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开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综合性实验的效果。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课程中开展综合性实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并通过调查问卷掌握学生的实验兴趣度和教学反馈。结果学生的课程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分析及综合考核成绩分别为(96.23±2.37)分、(95.01±1.83)分、(94.88±1.74)分、(94.30±2.27)分。问卷调查显示,学生的实验兴趣度为98.5%(64/65),且90%以上学生表示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结论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综合性实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致病株分子特征及耐药性,供临床诊治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金葡菌肺炎患者分离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和mecA检测鉴定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或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葡萄球菌蛋白A(spa)分型,并对MRSA菌株进行葡萄球菌盒氏染色体(SCCmec)分型;采用PCR方法检测21种超抗原(SAgs)基因、杀白细胞素(PVL)基因、黏附基因fnbB、cna;采用琼脂稀释法、E-test检测14种抗生素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共收集42株金葡菌,其中MRSA、MSSA各21株。MRSA的优势克隆为ST59-SCCmecⅣa-t437(71.4%);MSSA的分型较为分散,以ST25-t078(14.2%)最多见。42株金葡菌中有36株(85.7%)至少携带1种超抗原基因,最常见的超抗原基因型为sek-seq(21.4%);MRSA pvl基因携带率(52.3%)明显高于MSSA(14.2%),而MSSA fnbB及cna基因携带率(42.8%和47.6%)明显高于MRSA(均为9.5%),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本组金葡菌多重耐药率达90.4%(38/42株)。结论MRSA在儿童金葡菌肺炎致病株中检出率高,其主要克隆型为ST59-SCCmecⅣa-t437。儿童肺炎金葡菌分离株的超抗原基因携带率和多重耐药率较高,MRSA菌株常携带pvl基因,而MSSA菌株携带fnbB、cna更常见。

  • 标签: 肺炎 儿童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子分型 毒力因子 多重耐药
  • 简介:摘要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作为一种新型病原菌,这是当前世界上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诱因,由其所引发的各种感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并且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分子生物的角度出发,对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进行相应的检测调查,能够为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有效的支撑杆。因此本文就对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的分子生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

  • 标签: 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 分子生物学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现代分子生物》主要教授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以及最新的基因操作技术原理等内容,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重要的核心基础课。在现今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注重知识点的讲述,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故笔者通过引入翻转课堂模式,融入思政元素,开展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改革。最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同自豪感。

  • 标签: 现代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创新思维
  • 简介:摘要转化医学理念可以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应用中,同时,临床实践又可以及时反馈到基础医学教学中,让学生们可以真正体会到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临床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转化医学理念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课程的特点,重点分析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实验课和转化医学理念的创新结合,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实验课 转化医学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医院中不同来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生物特征,明确上海某医院MRSA的流行特点。方法收集上海市某二甲医院2017—2018年期间72株MRSA,综合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MRSA菌株进行分子生物特征分析。结果72株MRSA中,46株分离自临床病例,26株分离自医院环境。46株临床分离菌株包括33株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以及13株医院获得性MRSA(HA-MRSA),且来自医院的不同的病区。感染MRSA的住院患者所在科室以老年科(34.8%,16株)、内科(26.1%,12株)和外科(26.1%,12株)为主。MLST分型结果显示,不同来源MRSA菌株的ST型差别较大,但ST764是不同来源的MRSA菌株的优势克隆群(40.3%,29株),且PFGE聚类结果显示12株不同来源的ST764型MRSA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0%)。结论ST764型MRSA可能在社区、医院及环境中存在播散,应持续监测MRSA及其变异情况。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 简介:目的:评价二氧化锆对大鼠牙周膜细胞分子生物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牙周膜细胞。制作二氧化锆、钯银合金、镍铬合金试件及其浸提液。将各组浸提液作用于细胞,检测24h、48h、72h的各组浸提液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及各组细胞周期比例;检测不同浸提液组处理对大鼠牙周膜细胞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24h、48h、72h时,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DMEM组OD值间均无统计差异(P〉0.05),而镍铬合金组OD值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细胞凋亡结果发现,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镍铬合金组间均有统计差异(P〈0.05)。细胞周期结果发现,Prl指数钯银合金组与二氧化锆组相比有统计差异(P〈0.05),钯银合金组与镍铬合金组之间的Prl指数无统计差异(P〉0.05)。各组Caspase-3、Caspase-9的2-ΔΔCT值,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DMEM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镍铬合金组高于DMEM组(P〈0.05)。Caspase-8的2-ΔΔCT值,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与DMEM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二氧化锆组与钯银合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差异(P〉0.05),镍铬合金组高于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锆在提高细胞增殖活力,抑制细胞凋亡方面优于钯银合金及镍铬合金材料,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影响牙周膜细胞的细胞活力、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 标签: 二氧化锆 细胞生物学行为 牙周膜细胞 凋亡 CASPAS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FF1在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机制及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TFF1在正常胃粘膜中存在的分子形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FF1在胃癌、正常、肠化胃粘膜、不典型增生、食管癌等不同癌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FF1在正常胃粘膜中存在的分子形式主要分为单聚体、二聚体和TFF1复合物,其中TFF1复合物的含量最高;TFF1在胃癌旁组织和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比正常胃粘膜高,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肠化旁组织的TFF1表达比正常胃粘膜高,中、高分化胃癌的TFF1表达低于正常胃粘膜,结果均无统计意义(P>0.05);TFF1在低分化胃癌、肠化、食道癌及其旁组织上无TFF1表达。结论TFF1在正常胃粘膜中主要存在的分子形式是TFF1复合物,对胃粘膜有良好的保护和修复作用,与癌症的抑制和分化机制相关。

