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联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治疗,术后期待妊娠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腹腔治疗基础上给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累计妊娠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UI过程中HCG日E2为(642.8±312.2)pmol/L,HCG日P为(0.39±0.19)ng/mL,子宫内膜厚度为(10.11±2.00)mm;观察组患者周期临床妊娠率(16.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1%),观察组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患者周期临床妊娠率(15.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累计妊娠率(2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1.7%)(P〈0.05)。结论:腹腔联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Ⅲ-Ⅳ期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症
  • 简介:目的:研究单通道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微创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11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以抽签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予以MPCNL治疗,对照组为开放性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对比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结果显示:(1)观察组在手术时间(58.59±31.79)min、手术出血量(201.66±22.54)mL、住院时间(5.12±1.29)d、并发症出现率(11.00%)方面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01.32±27.46)min、手术出血量(408.54±35.16)mL、住院时间(8.49±2.34)d、并发症出现率(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3.10%、91.38%,观察组略高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勃起功能、患者及其配偶的性生活满意度及性功能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性欲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在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中采用MPCNL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抑制术中出血以及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单通道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复杂性肾结石 性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下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耐管的影响。方法:110例腹腔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复合全麻。对照组:手术前无超前镇痛,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结果:在拔管时,观察组患者HR、MAP低于对照组患者HR、M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结束和拔管时,两组患者的血糖和皮质醇均高于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耐管评分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耐管评分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腹腔下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中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减少患者拔管后疼痛,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应激反应 全麻
  • 简介:根据国家医学继续教育I类项目,编号2012—04-12—031[国]的通知精神,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皮肤病重点学科、全军皮肤病研究所、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承办“第八届全国皮肤病诊疗新技术暨首届全国皮肤图像分析技术与临床应用新进展学习班”,

  • 标签: 皮肤病医院 图像分析技术 临床应用 学习班 皮肤镜 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