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生、病理和目前对介入治疗后证型综述,发现血瘀证、痰证、虚证为介入治疗后主要证型。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治疗 中医药 证型
  • 简介:目的:建立壮筋接骨胶囊制备工艺并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采取直接粉碎成粗粉及提取挥发油、水煎煮、浓缩、干燥等工艺制备胶囊;用薄层色谱法控制质量;设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对疼痛和肿块消失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骨折、急性软组织损伤,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结论:壮筋接骨胶囊治疗跌打损伤、骨折、扭挫伤、瘀血肿痛疗效确切,临床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壮筋接骨胶囊 薄层色谱法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旱生香茶菜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和方法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进行人体肿瘤细胞毒体外活性实验。结果:从旱生香茶菜叶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1),乌苏酸(2),maslinicacid(3),2α-羟基乌苏酸(4),hederagenin(5),3β,23-dihydroxy-urs-12-en-28-oicacid(6),arjunolicacid(7),asiaticacid(8),2α,3α,24-trihydroxyolean-12-en-28-oicacid(9),2α,3α,24-trihydroxyurs-12-en-28-oicacid(10)。测试了10个化合物对3种(K562,MKN45,HepG2)人体肿瘤细胞株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1-10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讨论了它们生源关系。所有三萜化合物对上述三种人体肿瘤细胞株都没有细胞毒活性。

  • 标签: 旱生香茶菜 唇形科 三萜 生源途径 细胞毒活性
  • 简介:本文对中医基本理论之一“药食同源”作了诠释,其中包括“药食同理”、“药食同用”以及“药食两用”等观点。“药食同源”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例如,正确指导药物和食品摄入;作为重要药食两用物品将对调整机体内稳态、防止退行性慢性疾患以及抗衰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药物和食品相互渗透已成为国际上大趋向,我们需要对此有所认识并作出政策上相应调整。

  • 标签: 药食同源 药食两用 药食渗透 慢性疾患 大趋向
  • 简介:根据中药方剂研究特点,按正交设计原理及F值与t值特定关系,提出“正交t值法”。数理上与正交设计F值法等价,原理清晰,计算简便,统计结论完全一致。实验分三步进行(主药分析,辅药交互分析,剂量选择),并改进了正交表形式,便于分析两药间协同或拮抗作用,适用于中药较大方剂研究。主要公式为:残差标准误自由度显著性检验二水平时预期药效二水平时

  • 标签: 正交设计 辅药 特定关系 正交表 t值 拮抗作用
  • 简介:本实验结果表明,引流熊胆及天然熊胆均呈现明显抗炎、镇惊作用,并能增加胆汁流出量。此外,二种熊胆LD50较为接近。我们认为我省地产引流熊胆做为熊胆药源是可行

  • 标签: 引流熊胆·天然熊胆 抗炎 利胆 镇惊
  • 简介:目的:比较六种代料栽培配方栽培茯苓前后土壤活性变化,探讨影响茯苓生长土壤活性因素,指导代料配方改良。提高代料栽培茯苓产量和质量。方法:以传统松木栽培茯苓为对照,选择土壤中含水量、pH、有机物、多种酶和微生物等土壤活性指标,采用现代分析方法,测定六种代料栽培茯苓前后土壤活性变化。结果:代料配方与传统松木栽培茯苓前后各项土壤活性指标均发生变化;加权综合分析表明,代料配方E试验组与传统松木对照组G土壤活性变化较接近。结论:为优选代料配方及其改善栽培茯苓土壤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茯苓 种植 代料栽培 土壤环境
  • 简介:目的:建立党参ISSR-PCR反应体系,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党参鉴定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一个标准化程序.方法: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党参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ISSR-PCR反应体系中MgCl2、dNTPs、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模板DNA用量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扩增影响.结果:建立了重复性好,分辨率高ISSR-PCR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0×PCRBuffer缓冲液2.5μL,MgCl22.0mmol·L-1,dNTPs0.5mmol·L-1,引物0.4μmol·L-1,TaqDNA聚合酶1.0U,模板DNA为30ng;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30s,51.7℃退火1min,72℃延伸1.5min,共计35个循环,循环结束后在72℃延伸7min,4℃保存.结论:建立了适用于党参ISSR-PCR反应体系,为应用ISSR技术鉴定党参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党参 ISSR-PCR 反应体系 优化
  • 简介:目的:观察芎归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缺血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p致小鼠心肌缺血模型,应用生化法观察芎归胶囊治疗作用.结果:芎归胶囊能明显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引起小鼠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芎归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肌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 标签: 芎归胶囊 小鼠 缺血心肌 保护作用
  • 简介:金青口服液对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有明显抗菌活性和杀菌作用,可降低小鼠感染细菌后死亡率,对腺病毒A3、RSV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可降低FM1病株和流感病毒所致动物产生病变指数,对由内毒素和鲜酵母引起动物体温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具有消炎和镇痛作用。

