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A护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及母婴不良解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5A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母婴不良结局的比率低于常规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5A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血糖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出现母婴不良结局的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灶(T径  5cm)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展开探究。方法:筛选2021年7月-2022年12月由我院接收并实施诊疗的肝细胞性肝癌(HCC)复发患者92例纳入本课题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后,对远期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展开系统化分析。结果:参与研究的92例HCC患者中,完全消融的患者共计84例,占比91.30%;9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相关性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3.26%(3例);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在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为72.87%,3年的生存率为53.26%,5年的生存率为38.04%,7年的生存率为18.48%;对HCC复发患者行MWA治疗后生存率产生重要影响的单因素分别为:复发时间、肿瘤数量、肿瘤直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Child-Pugh 分级情况,(p<0.05);HCC复发患者行MWA治疗后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肿瘤数量、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Child-Pugh 分级情况,(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灶的远期疗效理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标签: 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 超声引导 经皮微波消融 远期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按病原学分类,可以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肝炎多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丁型大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目前对病毒性肝炎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甲型和乙型肝炎可通过疫苗预防。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后,乙肝疫苗纳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按照出生24小时内、一月龄、六月龄进行免费接种。为了解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情况,开展了2022年5岁以下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 预防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检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大鼠脾脏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1型(Thl型)趋化因子受体蛋白CXCR3、CCtl5和辅助性T细胞2型(Th2型)趋化因子受体蛋白CCR3的表达及Thl/Th2淋巴细胞亚群平衡状态。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46只雄性SD纯系大鼠,分为脾功能亢进组(36只)和对照组(10只)。脾功能亢进组大鼠采用40%CCl。花生油溶液灌胃,每周2次,每次3.0mL/kg,15%白酒作为饮用水,共8周制作脾功能亢进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正常饮食。肉眼观察大鼠形态变化,经HE染色、Masson染色,行肝功能检查及血常规验证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模型建立成功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检测两组大鼠脾脏趋化因子受体蛋白CXCR3、CCR5、CCR3的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5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脾功能亢进组大鼠毛色暗淡并且掉毛严重,食欲不佳,活动量较少,精神萎靡,建模第5周开始,大鼠陆续出现死亡,剩余19只。对照组大鼠毛发色光泽正常,食欲佳,精神状态良好,对外界刺激敏感,活动量正常。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脾功能亢进组大鼠肝组织内可见纤维增粗紊乱,肝组织的正常结构被破坏,纤维束分割肝小叶,破坏的肝小叶和部分增生的肝细胞团被较粗的纤维分割包绕,假小叶形成,肝细胞排列紊乱,弥漫散在脂肪细胞,异形细胞,细胞核增大,甚至有多核细胞。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未见上述变化。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脾功能亢进组大鼠脾脏略显肿胀,血管内皮增厚明显,血管内皮增生,红髓扩大,大部分白髓消失,中央动脉管壁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厚以及管壁的纤维化,脾窦扩张。对照组大鼠脾脏组织未见上述变化。肝功能变化:脾功能亢进组大鼠肝功能ALT和AST水平分别为(264±111)U/L、(687±299)U/L,明显高于�

  • 标签: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趋化因子受体蛋白 外周血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总结高龄患者经导管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减少高龄患者在植入起搏器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压力性损伤及穿刺处感染,后期随访未出现心悸胸闷晕厥等情况,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Micra无导线起搏器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应用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择取医院在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期间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体,经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41例)、对照组(41例)。予以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予以研究组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分析各组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V、LVEDV水平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Barthel、WHOQOL-10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予以PCI术后的AMI患者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具有显著价值,可改善机体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 标签: 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0.9%氯化钠、5%葡萄糖及10%果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按照常规剂量加入0.9%氯化钠、5%葡萄糖及10%果糖注射液中,室温下避光或不避光放置24h,配伍后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溶液中药物含量,并观察配伍后溶液外观性状,测定溶液pH值。结果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0.9%氯化钠、5%葡萄糖及10%果糖注射液的配伍后,室温24h内,无论避光还是不避光,均含量稳定,且外观性状及pH值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0.9%氯化钠、5%葡萄糖及10%果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较好。

  • 标签: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0.9%氯化钠 5%葡萄糖 10%果糖 配伍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后外侧入路完成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的髓核摘除术操作技巧。方法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48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实施经后外侧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采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由术前(7.27±0.73)分降为(1.88±0.28)分,无感染、硬脊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6个月,平均16.2月。椎间盘突出复发或下肢疼痛加重9例。术后3个月[(1.82±0.32)分]、末次随访[(1.80±0.32)分]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00),术后各时点腿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28±1.62)分]、末次随访[(11.88±1.5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较术前[(31.13±2.45)分]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可、差分别为118、16、5、9例,优良率90.5%(134/148)。结论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患者通过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的基础上是可行和有效的。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高髂嵴 椎间孔成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mg非那雄胺口服联合5%米诺地尔搽剂外用联合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AGA)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AG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单用5%米诺地尔搽剂外用的对照组(n=37),与在5%米诺地尔搽剂的基础上,加入1mg非那雄胺口服治疗的观察组(n=37),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非那雄胺 米诺地尔搽剂 男性雄激素性脱发(AGA)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2年2月-2023年8月实行,在骨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80份,且所属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结合随机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治疗措施分为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传统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项目以腰椎功能、疼痛情况为主。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主观症状、运动障碍等的减轻程度及患者体征状态的总体恢复速度,均高于治疗前,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对脊柱疼痛等方面的科学控制作用及患者各阶段的体位舒适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有效减轻了病症疼痛,并促进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生存能力恢复。

