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5例。常规组患者予以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研究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联合冲洗鼻腔。统计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鼻腔评分、糖精清除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治疗而言,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布地奈德联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治疗的效果更为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布地奈德 生理盐水 鼻腔冲洗 慢性鼻-鼻窦炎 疗效
  • 简介:摘要本例患者为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鼻腔-鼻窦。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提示IgG4-相关性疾病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其血清免疫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结果,激素治疗应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 标签: 免疫球蛋白G 垂体 鼻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鼻腔冲洗护理在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鼻腔冲洗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1周、4周,观察组的Kennedy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鼻腔冲洗护理 鼻内镜 鼻窦手术 术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鼻腔冲洗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采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用鼻腔冲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鼻腔粘膜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鼻腔黏膜愈合率要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应用鼻腔冲洗护理的效果显著,该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鼻腔黏膜愈合,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鼻腔冲洗护理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鼻腔冲洗护理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提升作用。方法:从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选取了61名被医院诊断为鼻窦炎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接受了相同的鼻内镜鼻窦手术。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程序,而实验组则接受额外的鼻腔冲洗护理。我们对比了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鼻腔黏膜愈合的整体有效率高达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4%,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此外,实验组术后鼻黏膜病变的发生率仅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26%(P<0.05)。结论:鼻腔冲洗护理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护理中表现出显著优势,能够促进病灶愈合,降低鼻黏膜病变风险,并可能加速鼻黏膜纤毛的恢复功能。

  • 标签: 鼻腔冲洗护理 功能性鼻内镜 鼻窦手术 术后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采用经鼻腔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行 FESS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经鼻腔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 +FESS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 97.30%,对照组为 86.49%, P< 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为 2.70%,对照组为 18.92%, P< 0.05。结论: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行鼻腔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 +FESS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 标签: CRS FESS 鼻中隔矫正术 内窥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镜手术治疗累及鼻颅底区域鼻腔鼻窦骨源性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鼻腔鼻窦骨源性良性肿瘤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内镜组与传统组,每组49例。内镜组给予鼻镜联合柯-陆手术,传统组采用传统鼻侧切开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内镜组与传统组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并治愈出院,经病理学检查均无恶性肿瘤患者。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分别为(30.5±6.7)min、(64.7±14.6)ml、(6.4±2.7)d,均少于传统组的(48.7±10.5)min、(108.4±23.8)ml、(9.8±3.6)d,P均<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49),复发率为2.04%(1/49),均低于传统组的22.45%(11/49)、14.29%(7/49),P均<0.05。结论在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的治疗中,鼻镜治疗相对于传统开鼻手术具有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与复发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鼻腔 鼻窦 鼻镜 良性肿瘤 疗效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断为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病例,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550例,腺癌82例,其中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29例,从中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4岁(37~64岁)。临床表现为鼻腔狭窄、鼻塞、鼻出血。鼻内镜下见表面光滑新生物。影像学显示鼻腔鼻窦膨胀性肿块占位。大体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质地中等,最大径2~3 cm。镜下肿瘤无包膜,界限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瘤细胞体积较小、形态温和,立方状、矮柱状,排列呈规则的腺管状、小梁状。胞质嗜酸,细胞核位于基底,核仁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细胞角蛋白7(CK7)、SOX-10、DOG1、波形蛋白均弥漫阳性;S-100蛋白局灶阳性;GCDFP-15、Mammaglobi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D56、CK20、NR4A3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5%)。3例FISH ETV6基因重排阳性,2例FISH NTRK3基因重排阳性。3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术后辅以放疗。3例随访12~2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ETV6 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是一种新命名的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与其他低度恶性鼻腔鼻窦腺癌及部分涎腺肿瘤有相似之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TV6基因检测可帮助明确诊断。

  • 标签: 鼻窦肿瘤 腺癌 诊断, 鉴别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与复发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鼻内腔术进行相关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实施鼻外入路法进行治疗比较半年后复发率以及术中一般资料。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较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长两组患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为期半年随访调查,对照组患者总复发率为30.00%,观察组为13.3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者,以鼻腔镜治疗为基础,对患者实施鼻外入路术,可提升治疗结局,促进疾病转归,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镜 鼻外入路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效果 复发情况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CT及 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应用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 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8年 2月 -2020年 1月,在术前均实施 CT诊断、 MRI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 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应用 MRI诊断,可有效检出疾病,诊断准确率高,促进疾病的治疗。

