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宫颈癌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分析。

  • 标签: 高危型HPV 实时荧光PCR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桂林市一起旅游团体腹泻疫情进行诺瓦克病毒Ⅰ型(NVGⅠ型)和Ⅱ型(NVGⅡ型)检测分型,为疫情处理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方法用实时荧光探针(RT-PCR)方法对腹泻病人样本的特异引物进行核酸扩增检测。结果通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28份样品进行快速检测,NVGⅠ型阳性6份(21.4﹪),NVGⅡ型阳性3份(10.7﹪),NVGⅠ型和NVGⅡ型同时阳性1份(3.6﹪),阴性19份(67.9﹪)。结论实时荧光PCR在诺瓦克病毒检测中能起到快速、准确和高灵敏的效果,对病人病情的及时诊断治疗和对突发疫情的快速控制和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NV GⅠ型 NV GⅡ型 实时荧光PCR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皮炎外瓶霉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皮炎外瓶霉ITS区域基因组序列(GenBank:JN675373.1)进行分析,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以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皮炎外瓶霉为阳性菌株,及其他种类真菌和细菌作为阴性对照菌株,从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面对该方法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能扩增皮炎外瓶霉特异性序列.临床分离得到的皮炎外瓶霉在反应中有明显扩增曲线,而甄氏外瓶霉、棘状外瓶霉、烟曲霉、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马内菲青霉等20株菌在CT值≤38范围内均未有扩增;利用基因重组构建的标准品完成了标准曲线的绘制,在1.0×103~1.0×107拷贝数(Cp)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最低可检出量为10Cp/μL.结论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皮炎外瓶霉方法,该法特异度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将有助于临床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皮炎外瓶霉 核糖体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犬细小病毒病感染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犬只死亡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目前诊断该病的方法主要是胶体金快速检测试板法,虽然检测方法较简便快速,但其敏感性较差。通过对NCBI网站GenBank发表的CPV-2基因组序列的分析,选择该病毒VP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阳性病料扩增及扩增产物测序,与NCBI发表的相关基因对比,同源性在99.8%-100%,成功建立了特异性、灵敏度高的PCR方法,最低只需2.5PgDNA模板。在对28例可疑CPV病例检测中,本方法检出25例阳性、3例阴性,阳性率为89.28%;胶体金检测板检测出20例阳性、8例阴性,阳性率为71.42%,证实PCR方法比胶体金检测更敏感。

  • 标签: 犬细小病毒 PCR 检测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PCR+膜杂交法CT/UU/NG三联检测在临床性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PCR+膜杂交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CT、UU、NG,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以及相关性。结果:PCR反向膜杂交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CT、UU、NG的筛查结果接近(P〉0.05),而男女筛查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法操作简便,筛查快速、准确,有与实时荧光PCR法相当的检测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膜杂交法 人乳头状病毒 PCR法
  • 简介:摘要目的自制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HBVDNA检测的室内质控品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将试剂盒自带的弱阳性对照品、自制未灭活质控血清、自制灭活质控血清作为室内质控品的选择对象,每天与样本一起检测,连续30天,通过不精密度、L-J质控图,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评价三者哪一个更适合基层医院PCR实验室作为室内质控品。结果弱阳性对照品检测结果日间不精密度为7.72%,未灭活自制质控血清检测结果日间不精密度为2.92%,灭活自制质控血清检测结果日间不精密度为3.70%;灭活与未灭活自制质控血清配对t检验,t=-0.860,P=0.397,P>0.05,两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灭活前后两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0.901,P=0.346,P>0.05,两组检测结果均值无显著性差异;SPSS17.0统计学软件绘制弱阳性对照品、未灭活自制血清质控品L-J质控图11月份30天的变化情况。结论自制质控血清无需灭活及其他特殊处理,完全能够满足PCR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的需要。

  • 标签: HBV DNA 自制质控血清 L-J质控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技术,厚片涂片抗酸染色,改良罗氏培养法在检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评价FQ-PCR检测技术在痰结核菌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感染科收治的临床确诊的210例肺结核病患者的同一份痰标本分别进行FQ-PCR法,痰厚片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杆菌。结果FQ-PCR法,痰厚片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78%,60%,23%。结论FQ-PCR法检测结核杆菌灵敏性和特异性比厚涂片法和培养法高。

  • 标签: FQ-PCR 痰厚涂片 痰培养 结核杆菌
  • 简介:为了消除电化学PCR系统检测中不同温度对检测电流信号的影响,我们提出了对改进计时电流法电流峰值信号实时校正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改进计时电流法数值解方程基础上,建立了电流峰值与温度的数值模型,并结合PCR温度控制规律,对不同浓度下电活性物质的峰值信号进行实时校正。结果表明,校正后电流峰值随浓度变化的曲线可直观显示,且两者的比例关系验证了校正方法的准确性。更多还原

  • 标签: 电化学检测 改进计时电流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 试剂温度 峰值电流
  • 简介:[目的]探讨PCR-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及PCR-HPV检测结果,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阳性率为57.6%,PCR-HPV检测诊断阳性率为97.6%.[结论]宫颈癌的筛查中PCR-HPV检测诊断阳性率高,但仍需与宫颈脱落细胞检查、阴道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合进行.