  • 标签: L5S1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脲嘧啶联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胃癌老年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脲嘧啶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奥沙利铂、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56.0%,肿瘤控制率84.0%,对照组分别为40.0%和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白细胞减少、外周感觉神经异常及恶心呕吐等居多,观察组患者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脲嘧啶联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临床疗效确切,且患者毒性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多西他赛 晚期胃癌 老年 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目的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TM)臼杯的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进行初次THA的19例(20髋)患者,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分成TTM臼杯组9例(10髋)和Pinnacle臼杯组10例(10髋)。术后5年影像学评估髋臼假体稳定性、髋臼表面与骨界面骨长人能力以及是否伴有骨溶解;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5年,Harris评分TTM组优8例,良2例;Pinnacle组优9例,良1例。术后5年TTM组[(92.8±3.1)分]和Pinnacle组[(94.6±2.9)分]的Harris评分分别与术前[(48.2±5.5)分和(46.5±8.7)分]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5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影像学评估术后臼杯稳定、骨长人优异,无松动及骨溶解。TTM组2例术后存在透光线,术后6个月后透光线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进行性增加的透光线。以假体松动或翻修手术作为终点,两组髋臼假体5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3D打印钛金属骨小梁臼杯在初次THA后5年中期随访中展现出优异的临床效果,长期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随访研究 3D打印 电子束熔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5E康复模式护理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采集于2020年10月~2022年3月我院骨科就诊的78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5E康复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肢体活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DVT和肿胀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5E康复模式护理 下肢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疼痛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血糖、凝血功能指标影响。方法以80例2型糖尿病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40例与研究组(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40例,本研究在2020年2月开始,在2022年2月结束,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护理以后,血糖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2型糖尿病 凝血功能 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
  • 简介:目的:比较肝切除术与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单发肿瘤直径≤5cm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PHT)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4例单发肿瘤直径≤5cm肝细胞癌合并PH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54例患者中,61例行R0肝切除术,93例行RFA。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类患者资料进行匹配。将匹配后行肝切除术患者设为肝切除术组,行RFA患者设为RFA组。(2)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行肝脏CT增强检查或MRI增强检查,术后3个月内每个月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水平、B超、肺部CT,术后3个月至术后2年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了解患者无瘤生存情况和总体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7月31日或死亡。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倾向评分匹配。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54例患者中118例(肝切除术组和RFA组各59例)配对成功。两组患者肿瘤直径和术前白蛋白水平倾向评分匹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0,6.687,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6,2.484,P〉0.05)。(2)随访和生存情况:匹配前154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5~9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4.4个月。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1%、79.5%、64.1%、40.3%,行RFA患者分别为84.9%、68.6%、52.8%、43.4%,两者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7�

  • 标签: 肝细胞癌 门静脉高压症 肝切除术 射频消融术 预后 倾向评分匹配
  • 简介:目的探讨miR-139-5p对鼻咽癌顺铂(DDP)耐药细胞DDP敏感性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培养鼻咽癌DDP耐药细胞株HNE1/DDP,分为miR-139-5p组、阴性对照组、DDP组和空白对照组,miR-139-5p组转染miR-139-5p类似物,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DDP组和空白对照组不做转染处理.转染后miR-139-5p组、阴性对照组和DDP组均加入20μmol/LDDP,空白对照组加入培养基,溴化吡啶(PI)单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NE1/DDP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blot检测HNE1/DDP细胞miR-139-5p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PI3K、蛋白激酶B(Akt)、p-Akt及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139-5p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CXCR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DDP组、阴性对照组和miR-139-5p组HNE1/DDP细胞凋亡率分别是6.26%±1.19%、22.43%±3.88%、23.87%±3.21%和40.87%±4.04%,DDP组、阴性对照组和miR-139-5p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miR-139-5p组细胞凋亡率高于DDP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miR-139-5p组p-Akt、p-PI3K、PI3K及CXCR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miR-139-5p组中HNE1/DDP细胞CXCR4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转染miR-139-5p可提高鼻咽癌耐药细胞株HNE1/DDP对DDP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XCR4的表达进而调控其下游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 标签: 鼻咽肿瘤 抗药性 肿瘤 微小RNA 顺铂 趋化因子受体4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 5-氟尿嘧啶并发肝性脑病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9月, 我科收治的使用 5-氟尿嘧啶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共 134 例,按照入院时 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 67 例,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预见 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护理满意度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 83%,与观察组护理 满意度 97%相比,相对更低(P<0.05),观察组使用 5-氟尿嘧啶发生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为 5.26%,与对照组 17.91% 相比, 相对更低(P<0.05),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 5-氟尿嘧啶引发肝 性脑病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5-氟尿嘧啶 肝性脑病 预见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5mg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钙和维生素D对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09月-2020年09月诊治的64例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5mg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钙和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 结论 给予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5mg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钙和维生素D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骨密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唑来膦酸注射液 维生素D 骨质疏松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