  • 标签: 金青口服液 抗菌 抗病毒 解热 抗炎 药效学
  • 简介:湖北海棠叶是我国别样茶一种,在民间有悠久应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湖北海棠叶含有丰富黄酮类、多酚类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对湖北海棠叶应用历史、植物形态、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系统研究和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湖北海棠叶 别样茶 应用历史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仙茅对体外培养肝细胞代谢功能影响。方法:应用仙茅水提物大(400μg生药/m1)、中(200μg生药/m1)、小剂量(1001a,g生药/m1)作用于体外培养正常人肝细胞株L02细胞,收集细胞培养液,应用氧化酶终点法检测葡萄糖(GLU);终点法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双缩脲终点法检测总蛋白(TP);氧化酶法检测乳酸(LAC);酶标比色法测乳酸脱氯酶(LDH)。结果:仙茅水提物大(400μg生药/rIll)、中剂(200μg生药/m1)时可使L02细胞培养液中GLU、TP、LDH含量增加,TG、LAc含量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仙茅可提高L02细胞糖、脂、蛋白代谢及能量代谢。

  • 标签: 仙茅 L02细胞 代谢功能
  • 简介:中医“证”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研究重要组成部份。30多年来、中医“证”动物模型研制取得了很大进步.据称证型涉及14种,造模方法达140多种.相关文献近800篇(包括期刊、会议和内部资料)、主要涉及模型研制思路、方法、动物外观状态、检测指标和药物反证等方面(就是“像不像”问题)

  • 标签: 中医 动物模型 质量控制 药理学 证型
  • 简介:目的:对多苞裂萼苔Chiloscyphuspolyanthus(L.)Cord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生物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渡谱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是(+)-桉烷-3-烯-6β,7α-二醇(1)、(+)-桉烷-4-烯-1β,3α,6β-三醇(2)和(+)-桉烷-4(14)-烯-3α,7α,11-三醇(3),还得到尿嘧啶脱氧核苷(4)、二十五烷酸单甘油酯(5)、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苔藓 多苞裂萼苔 倍半萜
  • 简介:目的:从柴胡种胚角度探讨不同种质柴胡萌发问差异情况。方法:利用OLYMPUS体式显微镜观察3种柴胡(ZC、SX和GS种质)种子胚形态发育过程。结果:3种种质柴胡种子均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及成熟胚阶段,进而完成柴胡种子休眠状态。由收获时柴胡种子胚大小、胚率及胚所处时期3个指标来看,ZC种子休眠较浅,GS次之,而SX种子具有较深胚休眠。结论:GS、SX、ZC柴胡与三岛柴胡一样,种子均具有形态后熟特性,只在发芽时间长短上存在差异。