  • 标签: PCR-HPV 宫颈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 阴道镜 病理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一次试验即可明确是否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所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是否耐药的检测试剂。材料与方法本试剂盒以PAGE纯化的引物、HPLC纯化的Taqman水解探针以及基因工程表达的热启动Taq酶作为主要扩增体系组分。结果初步的临床实验结果证明,该试剂组分对痰液样本内肺炎支原体的检测灵敏度是94.93%,特异度是97.17%。结论该试剂相关性能达到了国内临床诊断试剂所要求的主要性能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PM)的LIG4基因敲除载体,为敲除LIG4基和后期构建PM高效打靶系统提供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LIG4基因两翼基因片段及筛选标记基因pyrG基因片段,再用融合PCR方法扩增构建PMLIG4基因敲除载体,并酶切验证。结果用融合PCR成功构建了以pryG为筛选标记基因的PMLIG4基因敲除载体。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LIG4基因敲除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同源从组敲除PM的LIG4基因构建高效打靶系统提供基础。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菌 融合PCR LIG4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病患者血清HBV-DNA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病患者肝病患者126例,依据患者情况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62例,患者为病毒性肝炎患者;乙组患者64例,为非病毒性肝炎患者,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病患者血清HBV-DNA。结果乙组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显著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HBeAg阳性率显著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病患者血清HBV-DNA,可更加明确的反应出人机体内病毒增加复制的情况,同时更加直接的反应患者所携带病毒量水平。

  • 标签: 荧光定量 PCR检测 肝病患者 血清HBV-DNA 病毒性肝炎 非病毒性肝炎
  • 简介:PCR-DGGE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在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系统微生态学、肠道细菌微生态学和益生菌研究中都取得了一系列的应用成果,而在我国冷水鱼的研究中应用还较少。本文介绍了PCR-DGGE技术的特性及其在世界水产养殖业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我国冷水鱼微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冷水鱼微生态学 应用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PCR法与被动凝结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及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某医院2012年1月~12月治疗疑似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者100例,然后进行PCR法与被动凝结法检测。结果采用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6%,73%,46%,其中,PCR法和血清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培养法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法与培养法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被动凝结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百分率为13%,其中,中轻度感染有54例,中度感染有20例,中度感染26例。结论采用PCR法与被动凝结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及感染情况可以及时判断出病情,使患者可以尽早得到治疗。

  • 标签: PCR法 被动凝结法 肺炎支原体
  • 简介:病毒的紧张的坏死(VNN)在海洋的鱼引起高死亡,特别在grouper,全球并且在中国。因为没有有效疫苗或药处理VNN,早察觉和预防是重要的堵住它的爆发。在这研究,反向的抄写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为VNN病原体的快速、方便、敏感的察觉被开发,紧张的坏死病毒(NNV),在grouper。整个过程从RNA抽取在3.5h以内被完成到PCR产品可视化。这个方法的察觉限制是NNVRNA标准的200个拷贝,它对应于病毒粒子的200个拷贝。这个RT-PCR方法对NNV察觉没有特定对另外的鱼跨反应病毒的疾病病原体例如传染胰腺的坏死病毒(IPNV),传染造血的坏死病毒(IHNV),鲤鱼病毒(SVCV)的春天viraemia,流行于家畜的造血的坏死病毒(EHNV),并且大黄croakeriridovirus(LYCIV)。与这个方法,看到橘子的grouper(Epinepheluscoioides)从育种站与或没有在福建省的VNN流行病的发生的油炸食品被检测。结果都显示出那或当从没有VNN的二个育种站的40%油炸食品或25%流行病也作为NNV被检测时,从有流行病的发生的二个育种站的93%油炸食品作为积极被诊断积极,显示这个RT-PCR方法能被用于快速,NNV感染的敏感察觉并且在VNN流行警戒适用。

  • 标签: RT-PCR法 神经坏死病毒 斜带石斑鱼 诊断方法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传染性胰腺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