  • 标签: CT MRI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2例经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NIP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3年6月~2010年6月我院32例经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NIP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29例无复发治愈,3例复发,行再次手术,随访一年无复发。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完善各项准备;术后加强鼻腔出血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术后定期随访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窥镜 手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且在术前接受过CT及MRI影像学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灶影像学特征,比较其诊断的优缺点。结果23例患者经CT诊断可见,肿瘤呈不规则状,且呈现出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8例患者骨质硬化、4例患者骨质破坏累及颅底、5例有局部骨质增生表现。经MRI扫描可见,多数患者可以观察到T1、T2序列信号与患者的脑灰质接近,表现为等T1、稍长T2信号,软组织肿块的边界清晰,累及范围明确。结论经CT或者MRI都可以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诊断,且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相对而言,CT对骨质变化的诊断效果更好,而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要优于CT。

  • 标签: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CT MRI 影像学特点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淋巴上皮癌(LEC)的CT和MRI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与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动态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例鼻腔鼻窦LE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5~58(45±9)岁。观察其CT和MRI表现,测量MRI动态增强参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收集同期18例ONB患者影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校正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LEC和ONB患者间各参数差异。结果6例LEC肿瘤起源于鼻腔筛窦区,1例起源于鼻眶区,其中位于左侧6例,双侧1例。7例LEC均表现为软组织影伴骨质破坏,3例伴骨质硬化;病变实性部分密度及信号较均匀,出现不同程度局部浸润。病变形态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及沿黏膜蔓延两种形式,其中条状息肉样肿块3例,球形肿块3例,沿鼻腔及鼻甲蔓延增厚1例。6例LEC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最大强化指数(CImax)为1.51±0.46,流出率(WR)为14.26%±6.24%,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平台型4例、流出型2例,达峰时间(Tpeak)为(40.09±4.59)s,呈迅速达峰表现。6例LEC患者行DWI检查,ADC值为(0.80±0.14)×10-3 mm2/s。LEC与ONB之间比较WR、ADC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873,P=0.020;t=3.255,P=0.025)。结论LEC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鼻腔鼻窦LEC常规影像学表现、功能MRI参数指标及临床资料等,有助于与其他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淋巴上皮癌 嗅神经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D5及Livin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54例SNSCC,30例鼻息肉(NP组)以及25例正常鼻腔粘膜(正常组)中PDCD5和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DCD5蛋白在SN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而L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PDCD5蛋白的失活和Livin蛋白的诱导可能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DCD5蛋白有望为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诊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鼻腔 鼻窦鳞状细胞癌 PDCD5蛋白 Livin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内镜手术用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的编号实施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40例),双号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腔鼻窦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NIP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取得的疗效展开探析,评估不同的治疗方案。 方法: 研究的对象为 40 例在 2016年 12月 ~2018年 12月 期间接受手术 治疗的 NIP 患者 ,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纳入分组, 对照组(例数 =20 例)在治疗的期间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例数 =20 例)在治疗的期间接受 鼻内镜手术 ,对 对照组、治疗组取得的疗效 展开相应的 分析和对比。 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经治疗后其复发率分别为 5.0% 、 25.0% ,应用鼻内镜手术展开治疗的实验组其复发率比对照组的传统治疗更低,组别间数据分析和比对中有明显差异( P<0.05 )。实验组、对照组在经过治疗之后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0.0% 、 15.0% ,应用传统手术的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比实验组明显更高,组别间数据分析和比对中有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NIP 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可保障其并发症、复发率降至最低,值得推广 。

  • 标签: NIP 鼻内镜手术治疗 疗效 传统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窦炎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鼻内镜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治疗方案的预后效果。方法:以100例鼻窦炎患者开展研究,均分对照组(鼻内镜术治疗)、观察组(鼻内镜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治疗);评估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良好,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鼻内镜术 鼻腔冲洗液 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在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五官科收治并予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实施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在术后7d评价患者的鼻腔黏膜情况。    结果:入组患者在接受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后,鼻腔黏膜均恢复良好,无息肉、水肿、鼻漏的发生。   结论: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通过指导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鼻腔冲洗,有效促进了术后鼻腔黏膜的愈合,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循证 鼻腔冲洗护理方案 慢性鼻窦炎 鼻内镜
  • 简介:鼻腔是呼吸系统的门户,具有通气、加温加湿、清洁过滤、免疫防御和嗅觉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通过调节鼻周期通气变化提供睡眠状态下适宜的呼吸阻力,实现人体呼吸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在深入研究鼻腔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鼻腔通气功能障碍在上呼吸道

  • 标签: 鼻腔通气功能 扩容技术 上气道阻塞 呼吸系统 生理功能 中鼻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腔雾化吸入辅助抗生素治疗儿童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本次研究60例鼻窦炎患儿均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利用随机分组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取阿莫西林克酸维酸钾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取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73.4%低于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腔雾化吸入辅助抗生素治疗儿童鼻窦炎的效果较为理想,缩短了患儿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布地奈德混悬液 鼻腔雾化吸入 抗生素 儿童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