  • 标签: 柴胡 种胚 种质 休眠
  • 简介:目的:考察鼠妇有效部位在口服给药方式下镇痛作用,开展药效学研究,并初步探索其活性成分。方法: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首先开展鼠妇水提物急性毒性研究;其次,采用醋酸扭体模型考察鼠妇不同极性提取物镇痛作用,筛选有效部位。基于实验结果,依次选用福尔马林法、热板法研究该有效部位作用环节及特点,随后采用角叉菜胶致足肿胀以及醋酸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模型考察其抗炎活性。此外,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鼠妇活性成分。结果:鼠妇水提物在2~5g/kg剂量范围内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在0.6~0.8g/kg剂量范围内能够显著减少小鼠在醋酸扭体实验中扭体次数,在0.4~0.8g/kg剂量范围内能够缩短福尔马林实验(第二阶段)中舔足时间,但未能延长其在热板实验中潜伏时间。在炎症模型中,鼠妇水提物(0.4~0.8g/kg)能够减少小鼠在角叉菜胶实验中足肿胀程度,而在0.6~0.8g/kg剂量范围内能够显著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液质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氨基葡萄糖对照品和鼠妇水提物样品HPLC谱图中,在相同保留时间处均有峰型一致色谱峰,且它们在MRM模式下具有相同质谱行为。结论:鼠妇水提物具有抑制炎症性疼痛药理作用,氨基葡萄糖是其重要活性成分。

  • 标签: 鼠妇水提物 动物模型 炎症性疼痛
  • 简介:目的:建立菊花破壁饮片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破壁饮片成品与其中间品、原料化学成分相关性,为菊花破壁饮片整体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8nm,柱温:35℃。结果:建立了菊花破壁饮片HPLC指纹图谱,得到了15个共有特征峰,11批样品相似度达0.98以上,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所建立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菊花破壁饮片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 标签: 菊花 破壁饮片 指纹图谱 HPLC
  • 简介:目的:观察加减地黄饮子对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AD模型大鼠大脑海马组织AchE和NOS1表达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凝聚态Aβ1-40诱导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海马区AchE和NOS1表达。结果:模型组(6.42±0.38)AchE表达与假手术组(6.74±0.4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加减地黄饮子组(3.77±0.29)AchE表达明显减少,作用效应较盐酸多奈哌齐(2.25±0.20)弱。与假手术组(5.74±0.39)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区NOS1表达下降(2.38±030),与模型组比较,地黄饮子组NOS1表达增加(4.43±0.40),作用优于盐酸多奈哌齐(3.56±0.27)。结论:加减地黄饮子可通过抑制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AchE和上调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OS1表达而发挥抗AD作用。

  • 标签: 加减地黄饮子 乙酰胆碱酯酶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目的:研究以四逆散为主随证加减对不同证型胃脘痛疗效和对胃电、血浆胃肠道激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O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HP)影响,并以此探讨上述指标在不同证型胃脘痛中变化,以期为胃脘痛临床诊断提供新诊断依据.方法:98例胃脘痛病人分为6种证型,每种证型患者再按西医诊断分为2组.四逆散治疗组以四逆散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对照组以雷尼替丁治疗;疗程均为两个月.观察表观疗效及胃电、胃肠道激素、幽门螺旋杆菌变化.结果:四逆散加减方对不同证型胃脘痛表观疗效相当,总有效率91.8%;雷尼替丁治疗组总有效率7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证型患者胃电、胃肠道激素存在不同程度变化,四逆散加减治疗具有一定调节作用.结论:四逆散加减方对胃脘痛疗效确切,其疗效与胃电、胃肠道激素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四逆散 胃脘痛 胃电 胃肠道激素 幽门螺旋杆菌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甘草干姜汤对肺纤维化信号转导通路影响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甘草干姜汤0.5g/kg、1g/kg和2g/kg剂量组。采用博莱霉素气管注入法,制备肺纤维化模型,于实验第28天留取标本,分别测定大鼠肺组织活性氧、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及羟脯氨酸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实验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SIRT1和TGF-β1等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g/kg和2g/kg甘草干姜汤作用28天后能够显著提高大鼠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活性氧、丙二醛和羟脯氨酸含量,同时,显著下调TGF-β1、Smad3、α-SMA、ColⅠ和SIRT1蛋白表达并上调Smad7蛋白表达。结论:甘草干姜汤能够减轻博莱霉素导致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并通过增加抗氧化防御系统和调控SIRT1和TGF-β1发挥作用。

  • 标签: 甘草干姜汤 肺纤维化 活性氧 TGF-Β1 SI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