  • 标签: 三叶因子 胃黏膜 分子形式 癌变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ET/CT显像与其肿瘤分子生物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共计26例于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接受11C-胆碱PET/CT的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本项研究。测量前列腺癌肿瘤组织及肌肉组织的最高胆碱摄取值(SUVmax),并计算其比值(P/M)。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雄激素受体、CD31、Her-2/neu、PTEN和Bcl-2的表达情况,将其与胆碱摄取值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UVmax值平均为[9.42±6.70(1.69~24.65)],SUVmax-P/M值平均为[4.33±1.41(1.18~7.44)]。26例患者以Ki-67标记增殖指数平均为[10.4±13.1(0~48)],以CD31标记MVD平均为[26.4±11.8(7~48)],AR半定量评分平均为[86.5±61.8(0~18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UVmax-P/M值与增殖指数、MVD值均具有统计相关性。26例患者中判定为Her-2/neu、Bcl-2及PTEN表达阳性的患者分别为6例,13例及11例。其中Her-2/neu表达阳性的患者SUVmax-P/M值明显高于阴性的患者,具有统计差异。结论以同层肌肉SUVmax值校正后的前列腺癌病灶胆碱摄取值SUVmax-P/M值能较好反映前列腺癌的肿瘤生物行为,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胆碱 PET/CT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的流行特征及遗传变异特征。方法2013—2017年在广州两家哨点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集0~6岁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鼻咽拭子作为标本。采用逆转录PCR和巢式PCR方法进行HRSV的检测和分型,通过MEGA 6.0、NetNGlyc 1.0等软件对HRSV序列进行基因亲缘性分析以及N-糖基化位点的预测。结果共收集鼻咽试子标本1 225份,其中男性783份,女性442份;月龄M(P25,P75)为8(3,24)月。共检出HRSV儿童感染者209例(17.06%),其中HRSV-A为117例(55.98%),HRSV-B为92例(44.02%)。2岁以下儿童HRSV检出率为18.83%(196例),占总阳性标本的93.78%。209例检出HRSV儿童中,32例(15.31%)还感染了至少1种其他呼吸道病毒。进化树分析显示,62株HRSV-A属于ON1基因型,2株属于NA1基因型,53株HRSV-B全部属于BA基因型。G蛋白的第二高变区在氨基酸替换,终止密码子的使用以及糖基化位点方面均具有多态性。结论广州2岁以下儿童是感染HRSV的高发人群,ON1为HRSV-A主导基因型,BA为HRSV-B的主导基因型。多样化的氨基酸替换,某些糖基化位点的缺失与插入,体现了G蛋白作为主要保护性抗原的多样性。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人 遗传变异 流行病学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瘤分子生物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磁共振的DWI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72 (48.5±4.7 )岁;其中肿块型49例,非肿块型1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简称Ki-67)的表达,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不同生物标记物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ADC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ADC与生物标志物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结果肿块型乳腺癌的ADC低于非肿块型[(0.95±0.13)×103 mm2/s vs. (1.03±0.12)×103 mm2/s] ,差异有统计意义(t=2.193 ,P=0.023 )。19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中ER(-)、PR(-)、Ki-67>14%者的ADC低于ER(+)、PR(+)、Ki-67≤14%者(t =2.742、2.054、2.323,均P<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2.515、2.336、2.721,均P<0.05)。49例肿块型乳腺癌中ER(-)、Ki-67>14%者的ADC低于ER(+)、Ki-67≤14%者(t=3.291、2.183,均P<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2.493、2.453、2.512,均P<0.05 )。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ADC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r=0.394、0.360、-0.407,均P<0.05 );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ADC与E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r=0.371、-0.397,均P<0.05 )。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DC高于肿块型乳腺癌,肿瘤ADC与分子生物表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类孟买血型的血清特征、分子生物及遗传特点。方法应用血型血清方法检测红细胞和唾液的A、B、H抗原;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ABO和FUT1基因序列,通过家系调查分析该血型的发生机制及遗传特点。结果先证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红细胞上未检出A、B、H抗原,唾液中存在B抗原和H抗原,意外抗体筛查实验阳性。基因测序显示先证者ABO基因型为ABO*B.01/ABO*O.01.04,FUT1基因c.948C>A纯合变异(p.Tyr316Ter)。结论发现1例类孟买血型新变异,为FUT1基因编码区c.948C>A错义变异,致其无法编码有活性的H抗原转移酶所致。

