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臧延彦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9卷
  • 机构:松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子生物技术用于病原微生物检验中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54例快速检测发现病原微生物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A组荧光定量PT-PCR检测,B组常规PT-PCR检测。结果:A组阳性率74.07%高于B组37.04%,P<0.05;A组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率96.30%高于B组74.07%,P<0.05。结论:分子生物技术用于快速检测常见病原微生物中作用显著,检出阳性率高,可提升患者对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率。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实验技术是培养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创新性人才的重要课程。文章从实验项目、教学资源的利用、课程的考核方式、创新性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使此课程的教学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 标签: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食品问题和药品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息息相关,关系着国计民生,应当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在当代社会,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品的研究和监测方面,对食品药品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监督作用。本文将对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与药品微生物的检测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探求其在食品药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现代分子生物学 食品药品 微生物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对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实际价值。方法:本次实验任务开始后,于其中纳入120例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采用新型分子生物技术检验将其分为两组,即甲组、乙组,前者组中应用RT-PCR法,后者则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并分析其具体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检验后发现,乙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通过在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加强对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阳性检出率。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阳性检出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间于我院进行病原生物检验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反转录RT-PCR方法,观察组接受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分子生物技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效果十分显著,尤其是通过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有效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利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干预,并分析其具体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2022年3月之间选取100例需进行病原微生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 RT-PCR 法检验,观察组则使用荧光定量 RT-PCR 法进行检验。对比两组人员的检出率以及检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组人员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均低于疾病组(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荧光RT-PCR检测和常规的RT-PCR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7.50%,常规的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2.92%,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的RT-PCR检测,差异有统计意义(X2=6.431,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荧光RT-PCR检测和常规的RT-PCR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7.50%,常规的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2.92%,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的RT-PCR检测,差异有统计意义(X2=6.431,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荧光RT-PCR检测和常规的RT-PCR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7.50%,常规的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2.92%,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的RT-PCR检测,差异有统计意义(X2=6.431,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荧光RT-PCR检测和常规的RT-PCR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7.50%,常规的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2.92%,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的RT-PCR检测,差异有统计意义(X2=6.431,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荧光RT-PCR检测和常规的RT-PCR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7.50%,常规的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2.92%,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的RT-PCR检测,差异有统计意义(X2=6.431,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分子生物技术应用病原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接诊的38例患者,为每位患者采集2份病原微生物,采用不同分子生物技术,对比两种技术检验阳性率和患者检验满意度。结果 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验阳性率为71.05%,高于常规逆转录PCR技术检验阳性率的47.37%(P<0.05);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患者检验满意度为92.11%,高于常规逆转录PCR技术检验患者的63.16%(P<0.05)。结论 分子生物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应用较多,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阳性率较高,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具备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原微生物检验 检验阳性率 患者满意度 临床价值
  • 简介:<正>弓形虫是一种机会致病性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据调查,我国人畜感染较为普遍,人群平均血清阳性率为5%左右,预计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弓形虫感染率将出现上升趋形。现已明确,妇女在孕期感染弓形虫可致流产和婴儿出生缺陷等;健康成人感染多呈无症状带虫状态而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活化。弓形虫广泛的寄生部位和临床隐性感染使本病病原和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血清诊断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取决于所用的抗原质量。因此,弓

  • 标签: 弓形虫感染 分子生物学 弓形虫抗原 表膜抗原 隐性感染 健康成人
  • 简介: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降解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约90%的真菌种类仍然未知,且大部分难于分离和培养.因此核酸杂交;核酸序列分析;DNA指纹分析等分子生物技术被用于真菌分类、鉴定、种群结构、群落多样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这几种主要分子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真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真菌生态 分子生物学技术 DNA指纹分析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FEB重排肾细胞癌(TFEBr-R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4—2022年确诊的8例TFEBr-RCC,总结其组织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和RNA测序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6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4岁,中位年龄32岁。3例位于右肾,5例位于左肾。肿瘤最大径4.0~18.5 cm,平均8.5 cm。5例具有典型的“假菊形团”双相结构;其余3例形态不典型,2例类似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类似透明细胞肾细胞癌。TFEB和PAX8免疫组织化学均呈弥漫核表达(8/8),部分病例行HMB45、MART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示多数病例表达HMB45(5/6)、MART1(7/7),PD-L1(5/5)。TFEB分离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8例均存在TFEB基因易位。5例行RNA测序,结果4例为MALAT1-TFEB基因融合(包括2种新的MALAT1-TFEB融合方式),1例为1种新的ACTB-TFEB基因融合。本组病例随访5~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7个月,截至2022年7月患者均无病生存,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TFEBr-RCC好发于青壮年,预后较好。形态主要表现为特征性“假菊型团”双相结构,亦可表现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样或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呈TFEB核阳性,不同程度表达黑色素细胞分化标志物,且多表达PD-L1。MALAT1-TFEB基因融合为TFEBr-RCC最主要的融合形式,但融合位点不恒定。

  • 标签: 癌,肾细胞 分子生物学 病理学,临床 预后
  • 简介: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极为困难,疗效差。这部分患者除化疗外尚无其他有效的全身治疗措施,并且疗效和预后也存在差异,依靠现有的临床和病理指标难以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分析。近年来,文献报道应用分子生物指标,进行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病理分型和基因分型,以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从而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乳腺癌 三阴性 疗效 预后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是传统抗癌治疗难以克服的主要障碍。最新发现卵巢癌等肿瘤细胞的十大特征和机体存在许多新发现的抗凋亡的蛋白。使得卵巢癌极易发生转移,加强对抗凋亡的蛋白研究是有效防治卵巢癌转移的最新策略和方向。

  • 标签: 卵巢癌 细胞凋亡卵巢癌转移的基因 卵巢癌转移蛋白 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是高师院校生物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具有不同于综合院校的教学特点,为了提高分子生物的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本文从科研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培养与锻炼、教学中渗透前言性知识、合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试图在高师分子生物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事实证明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分子生物科研思维能力大学生培养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工作大多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在校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加之当前部分高校仍沿用“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生在学习上逐渐形成一种依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自主获取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1]。而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状况、通过科研所达到的水平等等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2]。大学中的课程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3-4]。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大学生从学习知识到开展科学研究转换的重要阶段,如果能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的传授和科研思维的培养相结合,就可以为培养大学生早日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中学生 分子生物学教学 学生科研
  • 简介:提高医学院校医学分子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实验教学中的经验,从实验课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教学、成绩评估等几个方面对医学分子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 标签: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