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跨文化交际不仅是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对应和转换,而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这时还应考虑到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时需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价值观念、民族性格、语言文化等方面注意中韩两国文化的不同,特别注意语法关系、句子结构、词形变化、时态变化、敬语表达、俗语的翻译、人称代词、数量词及场所名词的翻译。本文在总结文化因素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中韩跨文化交际能力。

  • 标签: 语言文化对比 中韩跨文化交际 文化因素 中韩语言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简介:本文分析了陈建明先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模式初探——以汉语程度副词"更"和日语程度副词"もっと"的分析为例》一文存在的缺陷:立论有失严谨;对比分析不深入;对比分析使用的语料库的文体不一致;推理不正确。针对文章的缺陷,本文利用有效的语料对汉日程度副词再次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误用分析,并提出今后双向二语习得研究的课题。

  • 标签: 程度副词 对比研究 双向习得研究
  • 简介:当代俄罗斯女性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融入神话元素,创造出了神话色彩浓厚并具有独特审美特性的文本。神话具有混融性特点,将神话元素作为女性小说中的重要现象进行分析,这要求研究者需跳出传统文学的研究框架,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拓展新的研究途径,为此,将语言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语言文化学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拟从语言文化学视角出发,以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为研究对象,以神话人物、神话母题、神话时空为研究要素对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中的神话元素及其功能进行阐释,以期为此方向的研究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

  • 标签: 语言文化学 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 神话元素
  • 简介:本文运用语序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以汉语"在+NP"及其韩语对应形式为中心,对汉韩语介词相关语序、选择动因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说明。本文认为类型学关注的介词相关语序中,汉韩二语在介词短语内部都基本保持了与各自语言基本语序的和谐,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但在句法层次上,韩语受限于动词强制居尾的句法结构特点,在距离象似原则的支配下,与VP形成和谐组配;而句法化程度较低的汉语则因为距离象似与时间象似性原则的竞争与妥协,以及介词语法化、动补结构发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不仅大量派生介词框式结构,介词短语语序也呈现比韩语复杂的局面。

  • 标签: 类型学 汉语介词 韩语副词格助词 “在+NP” 语序 选择动因
  • 简介:日语词汇中含有大量的佛教词语,既有经汉语翻译佛典之后传入日本的,也有自身创造出来的,在现代日语词汇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从佛教词汇对中日两国文字的影响入手,对"盂兰盆"一词的文化渊源及其词义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考察,旨在探索佛教词汇在日本的流布、吸收、衍变及其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揭示出隐藏在文化受容与衍变背后的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 标签: 佛教 日语词汇 盂兰盆 内涵与外延
  • 简介:日本人也就是日语母语者有一种在认知语言学中称之为〈主观识解〉的倾向。把自己置身于事态之中,通过身体直接体验去认识事态。这与客观地把握事态、甚至把话者自身也以俯瞰的视点去认识的西方语言大相径庭。日本人的这种视点特征体现在各个方面,特别以绘画和庭院、建筑为代表的视觉艺术最为典型。本文拟探讨这种视点特征如何反映在文艺以及日语表达上。日本视觉艺术的关键词之一「見立て」与〈所见〉有密切相联。所谓「見立て」就是以眼前实际看到的"近景"和由此拟看到的"远景"的双重视像构成。这种特点也体现在日语中,因此日语与视觉艺术存在着〈相同性〉。

  • 标签: 视点 見立て 近景·远景 主观识解 相同性
  • 简介:本文以高级日语学习阶段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调查,并考察了其与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成绩的关系,发现受试的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属于中等,随着学年的升高,应试者的学习策略使用频率无明显的提高,使用倾向也没有大的变化。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成绩中仅"词汇"部分的成绩与元认知策略存在显著意义的相关。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学习细节上存在差异,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为重视语言的输出技能、即"说"与"写"的能力培养。

  • 标签: 语言学习策略 使用频率 日语能力测试成绩 相关
  • 简介:本文作为日语程度副词历时研究的一环,从中古时代主要文献的会话部分中抽出表示“程度极高”的一类程度副词,对它们在当时的使用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使用分布上,“ぃと”,、“ぃみじく(ぅ)”、“ぃたく(ぅ)”“あまり”是中古时代文献的会话部分中最具代表性的程度副词,并推测它们是当时人们口语中经常使用的程度副词;“汉文训语”“ぉはきに”“きなはだ”与“和文语”的“いと”“いみじく(う)”使用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语法功能上,“いと”“きはめて”“ぁまり”易与形容词、“いみじく(ぅ)”“ぃたく(ぅ)”易与动词共现。

  • 标签: 历时语言学 日语程度副词 中古时代 使用特点
  • 简介:本文认为对外交模糊语的考察不能仅从语义模糊或者语用模糊的角度进行,应该将两者相结合才能考察外交模糊语的全貌,因此本文在探讨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以韩国语外交模糊语为研究对象,按照语言层级自下而上的顺序,分别观察模糊语在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级上,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的表现形式及其功能。

  • 标签: 外交模糊语 语义模糊 语用模糊 表现形式 语用功能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以下三个论点:1、日本汉文训读从佛经汉译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而形成。2、日本汉文训读很可能受古代朝鲜半岛新罗同样方式的影响。而同样阅读方式在契丹或维吾尔等中国近邻阿尔泰语系民族中也可以找到。因中国北方自古以来长期受到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的统治,结果当今中国北方方言即所谓普通话当中也有类似训读的现象。要之,此乃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普遍现象。3、在日韩两国,由汉文训读所形成的语言观扩大到各自的世界观,其中既有同又有异,于焉产生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的世界观互相冲突。

  • 标签: 东亚 汉文 训读 语言观 世界观
  • 简介:长期以来学术界对“あいさつ”语言行为,尤其是就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尚属不足。掌握和解析“あいさつ”语言行为的使用规律,进行跨文化间的“あいさつ”对照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以“购物”、“外出就餐”时的“あいさつ”语言为切入点,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分析中日两国“あいさつ”语言行为的实际使用情况、特征、性别和年龄差异,揭示两者的共性和特性;同时对产生差异的中日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进行初步的探讨和解析.

  • 标签: “あいさつ”语言行为 借贷关系 “化石化”现象 称谓用语
  • 简介:话语语言学作为对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批判性发展,研究的重点从语言的结构转移到了语言的应用上。根据语言使用的不同性质。它也提出了“两论”:话语体系论和叙述体系论。这“两论”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一言以蔽之就是对话语的“行为性”和“语境”的重视,即研究的目标在于探明某一特定话语是由谁在何时何地、对谁、在何种情况下、抱着何样的意图而发出以及造成了何种后果。作为“叙述体系”(第三人称叙述)的文学话语,是一种隐蔽了“物语行为”(“话语行为”)和说话者存在的貌似“客观”的描述体系;与此相反,作为“话语体系”(第一人称叙述)的文学话语,则是一种一刻也离不开叙述者的“物语行为”的“主观”的讲述体系。通过对文学话语做上述两种区别性的研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番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崭新景象。

  • 标签: 话语理论 人称 物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