  • 标签: 类孟买血型 基因测序 家系调查
  • 简介:本文介绍和总结了芬兰研究生院制度建立的历史和特征,举例说明了芬兰研究生院具体实践进程.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性。

  • 标签: 芬兰 研究生院制度 研究生教育
  • 简介:目的以分子生物方法为“金标准”对两种商品化酵母样真菌鉴定产品RapidIDYeastPlus(简称RapIDYST)及API20CAUX(简称API20C)的鉴定效能进行评估.方法从2010年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监测网菌株库中筛选酵母样真菌25种,共计194株.其中,包含临床最常见的5种酵母样真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共130株,占研究总菌株数的67.0%.所有菌株已经过分子生物方法准确鉴定至种水平.菌株复苏分纯后,严格按照产品操作指南,平行进行RapIDYST和API20C鉴定.结果所研究菌株中,有181株(18种)在RapIDYST鉴定菌种数据库中,所有在库菌株种及复合体鉴定正确率为87.8%(159/181).相比,API鉴定菌种库包含菌株174株(18种),在库菌株种及复合体鉴定正确率为92.0%(160/174).RapIDYST与API20C对于5种临床常见的酵母样真菌的种鉴定正确率分别为93.1%和97.1%.对于库外菌株,RapIDYST的鉴定错误率分别为23.1%(3/13),相比API20C的鉴定错误率为60.0%(12/20).综合此次评估结果,二者对酵母样真菌的鉴定效能无显著差异(McNemar检验,P>0.05).结论两种商品化产品对酵母样真菌的鉴定效能基本一致;相较而言,RapIDYST在操作便捷性、检测时间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 标签: 侵袭性真菌病 酵母样真菌 RAPID ID YEAST PLUS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学领域、食品检测及环境污染治理中,有一种技术发展迅速。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应用领域,都对其的发展十分看好,这种技术就是分子生物技术。为了使其发展壮大,对其深入研究成为了当今学术界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分子生物学 现代技术医学 食品控制 环境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同时伴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及胆固醇转运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基因异常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一家系的临床及分子生物特征。方法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1例FH患者,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豆固醇和谷固醇含量。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基因变异情况。采用Pymol软件对基因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并使用Uniprot Modelling软件行蛋白结构建模。结果先证者表现为贫血合并多部位黄色瘤、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三支严重病变;腹部超声示脾肿大;血涂片示异型红细胞、大血小板散在可见;血清TC、LDL-C、豆固醇和谷固醇浓度均升高[分别为8.54 mmol/L(正常值2.3~5.7 mmol/L)、4.84 mmol/L(正常值1.3~4.3 mmol/L)、44 μmol/L(正常值1.0~10 μmol/L)、28 μmol/L(正常值1.0~15 μmol/L)]。基因测序示:LDLRAP1:NM_015627.2:exon 4 c.415 C>T(p.Q139X),该纯合突变形成的蛋白截断体丢失多个稳定蛋白结构区域,不具备正常功能。同时,先证者发现ABCG8基因变异:exon13 c.1895T>C(p.V632A),exon8 c.1199C>A(p.T400K)。2例家系成员HDL-C增高(Ⅱ5:2.33 mmol/L,Ⅱ6:2.96 mmol/L);3例带ABCG8基因变异的成员豆固醇(Ⅱ8:23 μmol/L,Ⅱ7:24 μmol/L,Ⅰ2:18 μmol/L)、谷固醇(Ⅱ8:41 μmol/L,Ⅱ7:33 μmol/L,Ⅰ2:45 μmol/L)轻度增高。结论同时伴有LDLRAP1及ABCG8基因异常的FH患者,可出现植物固醇浓度异常,其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应综合考虑家族史及LDL-C、植物固醇水平及基因检测结果。

  • 标签: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植物固醇血症 贫血 基因突变
  • 简介: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步,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愈发受到关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球,然而,无论是病毒检测,病毒防护还是疫苗研发,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让全世界认识到生命科学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分子生物》作为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医药、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如何将本课程以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为核心开展教学内容需要多方面的尝试,本文将具体介绍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方案。

  • 标签: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混合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 简介:本质上,分子系统生物就是要研究分子水平上的各种层次网络,并整合这些网络信息为系统信息。广泛使用的化学主方程为研究生物分子网络提供了一个建模框架,但应用起来具有局限性;传统的矩封闭方法可以简化生物分子网络的研究,但并没有解决反应物种的联合概率分布的重构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生物分子网络的数学建模与分析,特别地,对生化反应系统提出二项矩的分析方法,它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如能够降低计算复杂度、方便联合概率分布的重构,甚至可用于非线性行为的线性逼近等。

  • 标签: 生化反应网络 化学主方程 二项矩方法 联合概率分布 生物噪声
  • 简介:绿色超级稻的战略构想“IR8”。对许多人而言,这个字母和数字的组合不代表任何意义。然而,它却代表着水稻育种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的应用与推广更是世界农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 标签: 分子生物学家 华中农业大学 绿色革命 遗传 作物 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